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六 (16)
卷六 (16)
1. 刺節真邪篇第七十五
諸本無篇字。馬雲前論刺有五節。後論有真氣有邪氣。故名篇。
二曰發矇,甲乙。矇、作蒙。下文並同。
振埃者(止)相傾移也,張云。振埃者。猶振落塵埃。故取其外經。可以去陽病也。發矇者。猶開發矇瞶。故刺其腑輸。可以治腑病也。去爪者。猶脫去余爪。故取關節肢絡。可以治血道不通之病也。徹衣者。猶徹去衣服。故當盡刺諸陽之奇輸也。解惑者。猶解其迷惑。故在盡知陰陽。調其虛實。可以移易其病也。志云。奇輸者六腑之別絡也。
憤䐜,甲乙作憤䐜。是。志本同。
大氣逆上,志云。大氣、宗氣也。陽氣大逆。故憤瞋肩息。大氣逆上。故喘喝坐伏也。簡案、千金奔氣湯。治大氣上奔。胸膈中諸病。發時迫滿。短氣不得臥。劇者悁欲死。蓋此證也。
坐伏,馬雲。坐伏不常。
病惡埃煙𩜺不得息,甲乙。惡埃煙𩜺四字。作咽噎二字。是。張云。如埃如煙。𩜺不得息。𩜺、古噎字。簡案、張注未允。當從甲乙玉篇。𩜺、音噎。食不下也。說文。飯窒也。辨脈篇云。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𩜺。
天容,志云。手太陽小腸之經。刺之以通陽氣之逆。
窮詘,馬雲。窮屈胸痛。張云。詘、音屈。不伸也。志云。詘者語塞也。
廉泉,馬雲。系任脈經穴。志云。通腎臟之逆氣。
無過一里,甲乙作深無一里。注云。里字疑誤。馬雲。無過人行一里。
發矇,馬雲。禮。仲尼燕居篇云。於太子昭然若發矇。注云。若目不明。為人所發。而有所見也。
於日中刺其聽宮,甲乙。日上有白字。馬雲。手太陽小腸經之聽宮穴。張云。日中、陽王氣行之時也。
中其眸子,張云。其脈與目相通。故能中其眸子。刺之而聲應於耳。乃其穴也。志云。眸子、耳中之珠。刺耳之聽宮。尚疾於發目之矇。是耳竅與目竅之相通也。簡案、眸、說文。目童子也。孟子云。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志以為耳中之珠者何。
堅按其兩鼻竅而疾偃,張云。此驗聲之法也。刺其穴以手堅按鼻孔。而疾為偃臥。其聲則應於針也。志云。疾偃其聲。閉其口竅也。簡案、志注近是、蓋偃、㰽通。㰽、怒腹也。又作躽。巢源有小兒躽啼候。玉篇。躽體、怒腹也。
此所謂(止)相得者也,馬雲。此所謂彼雖弗見所為。而不必以有目以為視。吾能見而取之。真有神明相得之妙也。張云。謂病無形見。有不必相見而取者。真有神明相得之妙也。
刺節言去爪(止)津液之道也,甲乙。爪、作衣。下同。肢脛、作股胻。無管以二字。垂、作睪。張云。腰脊所以立身。故為身之大關節。肢脛所以趨翔。故為人之管。管、鍵也。莖垂者。前陰宗筋也。命門元氣盛衰。具見於此。故為身中之機。精由此泄。故可以候陰精而為津液之道也。志云。手足肢脛之骨節。人之管以趨翔。蓋津液淖澤於肢脛。則筋骨利而脛能步趨。肢能如翼之翔也。簡案、荀子儒效篇。聖人也者。道之管也。注。管、樞要也。
白話文:
刺節真邪篇第七十五
此篇討論針灸的五個階段,以及真氣與邪氣的關係。
二曰發矇,指的是針灸治療方法。 發矇如同打開蒙蔽的視線,因此刺其腑輸,可以治療腑臟疾病;振埃,如同抖落塵埃,因此取其外經,可以治療陽性疾病;去爪,如同去除多餘的指甲,因此取關節肢絡,可以治療血脈不通的疾病;徹衣,如同徹底去除衣物,因此應盡刺諸陽之奇輸;解惑,如同解開迷惑,因此需要充分了解陰陽,調和虛實,才能轉移疾病。奇輸是六腑的別絡。
憤瞋,指的是因陽氣逆行而導致的憤怒及肩頸僵硬、氣喘、呼吸急促、坐臥不安等症狀。治療方法可參考千金奔氣湯,此方可用於治療胸膈諸病、氣喘、呼吸困難等症狀。坐臥不安的症狀並非一成不變。
病惡埃煙噎,指患者因飲食不順暢而引起的吞嚥困難、呼吸不暢等症狀。
天容穴,屬於手太陽小腸經,針刺此穴可以治療陽氣逆行的症狀。
窮詘,指胸部疼痛、氣悶難舒。
廉泉穴,屬於任脈經穴,針刺此穴可以治療腎臟逆氣。
針刺深度不應超過一里(古代的長度單位,約等於現在的半公里)。
發矇,如同使昏昧的眼睛重見光明。
於日中刺其聽宮,指的是在一天中最陽氣旺盛的時候,針刺手太陽小腸經的聽宮穴。
中其眸子,指的是針刺的部位與目脈相通,針刺時會有聲音從耳朵傳出,以此驗證穴位準確。眸子指的是眼睛的瞳孔,此處所指可能與耳中的某個穴位相關聯。
堅按其兩鼻竅而疾偃,指的是針刺後,用手指用力按住鼻孔,患者會迅速臥倒,以驗證針刺的有效性。
此所謂相得者也,指的是即使看不見病灶,也能通過針灸的神奇功效治療疾病。
刺節言去爪,指的是針灸治療可以疏通津液通道。腰脊如同人體的支撐,肢脛如同人體行動的工具,而命門元氣的盛衰可以從前陰宗筋觀察到,因此針灸可以調節陰精,以達到疏通津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