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六 (14)
卷六 (14)
1. 論疾診尺篇第七十四
尺炬然熱(止)立死,甲乙。脈經。作尺膚烜然熱。志云。尺炬然熱。人迎大者。三陽之氣偏盛也。故當主奪血。夫皮膚為陽。血脈為陰。尺堅大脈小甚者。陽盛而陰絕於外也。少氣悗有加者。陽盛而陰絕於內也。簡案、脈經作尺緊人迎脈小甚則少氣。色白有加者立死。此蓋與尺炬然熱者相反。陽絕之候。
目赤色者(止)病在胸中,張云。五臟六腑。目為之候。故目之五色。各以其氣而見本臟之病。脾應中州。胸中者。脾肺之部也。志云。前節視目窠以知皮膚之水。此節視目色以知五臟之陰。皆從外以知內也。胸中、膈中也。黃色不可名者。色黃而有黑白青赤之間色也。病在胸中者。五臟之氣。皆從內膈而出。故所見之色若是。
診目痛(止)少陽病,張云。足太陽經為目上綱。(出經筋篇)故赤脈從上下者。為太陽病。足陽明經為目下綱。(出經筋篇)故赤脈從下上者。為陽明病。足少陽經外行於銳眥之後。故從外走內者。為少陽病也。
診寒熱(止)三歲死,張云。此邪入陰分。而病為寒熱者。當反其目以視之。中有赤脈。形如紅線。下貫瞳於。因其多少。以知其死之遠近也。寒熱篇文與此同。但彼專言瘰癧之毒發為寒熱。此節單以寒熱為言。理則同也。
診齲齒(止)在上下熱,張云。齒痛曰齲。上齒屬手陽明大腸經。下齒屬足陽明胃經。故按其陽脈之來有過者。必為獨熱。其脈在左右上下。則病熱亦分左右上下也。張云。其脈太過者。其經必獨熱。
診血脈(止)皆見者寒熱,志云。此以皮部之色。而知血脈之寒熱也。皮部論曰。凡十二經脈者。皮之部也。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痹。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
身痛面色微黃(止)不嗜食,馬雲。平人氣象論云。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已食如飢者胃疸。張云。黃疸、黃病也。疸有陰陽。脈小而澀者為陰疸。陰疸者。脾土弱也。故不嗜食。
人病(止)病難已也,張云。氣口候陰。人迎候陽。故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此陰陽表裡之分也。若寸口人迎。大小浮沉相等者。非偏於陰。則偏於陽。此病之所以難已。五色篇與此稍同。
女子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馬雲。此與平人氣象論所云相同。簡案、王注平人氣象云。蓋指心經之脈。即神門穴也。其說甚善。馬張為左寸。志為兩手之少陰腎脈。並非古之義也。馬又以妊之為男子。亦誤。
嬰兒病(止)必死,馬雲。頭毛逆上。則血枯而不潤。如草之枯者相似。故以死擬之。然曰病。則無病之時。尤宜忌也。志云。嬰兒者。始生之兒。嬰兒之頭毛。從先天而生。毛髮者血之餘。少陰精血之所生也。發覆下垂。以應人之血氣。從下而升。復從巔而下。若發上逆。是惟升而無降矣。升降息。故不免於死亡。千金云。小兒發逆上。啼哭面暗色不變。是癇候。
白話文:
論疾診尺篇第七十四
- 尺部脈搏像火燒一樣熱(如果停止)會立刻死亡:這是說尺部脈搏如果出現像火燒一樣的熱感,這是非常危險的徵兆,表示陰陽失調,可能會立即死亡。
- 眼睛發紅,表示病在胸腔:如果眼睛出現紅色的狀況,這代表病灶可能在胸腔內部,因為眼睛的顏色可以反映出五臟六腑的狀況。胸腔指的是脾肺所在的位置,眼睛的顏色變化反映了五臟的陰氣變化。
- 診斷眼睛疼痛,屬於少陽病:眼睛疼痛通常與少陽經有關。太陽經的病變會使眼睛出現從上下延伸的紅脈;陽明經的病變則使眼睛出現從下往上延伸的紅脈;而少陽經的病變則使眼睛出現從外往內延伸的紅脈。
- 診斷寒熱,可能在三年內死亡:如果出現寒熱症狀,並且在眼睛中看到紅色的脈絡,像是紅線一樣貫穿瞳孔,可以根據紅脈的多少來判斷死亡的遠近。這表示邪氣深入陰分,需要特別注意。
- 診斷齲齒,是因為上下牙齦有熱:牙痛被稱為齲齒。上牙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下牙屬於足陽明胃經。如果發現陽脈跳動過於有力,代表有局部熱。脈搏在上下左右位置的變化,也能對應到病熱的位置。
- 診斷血脈,出現各種顏色表示有寒熱:皮膚的顏色變化可以判斷血脈的寒熱。皮膚顏色多青色表示疼痛,多黑色表示麻痹,黃赤色表示有熱,白色表示寒冷,如果同時出現五種顏色,表示有寒熱症狀。
- 身體疼痛,臉色微黃,沒有食慾:如果身體疼痛,臉色稍微發黃,並且沒有食慾,可能是黃疸的症狀。黃疸分為陰陽,脈搏微弱遲滯屬於陰黃,這表示脾胃虛弱,導致沒有食慾。
- 人體生病,表示病很難治癒:寸口脈候陰,人迎脈候陽。春夏人迎脈稍微強,秋冬寸口脈稍微強,這是陰陽表裡的表現。如果寸口脈與人迎脈大小、浮沉都相等,表示陰陽失衡,病難以治癒。
- 女子手少陰脈搏跳動明顯,表示懷孕:女子如果手少陰脈(心經)跳動非常明顯,表示可能懷孕了,這與一般的氣象論說法相同。
- 嬰兒生病,可能有生命危險:嬰兒如果出現頭髮向上豎起的情況,表示精血枯竭,無法滋養頭髮,這如同枯草一般,是危險的徵兆,表示可能會有生命危險。這也提醒,即使沒有生病,也要特別注意。嬰兒的頭髮從先天就開始生長,頭髮是血的餘留,是少陰精血所生。頭髮應該向下覆蓋,這是人體氣血從下往上運行,再從頭頂向下覆蓋的表現。如果頭髮向上逆立,表示只有升而沒有降,升降失去平衡,就會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