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四 (10)
卷四 (10)
1. 病傳篇第四十二
馬雲。篇內大氣入臟。先發於何臟。何日傳何臟。即素問病傳論之所謂病傳也。故以病傳名篇。然素問以論標本病傳為一篇。本經以病本論標本。以病傳論病之所傳。分為二篇。
導引行氣,簡案、巢源有蝦蟆行氣。
喬摩,甲乙作按摩。馬雲。喬、蹺同。
飲藥之一者可獨守耶,甲乙無之字。簡案、據甲乙藥下句。義尤明顯。
諸方者(止)萬物畢者也,張云。謂當因人所宜以施治。是眾人各有其方也。人得其一。則萬變之道可畢矣。移精變氣論曰。治之極於一。即此謂也。
礚移之過,馬雲。大抵內經謂病為有過。
白話文:
馬雲這篇講的是氣進入臟腑的順序。首先氣先到哪裡?之後又分別在哪些日子傳到哪些臟腑?這正是《素問·病傳論》所說的病傳之道。所以這篇就以「病傳」來命名。不過《素問》把論述病的本源和病的傳變合在一起寫成一篇,而本經則將病的本源歸於「病本論」,將病的傳變歸於「病傳論」,分為兩篇。
「導引行氣」的簡案中,巢源提到用「蝦蟆」來行氣。
「喬摩」的甲乙本寫的是「按摩」,而馬雲認為「喬」和「蹺」是同義詞。
「飲藥之一者可獨守耶」的甲乙本沒有「之」字。簡案認為根據甲乙本的下一句,這個句子更顯義理。
「諸方者」(止)「萬物畢者也」張雲認為,治病要根據個人的情況施治,所以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法。一個人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就能應對各種變化。就像《移精變氣論》說的「治之極於一」,就是這個意思。
「礚移之過」,馬雲認為,總的來說,《內經》中把疾病稱為「有過」。
其如且醒,諸本且、作日。此字誤。當改。下同。甲乙作旦亦通。
彼而服之,馬雲。果能佩而服之。則神自生。而與道俱成。
可著於竹帛,不可傳於子孫,馬雲。可著於竹帛。傳之天下後世。蓋上達必由心悟。可以待其人而後行也。雖子孫亦不可傳之。猶梓匠輪輿。能使人規矩。不能使人巧。故父不得以私諸子也。張云。昭乎如醒。道之明也。窘乎如瞑。察之難也。著之竹帛。則澤及於人。傳之子孫。則道私於己。故不可也。
瘏乎,諸本作喑乎。此字誤。當改。
折毛髮理,志云。毛髮折而腠理開。開則邪從毛髮入。入則抵深而入於腠理。是以正氣橫傾。
白話文:
“其如且醒”,各個版本都寫作“且”,並標記為“日”。這個字是錯的,應該改過來。後面也一樣。甲乙版本寫作“旦”也行。
“彼而服之”,馬雲說:真的能夠佩戴並服食它,那麼神性就會自然產生,並且與道一起成就。
“可著於竹帛,不可傳於子孫”,馬雲說:可以記載在竹帛上,傳播到天下後世。因為最高的道理必須用心悟才能明白,可以等待合適的人才傳授。即使是子孫也不能傳授,就像木匠車夫,他們可以教人使用規矩,卻不能教人精巧。所以父親不能將私利傳給兒子。張雲說:“昭乎如醒”,說明道的明朗;“窘乎如瞑”,說明道的難以察覺。記載在竹帛上,就會惠及他人;傳給子孫,就會將道私藏起來,所以不可。
“瘏乎”,各個版本都寫作“喑乎”。這個字是錯的,應該改過來。
“折毛髮理”,志云:毛髮折斷,就會使腠理打開。打開了,邪氣就會從毛髮進入,進入之後就會深入到腠理。因此正氣就會傾斜。
血脈傳溜,甲乙。溜、作留。志云。傳流於血脈而入臟。則傷神。
大氣入臟,腹痛下淫,馬雲。大邪入臟。而腹痛下傳。誠有易死難生者。張云。大氣、大邪之氣也。凡邪之中人。喑乎其無聲。不可得而聞也。漠乎其無形。不可得而見也。至其絕則為折毛髮理。正氣橫傾等證。故有死無生也。
病先發於心(止)夏日中,張云。病發於心而得於肺。火乘金也。三日而金復乘木。故傳之肝也。五日而木復乘土。故傳之脾也。再三日而邪氣不退。其甚則死冬月夜半。水王之極也。夏月日中。火王之極也。心火畏水。故冬則死於夜半。陽邪亢極。故夏則死於日中。蓋衰極亦死。盛極亦死。有所偏勝。則有所偏絕也。五行之氣。無不皆然。下文之義。皆仿此。馬雲。素問標本病傳論言病。本篇言臟。其實病即臟之病也。
