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四 (29)
卷四 (29)
1. 病傳篇第四十二
病先發於肝(止)夏早食,張云。此肝木傳土。而土邪復傳水臟也。水受傷者金勝則危。故冬畏日。入肝發病者。木衰則劇。故夏畏早食時也。馬雲。冬之日入在申。以金旺木衰。故冬死於日入。夏之早食在卯。以木旺亦不能扶。故夏死於早食也。
病先發於脾(止)夏晏食,張云。此土邪乘水而表裡俱相傳也。人定在亥。而土病於冬者畏之。寒水反能侮土也。晏食在巳。而脾病於夏者畏之。以戊己王鄉。而合邪為患也。楊元如雲。膂膀胱者。膀胱附於脊背之膂筋也。是以三日而之膂膀胱。則背膂筋痛。(見標本病傳篇)小便閉。人定在寅。水旺而土絕也。夏之晏食在亥。水泛而土敗也。馬雲。冬之人定在亥。以土不勝水。故冬死於人定。夏之晏食在寅。以木來剋土。故夏死於晏食也。簡案、晏、玉篇晚也。淮南天文訓。日至於桑野。是謂晏食。蓋以理推之。人定在亥。晏食在戌。(見標本病傳高注)
病先發於胃(止)夏日昳,張云。此土邪傳水。而水復傳火。故自膀胱以及於心也。標本病傳論曰。冬夜半後醜也。夏日昳未也。皆土王之時。故胃病逢之。氣極則敗。志云。昳、音笛。日昃也。
病先發於腎(止)夏早晡,早、馬張志作晏。他本並作早。簡案、據標本病傳論作晏為是。張云。此水病乘火。則表裡皆相傳也。大晨、辰刻也。為水之庫。晏晡、戌時也。土能伐水。故病發於腎者。不能出乎此也。馬雲。冬之大明在寅末。夏之晏晡以向昏。土能剋水。故冬死於大晨。而夏死於晏晡也。
病先發於膀胱(止)夏下晡,張云。此亦水火二臟。自表而里之相傳也。冬之雞鳴在醜。陰之極也。夏之下晡在未。水所長也。膀胱為水府。故其盛極衰極。皆能死。志云。冬雞鳴。夏下晡。即上節大晨晏晡之時也。按五臟相傳。而有膀胱胃腑者。胃居中央。為水穀之海。乃五臟之生原。太陽為諸陽主氣也。簡案、甲乙合本篇。及標本病傳論。成篇當參考。
諸病以次相傳(止)乃可刺也,志云。玉機真藏論曰。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病之且死。心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故如是者。乃逆傳其所勝。皆有死期。不可刺也。如間一臟者。乃心傳之肝。肺傳之脾。子行乘母也。間二臟者。心傳之脾。肺傳之腎。乃母行乘子。子母之氣。互相資生者也。間三臟者。心傳之腎。肺傳之心。從所不勝來者。為微邪也。按、五臟間傳。止有間三而無間四。所謂間四臟者。以臟傳之腑。而腑復傳之於他臟。蓋腑亦可以名臟也。馬雲。難經五十三難。七傳者死。間臟者生。與此篇大義同。
白話文:
[病傳篇第四十二]
病從肝臟開始發作,(結束)夏天太早吃飯,張氏說:這是肝屬木,傳給脾屬土。而脾土的邪氣又傳給腎屬水的臟器。如果腎水受傷,被金所剋制就會很危險。所以冬天害怕太陽出來。如果從肝臟開始發病,肝木衰弱就會加重病情。所以夏天害怕太早吃飯。馬氏說:冬天太陽下山在申時,因為金旺而木衰,所以冬天在太陽下山時容易死亡。夏天太早吃飯在卯時,因為木氣旺盛,卻不能扶助肝木,所以夏天在太早吃飯時容易死亡。
