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六 (11)
卷六 (11)
1. 官能第七十三
從合瀉之,馬雲。從合穴以瀉之。志云。合治內腑。使寒邪從腸胃以瀉出之也。
上氣不足(止)積而從之,張云。推而揚之。引致其氣。以補上也。積而從之。留針隨氣。以實下也。
火自當之(止)下陵三里,馬雲。若陰陽皆虛。而針所難用。則用火以灸之。又有厥而寒甚。或骨廉下陷。或寒過於膝。則取下陵三里以補之。(下陵三里穴即三里見本輸篇)
陰絡所過(止)火所治之,甲乙。作火之所治。馬雲。又有陰絡所過。為寒留止。或寒入於中。則必推其針而行以散之。又有經脈陷下者。則惟灸當之。(經脈篇云陷下則灸之禁服篇云陷下則徒灸之徒但也)又有絡脈結而堅緊者。亦用灸以治之。
不知所苦(止)針論畢矣,張云。寒邪在肌肉血脈之間。有不痛不仁。不知所苦者。當灸兩蹺之下。即足太陽申脈。足少陰照海二穴也。然男子數陽。女子數陰。(見脈度篇)若男陰女陽。則反用矣。故為良工之所禁。調經論亦曰。病不知所痛。兩蹺為上。與此法同。
用針之服,必有法則,馬雲。此二句出八正神明論。服、事也。詩小雅。六月篇云。共武之服。大雅板篇云。我言維服。
上視天光,下司八正,馬雲。上視天光。即八正神明論之所謂天寒無刺。天溫無凝。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也。下司八正。即八正神明論之所謂八正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者也。(出九宮八風篇)簡案、司、伺通。漢灌夫傳。亦已使候司。
闢奇邪,馬雲。闢、當作避。張云。闢、避同。
觀百姓,張云。兼人己而言也。簡案、漢宣帝紀。觀以珍寶。師古注。觀、示也。
是得天之露(止)乃言針意,張云。天之風雨不時者。皆謂之露。歲露論曰。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命曰遇歲露焉。歲之虛者。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閔士先云。得天之露者。清邪中上。陽中霧露之氣也。簡案、閔說恐非也。乃言針意一句。馬志接下節。亦非。
法於往古(止)若神彷彿,馬雲。此節與八正神明論。大義亦相同。
邪氣之中人也(止)莫知其情,止邪之中人也微。諸本。止、作正。此本誤。當改。張云。邪氣言虛邪也。虛邪之中人也甚。故灑淅動形。正邪之中人也微。故但先見於色。而不知於身。此節與八正神明論互有發明。所當參閱。又此數句。與邪氣臟腑病形論同。
是故上工之取氣(止)所取之處,馬雲。八正神明論曰。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盡調。不敗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敗之也。上工論氣不論形。所以預取其氣。而早救其萌芽。彼下工則反是矣。
白話文:
官能第七十三
- **從合穴瀉之:**意思是說,要通過合穴來疏泄病邪。這句話的意思是,合穴可以治療內臟的疾病,使寒邪從腸胃排出。
- **上氣不足,積而從之:**當上焦的氣不足時,要用推拿等手法來提升陽氣,引導氣向上,以補益上方。如果氣積聚在下,則要留針,讓氣隨之運行,來充實下方。
- **火自當之,下陵三里:**如果陰陽都虛弱,針刺效果不佳,可以用艾灸的方法。如果出現極度寒冷,或是骨頭凹陷,或寒冷超過膝蓋等情況,則要取下陵三里穴來補益。
- **陰絡所過,火所治之:**凡是陰絡經過的地方,如果有寒邪停留,或寒邪侵入體內,都要用推拿或針刺來疏散寒邪。如果經脈凹陷,則要用艾灸來治療。如果絡脈結成硬塊,也要用艾灸來治療。
- **不知所苦,針論畢矣:**如果寒邪停留在肌肉血脈之間,出現不痛不癢,沒有任何感覺的狀況,就要在兩腳的腳踝下方,也就是足太陽經的申脈穴和足少陰經的照海穴進行艾灸。但是男子屬陽,女子屬陰,如果出現男女陰陽相反的情況,就要反過來用穴,所以高明的醫師會避免犯這種錯誤。《調經論》也提到,如果不知道病痛在哪裡,就要在兩腳踝進行治療,和這個方法相同。
- **用針之服,必有法則:**這句話出自《八正神明論》,「服」在這裡指的是事情、事務。
- 上視天光,下司八正:「上視天光」指的是要遵循《八正神明論》中的觀念,在天氣寒冷時不針刺,天氣溫暖時不凝滯,月亮初生時不瀉,月亮滿月時不補,月亮虧缺時不治病。「下司八正」指的是要依照《八正神明論》中提到的八種正氣,來觀察八方吹來的虛邪之氣,是否會按時出現。
- 闢奇邪:「闢」應該解釋為「避」,意思是避開。
- **觀百姓:**要同時觀察病人和自己,要將心比心。
- **是得天之露,乃言針意:**大自然風雨不按時出現,都稱為「露」。《歲露論》說,遇到不該有的風雨,就稱為遇到了「歲露」,是虛弱的表現。虛弱的人,會在衰弱的年份,遇到月亮虧虛的時節,失去和諧的氣候,因此被賊風所傷,這就叫做「三虛」。有人認為,得到天之露,是指清邪侵入上焦,是陽氣中霧露之氣,但這個說法可能不正確。而「乃言針意」這句話應該是連接下一段的,不應該在此處做解釋。
- **法於往古,若神彷彿:**這一段的意思和《八正神明論》的大意相同。
- **邪氣之中人也,莫知其情:**邪氣侵入人體時是很隱微的,不容易察覺。原文中的「止」字是錯誤的,應該是「正」。邪氣指的是虛邪,虛邪侵入人體時會比較嚴重,會使人感到寒顫、身體晃動。正邪侵入人體時會比較輕微,只會先表現在臉色上,身體不會有感覺。這一段和《八正神明論》的內容互相闡發,應當一起參閱。這幾句話也和《邪氣臟腑病形論》的內容相似。
- 是故上工之取氣,所取之處:《八正神明論》說,高明的醫師會在疾病還處於萌芽狀態時就採取治療,必須先觀察三部九候的氣脈是否調和,在疾病還沒有惡化之前就進行救治,所以稱之為「上工」。而下等的醫師則是在疾病已經形成之後才進行救治,他們不了解三部九候的氣脈是如何失調的,導致病情惡化。高明的醫師重視氣,不重視病形,所以在疾病發作之前就先採取氣,以便及早治療,而下等的醫師則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