白話文:
血液在經脈中流動,就像水流一樣,一旦流動受阻,就會停滯。古籍中記載,血液若無法順利流動至臟器,就會傷神。
外邪入侵臟腑,會導致腹痛,並向下蔓延。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外邪入侵人體時,通常沒有明顯的聲音或形狀,難以察覺。一旦外邪侵襲到極致,就會出現頭髮脫落、正氣衰竭等症狀,最終導致死亡。
疾病最初往往發病於心臟,尤其是在夏季正午。這是因為夏季陽氣最盛,心火旺盛,容易被肺金克制,導致肺火上升。三天后,肺金又會被肝木克制,導致肝火上升。五天后,肝木又會被脾土克制,導致脾土受損。如果邪氣持續不退,最嚴重的情況是會在冬季夜半去世。冬季夜半為水氣最盛之時,而心火畏水,因此在冬季容易死於夜半。夏季正午則為陽氣最盛之時,外邪亢盛,因此容易死於正午。無論是衰竭至極還是盛極而衰,都會導致死亡。凡事過於偏勝,就會走向偏衰。五行之氣皆是如此。以下文章的含義都可參照此例。古籍中記載,素問標本病傳論論述的是病的本源和傳變,而本篇則論述的是臟腑,實際上病就是臟腑的病。
病先發於肺(止)夏日出,張云。自肺而肝。自肝而脾。皆傳所勝也。自脾而胃。表裡相傳也。肺邪王於申酉。故冬則死於日入。金氣絕於寅卯。故夏則死於日出。楊元如雲。按止言冬夏而不言春秋者。四時之氣。總屬寒暑之往來。夜半日中。陰陽之分於子午也。日出日入。陰陽之離於卯酉也。病傳之一三五日者。乃天之奇數。蓋五臟生於地之五行。而本於天干之所化。簡案、病傳日數。未詳本於何義。楊說難通。
病先發於肝(止)夏早食,張云。此肝木傳土。而土邪復傳水臟也。水受傷者金勝則危。故冬畏日。入肝發病者。木衰則劇。故夏畏早食時也。馬雲。冬之日入在申。以金旺木衰。故冬死於日入。夏之早食在卯。以木旺亦不能扶。故夏死於早食也。
白話文:
疾病最初往往在肺部發作,尤其是在夏天日出時。疾病會從肺部傳到肝臟,再從肝臟傳到脾臟,這是因為它們相互剋制。疾病接著會從脾臟傳到胃,這是表裡相生的關係。肺部的邪氣最盛於申酉時(下午三點到五點),因此冬天會在日落時死亡。金氣在寅卯時(凌晨三點到五點)衰弱,因此夏天會在日出時死亡。楊元如說,為什麼只提冬夏而不提春秋呢?因為四季的氣候變化,歸根結底是寒暑的交替。夜半和中午是陰陽交替的時辰,子午時分。日出和日入是陰陽分離的時辰,卯酉時分。疾病傳播的時間,比如一、三、五日,是天體運行中的奇數。五臟源於地上的五行,而五行又源於天干的變化。簡案中關於疾病傳播時間的記載,尚不清楚其依據是什麼。楊元的說法難以理解。
疾病最初往往在肝臟發作,尤其是在夏天早食的時候。這是因為肝木克制脾土,而脾土的邪氣又會傳給腎水。腎水受損,金氣旺盛,就會危及生命。所以冬天怕日落。肝臟發病,木氣衰弱,就會加重病情。所以夏天怕早食。馬雲說,冬天日落在申時,金氣旺盛,木氣衰弱,所以冬天會在日落時死亡。夏天早食在卯時,木氣旺盛,但仍然不足以抵禦邪氣,所以夏天會在早食時死亡。
病先發於脾(止)夏晏食,張云。此土邪乘水而表裡俱相傳也。人定在亥。而土病於冬者畏之。寒水反能侮土也。晏食在巳。而脾病於夏者畏之。以戊己王鄉。而合邪為患也。楊元如雲。膂膀胱者。膀胱附於脊背之膂筋也。是以三日而之膂膀胱。則背膂筋痛。(見標本病傳篇)小便閉。人定在寅。水旺而土絕也。夏之晏食在亥。水泛而土敗也。馬雲。冬之人定在亥。以土不勝水。故冬死於人定。夏之晏食在寅。以木來剋土。故夏死於晏食也。簡案、晏、玉篇晚也。淮南天文訓。日至於桑野。是謂晏食。蓋以理推之。人定在亥。晏食在戌。(見標本病傳高注)
白話文:
疾病最初發源於脾臟,夏天的晚上吃太多食物,張云說,這是土邪氣乘著水氣,從內到外相互傳染。人定時在亥時,而脾臟的病症在冬天容易加重,因為寒冷的水氣能夠反過來侵犯脾土。夏天的晚上吃太多食物,在巳時,脾臟的病症在夏天容易加重,因為戊己土旺盛,與邪氣結合就會造成疾病。楊元如說,膂膀胱指的是膀胱附著在脊背的膂筋上。所以如果病症三天後到達膂膀胱,就會導致背部膂筋疼痛。小便閉塞,人定時在寅時,水氣旺盛而土氣衰竭。夏天的晚上吃太多食物,在亥時,水氣泛濫而土氣敗壞。馬雲說,冬天的夜半時分在亥時,因為土氣不勝水氣,所以冬天的人在夜半時分容易死亡。夏天的晚上吃太多食物,在寅時,因為木氣來克制土氣,所以夏天的人在晚上吃太多食物容易死亡。簡案中說,晏是晚的意思,玉篇也解釋為晚。淮南天文訓中說,太陽到達桑野,就是所謂的晏食。根據道理推測,人定時在亥時,晏食時在戌時。
