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簡

《靈樞識》~ 卷四 (3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1)

1.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第四十四

夫百病(止)得臟而有名,馬雲。夫百病必始於外感內傷。故燥濕寒暑風雨者。外感也。陰陽喜怒飲食居處者。內傷也。邪氣相合於臟而病形成。得其分臟而病名別。張云。氣合而有形。脈證可據也。得臟而有名。表裡可察也。

旦慧晝安,夕加夜甚,春秋繁露云。病者至夜而病愈甚。出同類相動篇。

春生夏長(止)故甚也,張云。春之生。陽氣升也。夏之長。陽氣盛也。秋之收。陽氣降也。冬之藏。陽氣伏也。是氣之常。皆以陽氣為言也。天地之交。四時之序。惟陰陽升降而盡之矣。自子之後。太陽從左而升。升則為陽。自午之後。太陽從右而降。降則為陰。大而一歲。小而一日。無不皆然。故一日亦分四時也。朝時太陽在寅卯。自下而上。在人應之。陽氣正升。故病氣衰而旦慧。日中太陽在巳午。自東而中。在人應之。陽氣正盛。故能勝邪而晝安。夕時太陽在申酉。由中而昃。在人應之。陽氣始衰。故邪氣漸盛。而暮加重。夜半太陽在戌亥。自上而降。在人應之。陽氣伏藏。邪氣正盛。故夜則甚。蓋邪氣之輕重。由於正氣之盛衰。正氣者陽氣也。升則從陽。從陽則生。降則從陰。從陰則死。天人之氣。一而已矣。

其時有反者何也(止)逆者為粗,獨主甚病。諸本作獨主其病。此本誤。當改。馬雲。帝疑病有旦晝。或加或甚。而夕夜或慧或安者。故伯言此乃臟氣獨主其病。而不應一日分為四時之氣也。如脾病不能勝旦之木。肺病不能勝晝之火。肝病不能勝夕之金。心病不能勝夜之水。故為加為甚也。若人之臟氣。能勝時之氣。如肺氣能勝旦之木。腎氣能勝晝之火。心氣能勝夕之金。脾氣能勝夜之水。故至晝慧旦安也。治之者。能順其時。如脾病不能勝旦之木。則補脾而瀉肝。肺病不能勝晝之火。則補肺而瀉心。肝病不能勝夕之金。則補肝而瀉肺。心病不能勝夜之水。則補心而瀉腎。斯病可與期也。彼粗工者。則逆之而已。惡足以知此。

五臟有五變(止)以應五時,志云。五臟有五變者。有五時五行五音五色之變異。五變有五輸者。一臟之中。有春刺滎。夏刺輸。長夏刺經。秋刺合。冬刺井之五輸。故五五有二十五輸。以應五時也。

肝為牡臟,張云。肝屬木。為陰中之少陽。故曰牡臟。

心為牡臟,張云。心屬火。為陽中之太陽。故曰牡臟。

脾為牝臟,張云。脾屬土。為陰中之至陰。故曰牝臟。

肺為牝臟,張云。肺屬金。為陽中之少陰。故曰牝臟。

腎為牝臟,張云。腎屬水。為陰中之太陰。故曰牝臟。按、五臟配合五行。而惟肝心為牡臟。脾肺腎皆為牝臟。蓋木火為陽。土金水皆為陰也。

白話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第四十四

百病皆因臟腑受損而得名。百病的發生,必定始於外感或內傷。風寒暑濕燥熱等外在因素,屬於外感;七情(喜怒哀樂憂思恐)及飲食起居等內在因素,屬於內傷。邪氣與臟腑相合,便形成疾病,而疾病的名稱則根據受損臟腑而定。氣的聚集便有形體,脈象和症狀可以作為診斷依據;疾病的名稱則根據受損臟腑而定,表裡關係可以觀察到。

疾病在夜間往往加重。

春天萬物生長,夏天萬物茂盛,所以疾病也因此加重。春天生長,陽氣上升;夏天生長,陽氣旺盛;秋天收斂,陽氣下降;冬天收藏,陽氣潛伏。這是氣的常理,都以陽氣盛衰為說明。天地交合,四季更迭,都依賴陰陽的升降來完成。從子時(晚上11點到凌晨1點)開始,太陽從東方升起,上升則為陽;從午時(中午11點到下午1點)開始,太陽從西方落下,下降則為陰。一年如此,一日亦然。所以,一天也可以分為四時。早晨太陽在寅卯(早上5點到9點)之間,由下向上,人體也應此變化,陽氣正盛,所以病氣減弱,清晨較為舒適。中午太陽在巳午(中午11點到下午1點)之間,由東向中,人體也應此變化,陽氣最盛,所以能夠戰勝邪氣,白天較為安寧。傍晚太陽在申酉(下午5點到7點)之間,由中向西,人體也應此變化,陽氣開始衰弱,所以邪氣漸盛,傍晚病情加重。夜半太陽在戌亥(晚上7點到11點)之間,由上向下,人體也應此變化,陽氣潛伏,邪氣最盛,所以夜間病情加重。總而言之,邪氣的輕重,取決於正氣的盛衰,正氣就是陽氣。陽氣上升則生,下降則衰。天地人和人體的氣機,本質上是一樣的。

有些疾病的發作時間與一日四時規律相反,這是因為臟腑氣機獨主其病,而不符合一日四時的氣機變化規律。例如,脾臟有病,無法抵禦早晨的木氣;肺臟有病,無法抵禦中午的火氣;肝臟有病,無法抵禦傍晚的金氣;心臟有病,無法抵禦夜晚的水氣,所以病情加重。如果臟腑之氣能夠順應時令之氣,例如肺氣能夠抵禦早晨的木氣,腎氣能夠抵禦中午的火氣,心氣能夠抵禦傍晚的金氣,脾氣能夠抵禦夜晚的水氣,那麼就能夠在白天精神舒暢,早晨安穩。治療疾病要順應時令,例如脾臟有病,無法抵禦早晨的木氣,就要補脾瀉肝;肺臟有病,無法抵禦中午的火氣,就要補肺瀉心;肝臟有病,無法抵禦傍晚的金氣,就要補肝瀉肺;心臟有病,無法抵禦夜晚的水氣,就要補心瀉腎。這樣,疾病就能夠痊癒。那些粗心大意的醫生,只會逆著病情治療,怎能懂得這些道理呢?

五臟有五種變化來應對五時。五臟有五種變化,是指五臟在五行、五時、五音、五色上都有不同的變化。五臟的變化與五輸穴位相關聯,每個臟腑在春、夏、長夏、秋、冬都有不同的輸穴,所以一共二十五個輸穴,以應對五時。

肝屬木,為陰中少陽,所以稱為牡臟(雄性臟腑)。

心屬火,為陽中太陽,所以稱為牡臟(雄性臟腑)。

脾屬土,為陰中至陰,所以稱為牝臟(雌性臟腑)。

肺屬金,為陽中少陰,所以稱為牝臟(雌性臟腑)。

腎屬水,為陰中太陰,所以稱為牝臟(雌性臟腑)。

總之,五臟配合五行,只有肝和心是牡臟,脾、肺、腎是牝臟,因為木火屬陽,土金水屬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