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簡

《靈樞識》~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雜病篇第二十六

腰痛(止)取足少陽,刺腰痛論。上寒上熱上並無痛字。張云。上寒上熱。皆以上體言也。寒刺陽經。去陽分之陰邪。熱刺厥陰。去陰中之風熱也。少陽脈行身之兩側。故俯仰不利者當刺之。

中熱而喘(止)血絡,張云。熱在中上二焦也。取足少陰者。壯水以制火也。膕中血絡。即足太陽委中穴。取之可以瀉火。簡案、刺腰痛論。中熱而喘。刺足少陰。王注云。湧泉、大鐘、悉主之。

喜怒(止)刺足少陽,甲乙。小、作少。足少陽、作足少陰。注云。太素作少陽。志云。暴怒傷肝。食氣入胃。散精於心肝。食飲下節。肝心氣逆。故不欲食也。肝心氣逆。則中氣不舒。故言益小也。當取足太陰以疏脾氣。則食氣得以轉輸。而音聲益彰矣。肝主語而在志為怒。怒而多言。厥陰之逆氣太甚。故當取足之少陽。以疏厥陰之氣。

顑痛(止)出血,甲乙顑、作頷。下同。馬雲。顑、頷同。手陽明當是商陽穴。顑之盛脈。是胃經頰車穴。簡案、張以顑為鬢前兩太陽。未知何據。

項痛(止)刺手太陽也,馬雲。俯仰屬背與腰。故曰足太陽。而顧則屬肩與項。故曰手太陽也。

小腹滿大(止)取足厥陰,甲乙。胃、作胃。淅淅、作索索然。張云。淅淅、寒肅貌。肝經之脈。抵小腹挾胃。其支者從肝別貫膈。故為病如此。當取足厥陰經以刺之。

腹滿(止)取足少陰,甲乙無亦字。及喘息二字。少陰作少陽。張云。腎開竅於二陰。其經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故其為病如此。當取足少陰經以刺之。喝喝、喘急貌。

腹滿(止)取足太陰,張云。脾失其職。則食不能化。腹滿而鳴。氣滯於中。大便不調。當取足太陰經以刺之。

心痛(止)取足少陰,張云。此腎邪上逆也。

心痛(止)足太陰,甲乙、嗇嗇作澀澀。志云。嗇嗇、畏寒貌。太陰為陰中之至陰。陰寒故腹脹。而嗇嗇然。大便不化者。土氣不化也。此足太陰之氣厥而為心痛。故當取本經以疏逆氣。

心痛(止)取手少陽,張云。足少陰之脈貫脊。故痛引於背。手少陽之脈布膻中。故不得息。宜刺此二經也。

心痛(止)刺足厥陰,張云。足厥陰之脈抵小腹。結於陰器。凡心痛而下引小腹者。當刺之也。

心痛(止)刺手太陰,志云。肺主氣而司呼吸。心系上連於肺。心痛但短氣不足以息者。但逆在肺而為心痛也。當刺手太陰以通肺氣之逆。沈亮辰云。足太陰少陰厥陰而為心痛者。臟氣上逆而為痛也。肺乃心之蓋。故但短氣不足以息。此病在本臟而應於心也。四臟皆然。故無真心痛之死證。

白話文:

腰痛:應該取足少陽經的穴位來治療,這是依照《刺腰痛論》的說法。書中說「上寒上熱」的「上」指的是上體,而不是指「上」字本身沒有意義。如果是因為寒邪引起的腰痛,就應該針刺陽經,驅除陽分中的陰邪;如果是因為熱邪引起的腰痛,就應該針刺厥陰經,去除陰經中的風熱。由於少陽經脈行走於身體兩側,因此對於俯仰不利的腰痛,應該針刺這個經脈。

中熱而喘:應該針刺血絡。這指的是熱邪停留在中焦和上焦。取足少陰經的穴位,是用來滋養腎水來制約火熱。膕窩的血絡,也就是足太陽經的委中穴,針刺可以瀉火。依據《刺腰痛論》,中熱而喘應該針刺足少陰經。註釋中提到湧泉穴和大鐘穴都可以治療。

喜怒:應該針刺足少陽經。有文獻記載將足少陽誤作足少陰。註釋說:《太素》中是寫少陽,而《志》中說,暴怒會傷害肝臟,吃下的食物會進入胃中,精氣會散佈到心肝,飲食會進入下焦。肝和心的氣機逆亂,所以不想吃東西。肝心氣逆,中焦的氣機就無法舒暢,因此說「益小」。應該取足太陰經的穴位來疏理脾氣,這樣食物的氣機才能正常運輸,而聲音也會變得宏亮。肝主導說話,在情緒上則表現為怒,發怒時會多說話,這是厥陰經的氣機過於逆亂。因此應該取足少陽經的穴位來疏理厥陰經的氣機。

顑痛:應該針刺放血。顑,就是下巴的意思,以下同。馬氏說,顑和頷是同一個意思。手陽明經的商陽穴,是顑的經脈。顑的盛脈是胃經的頰車穴。簡案認為,張氏所說顑是指鬢角前的太陽穴,但不知道根據何在。

項痛:應該針刺手太陽經的穴位。馬氏說,俯仰的動作和背部、腰部相關,所以屬於足太陽經;而轉頭的動作則和肩膀、頸項相關,所以屬於手太陽經。

小腹脹滿:應該取足厥陰經的穴位來治療。肝經的脈絡抵達小腹,並與胃部相連,它的一條分支則從肝臟分別貫穿膈膜,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病症。應該取足厥陰經的穴位針刺。

腹脹滿:應該取足少陰經的穴位來治療。註釋認為,腎臟的竅門在二陰,它的經脈從腎臟向上貫穿肝膈,進入肺部並環繞喉嚨,所以會出現這種病症。應該取足少陰經的穴位針刺。

腹脹滿:應該取足太陰經的穴位來治療。脾的功能失常,食物就無法消化,導致腹脹滿並伴有腸鳴,氣機滯留在中焦,大便不調。應該取足太陰經的穴位針刺。

心痛:應該取足少陰經的穴位來治療。這指的是腎邪向上逆行。

心痛:應該取足太陰經的穴位來治療。註釋說,這種心痛是因為身體畏寒所導致。太陰經是陰經中的至陰,陰寒會導致腹脹和畏寒,大便不消化是因為脾土的功能失常。這是足太陰經的氣機逆亂而引起的心痛,所以應該取本經的穴位來疏導逆亂的氣機。

心痛:應該取手少陽經的穴位來治療。足少陰經的脈絡貫穿脊椎,所以疼痛會牽引到背部。手少陽經的脈絡分佈在膻中部位,所以會導致呼吸困難。應該針刺這兩條經脈來治療。

心痛:應該針刺足厥陰經的穴位。足厥陰經的脈絡抵達小腹,匯聚於陰部。凡是心痛並且向下牽引到小腹的,都應該針刺這個經脈。

心痛:應該針刺手太陰經的穴位。註釋說,肺主氣並主導呼吸,心臟的系統與肺相連。如果心痛只是伴隨著呼吸短促、氣不足,這是因為逆氣停留在肺部而引起的心痛。應該針刺手太陰經,來疏通肺氣的逆亂。有人認為,足太陰、少陰、厥陰經出現問題而引起的心痛,是因為臟腑的氣機上逆而導致的疼痛。肺是心臟的屏障,所以心痛會伴隨著呼吸短促、氣不足。這種病症的根源在於本臟,但會反映在心臟上。其他臟腑也是如此,因此並沒有真正的心痛致死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