病從脾臟開始發作,(結束)夏天太晚吃飯,張氏說:這是脾土的邪氣侵襲腎水,表裡都相互傳遞。人定在亥時,土病在冬天會害怕,因為寒水反而能欺侮土。太晚吃飯在巳時,脾病在夏天會害怕,因為戊己土當旺,與邪氣合在一起成為禍患。楊元如說:背部脊椎和膀胱的經絡,膀胱附在脊椎背部的肌肉上。所以,如果疾病經過三日傳到背部膀胱,就會背部肌肉疼痛。(見標本病傳篇)小便閉塞。人定在寅時,水氣旺盛而土氣衰絕。夏天太晚吃飯在亥時,水泛濫而土氣衰敗。馬氏說:冬天的人定在亥時,因為土不能勝過水,所以冬天在人定時容易死亡。夏天太晚吃飯在寅時,因為木來剋制土,所以夏天在太晚吃飯時容易死亡。簡要說明,晚,玉篇說是晚的意思。淮南天文訓說:太陽到了桑野,這就叫做晚食。大概是按照道理推斷,人定在亥時,晚食在戌時。(見標本病傳高注)
病從胃臟開始發作,(結束)夏天太陽偏西,張氏說:這是脾土的邪氣傳給腎水,而腎水又傳給心火。所以從膀胱一直到心臟。標本病傳論說:冬天半夜以後是丑時,夏天太陽偏西是未時,都是土當旺的時候。所以胃病遇到這些時候,氣極就會敗壞。志書上說:昳,音同笛,太陽偏西的意思。
病從腎臟開始發作,(結束)夏天太早的傍晚,早,馬氏和張氏的記載都作晚。其他版本都作早。簡要說明,根據標本病傳論的記載,作晚是對的。張氏說:這是腎水的病邪侵犯心火,表裡都相互傳遞。大晨,指的是辰時,是水的倉庫。晚晡,指的是戌時,土能剋制水。所以從腎臟開始發病的人,不能超出這個規律。馬氏說:冬天太陽快出來在寅末,夏天太晚的傍晚是接近黃昏的時候,土能剋制水。所以冬天容易死於大晨時,而夏天容易死於晚晡時。
病從膀胱開始發作,(結束)夏天傍晚偏晚,張氏說:這也是水火二臟,從表到裡的相互傳遞。冬天的雞鳴在丑時,是陰氣最盛的時候。夏天的傍晚偏晚在未時,是水氣生長的時候。膀胱是水的府邸,所以它盛極或者衰極,都可能導致死亡。志書上說:冬天雞鳴,夏天傍晚偏晚,就是前面說的大晨和晚晡的時候。按照五臟相傳的規律,而有膀胱和胃腑的參與,是因為胃居於中央,是水穀的海洋,是五臟的生機來源。太陽是所有陽氣的主導。簡要說明,甲乙合本篇和標本病傳論,整篇應該參考。
各種疾病依次傳變,(結束)這樣才能針刺治療,志書上說:玉機真藏論說:五臟相通,傳變都有次序。五臟有病,會各自傳給它所能勝過的臟器。疾病快要死亡的時候,心臟先開始傳變,直到傳到它所不能勝過的臟器,就會死亡。所以,像這樣的情況,是逆向傳給它所能勝過的臟器,都有死亡的期限,不能針刺。如果間隔一個臟器,是心臟傳給肝臟,肺臟傳給脾臟,這是子去乘母。如果間隔兩個臟器,是心臟傳給脾臟,肺臟傳給腎臟,這是母去乘子。子母之氣,是互相資生的。如果間隔三個臟器,是心臟傳給腎臟,肺臟傳給心臟,這是從所不能勝過的臟器傳來的,是微弱的邪氣。按照,五臟之間傳變,只有間隔三個臟器,沒有間隔四個臟器。所謂間隔四個臟器,是指臟傳給腑,而腑又傳給其他臟,大概腑也可以稱為臟。馬氏說:難經第五十三難中說,傳七次的就會死,間隔臟器的還能活。和這篇的大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