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簡

《靈樞識》~ 卷五 (17)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7)

1. 五味篇第五十六

脾病者,張云。此下言臟病所宜之味也。脾屬土。甘入脾。故宜用此甘物。

心病者,張云。心屬火。苦入心。故宜用此苦物。

腎病者,甲乙無黃卷二字。張云。大豆黃卷。大豆芽也。腎屬水。鹹入腎。故宜用此咸物。

肝病者,張云。肝屬木。酸入肝。故宜用此酸物。

肺病者,張云。肺屬金。辛入肺。故宜用此辛物。此上五節。與五臟生成論之五合。宣明五氣篇之五入者。意同。皆用本臟之味。以治本臟之病也。

五禁,張云。辛味屬金。能克肝木。此下五節。當與宣明五氣篇。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等義參看。鹹味屬水。能克心火。酸味屬木。能克脾土。甘味屬土。能克腎水。苦味屬火。能克肺金。

肝色青,張云。此下言臟氣所宜之味也。臟氣法時論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即此意也。此下五節。仍與臟氣法時論後文相同。

心色赤,張云。臟氣法時論曰。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脾色黃,張云。啟玄子云。究斯宜食。乃調利機關之義也。腎為胃關。脾與胃合。故假咸桑軟以利其關。關利而胃氣乃行。胃行而脾氣方化。故脾之宜味。與他臟不同。臟氣法時論曰。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肺色白,張云。臟氣法時論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腎色黑,張云。臟氣法時論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白話文:

脾臟生病的人,適合吃甘甜的食物。因為脾屬土,甘味入脾。

心臟生病的人,適合吃苦味的食物。因為心屬火,苦味入心。

腎臟生病的人,適合吃鹹味的食物,例如大豆芽。因為腎屬水,鹹味入腎。

肝臟生病的人,適合吃酸味的食物。因為肝屬木,酸味入肝。

肺臟生病的人,適合吃辛辣的食物。因為肺屬金,辛味入肺。以上五段內容,與五臟生成論和宣明五氣篇所說的五種味道進入五臟的理論相同,都是用本臟的味道來治療本臟的疾病。

以下五段是講五種味道的禁忌:辛味屬金,能剋制肝木。鹹味屬水,能剋制心火。酸味屬木,能剋制脾土。甘味屬土,能剋制腎水。苦味屬火,能剋制肺金。這部分內容需要和宣明五氣篇中關於辛味走氣,氣病不宜多食辛味等理論一起參看。

肝臟的顏色是青色的。這部分內容是講臟腑之氣適合的味道。臟氣法時論說,肝氣急躁,要趕快吃甘甜的食物來緩解。

心臟的顏色是紅色的。臟氣法時論說,心氣緩慢,要趕快吃酸味的食物來收斂。

脾臟的顏色是黃色的。啟玄子說,研究這些適合吃的食物,是為了調理身體的機能。腎是胃的關卡,脾與胃相合,所以要藉助鹹味,搭配柔潤的食物來疏通關卡,關卡通暢,胃氣才能運行,胃氣運行,脾氣才能消化。因此脾臟適合的味道,和其他臟腑不同。臟氣法時論說,脾氣濕,要趕快吃苦味的食物來乾燥它。

肺臟的顏色是白色的。臟氣法時論說,肺氣上逆,要趕快吃苦味的食物來疏泄。

腎臟的顏色是黑色的。臟氣法時論說,腎氣乾燥,要趕快吃辛味的食物來滋潤它,開通毛孔,使津液流通,氣機暢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