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五 (40)
卷五 (40)
1. 五音五味篇第六十五
士人有傷於陰(止)故須不生,甲乙。無士字。馬雲。士人有傷於陰器。而陰器絕而不起。亦不能復有所用。其須之生者自若。惟宮者陰器既傷。而須獨不生。帝之所以疑也。伯言士人雖有傷於陰器。其宗筋未嘗去。而衝脈未嘗傷也。彼宮者不然。所以血一瀉而不復其所傷之處。皮膚內結。衝任之脈。不榮於上之口唇。故須焉得而生也。張云。陰不用者。陽痿不舉也。志云。宗筋者前陰也。簡案、士人壯而傷其宗筋者。其須猶不去。宮者少小時去其勢。故須不生。勢、陰丸也。此言宗筋亦指陰丸。絕而不起。謂陰莖萎弱也。
天宦,張云。謂身為男子。而終身無須。若天生之宦官然。故曰天宦。志云。天宦者。謂之天閹。不生前陰。即有而小縮。不挺不長。不能與陰交而生子。此先天所生之不足也。簡案、沈氏筆談云。須屬腎。稟水氣。故下生。男子腎氣外行。上為須。下為勢。故女子宮者無勢。則亦無須。而眉發無異於男子。則知不屬腎也。此與本節之旨異也。又輟耕錄云。世有男子。雖娶婦而終身無嗣育者。謂之天閹。世俗則命之曰黃門。晉海西公。嘗有此疾。北齊李庶。生而天閹。按黃帝針經云云。大般若經。載五種黃門云。梵言扇半釋迦。周禮閹人。鄭注云。閹、真氣藏者。李時珍本草人傀條五不男。天犍漏怯變也。天者陽痿不用。古云天宦是也。犍者陽勢閹去。寺人是也。漏者精寒不固。常自遺漏也。怯者舉而不強。或見敵不興也。變者體兼男女。俗名二形。
若日月之光影(止)萬物之精,張云。日月有光。見影可識。音聲有應。聞響可知。惟聖人者。能明物理之精。故因此可以知彼。因外可以知內也。
此其時然也,志云。此論人歸於天道。而合於天之四時。又無分手與足也。簡案、此一句。馬張不釋。難通。
夫人之常數(止)天之常數也,馬雲。按此又見素問血氣形志論。本經九針論。但厥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有不同耳。大義當以素問為的。
白話文:
五音五味篇第六十五
士人陰部受損:
一般男人如果陰部受傷,(性功能會受到影響),所以陰毛可能就不會生長。但有些人認為不是這樣,認為男人就算陰部受傷,陰莖還在,衝脈也沒有受損,所以陰毛還是會長。但太監就不同,他們陰部受傷後,精血無法到達上方的嘴唇,所以鬍鬚才不會生長。還有人說,陰部功能喪失,就是陽痿不能勃起。還有人說,宗筋就是指前陰。簡單來說,男人如果年輕時陰莖受傷,鬍鬚還是會長,但太監從小就被閹割,所以鬍鬚不會長。這裡說的宗筋也指陰囊。說「絕而不起」是指陰莖萎縮無力。
天宦:
有人說,天宦是指身為男子,卻終身不長鬍鬚,就像天生的宦官一樣。也有人說,天宦就是天生被閹割的人,沒有陰莖,就算有也很小,不能勃起,無法行房生子,這是天生的缺陷。有人認為,鬍鬚屬於腎,靠水氣生長,所以向下生長。男人腎氣外散,向上長成鬍鬚,向下長成陰莖。所以女人和太監沒有陰莖,所以也沒有鬍鬚。但眉毛和頭髮又與男人相同,所以眉毛頭髮不屬於腎。這和前面說的又不太一樣。還有書說,世上有男人娶妻卻終身無法生育的,稱為天閹,俗稱黃門。晉朝的海西公就患有這種疾病,北齊的李庶天生就是天閹。依照黃帝針經記載,大般若經提到五種黃門,周禮的閹人,鄭玄註解說,閹是真氣被藏起來的人。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提到五種不能行房的男人,包括天閹(陽痿不能用)、被閹割的寺人、精寒不固常漏精的人、勃起無力的人,以及同時具有男女兩性特徵的人。
如同日月光影,萬物精華:
太陽和月亮有光芒,照在物體上會有影子,聲音發出會有回音。只有聖人能夠明白萬物的精華,所以能夠藉由表象了解本質,從外在了解內在。
這是自然規律:
有人說,這句話是在說人要順應天道,符合春夏秋冬四時的變化,也說人沒有手腳之分。但這句話很難理解,其他人都沒有解釋。
人的常數,也是天的常數:
這裡又再次提到素問的血氣形志論和本經的九針論。只是厥陰經脈常血多氣少,太陰經脈常氣多血少,有所不同。大致上還是要以素問的記載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