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四 (2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3)

1. 五閱五使第三十七

腑臟之在中也(止)各如其度也,張云。腑臟居於腹中。各有左右上下之次舍。而面部所應之色。亦如其度。如五色篇所謂庭者首面。闕者咽喉之類。皆是也。

白話文:

臟腑位於體內,各有其左右上下的位置分布,而面部對應的氣色也與其位置相應。就像《五色篇》所提到的:額頭對應頭面部,眉心對應咽喉等部位,都是這樣的對應關係。

2. 逆順肥瘦篇第三十八

應如失而據。未有堅然者也。馬雲。若有所失。而據守難堅。張云。言隨應而解。若無堅據之難破者也。志云。謂道之幽遠難尋。堅、確也。楊氏曰。失堅者。即顏子所謂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之意。

檢押,張云。規則也。前楊雄傳。蠢迪檢押。注云。檢押猶隱括也。動言由檢押也。

平水,馬雲。萬物之平。莫過於水。故曰平水。

逆順之常也,志云。楊氏曰。規矩方圓。天地之象也。逆順者。地氣左遷。天道右旋也。不用工力者。造化之自然也。

臨深決水(止)行之逆順也,馬雲。能循其法。譬之臨深決水。循掘決沖。而水易竭。經可通也。何也。正以人之氣有滑澀。血有清濁。行有逆順。皆有自然之妙故耳。張云。水有通塞。氣有滑澀。血有清濁。行有逆順。決水通經。皆因其勢而利導之耳。宜通宜塞。必順其宜。是得自然之道也。簡案、掘、窟通。戟。國策。掘門。注。掘即窟。古字通。

各有數乎,馬雲。各有刺針之數也。

年質壯大,簡案、年質壯大之謂。

廣肩腋(止)多益其數也,志云。廣肩腋者。廣闊於四旁也。項乃太陽之所主。項肉薄而皮厚黑色者。太陽之水氣盛也。唇乃脾土之外候。臨臨然者。土氣厚大也。黑者水之色。血黑以濁者。精水之重濁也。氣澀以遲者。肌肉厚而氣道滯也。夫太過則能與。不及則貪取。貪於取與者。不得中和之道。過猶不及也。張云。臨臨下垂貌。唇厚質濁之謂。多益其數。即久留也。

肉廉廉然(止)而疾之,馬雲。廉、薄也。疾、速也。張云。薄唇輕言。肉瘦氣少也。若此者刺不宜過。恐其脫損氣血。故必淺入其針而速去之也。志云。廉廉、瘦潔貌。簡案、廉廉然。瘦臞而見骨骼。廉、稜也。

刺常人(止)無失常數也,張云。常人者。不瘦不肥之人也。視其白黑者。白色多清。宜同瘦人。黑色多濁。宜同肥人。而調其數也。其端正敦厚者。是即常人之度。當調以常數。(刺針深淺常數出經水篇)

刺壯士真骨(止)淺而疾之,馬本。監監、作堅堅。張云。壯士之骨多堅剛。故曰真骨。監監堅固貌。壯士之辨有二。若堅肉緩節不好動而安重者。必氣澀血濁。此宜深刺久留。同肥人之數也。若勁急易發者。必氣滑血清。此宜淺刺疾去之。同瘦人之數也。志云。監監者。卓立而不倚也。其人重濁。則氣澀血濁。其人輕勁。則氣滑血清。蓋元真者。乃混然之氣。已生之後。而有輕重高下之分焉。簡案、勁字馬亦為輕之義。似是。

嬰兒,志云。此言嬰兒未得天真充盛。其肉脆而血少氣弱也。襁褓乳養曰嬰。簡案、劉熙釋名云。人始生曰嬰兒。胸前曰嬰。抱之。嬰前乳養之。故曰嬰。一曰女曰嬰。男曰孫。

白話文:

逆順肥瘦篇第三十八

如同失去依據般難以堅守。馬雲說:若有所失,則難以堅定持守。張氏說:意指隨順應對便能化解,並非難以突破的堅固依據。志雲:指道理深奧難尋,「堅」是確定的意思。楊氏說:「失堅」即顏回所說「愈鑽愈堅,看似在前,忽焉在後」之意。

檢押
張氏說:指規則。前楊雄傳中「蠢迪檢押」,註解說:「檢押」如同隱括,言行皆依規則。

平水
馬雲說:萬物中最平穩的莫過於水,故稱「平水」。

逆順之常
志雲:楊氏說,規矩方圓是天地之象,「逆順」指地氣左行,天道右轉。無需人為工力,是造化的自然之理。

臨深決水(至)行之逆順
馬雲說:若能遵循其法,如同面臨深淵決水,循著洞穴疏導,水易流盡,經脈可通。為何?因人之氣有滑澀,血有清濁,行有逆順,皆有其自然之妙。張氏說:水有通塞,氣有滑澀,血有清濁,行有逆順,決水通經皆順勢而導。宜通宜塞,必順其宜,方得自然之道。簡案:「掘」與「窟」通,如《國策》「掘門」註解:「掘」即「窟」,古字通用。

各有數乎
馬雲說:各有針刺的次數法則。

年質壯大
簡案:指年紀體質壯盛之人。

廣肩腋(至)多益其數
志雲:「廣肩腋」指身形寬闊;項部為太陽經所主,若項肉薄而皮厚色黑,是太陽水氣盛;唇為脾土外候,「臨臨然」指土氣厚大;黑色為水之色,血黑而濁是精水重濁;氣澀而遲是因肌肉厚而氣道滯。過度則能施與,不足則貪取,貪於取與者不合中和之道,過猶不及。張氏說:「臨臨」是下垂貌,形容唇厚質濁;「多益其數」即久留針。

肉廉廉然(至)而疾之
馬雲說:「廉」是薄,「疾」是快。張氏說:唇薄言輕者肉瘦氣少,此類人針刺不宜過度,恐傷氣血,故須淺刺速出。志雲:「廉廉」是瘦潔貌。簡案:「廉廉然」指瘦削見骨,「廉」為稜角之意。

刺常人(至)無失常數
張氏說:「常人」指不瘦不肥之人。視其膚色,白者多清宜同瘦人,黑者多濁宜同肥人,調整針刺次數。若端正敦厚者,即常人之度,按常數調治。(針刺深淺常數見《經水篇》)

刺壯士真骨(至)淺而疾之
馬本作「堅堅」。張氏說:壯士骨多堅硬,故稱「真骨」;「監監」是堅固貌。壯士分兩類:若肌肉堅實、關節緩慢不好動而穩重者,氣澀血濁,宜深刺久留,同肥人之法;若強勁急躁者,氣滑血清,宜淺刺速出,同瘦人之法。志雲:「監監」是卓立不倚貌。其人重濁則氣澀血濁,輕勁則氣滑血清。元真之氣本混然一體,後有輕重高下之分。簡案:馬氏以「勁」為「輕」之意,似合理。

嬰兒
志雲:指嬰兒天真未充,肉脆血少氣弱。「襁褓乳養」曰嬰。簡案:劉熙《釋名》說:人初生稱嬰兒,「嬰」為胸前部位,抱於胸前哺乳故稱「嬰」。一說女稱嬰,男稱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