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簡

《靈樞識》~ 卷六 (1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3)

1. 論疾診尺篇第七十四

諸本無篇字。

獨調其尺,馬雲。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脈大者。尺之皮膚亦賁而起。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故善調尺者。不待於寸。蓋脈在內。肉在外。內外相應。故審其脈。驗其肉。而病形自定也。愚謂診人脈時。惟臂至尺澤可驗。難以周身知之。故止以尺言也。

視人之目窠上(止)風水膚脹也,馬雲。癰、壅同。窅、窈同。張云。目窠、目下臥蠶處也。癰、壅也。即新起微腫狀。頸脈、人迎脈也。窅而不起。按之有窩也。是即風水膚脹之外候。風水義見評熱病論。膚脹義見水脹篇。簡案、此一節。與診尺之義不相干。疑是他篇錯簡。

尺膚滑其淖澤者,志云。津液淖澤於皮膚。故尺膚滑其淖澤者。知風在於皮膚。而鼓動其津液也。解㑊甲乙。㑊下有也字。張云。尺肉弱者。肌必消瘦。肉瘦陰虛。當為解㑊。解㑊者。身體因倦。

故欲安臥。簡案、安臥下句。

安臥脫肉者寒熱不治,簡案、安臥脫肉。為陰陽虧敗。乃寒熱虛勞之候也。故不治。諸注恐非。

澤脂,馬雲。潤澤如脂膏者。真為風也。張云。即前淖澤之謂。風者陽氣。陽在肌膚。故滑而澤脂。

尺膚澀者,張云。尺膚澀者血少。血不能營。故為風痹。

水泆飲也,脈經。泆、作淡。張云。如枯魚之鱗。乾澀甚也。以脾土衰而肌肉消。水得乘之。是為泆飲。又邪氣臟腑病形篇云。肝脈澀甚為溢飲。泆飲同。

尺膚熱甚(止)病且出也,脈經。甲乙。病且、作汗且。張云。尺膚熱者。其身必熱。脈盛躁者。陽邪有餘。故當為溫病。若脈雖盛而兼滑者。是脈已不躁。而正氣將復。故不久當愈。出、漸愈之謂。簡案、病且作汗且。義尤通。

尺膚寒者,甲乙。其、作甚。小、作急。張云。膚寒脈小。陽氣衰也。故為泄為少氣。

尺膚炬然(止)亦寒熱也,脈經。炬、作烜。甲乙。炬然、作燒炙人手四字。脈經。甲乙。久大、作久持。張云。炬然、火熱貌。或先熱而後寒。或先寒而後熱。皆寒熱往來之候。簡案、集韻。炬、束葦燒也。

肘所獨熱者(止)胃中有寒,甲乙。肘後粗、作肘後廉。馬雲。人之手自曲池以上為肘。自曲池以下為臂。肘在上。應腰以上。手臂在下。應腰以下。張云。肘、臂髆之節也。肘前、內廉也。手三陰之所行。故應於膺前。肘後、外廉也。手太陽之所行。故應於肩背。肘下為臂。臂在下故應腰腹。肘後粗以下三四寸。謂三里以下。內關以上之所。此陰分也。陰分有熱。故應腸中有蟲。掌中者三陰之所聚。故或熱或寒。皆應於腹中魚上。脈青胃之寒也。經脈篇亦曰。胃中寒。手魚之脈多青矣。志云。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手所獨熱者。腰以下熱。此診尺膚以候形身之上下。故與脈候之上下。反其診也。肘前乃手厥陰之尺澤處。肘後乃手少陽之天井處。蓋以兩手下垂。上以候上。下以候下。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也。夫所謂肘所手所者。論手臂之背面。臂中掌中魚上。乃手臂之正面。背面為陽。故候形身之外。正面主陰。故候腰腹腸胃之內。即尺外以候季脅。尺裡以候腹中之大義(出脈要精微論)相同也。簡案、手所。即下文所謂臂中肘後獨熱者。肩背熱。此乃與上文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義相同。而肘後粗以下三四寸。乃上文手所之地。後乃應背面。而云腸中有蟲。則似與上文所指上下前後相乖錯可疑。經脈篇云。胃中寒。手魚之脈多青矣。

白話文:

論疾診尺篇第七十四

古籍中並未標註篇名。

僅憑診尺即可判斷病情。脈象急則尺膚亦急,脈象緩則尺膚亦緩;脈象細小則尺膚亦減少且氣虛;脈象有力則尺膚亦隆起;脈象滑利則尺膚亦滑利;脈象澀滯則尺膚亦澀滯。因此,善於診尺者,不需借助寸口脈診。因為脈象在內,肌肉在外,內外互相呼應,所以審察脈象,觀察肌肉,即可判斷病情。我認為,診脈時,只有從手臂到尺澤穴的部位才能有效驗證,難以推及全身,所以僅以尺脈論述。

觀察眼窩上方,是判斷是否有風水腫脹的依據。癰與壅同義,窅與窈同義。眼窩,即眼窩下臥蠶處。癰、壅指的是新生的輕微腫脹。頸脈即人迎脈。窅而不起,按壓有凹陷,這是風水腫脹的外部徵象。風水之義見於《評熱病論》,膚脹之義見於《水脹篇》。此段與診尺的意義無關,疑為錯簡。

尺膚滑潤者,表示津液充盈於皮膚,故尺膚滑潤者,說明風邪在於皮膚,並使津液活動。尺膚肌肉薄弱者,肌肉必定消瘦,肌肉消瘦屬於陰虛。身體疲倦,想要安臥。安臥且肌肉消瘦者,寒熱之症無法治愈,這是陰陽虧虛,寒熱虛勞的表現,因此難以治療。諸家注釋可能錯誤。

潤澤如脂膏者,是真正的風邪。這與前文所述的滑潤同義。風是陽氣,陽氣在肌膚,故而滑潤如脂膏。

尺膚澀滯者,說明血虛,血液不能濡養肌膚,因此導致風痺。

如枯魚鱗片般乾燥澀滯,這是脾土衰弱,肌肉消瘦,水液停滯的表現,稱為泆飲。另有記載,肝脈澀滯嚴重則為溢飲,泆飲與溢飲同義。

尺膚發熱嚴重,病情將要好轉。尺膚發熱,身體必然發熱,脈象盛而躁者,陽邪有餘,屬於溫病。如果脈象雖盛但兼見滑利,說明脈象已不再躁動,正氣將要恢復,不久就會痊癒。病情好轉之意。

尺膚寒冷,陽氣衰弱,因此導致泄瀉和氣虛。

尺膚灼熱,也是寒熱往來的表現。或先熱後寒,或先寒後熱,都是寒熱往來的徵象。

肘部獨熱,說明胃中有寒邪。手從曲池穴以上為肘,從曲池穴以下為臂。肘在上,對應腰部以上;手臂在下,對應腰部以下。肘部,即臂與肘關節處。肘前,內側為手三陰經循行處,故與胸前相應;肘後,外側為手太陽經循行處,故與肩背相應;肘下為臂,臂在下,故與腰腹相應。肘後外側下方三四寸,即三里穴以下、內關穴以上的地方,屬於陰分。陰分有熱,故與腸中有蟲相應。掌中是三陰經聚集之處,因此或熱或寒,都與腹中魚際穴相應。脈色青,是胃寒的表現。肘部獨熱者,腰部以上發熱;手臂獨熱者,腰部以下發熱。這是通過診斷尺膚來判斷身體上下部位的病變,與脈象判斷身體上下部位的病變剛好相反。肘前是手厥陰經的尺澤穴,肘後是手少陽經的天井穴。通過讓雙手下垂,上方診斷上方,下方診斷下方;前方診斷前方,後方診斷後方。所謂的肘部、手臂,指的是手臂的背面;臂中、掌中、魚際穴,指的是手臂的正面。背面屬陽,因此判斷身體外部;正面屬陰,因此判斷腰腹腸胃的內部。即尺脈外側診斷脅肋,尺脈內側診斷腹部,此與《脈要精微論》的觀點相同。手臂,即下文所述的臂中、肘後獨熱,肩背部發熱,這與上文肘部獨熱,腰部以上發熱的意義相同。而肘後外側下方三四寸,即上文所述的手臂部位,後者對應背面,而說腸中有蟲,則似乎與上文所指的上下前後有所矛盾,值得懷疑。《經脈篇》說,胃寒,魚際脈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