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簡

《靈樞識》~ 卷五 (1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5)

1. 逆順篇第五十五

諸本無篇字。馬雲。內論氣有逆順。用針者當順治。不可逆治。故名篇。

氣之逆順者(止)五行也,張云。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其陰陽升降盛衰之氣。當其位而和者為順。不當其位而乖者為逆。

脈之盛衰者,張云。以有力無力言。故可以候血氣之虛實。

刺之大約者,張云。三刺義具如下文。又若明知病之可刺者。以其實邪在經也。如脈度篇所謂盛者瀉之。虛者飲藥以補之是也。與其未可刺者。謂有所避忌也。如終始篇所謂新內新勞。已飽已飢。大驚大恐者勿刺。及八正神明論所謂天忌。五禁篇所謂五禁之類。皆是也。與其已不可刺者。言敗壞無及也。如本神篇所謂五者已傷。針不可以治之也。凡此三者。皆本節切近之義。

兵法曰,馬雲。逢逢之氣。勢來迫而甚盛者也。堂堂之陣。陣方整而甚眾者也。故無迎者。當避其來銳耳。無擊者。當擊其惰歸耳。志云。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是以無迎逢逢之氣。無擊堂堂之陣。俟其氣衰轍亂。然後擊之。無有不克者矣。簡案、孫子云。無邀整整之兵。無擊堂堂之隈。注。堂堂、廣大也。逢逢、鼓聲。詩、大雅。鼉鼓逢逢是也。

刺法曰,馬雲。三句及下方其盛也四句。又見素問瘧論。熇、音靠。詩板篇。多將熇熇。朱注云。熾、盛也。張云。熇熇、熱之甚也。漉漉、汗之多也。渾渾、虛實未辨也。病與脈相逆。形證陰陽不合也。是皆未可刺者也。

上工(止)與脈相逆者也,甲乙。未盛、作未成。襲者也。盛者也。並無也字。張云。未生者。治其幾也。未盛者。治其萌也。已衰者。知其有隙可乘也。是皆可刺者也。刺其方襲者。不避來銳也。與其形之盛者。見其外不知其內也。病之與脈相逆者。逆有微甚。微逆者。防有所傷。未可刺也。甚逆者。陰陽相離。形氣相失。已不可刺也。醫不達此而強刺之。未有不僨事者矣。故曰下工。

故曰方其盛也(止)大昌,張云。盛邪當瀉。何懼毀傷。正恐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攻邪未去。正氣先奪耳。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毀傷。病既已衰。可無刺矣。不知邪氣似平。病本方固。乘勢拔之。易為力也。故曰刺其已衰。事必大昌。馬雲。按此節與瘧論。皆言邪氣甚盛。發為甚寒甚熱之際。不可輕刺。正以病勢與脈氣相逆。然則用藥者。亦當先用藥於寒熱未至之先。不分外感內傷之寒熱。皆當如此。若邪氣方盛而用藥。則寒藥反助其寒。熱藥反助其熱。不能解病而適以增病矣。醫者不可不知也。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馬雲。二句又見素問四氣調神論。

白話文:

[逆順篇第五十五]

這篇是講氣的運行有順逆之分。使用針灸時,應該順應氣的運行來治療,不能逆著來。所以稱為「逆順篇」。

氣的順逆,指的是五行之氣的運行。人體與天地相通,與日月相應,陰陽之氣的升降和盛衰,當運行符合規律時就是順,不符合規律時就是逆。

脈象的盛衰,指的是脈搏的有力或無力,可以藉此來判斷人體氣血的虛實狀況。

針刺的大原則,包括三個方面:一、知道可以針刺的情況,通常是邪氣實在經絡中,例如《脈度篇》所說的「實證要瀉,虛證要用藥補」。二、知道不可以針刺的情況,也就是有所禁忌,如《終始篇》所說的「剛勞累完、剛吃飽或肚子餓、大驚或大恐時不要針刺」,以及《八正神明論》、《五禁篇》所說的各種禁忌。三、知道已經不可以針刺的情況,也就是病入膏肓,無法治療,就像《本神篇》所說的「五臟已傷,針灸就沒有用了」。以上三點都是在講針刺時應該注意的原則。

兵法上說,當敵人氣勢洶洶,來勢洶湧時,不要正面迎擊,應該避開敵人的鋒芒;當敵人鬆懈退兵時,再加以攻擊。這就像作戰一樣,要把握時機,不要在敵人氣勢正盛時硬碰硬。所以不應該迎擊氣勢正盛的敵人,不應該攻擊兵力整齊的隊伍,要等到敵人氣勢衰落,陣腳混亂時再攻擊,才能百戰百勝。

針刺的方法說,當病邪正盛的時候,要小心謹慎。熱邪熾盛時,會發熱嚴重;汗出很多時,會大量流汗;虛實難辨時,病情會複雜。如果病症和脈象不一致,或身體狀況與陰陽不符時,都不可以輕易針刺。

高明的醫生,會注意病邪發展的初期,在病邪還沒有形成氣勢的時候就進行治療,所以說「要治療在未發病時」,或在剛有徵兆時就治療,或在病勢開始衰退時就介入治療。針刺邪氣剛來襲的時候,不躲避其鋒芒;看到病邪外強中乾,內裡空虛,就要把握時機治療。當疾病和脈象不一致時,也要注意,如果脈象只是稍微不順,要謹慎,可能會有傷害,不要針刺;如果脈象嚴重不順,表示陰陽分離、形體和氣血已經不協調,就不能再針刺了。醫生如果沒有搞清楚這些情況就強行針刺,一定會把事情弄糟,所以稱作「下工」。

所以說,當病邪正盛時,不要輕易去攻邪,因為這時病邪會侵襲正氣,導致正氣先受損,所以要「在病邪正盛時,不要輕易損害身體」。等到病情已經開始衰退,可以不必針刺了。如果不明白病邪看起來平靜,其實病根還很牢固,就會錯失治療的良機。應該在病邪衰退時,乘勢拔除病根,才能容易成功。所以說,在病勢衰退時針刺,事情必定會很順利。這就像瘧疾一樣,在發作很冷很熱的時候,不要輕易針刺,因為病勢和脈象相反。使用藥物也一樣,應該在寒熱沒有發作之前就用藥,不論外感或內傷引起的寒熱都應該如此。如果病邪正盛的時候用藥,寒藥反而會加重寒證,熱藥反而會加重熱證,不但不能治病,反而會使病情加重。醫生不可不知道這些道理。

高明的醫生,治療的是未病,而不是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