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簡

《靈樞識》~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本神篇第八

肺藏氣(止)胸盈仰息,張云。喘喝者。氣促聲粗也。胸盈。脹滿也。仰息。仰面而喘也。宣明五氣篇曰。肺藏魄。調經論曰。氣有餘則喘咳上氣。不足則息利少氣。甲乙。盈、作憑。注云。九墟作盈。

腎藏精(止)實則脹,張云。九針論曰。腎藏精志也。調經論曰。腎藏志。志有餘則腹脹、飧泄。不足則厥。

五臟不安(止)調之也,張云。前章言情志損傷、此分五臟虛實。故凡五臟有不安者。必審其病形虛實。情志所屬。乃可隨其臟以調之。此總結前章而言其治方也。

白話文:

肺儲藏著氣,如果肺氣充盛,胸部就會感到飽滿而需要仰頭呼吸。所謂的「喘喝」,指的是呼吸急促且聲音粗重。胸部飽滿,就是指胸部脹滿。仰頭呼吸,就是指仰著臉喘氣。《宣明五氣篇》說,肺儲藏著魄。《調經論》說,氣如果過多就會喘氣、咳嗽、氣往上衝,氣不足就會呼吸順暢但氣短。《甲乙經》中,「盈」字寫作「憑」,注釋說,「九墟」中寫作「盈」。

腎儲藏著精,如果腎精充實就會腹脹。張氏說,《九針論》說,腎儲藏著意志。《調經論》說,腎儲藏著意志,意志如果過度就會腹脹、消化不良,意志不足就會手腳冰冷。

五臟如果感到不適,就要進行調理。張氏說,前面章節講的是情志損傷,這裡講的是五臟的虛實。所以凡是五臟有不舒服的,一定要仔細辨別病情的虛實,以及情志屬於哪一方面,才能根據所屬的臟腑進行調理。這是總結前一章節,說明治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