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簡

《靈樞識》~ 卷四 (2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7)

1. 陰陽系日月篇第四十一

故足之陽者(止)腰以下者為陰,張云。此即兩儀四象之道。陰中無太陽。陽中無太陰。故足為陰。而陰中之陽。惟少陽耳。陰中之陰。惟太陰也。手為陽。陽中之陰。惟少陰耳。陽中之陽。則太陽耳。故以腰之上下分陰陽。而手配十干。足配十二支。而三陰三陽。各有所屬焉。可見腰以上者。陽中亦有陰。腰以下者。陰中亦有陽也。

其於五臟也(止)腎為陰中之太陰,張云。五臟以心肺為陽。故居膈上而屬手經。肝脾腎為陰。故居膈下而屬足經。然陰陽之中。又有陰陽之分。亦如上節手足之義。故金匱真言論曰。陽中之陽心也。陽中之陰肺也。陰中之陰腎也。陰中之陽肝也。陰中之至陰脾也。義與此同。

正月二月(止)無刺左足之陰,張云。人氣所在。不可以刺。恐傷其王氣也。按、本篇但言人氣在足之刺忌。而不言手者。蓋言足之十二支。則手之十干可類推矣。故甲乙丙在左手之少陽太陽陽明。己戊丁在右手之少陽太陽陽明。庚辛在右手之少陰太陰。癸壬在左手之少陰太陰。皆不可以刺也。

此天地之陰陽也(止)此之謂也,張云。天地之陰陽。言變化之多也。夫干支手足者。分上下也。左右少太者。辨盛衰也。今甲為天下之首。故當主左手之少陽。非四時五行之次。厥陰風水之列也。且夫陰陽之道。有名無形。可以十、可以百、可以千、可以萬。左右逢源。無非其道。故不可以執一論之。馬雲。按數之可十四句。又見素問陰陽離合論。五運行大論。朱濟公有名無形者。以無形而合有形也。

白話文:

陰陽系日月篇第四十一

所以說,腳是陽氣的部位,(但是)腰部以下則屬於陰氣,這是張氏的說法。這就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的道理。陰氣之中沒有太陽之氣,陽氣之中也沒有太陰之氣。因此腳為陰,而陰氣中的陽氣,只有少陽之氣而已;陰氣中的陰氣,只有太陰之氣而已。手為陽氣,陽氣中的陰氣,只有少陰之氣而已;陽氣中的陽氣,則是太陽之氣。所以用腰部上下來區分陰陽,而手對應天干,腳對應地支,三陰三陽各有所歸屬。可見腰部以上屬於陽,但陽中也有陰;腰部以下屬於陰,但陰中也有陽。

關於五臟來說,(例如)腎臟屬於陰中之太陰,這是張氏的說法。五臟以心、肺為陽,所以位於橫膈膜之上,並歸屬於手經;肝、脾、腎為陰,所以位於橫膈膜之下,並歸屬於足經。然而陰陽之中,又可細分陰陽,如同前面所說的手足之意。因此《金匱真言論》說:「陽中的陽是心,陽中的陰是肺,陰中的陰是腎,陰中的陽是肝,陰中的至陰是脾。」其意義與此相同。

正月和二月(的期間),不要針刺左腳的陰經,這是張氏的說法。因為人體的氣在哪裡,就不可以針刺哪裡,以免損傷其主氣。依照這篇的內容,只提到人氣在腳時的針刺禁忌,而沒有提到手,這是因為說到腳的十二地支,就可以類推到手的十天干。因此甲、乙、丙在左手的少陽、太陽、陽明經;己、戊、丁在右手的少陽、太陽、陽明經;庚、辛在右手的少陰、太陰經;癸、壬在左手的少陰、太陰經,這些經絡都不可以針刺。

這就是天地的陰陽,(其道理)就是這樣,這是張氏的說法。天地陰陽,是指其變化多端。天干地支、手足,是用來區分上下;左右、少太,是用來辨別盛衰。現在甲是天干之首,所以應該對應左手的少陽經,這並不是按照四時五行的順序,也不是厥陰風水排列。而且陰陽的道理,有名而無形,可以用十、百、千、萬來表示,可以左右逢源,沒有哪裡不是其道理,所以不可以執著於一種看法。馬氏認為,按數字來說,這裡應該有十四句話。又可參見《素問·陰陽離合論》、《五運行大論》。朱濟公所說的「有名無形」,是用無形之理來結合有形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