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五 (14)
卷五 (14)
1. 天年篇第五十四
好步,張云。盛滿則不輕捷。故好步矣。
四十歲(止)好坐,甲乙。頹、作刷。馬雲。坐者較步似倦矣。張云。天地消長之道。物極必變。盛極必衰。日中則昃。月盈則虧。人當四十。陰氣已半。故發頗斑白。而平盛不搖。好坐者。衰之漸也。
五十歲(止)目始不明,志云。人之衰老。從上而下。自陽而陰。故肝始衰而心。心而脾。脾而肺。肺而腎。好坐好臥者。秋冬收藏之氣也。
六十歲(止)獨居而終矣,甲乙。苦、作善。(馬志亦作善)皮膚枯、作皮膚始枯。故四肢不舉。魄離、作魂魄離散。四藏、作臟乃萎枯。終矣、作終盡矣。馬雲。至五十歲以後。則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腎者。每十歲而日衰。故五十歲肝膽衰。六十歲心氣衰。七十歲脾氣衰。八十歲肺氣衰。九十歲腎氣衰。百歲五臟俱衰。善憂悲者。以心主於憂也。好臥者。衛氣不精也。魄離散。以肺藏魄者。失其故處也。言善誤。肺主言也。腎氣焦者。水竭則焦也。張云。魄離者。形體衰敗也。腎氣焦者。真陰虧竭也。此與上古天真論。女盡七七。男盡八八。互相發明。彼以七八言者。言陰陽之限數。此以十言者。言人生之全數。然則人之氣數。固有定期。而長短不齊者。有出於稟受。有因於人為。故惟智者。不以人慾害其天真。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壽。而善終其天年。此聖智之所同也。
使道不長,空外以張,喘息暴疾,馬雲。水溝不長。較之使道隊以長者異也。其鼻孔向外而張。鼻為肺竅。肺氣泄矣。(師傅篇云鼻孔在外膀胱漏泄)又肺主氣。今肺氣不足。故喘息而為暴疾也。張云。喘息者氣促。暴疾者易傷。皆非延壽之徵也。簡案、喘息暴疾。謂喘息之氣。卒暴疾速也。
其肉不石,張云。石、堅也。
數中風寒(止)相引,張云。數中風寒。表易犯也。血氣虛。中不足也。脈不通。經絡多滯也。故致真邪易於相攻。然正本拒邪。正氣不足。邪反隨之而入。故曰相引。
故中壽而盡也,張云。凡此形體血氣。既已異於上壽。則其中壽而盡。固有所由。此先天之稟受然也。夫人生器局。既稟於有生之初。則其一定之數。似不可以人力強者。第稟得其全。而養能合道。必將更壽。稟失其全。而養復違和。能無更夭。故知之者。下可以希中。中可以希上。不知者。上僅得其次。次僅得其下矣。所謂天定則能勝人。人定亦能勝天也。夫稟受者先天也。修養者後天也。先天責在父母。後天責在吾心。
白話文:
天年篇第五十四
走路時步伐輕快穩健,那是因為身體不充盈,如果身體過於充實飽滿,行動就會變得遲緩笨重。
到了四十歲左右,人就喜歡坐著,因為身體開始衰退,容易疲倦。這就像天地陰陽消長變化一樣,事物發展到極致必然會轉變,達到頂峰就會開始衰落,太陽到了正午就會西斜,月亮滿盈之後就會虧缺。人到四十歲,身體的陰氣已經消耗了一半,所以頭髮會開始出現斑白,不再像年輕時那樣精力充沛。而喜歡坐著,正是身體開始衰弱的徵兆。
到了五十歲左右,眼睛會開始變得昏花不明,這是因為人體衰老是一個由上到下、由陽到陰的過程。首先是肝臟開始衰弱,接著是心臟,然後是脾臟,再來是肺臟,最後是腎臟。喜歡坐著和躺著,這是屬於秋冬收藏的狀態。
到了六十歲左右,人會喜歡獨處,而且身體皮膚會變得乾燥枯槁,四肢無力,精神魂魄也開始渙散,五臟功能也會逐漸衰退。一般來說,從五十歲以後,每過十年,身體各個臟器的功能就會逐漸衰弱。五十歲時肝膽功能衰弱,六十歲時心氣衰弱,七十歲時脾氣衰弱,八十歲時肺氣衰弱,九十歲時腎氣衰弱,到一百歲時,五臟功能就會全面衰退。那些容易憂愁悲傷的人,是因為心臟主導憂愁的情緒;喜歡躺著的人,是因為衛氣虛弱;精神魂魄渙散,是因為肺臟儲藏魄力功能失常;說話顛三倒四,是因為肺臟主導說話的功能受到影響;腎氣枯竭,是因為體內水分不足。所謂「魄離」,指的是身體的衰敗;「腎氣焦」,指的是體內真陰虧損。這與古代《上古天真論》所說的女子七七四十九歲,男子八八六十四歲,達到生命極限的說法相互印證。古人說的七和八,指的是陰陽的極限數字;這裡說的十,指的是人生完整的壽數。人的壽命長短,雖然有既定的週期,但由於先天稟賦和後天作為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只有聰明的人,才會不讓個人的慾望損害天生的純真,順應自然規律,養護自然的壽命,最終得以安享天年。這是聖賢智者的共同認識。
如果鼻子下的人中短淺,而且鼻孔外翻張開,呼吸急促,就會容易罹患暴病。人中淺短,與人中正常者不同。鼻孔外張,是因為肺氣外洩(古書上說:鼻孔外翻,膀胱會漏尿)。而肺主氣,現在肺氣不足,所以會呼吸急促,容易罹患暴病。呼吸急促,表示氣息短促,暴病表示容易受到傷害,這些都不是長壽的徵兆。
身體的肌肉會變得鬆軟不堅實。
經常反覆遭受風寒侵襲,這些問題彼此相互影響。這表示身體表面容易遭受風寒的侵襲,體內氣血虛弱,經絡不通暢,導致邪氣容易侵入。雖然身體本來就有抵抗外邪的能力,但當正氣不足時,邪氣反而會趁虛而入,這就叫相互影響。
因此,這樣的人就只能活到中年而終。如果身體氣血狀況已經和長壽者不同,那麼壽命也只能到中年而止,這也是先天稟賦所決定的。人的一生,從出生之初就已經決定了基本的體質,這是一個既定的數字,似乎很難用人力來改變。但是,如果能稟賦良好,又能懂得養生之道,就一定可以更加長壽;如果稟賦不好,又不注意養生,就會更加短命。所以,懂得養生的人,下等體質可以達到中等壽命,中等體質可以達到上等壽命。不懂得養生的人,上等體質也只能達到中等壽命,中等體質就只能達到下等壽命。所謂「天定則能勝人,人定亦能勝天」,就是說,先天條件可以決定人的壽命,而後天努力也可以改變壽命。先天稟賦是父母給的,後天修養則取決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