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簡

《靈樞識》~ 卷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六 (6)

1. 邪客篇第七十一

因其分肉(止)邪氣得去,馬雲。所謂扞皮開腠理者。因其分肉之在何經而捍分其皮。以開其腠理而入刺之也。先以左手別其皮膚。然後右手微納其針。而徐徐端正其針以入之。斯乃捍皮開腠理之法。其神氣自然不散。而邪氣乃得以去矣。

八虛,張云。即五臟生成篇。所謂八溪也。是皆筋骨之隙。氣血之所流注者。故曰八虛。

肺心有邪,張云。人之五臟。惟肺與心居於膈上。其經屬手。脾肝腎俱在膈下。其經屬足。故肺心有邪。乘虛而聚。其氣必留於兩肘。在肺則尺澤。在心則少海之次。

肝有邪,張云。肝與膽合。其經自足而上。皆行脅腋之間。故肝邪乘虛而聚者。其氣當流於兩腋。即期門、淵腋、等穴之次。

脾有邪,張云。脾與胃合。其脈皆自脛股上出衝門、氣衝之間。故邪氣留髀骻間者。知為脾經之病。

腎有邪,張云。腎與膀胱為表裡。其經皆出膝後陰谷、委中、之間。故邪氣留於兩膕者。知為腎經之病。馬雲。前四留字。俱當作流。簡案、肝獨作流。余並作留。義俱通。

凡此八虛者(止)病攣也,甲乙。趙本。張本。病、作痀。是。張云。機、樞機也。關、要會處也。室、猶房室也。凡此八者。皆氣血之所由行也。正氣居之則為用。邪氣居之則傷經絡機關。而屈伸為之不利。此八虛可候五臟也。簡案、痀、說文。曲脊也。即拘攣之義。

白話文:

分肉與邪氣的消除

之所以能去除邪氣,是因為要針對肌肉組織的間隙下手。所謂撥開皮膚、疏通肌理,就是根據肌肉組織所屬的經絡,撥開該處的皮膚,以疏通肌理,讓針能刺入。先用左手撥開皮膚,然後右手輕輕地將針刺入,再慢慢地將針扶正深入。這就是撥開皮膚、疏通肌理的方法。這樣做,人體的精氣自然不會散失,邪氣就能夠被去除。

八虛

「八虛」指的就是《五臟生成篇》中所說的「八溪」,它們都是筋骨之間的空隙,是氣血流注的地方,所以稱之為「八虛」。

肺和心有邪氣

人體的五臟之中,只有肺和心臟位於橫膈膜之上,它們的經脈屬於手部;而脾、肝、腎則位於橫膈膜之下,它們的經脈屬於足部。所以當肺和心臟有邪氣時,邪氣會趁虛而入聚集,氣會停留在兩肘部位,肺部的邪氣會停留在尺澤穴附近,而心臟的邪氣則會停留在少海穴附近。

肝有邪氣

肝臟和膽囊相合,它們的經脈從足部向上走,都循行於脅肋和腋下之間。所以,當肝臟有邪氣時,邪氣會趁虛而入聚集,氣會流注於兩腋部位,也就是期門穴、淵腋穴等穴位附近。

脾有邪氣

脾臟和胃相合,它們的經脈都從脛骨和大腿上部,經過衝門穴和氣衝穴之間。所以,當邪氣停留在腿部或髖部時,就知道是脾經的病變。

腎有邪氣

腎臟和膀胱互為表裡,它們的經脈都循行於膝蓋後方的陰谷穴和委中穴之間。所以,當邪氣停留在兩膝窩時,就知道是腎經的病變。這裡的「留」字,應當解釋為「流」,肝臟的「流」是確定的,其他都應作「留」,但意思都是相通的。

八虛的病症

凡是這八個部位,都與筋骨關節的活動有關。「機」是指樞紐,「關」是指重要的關節處,「室」就像是房屋。這八個地方都是氣血運行的通道。正氣在這裡,就能發揮作用;邪氣在這裡,就會損傷經絡和關節樞紐,導致身體屈伸不利。從這八虛可以判斷五臟的病變。「痀」的意思是脊椎彎曲,也就是拘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