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五 (28)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8)

1. 動輸篇第六十二

衝脈者(止)此脈之常動者也,甲乙入足下無入字。入踝下有內字。溫足脛。脛、作跗。張云。足少陰之脈動者。以衝脈與之並行也。衝脈亦十二經之海。與少陰之絡。同起於腎下。出於足陽明之氣衝。循陰股膕中內踝等處。以入足下。其別者邪出屬跗上。注。諸絡以溫足脛。此太谿等脈。所以常動不已也。汪云。按諸篇俱言衝脈上衝。惟此篇及順逆肥瘦論。言衝脈並腎脈下行。簡案、仲景取寸口跗陽太谿。即手太陰、足陽明、足少陰之脈也。

榮衛之行也,甲乙作衛氣之行也。

氣何由還,張云。榮衛之行。陰陽有度。若邪氣居之。則其運行之道宜相失也。又何能往還不絕。因問其故。

夫四末(止)此之謂也,張云。四末、四肢也。十二經皆終始於四肢。故曰陰陽之會。而為氣之大絡也。然大絡雖會於四肢。復有氣行之徑路。謂之四街。(衛氣篇頭胸腹脛各有街)凡邪之中人。多在大絡。故絡絕則徑通。及邪已行而四末解。彼絕此通。氣從而合。回還轉輸。何能相失。此所以如環無端。莫知其紀也。馬雲。此四街。為榮衛二氣之經路。故大絡雖或阻絕。而徑路則自相通。彼逢邪氣大寒之時。手足固嘗懈惰。及懈惰已畢而少解。則二氣復從而合。相輸如環。尚何相失之有哉。

白話文:

動輸篇第六十二

衝脈是十二經脈之海,與足少陰腎經的絡脈同源於腎下,出於足陽明胃經的氣衝穴,沿著大腿內側、膝膕、內踝等處下行至足底。其分支斜出至足背,灌注於各絡脈以溫暖足脛,因此太谿等脈搏才會持續跳動。

關於榮衛之氣的運行,張氏解釋:榮衛之氣的循行遵循陰陽規律,若邪氣入侵,運行路徑可能受阻,但為何仍能循環不息?這是因為四肢是十二經脈的起止點,稱為「陰陽之會」,也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路(即「四街」,如頭、胸、腹、脛各有氣街)。邪氣多侵襲大絡,當大絡受阻時,氣血仍可通過四街的徑路運行。待邪氣消散後,四肢氣血恢復流通,彼此銜接,循環如環無端,故不會中斷。馬氏補充,四街是榮衛二氣的運行路徑,即使大絡受阻,徑路仍能相通,因此邪氣過後,氣血仍能重新匯合,循環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