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一 (11)
卷一 (11)
1. 本輸篇第二
三間,甲乙云。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陷者中。
合谷,甲乙云。在手大指次指間。
陽谿,甲乙云。在腕中上側。兩旁間陷者中。
曲池,甲乙云。在肘外輔骨肘骨之中。沈彤釋骨云。肘大骨之兩起者。曰肘外輔骨。
三十六腧也,馬雲。腧。從肉者穴之總名。非井、俞、滎、經、合、之俞。張云。五臟各有井、滎、腧、經、合、五穴。共計二十五腧。六腑復多一原穴。故共計三十六腧也。簡案、馬俞腧之別不必矣。
上合於手者也,張云。凡五臟六腑之經。臟皆屬陰。腑皆屬陽。雖六腑皆屬三陽。然各有手足之分。故足有太陽膀胱經。則手有太陽小腸經。足有陽明胃經。則手有陽明大腸經。足有少陽膽經。則手有少陽三焦經。此所謂上合於手者也。不惟六腑。六臟亦然。如足有太陰脾經。則手有太陰肺經。足有少陰腎經。則手有少陰心經。足有厥陰肝經。則手有厥陰心經。此臟腑陰陽手足皆相半也。然其所以分手足者。以經行有上下。故手經之腧在手。足經之腧在足也。
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馬雲。此舉諸經之穴。有列其行次而言之。有指其穴所而言者。皆亦人以覓穴之法也。腹部中行。系任脈經。然在缺盆之中間。是為任脈。其穴曰天突。在頸前結喉下四寸宛宛中。乃腹中央第一行次之脈也。(缺盆系足陽明胃經穴在肩下橫骨陷中去中行二寸故在脈當為缺盆之中間)
一次,馬雲。次字下。據下文當有一脈字。猶言脈之一行也。下仿此。張云。一次者。次於中脈一行。足陽明也。簡案、今從張注。
人迎,馬雲。夾結喉兩旁一寸半。張云。頸中第二行脈也。
扶突,張云。二次於足陽明之外者。手陽明也。穴名扶突。在頸。當曲頰下一寸。人迎後一寸五分。即第三行脈也。
天窗,張云。在頸大筋前。曲頰下。扶突後。即第四行脈也。
天容,馬雲。按天容系手太陽經。非足少陽經。疑是天衝穴。張云。四次於手太陽之後者。足少陽也。上出天窗之外。而頸中無穴。是第五行脈也。此雲天容者。系手太陽經穴。疑誤。簡案、天衝雖為足少陽經穴。然在耳上如前三分。無屬頸部之理。馬注不可據。
天牖,張云。在頸大筋外。天容後。天柱前。完骨後。髮際上。是第六行脈也。
天柱,張云。在挾項後大筋外廉。髮際陷中。是第七行脈也。
風府,張云。在項後入髮際一寸。自前中行任脈至此。是為第八行。而頸脈止於此也。
腋內動脈(止)名曰天池,張云。此言腋下二經之脈也。手太陰之穴名天府。手厥陰之脈名天池。二穴俱在腋下三寸。然天府則在臂臑內廉。天池則在肋間乳後一寸也。
白話文:
本輸篇第二
三間穴位於手大拇指旁側第二個指節後方內側凹陷處。
合谷穴位於手大拇指與食指之間。
陽谿穴位於手腕上方的兩筋之間凹陷處。
曲池穴位於肘關節外側肱骨與尺骨之間。肘關節外側兩塊突起的骨頭之間,稱為肘外輔骨。
三十六個腧穴,腧是穴位的總稱,指從肌肉部位的穴位,並非指井、俞、滎、經、合穴。五臟各有井、滎、俞、經、合五個穴位,共計二十五個腧穴;六腑又各有額外一個原穴,所以共計三十六個腧穴。關於馬氏對於腧穴的區分,在此不再贅述。
手部經絡與足部經絡互相配合。五臟六腑的經絡,臟腑皆屬陰陽,雖然六腑都屬於三陽經,但各有手足之分,例如足部有太陽膀胱經,則手部有太陽小腸經;足部有陽明胃經,則手部有陽明大腸經;足部有少陽膽經,則手部有少陽三焦經。這就是所謂手足經絡互相配合的關係。不只是六腑,六臟也是如此,例如足部有太陰脾經,則手部有太陰肺經;足部有少陰腎經,則手部有少陰心經;足部有厥陰肝經,則手部有厥陰心經。臟腑的陰陽、手足經絡都互相配合。之所以區分手足經絡,是因為經絡運行有上下之分,因此手部經絡的腧穴在手上,足部經絡的腧穴在腳上。
缺盆(鎖骨)中間是任脈,稱為天突穴。這段文字敘述各經穴位,有的說明其排列順序,有的說明穴位所在位置,都是為了幫助尋找穴位的方法。腹部正中線是任脈經,而位於缺盆中間的任脈穴位稱為天突穴,位於頸部喉結下方四寸的凹陷處,是腹部中央第一行經脈的穴位。(缺盆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於肩下橫骨凹陷處,中線外側二寸,故位於脈絡中間。)
一次,指的是經脈的一行,即足陽明經脈。
人迎穴位於喉結兩側旁開一寸半處。是頸部第二行經脈。
扶突穴位於足陽明經脈之外的第二行經脈,穴位位於頸部,頰下凹陷處旁開一寸,人迎穴後方一寸五分處,是頸部第三行經脈。
天窗穴位於頸部大筋前方,頰下凹陷處,扶突穴後方,是頸部第四行經脈。
天容穴,按理說天容穴屬於手太陽經,而非足少陽經,可能與天衝穴混淆。是位於手太陽經之後的第四行經脈,位於天窗穴上方,頸部無此穴位,是頸部第五行經脈。此處所稱的天容穴,屬於手太陽經穴位,可能是錯誤的記載。關於天衝穴,雖然是足少陽經穴位,但位於耳上部,與頸部無關,因此馬氏的註解不可信。
天牖穴位於頸部大筋外側,天容穴後方,天柱穴前方,完骨穴後方,髮際上方,是頸部第六行經脈。
天柱穴位於項部後方大筋外側邊緣,髮際凹陷處,是頸部第七行經脈。
風府穴位於項部後方髮際上緣一寸處,從前方任脈經絡至此,是頸部第八行經脈,也是頸部經脈的終點。
腋下動脈,名為天池穴。這是指腋下兩條經脈的穴位。手太陰經的穴位名為天府穴,手厥陰經的穴位名為天池穴。兩個穴位都在腋下三寸處,但天府穴位於臂臑內側,天池穴位於肋骨之間乳房後方一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