病先發於胃(止)夏日昳,張云。此土邪傳水。而水復傳火。故自膀胱以及於心也。標本病傳論曰。冬夜半後醜也。夏日昳未也。皆土王之時。故胃病逢之。氣極則敗。志云。昳、音笛。日昃也。
病先發於腎(止)夏早晡,早、馬張志作晏。他本並作早。簡案、據標本病傳論作晏為是。張云。此水病乘火。則表裡皆相傳也。大晨、辰刻也。為水之庫。晏晡、戌時也。土能伐水。故病發於腎者。不能出乎此也。馬雲。冬之大明在寅末。夏之晏晡以向昏。土能剋水。故冬死於大晨。而夏死於晏晡也。
病先發於膀胱(止)夏下晡,張云。此亦水火二臟。自表而里之相傳也。冬之雞鳴在醜。陰之極也。夏之下晡在未。水所長也。膀胱為水府。故其盛極衰極。皆能死。志云。冬雞鳴。夏下晡。即上節大晨晏晡之時也。按五臟相傳。而有膀胱胃腑者。胃居中央。為水穀之海。乃五臟之生原。太陽為諸陽主氣也。簡案、甲乙合本篇。及標本病傳論。成篇當參考。
白話文:
疾病最初發病於胃,是在夏日午後時分。這時土氣過盛,傳染給水氣,水氣又傳染給火氣,因此從膀胱一直影響到心臟。古籍《標本病傳論》說,冬夜半夜之後是丑時,夏日午後未時,都是土氣最旺盛的時刻,因此胃病容易在此時發作,氣機極度衰敗就會導致疾病。
疾病最初發病於腎,是在夏日清晨時分。這時水氣過盛,乘著火氣,表裡相傳。清晨辰時是水的倉庫,而傍晚戌時是土氣能剋制水氣的時刻,因此腎病發作,無法在這個時段消失。冬日寅末是陽氣最盛的時刻,夏日傍晚接近黃昏是土氣能剋制水氣的時刻,因此冬天死於清晨,夏天死於傍晚。
疾病最初發病於膀胱,是在夏日下午時分。這也是水火兩個臟腑互相影響,從表面傳染到裡面的現象。冬天雞鳴時是丑時,陰氣最盛的時刻,夏天下午未時是水氣最旺盛的時刻,膀胱是水氣的儲存地,因此水氣盛極而衰,都能導致死亡。冬天雞鳴,夏天下午,都是指上述的清晨和傍晚時分。五臟互相傳染,膀胱、胃等腑臟,胃居中央,是水穀的匯集之地,是五臟的根本,太陽是所有陽氣的主氣。
諸病以次相傳(止)乃可刺也,志云。玉機真藏論曰。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病之且死。心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故如是者。乃逆傳其所勝。皆有死期。不可刺也。如間一臟者。乃心傳之肝。肺傳之脾。子行乘母也。間二臟者。心傳之脾。肺傳之腎。乃母行乘子。子母之氣。互相資生者也。間三臟者。心傳之腎。肺傳之心。從所不勝來者。為微邪也。按、五臟間傳。止有間三而無間四。所謂間四臟者。以臟傳之腑。而腑復傳之於他臟。蓋腑亦可以名臟也。馬雲。難經五十三難。七傳者死。間臟者生。與此篇大義同。
白話文:
各種疾病的傳遞有一定的順序,只有在疾病傳遞到最後一環節時才能用針灸治療。古籍《玉機真藏論》記載,五臟相互聯繫,疾病的傳遞也有一定的規律。當一個臟器患病時,會傳遞給它所克制的臟器,最終導致死亡。如果疾病逆向傳遞,即傳遞給克制它的臟器,則表明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不可針灸。例如,心病傳給肝,肺病傳給脾,屬於子行乘母。心病傳給脾,肺病傳給腎,則屬於母行乘子。子母之氣互相滋養,但也有互相克制。心病傳給腎,肺病傳給心,屬於從所不勝者來,屬於輕微的病邪。五臟之間的傳遞只有三環節,沒有四環節。所謂四環節,是指臟器傳給腑,然後腑再傳給其他臟器。因為腑也可以看作是臟器。馬雲在《難經》五十三難中提到,疾病傳遞七個環節就會死亡,而傳遞到中間環節就會痊癒,這與本文的大義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