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簡

《靈樞識》~ 卷四 (3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2)

1.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第四十四

黃帝曰以主五輸奈何,馬雲。缺、岐伯曰。張志同。

臟主冬(止)秋刺合,張云。五臟主藏。其氣應冬。井之氣深。亦應於冬。故凡病之在臟者。當取各經之井穴也。五色蕃華。其氣應春。滎穴氣微。亦應乎春。故凡病見於色者。當取各經之滎也。五時長養。其氣應夏。輸穴氣盛。亦應於夏。故凡病之時作時止者。當取各經之輸也。五音繁盛。氣應長夏。經穴正盛。亦應長夏。故凡病在聲音者。當取各經之經也。五味成熟。以養五臟。其氣應秋。合穴氣斂。亦應於秋。故凡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因飲食內傷者。當取各種之合也。按、本篇五時之刺。以應五輸者。冬刺井。春刺滎。夏刺輸。長夏刺經。秋刺合者。以井應冬。滎應春。輸應夏。經應長夏。合應秋也。如本輸四時氣水熱穴等論所載。皆同。不可易者。考之六十五難曰。井者東方春。合者北方冬也。七十四難曰。經言春刺井。夏刺滎。季夏刺俞。秋刺經。冬刺合。皆與本經不合。必難經之誤也。當以本經為正。不可不辨。

以經合之,張云。上文止言五臟五輸。以應五時。而不及六腑之原者。蓋原合於經。不復應時。如長夏之刺經。則原在其中。應其數矣。是即六腑之六輸也。按、本輸篇所載。六腑之原。在九針十二原篇。即謂之腧。故六十六難曰。以腧為原也。後世針灸諸書宗之。皆言陽經之腧即為原。故治腧即所以治原。陰經之腧並於原。故治原即所以治輸。今此節云。以經合之。以應其數。然則經原腧三穴相鄰。經亦可以代原矣。

經滿而血者病在胃,甲乙注。經、作絡。胃、作胸。志云。肺與陽明主秋金之令。飲入於胃。上輸於肺。食氣於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肺。而通於四臟。是入胃之飲食。由肺氣通調輸布。而生此榮衛血脈。故經滿而血者。病在胃。飲食不節者。肺氣不能轉輸而得病也。按、靈素經中。凡論五臟必兼論胃腑。以胃為五臟之生原也。肺與陽明。並主秋令。此章以腑合臟。而臟合於四時。五行味主秋。則秋令所主之臟腑。皆隱於中矣。簡案、以陽明配秋。蓋出於運氣。疑非經旨。此節馬張不釋。姑仍志注。

是謂五病也,諸本病、作變。此依張本。誤。當改。

白話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第四十四]

黃帝問:「如何根據五輸穴來治療?」 馬雲和岐伯回答:「張志也認同。」

五臟主冬:臟腑的功能主要與冬季相應,秋季的治療要刺合穴。 張志認為五臟主要負責儲藏,其氣與冬季相應。井穴的氣最深,也與冬季相應,因此凡是疾病在臟的,應該取各經的井穴來治療。 五色繁盛如同花朵盛開,其氣與春季相應。滎穴的氣比較微弱,也與春季相應,因此凡是疾病表現在顏色的,應該取各經的滎穴來治療。 五種生長滋養的時機,其氣與夏季相應。輸穴的氣旺盛,也與夏季相應,因此凡是疾病時好時壞的,應該取各經的輸穴來治療。 五音繁榮盛大,其氣與長夏相應。經穴的氣正盛,也與長夏相應,因此凡是疾病表現在聲音的,應該取各經的經穴來治療。 五味成熟,用來滋養五臟,其氣與秋季相應。合穴的氣收斂,也與秋季相應,因此凡是經脈滿脹而血瘀的病,以及因飲食內傷引起的,應該取各經的合穴來治療。 總之,本篇講述的五時治療,是根據五輸穴來應對的:冬季刺井穴,春季刺滎穴,夏季刺輸穴,長夏刺經穴,秋季刺合穴。這是因為井穴對應冬季,滎穴對應春季,輸穴對應夏季,經穴對應長夏,合穴對應秋季。這與《本輸四時氣水熱穴》等篇所記載的內容相同,不可改變。 考察《難經》第六十五難所說:「井穴對應東方春季,合穴對應北方冬季。」以及第七十四難所說:「經脈說,春季刺井穴,夏季刺滎穴,季夏刺輸穴,秋季刺經穴,冬季刺合穴。」這些都與本經的說法不一致,一定是《難經》的錯誤。應以本經為準,不可不加以辨別。

用經穴來合併運用:張志認為,上文只說了五臟和五輸穴來應對五個時節,而沒有提到六腑的原穴,是因為原穴與經穴合在一起,不再另外應對時節。例如長夏的治療要刺經穴,原穴就在其中,已包含了它的作用。這也就是六腑的六輸穴。 本輸篇所記載的,六腑的原穴在《九針十二原》篇中稱為「腧」,所以《難經》第六十六難說:「用腧穴作為原穴。」後世的針灸著作都遵循這一點,認為陽經的腧穴就是原穴,所以治療腧穴就能治療原穴。陰經的腧穴與原穴相連,所以治療原穴就等於治療輸穴。現在這一節說:「用經穴來合併運用,來符合原穴的數量。」這樣看來,經穴、原穴、腧穴三穴相鄰,經穴也可以代替原穴了。

經脈滿脹而血瘀的病在胃:根據《甲乙經》的註解,「經」應當是「絡」,「胃」應當是「胸」。志認為,肺與陽明主管秋季金氣的命令,飲食進入胃中,向上輸送到肺,胃消化食物之氣,滋養到脈絡。脈絡之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向全身的脈絡,把精氣輸送到皮毛,皮毛脈絡的精氣合在一起,將氣運到肺,然後通往四臟。也就是說,進入胃中的飲食,通過肺氣的調節輸布,產生了榮衛之氣和血脈。因此,經脈滿脹而血瘀,病在於胃。飲食不節制,就會導致肺氣不能正常運化而生病。 《靈樞經》中,凡是論述五臟,必定同時論及胃腑,因為胃是五臟的根本。肺與陽明,一同主管秋令。本章以腑來配合臟,而臟又應合四季。五行屬性中,味道主要與秋季相應,那麼秋季所主管的臟腑,都隱藏在其中了。 簡略來看,用陽明來配合秋季,大概是出於運氣學說,可能不是經文的原意。這一段馬雲和張志都沒有解釋,暫且按照志的註解。

這叫做五種病變:其他版本把「病」寫作「變」,這裡依據張的版本。這是錯誤的,應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