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簡

《靈樞識》~ 卷四 (2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6)

1. 陰陽系日月篇第四十一

諸本無篇字。馬雲。日者即曆書之十日也。月者即曆書之一月也。天與人之陰陽和合。而足經應月。手經應日。故名篇。

腰以上為天(止)故在上者為陽,張云。日為陽精。故日主火。月為陰精。故月生於水。日為陽。陽數五。五者中數之奇也。二五為十。故旬有十日。而紀日者。所以作十干也。月為陰。陰數六。六者中數之偶也。二六一十二。故歲有十二月。而紀月者。所以作十二支也。共合於人。則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手在腰之上。故屬陽。而左右共十指。所以應十日也。足在腰之下。故屬陰。而左右共十二經。所以應十二月也。

寅者正月之生陽也(止)故曰厥陰,張云。此言十二支為陰。足亦為陰。故足經以應十二月也。然一歲之中。又以上半年為陽。故合於足之六陽。下半年為陰。故合於足之六陰。人之兩足。亦有陰陽之分。則左為陽。右為陰。以上下半年之陰陽。而合於人之兩足。則正二三為陽中之陽。陽之進也。故正月謂之生陽。陽先於左而後於右。故正月主左足之少陽。二月主左足之太陽。三月主左足之陽明。四五六為陽中之陰。陽漸退。陰漸生也。故四月主右足之陽明。五月主右足之太陽。六月主右足之少陽。然則一歲之陽。會於上半年之辰巳二月。是為兩陽合於前。故曰陽明。陽明者。言陽盛之極也。七八九為陰中之陰。陰之進也。故七月謂之生陰。陰先於右而後於左。故七月主右足之少陰。八月主右足之太陰。九月主右足之厥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為陰中之陽。陰漸退。陽漸生也。故十月主左足之厥陰。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陰。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陰。然則一歲之陰會於一半年之戌亥兩月。是為兩陰交盡。故曰厥陰。厥者盡也。(案原見王冰陰陽離合注)陰極於是也。此總計一歲陰陽之盛衰。故正與六合。二與五合。三與四合。而陽明合於前也。七與十二合。八與十一合。九與十合。而厥陰合於後也。非如六氣。厥陰主風木。陽明主燥金者之謂。志云。脈解篇曰。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厥陰者辰也。陽明者午也。少陽者申也。少陰者戌也。太陰者子也。而本篇又以寅末主少陽。卯午主太陽。辰巳主陽明。申醜主少陰。酉子主太陰。戌亥主厥陰。經脈別論。以肝木主春。心火主夏。脾土主長夏。肺金主秋。腎水主冬。木火土金水。此後天之五行也。

甲主左手之少陽(止)壬生左手之太陰,張云。此言十干為陽。手亦為陽。故手經以應十日也。十日之中。主前者水火土為陽。居後者金水為陰。陽以應陽經。陰以應陰經。亦如足之與月也。故甲主左手之少陽。乙主左手之太陽。丙主左手之陽明。己主右手之少陽。戊主右手之太陽。丁主右手之陽明。十干之火。在於丙丁。此兩火併合。故為陽明也。自己以後。則庚辛壬癸。俱金水為陰。故庚主右手之少陰。辛主右手之太陰。癸主左手之少陰。壬主左手主太陰。第足言厥陰。而手不言者。蓋足以歲言。歲氣有六。手以旬言。旬惟五行而已。且手厥陰者。心包絡也。其臟附心。故不言耳。

白話文:

陰陽系日月篇第四十一

本書各版本均無篇名。馬雲說:所謂「日」,指的是曆法上的十日;所謂「月」,指的是曆法上的十二月。天地與人體的陰陽相互協調,足經與月份相應,手經與日子相應,故名為「陰陽系日月篇」。

腰以上為天,所以上部屬陽。張雲說:日為陽精,所以日主火;月為陰精,所以月生於水。日為陽,陽數為五,五是奇數中的中數;二乘以五得十,所以一個旬有十日,用十天干來紀日。月為陰,陰數為六,六是偶數中的中數;二乘以六得十二,所以一年有十二個月,用十二地支來紀月。這與人體相應,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手在腰以上,所以屬陽,左右手共有十指,所以應合十日。足在腰以下,所以屬陰,左右腳共有十二經脈,所以應合十二月。

寅月是正月,是陽氣的開始,所以稱為厥陰。張雲說:十二地支屬陰,足也屬陰,所以足經脈與十二月相應。然而,一年之中,上半年屬陽,所以與足部的六陽經相應;下半年屬陰,所以與足部的六陰經相應。人的雙腳也有陰陽之分,左腳為陽,右腳為陰。根據上半年和下半年的陰陽,與人的雙腳相應,正月、二月、三月為陽中之陽,是陽氣的進展,所以正月稱為生陽;陽氣先從左腳開始,然後到右腳,所以正月主左足少陽經,二月主左足太陽經,三月主左足陽明經。四月、五月、六月為陽中之陰,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所以四月主右足陽明經,五月主右足太陽經,六月主右足少陽經。因此,一年之中的陽氣,集中在上半年的辰巳(卯月和辰月)兩個月,這相當於兩個陽氣在前,所以稱為陽明,陽明指陽氣最盛之時。七月、八月、九月為陰中之陰,是陰氣的進展,所以七月稱為生陰;陰氣先從右腳開始,然後到左腳,所以七月主右足少陰經,八月主右足太陰經,九月主右足厥陰經。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為陰中之陽,陰氣漸退,陽氣漸生,所以十月主左足厥陰經,十一月主左足太陰經,十二月主左足少陰經。因此,一年之中的陰氣,集中在下半年的戌亥(戌月和亥月)兩個月,這相當於兩個陰氣交匯到盡頭,所以稱為厥陰,「厥」就是盡的意思(此段註釋見王冰《陰陽離合注》),陰氣至此達到極點。這總體概括了一年中陰陽的盛衰,所以正月與六月相對應,二月與五月相對應,三月與四月相對應,陽明在前面;七月與十二月相對應,八月與十一月相對應,九月與十月相對應,厥陰在後面。這與六氣不同,六氣中厥陰主風木,陽明主燥金。文中記載:「脈解篇」說:正月太陽在寅,寅屬太陽;厥陰屬辰;陽明屬午;少陽屬申;少陰屬戌;太陰屬子。而本篇又說寅月末主少陽,卯月和午月主太陽,辰月和巳月主陽明,申月和醜月主少陰,酉月和子月主太陰,戌月和亥月主厥陰。經脈別論以肝木主春,心火主夏,脾土主長夏,肺金主秋,腎水主冬。木火土金水是後天五行。

甲主左手少陽經,壬主左手太陰經。張雲說:十天干屬陽,手也屬陽,所以手經脈與十日相應。十日之中,前面的水火土屬陽,後面的金水屬陰。陽氣應合陽經,陰氣應合陰經,這也如同足經與月份的關係。所以,甲主左手少陽經,乙主左手太陽經,丙主左手陽明經,己主右手少陽經,戊主右手太陽經,丁主右手陽明經。十天干中的火在丙和丁,這兩種火合在一起,所以為陽明。從己以後,庚辛壬癸都是金水屬陰,所以庚主右手少陰經,辛主右手太陰經,癸主左手少陰經,壬主左手太陰經。只在足經中提到厥陰,而手經中沒有提到,是因為足經以年來說,一年有六氣,而手經以旬來說,旬只有五行。而且手厥陰經是心包絡,其臟腑附著於心,所以不另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