《靈樞識》~ 卷二 (24)
卷二 (24)
1. 經脈第十
循腨外(止)循屬三焦,下循字。甲乙、銅人作偏。張云。上貫肘之天井。循臑外行手太陽之前。手陽明之後。歷清冷淵、消爍、臑會。上肩髎。過足少陽之肩井。自天髎而交。出足少陽之後也。其內行者。入缺盆。復由足陽明之外。下布膻中。散絡心包。相為表裡。乃自上焦下膈。循中焦下行。並足太陽之正。入絡膀胱。以約下焦。故足太陽經委陽穴。為三焦下輔腧也。
其支者(止)至䪼,張云。其支行於外者。自膻中上行出缺盆。循天髎、上項。會於督脈之大椎、天牖。系耳後之翳風、瘈脈、顱息。出耳上角之角孫。過足少陽之懸釐、頷厭。下行耳頰至䪼。會於手太陽顴髎之分。䪼、音拙。目下也。
其支者(止)至目銳眥,出走耳前。以下十一字。發揮無。張云。此支從耳後翳。風入耳中。過手太陽之聽宮。出走耳前之耳門。過足少陽之客主人。交頰。循和髎。上絲竹空。至目銳眥。會於瞳子髎穴。手少陽經止於此。而接乎足少陽經也。
渾渾焞焞,馬雲。渾渾然。焞焞然。甚覺不聽也。張云。不明貌。簡案、明堂灸經。作惇惇惲惲。孫子兵勢篇。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即混沌也。
是主氣所生病者,張云。三焦為水瀆之腑。水必由於氣也。
汗出,張云。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故為汗出。其他諸病。皆本經之脈所及。
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滑氏云。足少陽經起目銳眥之瞳子髎。於是循聽會、客主人。上抵頭角。循頷厭。下懸顱、懸釐。由懸釐外循耳上髮際。至曲鬢、率谷。由率谷外折下耳後。循天衝、浮白、竅陰、完骨。又自完骨外折。上過角孫。循本神。過曲差、下至陽白。會睛明。復從睛明上行。循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云。滑又云。此經頭部。自瞳子髎至風池。凡二十穴。作三折向外而行。始瞳子髎。至完骨。是一折。又自完骨。外折上至陽白。會晴明。是一折。又自晴明上行。循臨泣、風池。是一折。汪機續注云。若依內經直行。則少陽頭部二十穴。無從安頓。若依伯仁三折。則穴可安。似又戾於經旨。此愚所未解也。俟明者正焉。
介按、去目銳眥五分。是童子髎穴也。由此下外斜行耳前。起骨上面下一寸耳珠下。動脈宛宛中。開口有空側。張口取之。即聽會穴也。從此上直行一寸。開口有空。側臥張口取之。即客主人穴也。由此上內斜行兩太陽曲角上廉。即頷厭穴也。由此後行耳前。曲角上兩太陽之中。
即懸顱穴也。從此後行耳前。曲角上兩太陽下廉。即懸釐穴也。由此後行耳前。入髮際曲隅陷中。鼓頷有空。即曲鬢穴也。從此後行耳上。入髮際寸半。陷者宛宛中。嚼牙取之。即率谷穴也。由此後行耳後三分許。入髮際二寸。即天衝穴也。由此下行耳後。入髮際一寸。即浮白穴也。
白話文:
沿著小腿外側向上,經過肘部的天井穴,沿著上臂外側行走在手太陽經之前、手陽明經之後,經過清冷淵、消爍、臑會等穴位,向上到肩髎穴,經過足少陽經的肩井穴,從天髎穴交會後,出於足少陽經之後。其內行的部分,進入缺盆,再從足陽明經的外側向下分佈到羶中,散佈並聯絡心包,與之互為表裡。接著從上焦向下穿過橫膈,沿著中焦下行,與足太陽經的正經相併,進入膀胱,以約束下焦。因此,足太陽經的委陽穴是三焦的下輔腧穴。
其分支在外行走的部分,從羶中向上行,出缺盆,沿著天髎穴上至頸部,與督脈的大椎穴、天牖穴會合,連繫耳後的翳風、瘈脈、顱息等穴位,再從耳上角的角孫穴經過足少陽經的懸釐、頷厭穴,向下行至耳頰,到達目下的位置,與手太陽經的顴髎穴會合。
另一分支從耳後的翳風穴進入耳中,經過手太陽經的聽宮穴,再從耳前的耳門穴出來,經過足少陽經的客主人穴,交會於臉頰,沿著和髎穴向上到絲竹空穴,最後到達目外角,與瞳子髎穴會合,手少陽經在此結束,並與足少陽經相接。
「渾渾焞焞」形容聽覺模糊不清的樣子。
三焦主導氣所生的疾病,因為三焦是水液流通的器官,水液的運行依賴於氣的作用。出汗是由於三焦輸送氣以溫養肌肉和皮膚所致,其他疾病則與本經脈的循行有關。
足少陽經起始於目外角的瞳子髎穴,沿著聽會、客主人穴向上到達頭角,再向下到耳後,經過頷厭、懸顱、懸釐等穴位,從懸釐穴外側沿著耳上髮際到曲鬢、率谷穴,再從率谷穴外折向下到耳後,經過天衝、浮白、竅陰、完骨等穴位。接著從完骨穴外折向上經過角孫穴,沿著本神穴,經過曲差穴向下到陽白穴,與睛明穴會合,再從睛明穴向上行,經過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等穴位。
這條經脈在頭部的循行從瞳子髎穴到風池穴,共二十個穴位,分為三段向外行走:第一段從瞳子髎穴到完骨穴,第二段從完骨穴外折向上到陽白穴與睛明穴會合,第三段從睛明穴向上行到風池穴。
具體穴位位置:目外角五分處是瞳子髎穴,向下斜行至耳前骨面下一寸的耳珠下方動脈處是聽會穴,向上直行一寸的開口處是客主人穴,再向上內斜行至太陽穴曲角上緣是頷厭穴,向後行至耳前曲角上兩太陽穴中間是懸顱穴,再向後行至耳前曲角下緣是懸釐穴,接著向後行至耳前髮際曲隅凹陷處是曲鬢穴,再向後行至耳上髮際一寸半凹陷處是率谷穴,再向後行至耳後入髮際二寸處是天衝穴,向下行至耳後入髮際一寸處是浮白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