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簡

《靈樞識》~ 卷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5)

1. 五色篇第四十九

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馬雲。肝之下為脾。方者鼻隧也。面王者。鼻心之端也。鼻隧之上。即迎香之上。為胃。張云。年壽之下者。相家謂之準頭。是為面王。亦曰明堂。準頭屬土。居面之中央。故以應脾。準頭兩旁為方上。即迎香之上鼻隧是也。相家謂之蘭臺廷尉。脾與胃為表裡。脾居中而胃居外。故方上應胃。蔣示吉云。胃者脾之腑。為陽。陽居上。故脾之方上。胃之部分。方、始也。始上於脾。脾胃相為表裡。言其相去不遠也。簡案、據上文。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蔣說恐非也。

中央者大腸也(止)臍也,馬雲。胃之外為大腸。乃正顴之下。大腸之外為腎。則大腸為中央。而胃與腎所以挾大腸也。張云。中央者面之中央。謂迎香之外。顴骨之下。大腸之應也。挾大腸者。頰之上也。四臟皆一。惟腎有兩。四臟居腹。惟腎附脊。故四臟次言中央。而腎獨應於兩頰。腎與臍對。故當腎之下應臍。

面王以上者(止)子處也,甲乙。子上有字字。下並同。似是。張云。面王、鼻準也。小腸為腑。應挾兩側。故面王之上。兩顴之內。小腸之應也。面王以下者。人中也。是為膀胱子處之應。子處、子宮也。凡人人中平淺而無髭者。多無子。是正子處之應。以上皆五臟六腑之應也。李云。婦人亦以人中深長者善產育。蔣示吉云。方書曰。準頭黃者小便難。師傅篇曰。鼻孔在外。膀胱漏泄。下文曰。男子色見於面王。為少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若女子當為膀胱子處之病。

顴者肩也(止)膺乳也,張云。此下復言肢節之應也。顴為骨之本。而居中部之上。故以應肩。臂接乎肩。故顴後以應臂。手接乎臂。故臂下者手也。目內眥上者。闕下兩旁也。胸兩旁高處為膺。膺乳者。應胸前也。蔣示吉云。目內眥、目之近山根處。即精明穴。足太陽經所起。朱晦庵中庸注曰。膺、胸也。胸乳間部分。候於目內眥。

挾繩(止)膝臏也,張云。頰之外曰繩。身之後為背。故背應於挾繩之上。牙車、牙床也。牙車以下主下郭。故以應股。中央、兩牙車之中央也。脛接於膝。足接於脛。以次而下也。巨分者。口旁大紋處也。股里者。股之內側也。巨屈、頰下曲骨也。膝臏、膝蓋骨也。此蓋統指膝部而言。蔣示吉云。繩耳邊也。耳邊如繩突起。故曰繩。馬氏曰。頰外為繩。義未當也。凡部分明堂為內。耳旁為外。臟腑為內。膺乳次之。臂背為外。挾、近也。故近耳邊直上之部分。所以候背之病。牙車即頰車穴。在耳前陷中。凡人身在上者肩背。在下者股膝。故背部之下頰車。頰車之下。所以候股。巨分者。巨之為言大也。上下齒床大分處。以候股里。齒床司開合。亦猶股里任屈伸也。上下唇大為屈轉。交接處是地倉穴。以候膝臏。唇為語言飲食之門戶。亦猶膝臏為屈伸奔走之關節。俱動而不休。故應候。

白話文:

脾臟位於下方,胃部則在上方,像一個方形的區域。有人認為,肝臟下方是脾臟,而方形指的是鼻孔的通道。臉的中心點,也就是鼻頭,是面王。鼻孔通道的上方,即迎香穴以上的位置,是胃的對應區域。有人說,年壽穴之下,相學稱為準頭,就是面王,也叫做明堂。準頭屬土,位於臉部中央,因此對應脾臟。準頭兩旁是方形的上緣,也就是迎香穴之上的鼻孔通道,相學稱作蘭臺、廷尉。脾與胃互為表裡,脾在內而胃在外,因此方形的上緣對應胃。有人說,胃是脾的腑,屬於陽,陽氣在上,所以脾的上方,即胃的部分。方,有開始的意思,胃開始於脾,脾胃互為表裡,表示它們相距不遠。簡案認為,依照上文,五臟在中央,六腑在兩側,因此有人說的不對。

中央指的是大腸,也指肚臍。有人認為,胃的外面是大腸,位於顴骨的下方。大腸的外面是腎,所以大腸位於中央,而胃與腎夾在大腸的兩側。也有人認為,中央是臉部的中央,即迎香穴之外,顴骨之下,對應大腸。夾住大腸的是臉頰上方的區域。四臟都只有一個,只有腎有兩個。四臟位於腹部,只有腎附在脊椎上,所以四臟其次提及中央,而腎獨自對應在兩頰。腎與肚臍相對,因此腎的下方對應肚臍。

面王以上的地方,指的是小腸。有人認為,「子上有字字」可能是「小腸」的誤寫。面王,指的是鼻準。小腸是腑,應該夾在兩側,所以面王之上,兩顴之內,對應小腸。面王以下的地方,指的是人中,對應膀胱和子宮。「子處」指的是子宮。一般來說,人中平淺沒有鬍鬚的人,大多沒有生育能力,這是子宮的對應現象。以上都是五臟六腑的對應關係。有人說,婦女的人中深長,生育能力就好。有人說,書上寫道,準頭發黃的人小便困難。還有人說,鼻孔向外,代表膀胱會漏尿。下文提到,男子面王出現顏色變化,代表下腹痛,往下則代表睪丸痛。若是圓形或直條狀,則代表陰莖痛。如果是女子,則可能是膀胱或子宮的疾病。

顴骨對應肩膀,也對應胸部和乳房。有人說,以下要說的是肢體的對應關係。顴骨是骨骼的根本,位於臉部上中部,所以對應肩膀。手臂連接肩膀,所以顴骨後面對應手臂。手連接手臂,所以手臂下方對應手。眼睛內眥上方,是胸部兩側凹陷處的旁邊。胸部兩旁隆起的部分是胸部,胸部和乳房則對應胸前。有人說,眼睛內眥,是指眼睛靠近山根的地方,也就是精明穴,是足太陽經的起點。也有人說,胸部和乳房間的部分,對應眼睛內眥。

臉頰外側稱為繩,身體後面稱為背,所以背對應繩的上方。牙床是牙齒所在的部位。牙床下方則對應大腿。臉部中央,是兩側牙床的中央。小腿連接膝蓋,腳連接小腿,依序往下。嘴角外側的大紋路,則對應大腿內側。嘴角下方的凹陷處,則對應膝蓋骨。這裡大致是指膝部。有人說,繩是指耳朵旁邊,像繩子一樣突起的地方。有人認為,臉頰外側是繩,這種說法不恰當。一般來說,臉部中央屬於內,耳朵旁邊屬於外。臟腑屬於內,胸部和乳房次之。手臂和背部屬於外。繩,指的是靠近的意思,因此耳朵旁邊直上的部分,可以用來觀察背部的疾病。牙床指的是頰車穴,位於耳朵前方的凹陷處。人體上部是肩膀和背部,下部是股部和膝蓋。所以背部下方是頰車穴,頰車穴下方可以用來觀察股部。巨分指的是上下牙床的交界處,用來觀察大腿內側。牙床負責開合,就像大腿內側負責彎曲伸展。上下嘴唇交接處是地倉穴,用來觀察膝蓋骨。嘴唇是語言和飲食的通道,就像膝蓋骨是彎曲伸展和行走的重要關節,都在不停的活動,所以需要觀察它們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