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0)

1. 本輸篇第二

陽之陵泉,甲乙云。在膝下一寸䯒外廉陷者中。

厲兌,甲乙云。在足大趾次趾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陷谷,甲乙云。在足大趾次趾間。本節後陷者中。去內庭二寸。

衝陽,甲乙云。在足趺上五寸骨間動脈上。去陷谷三寸。

皆屬於胃,張云。三里下三寸為上廉。上廉下三寸為下廉。大腸屬上廉。小腸屬下廉。蓋胃為六腑之長。而大腸小腸。皆與胃連。居胃之下。氣本一貫。故皆屬於胃。而其下腧。亦合於足陽明經也。張開之曰。大腸、小腸、受盛胃腑水穀之餘。濟泌別汁。而生津液。故皆屬於胃。是以大腸受胃腑之經氣。而屬於巨虛上廉。小腸屬巨虛下廉。

上合手少陽,張云。按諸經皆不言上合。而此下三經獨言之者。蓋以三焦並中下而言。小腸大腸俱在下。而經則屬手。故皆言上合某經。簡按、三焦亦專指下焦。詳見下文注。

關衝,甲乙云。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中渚,甲乙云。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陷者中。

三焦下腧(止)是太陽絡也,張云。足大趾當作足小趾。蓋小趾乃足太陽脈氣所行。而三焦下俞。則並足太陽經出小趾之前。上行足少陽經之後。上出膕中外廉委陽穴。是足太陽之絡也。按邪氣臟腑病形篇曰。三焦病者。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則此為小趾無疑。簡案、此本馬注。然考甲乙云。委陽三焦下輔俞也。在足太陽之前。少陽之後。出於膕中外廉兩筋間承扶下六寸。此足太陽之別絡也。據邪氣臟腑病形篇及甲乙。足大趾之前。當作足太陽之前。張注未為得矣。

手少陽經也,張云。以上三焦之腧。皆手少陽經也。

足少陽太陰之所將,簡案、一本作陽。注亦見道藏本。據上文陰作陽為是。馬氏仍此。而張雲陽陰二字互謬也。當作少陰太陽。蓋三焦屬腎與膀胱也。將、領也。改少陽為少陰。亦未為得矣。宣明五氣篇。王注引本經云。足三焦者。太陽之別也。

上踝五寸,馬雲。其上外踝計五寸。名光明穴。又足少陽膽經之絡穴別行者。三焦與之別入貫腨腸。

腨腸,馬雲。即足腹也。簡案、刺腰痛論王注。腨踵魚腹之外。云腨形勢如臥魚之腹。系腨以腸。亦因此耶。

少澤,甲乙云。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一分陷者中。

前谷,甲乙云。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者中。

後谿,甲乙云。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者中。

腕骨,甲乙云。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者中。

陽谷,甲乙云。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下陷者中。

伸臂,甲乙云。屈肘得之。

商陽,甲乙云。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

二間,甲乙云。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者中。

白話文:

【本輸篇第二】

陽陵泉:位於膝蓋下方一寸,小腿外側的凹陷處。

厲兌:在足部第二腳趾尖端,距離趾甲角約韭菜葉寬度處。

陷谷:在足部第二腳趾與第三腳趾之間,腳掌關節後方的凹陷處,距離內庭穴二寸。

衝陽:在足背上方五寸,骨頭之間的動脈上,距離陷谷穴三寸。

(以上穴位)皆屬胃經:張氏解釋,足三里下方三寸為上巨虛,上巨虛下方三寸為下巨虛。大腸經對應上巨虛,小腸經對應下巨虛。因胃是六腑之首,大腸、小腸皆與胃相連,位於胃下方,氣血相通,故皆屬胃經,其下輸穴位也歸於足陽明經。張開之補充,大腸、小腸承接胃腑消化後的水穀,進一步分化吸收而生成津液,故皆屬胃。因此,大腸受胃經氣血,歸於上巨虛;小腸歸於下巨虛。

上合手少陽經:張氏指出,其他經脈未提及「上合」,唯獨此三經特別說明,因三焦涵蓋中下二焦,而小腸、大腸雖位於下焦,經脈卻屬手經,故稱「上合某經」。簡氏考證,三焦在此專指下焦。

關衝:在手無名指(小指次指)尖端,距離指甲角約韭菜葉寬度處。

中渚:在手無名指(小指次指)掌指關節後方的凹陷處。

三焦下輸(至)是太陽絡也:張氏認為「足大趾」應為「足小趾」,因足太陽經脈行於小趾,而三焦下輸穴位與足太陽經同行於小趾前方,再上行至足少陽經後方,最終出於膝窩外側的委陽穴,此為足太陽經的絡脈。根據《邪氣臟腑病形篇》,三焦病症可觀察足太陽經外側大絡,此絡位於太陽與少陽經之間,故「小趾」之說無誤。簡氏考證,此說源自馬氏註解,但《甲乙經》記載委陽為三焦下輔俞,位於足太陽經前方、少陽經後方,膝窩外側兩筋間,承扶穴下六寸,屬足太陽經的別絡。據此,「足大趾之前」應為「足太陽之前」,張氏註解未完全準確。

手少陽經也:張氏總結,上述三焦穴位皆屬手少陽經。

足少陽太陰之所將:簡氏考證,部分版本作「足少陽太陽之所將」,馬氏沿用原文,張氏則認為「陽陰」二字顛倒,應為「少陰太陽」,因三焦與腎、膀胱相關。「將」意為統領。但改「少陽」為「少陰」亦不恰當。《宣明五氣篇》王冰註引本經雲:「足三焦者,太陽之別也。」

上踝五寸:馬氏指外踝上五寸為光明穴,屬足少陽膽經的絡穴,三焦經與之分支,貫穿小腿肚。

腨腸:馬氏解釋為小腿肚。簡氏考證,《刺腰痛論》王冰註提及「腨」形如魚腹,或因此稱「腨腸」。

少澤:在手小指尖端,距離指甲一分處的凹陷中。

前谷:在手小指外側,掌指關節前的凹陷處。

後谿:在手小指外側,掌指關節後的凹陷處。

腕骨:在手背外側腕部,凸骨下方的凹陷處。

陽谷:在手背外側腕部,尖骨下方的凹陷處。

伸臂:屈肘時可定位。

商陽:在手食指內側,距離指甲角約韭菜葉寬度處。

二間:在手食指掌指關節前內側的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