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 (4)

1. 五天五運圖解

此太古占天之始,察五氣,紀五天,而所立五運也。五天五氣者,謂望氣之時,見丹天之火氣,經於牛女璧奎四宿之上,下臨戊癸之方,此戊癸之所以為火運也。黅天之土氣,經於心尾角軫四宿之上,下臨甲己之方,此甲己之所以為土運也。蒼天之木氣,經於危室柳鬼四宿之上,下臨丁壬之方,此丁壬之所以為木運也。

素天之金氣,經於亢氐昴畢四宿之上,下臨乙庚之方,此乙庚之所以為金運也。元天之水氣,經於張翼婁胃四宿之上,下臨丙辛之方,此丙辛之所以為水運也。是知五運之化,莫不有所由從,蓋已肇於開闢之初矣。詳《太史天元冊文》,及《天元紀大論》中。

白話文:

這是太古時代人們開始觀察天象的方法,用來了解五種氣,並記錄五個天的運行,由此建立了五運的系統。所謂的「五天五氣」,指的是觀察天象時,看到丹天出現火的氣,它經過牛宿、女宿、璧宿、奎宿這四個星宿之上,並且對應到地上的戊癸方位,這就是戊癸被歸為火運的原因。黃天出現土的氣,它經過心宿、尾宿、角宿、軫宿這四個星宿之上,並且對應到地上的甲己方位,這就是甲己被歸為土運的原因。青天出現木的氣,它經過危宿、室宿、柳宿、鬼宿這四個星宿之上,並且對應到地上的丁壬方位,這就是丁壬被歸為木運的原因。

白天出現金的氣,它經過亢宿、氐宿、昴宿、畢宿這四個星宿之上,並且對應到地上的乙庚方位,這就是乙庚被歸為金運的原因。黑天出現水的氣,它經過張宿、翼宿、婁宿、胃宿這四個星宿之上,並且對應到地上的丙辛方位,這就是丙辛被歸為水運的原因。由此可知,五運的變化,沒有不是有原因的,它們早在天地開闢之初就已經開始了。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太史天元冊文》和《天元紀大論》這兩本書。

2. 五運圖解

自太始初分,陰陽析位,雖五運之象,昭於五天,然尚有月建之法,及十二肖之說,則立運之法,因是又一理。

月建者,單舉正月為法。如甲己之歲,正月首建丙寅,丙者火之陽,火生土,故甲己為土運;乙庚之歲,正月首建戊寅,戊者土之陽,土生金,故乙庚為金運;丙辛之歲,正月首建庚寅,庚者金之陽,金生水,故丙辛為水運,丁壬之歲,正月首建壬寅,壬者水之陽,水生木,故丁壬為木運;戊癸之歲,正月首建甲寅,甲者木之陽,木生火,故戊癸為火運。此五運生於正月之建者也。

十二肖者,謂十二宮中,惟龍善變,而屬辰位,凡十干起甲,但至辰宮,即隨其所遇之干,而與之俱變矣。如甲己幹頭,起於甲子,至辰屬戊,戊為土,此甲己之所以化土也;乙庚幹頭,起於丙子,至辰屬庚,庚為金,此乙庚之所以化金也;丙辛幹頭,起於戊子,至辰屬壬,壬為水,此丙辛之所以化水也;丁壬幹頭,起於庚子,至辰屬甲,甲為木,此丁壬之所以化木也;戊癸幹頭,起於壬子,至辰屬丙,丙為火,此戊癸之所以化火也。此又五運之遇龍而變者也。

又一說謂甲剛木,克己柔土為夫婦,而成土運;乙柔木,嫁庚剛金,而成金運;丁陰火,配壬陽水,而成木運;丙陽火,娶辛柔金,而成水運;戊陽土,娶癸陰水,而成火運。

此三說者,義各不同,今並存之,以備參校。

白話文:

自從天地初始分開,陰陽確立位置後,雖然五運的現象已經顯現在天空中,但仍然有依據月建(每月初一的干支)的方法,以及十二生肖的說法,所以建立五運的方法,又因此多了一層道理。

所謂的月建,是指單獨以正月為例來說明。像是甲年和己年,正月第一個地支是丙寅,丙屬陽火,火能生土,所以甲年和己年就屬土運;乙年和庚年,正月第一個地支是戊寅,戊屬陽土,土能生金,所以乙年和庚年就屬金運;丙年和辛年,正月第一個地支是庚寅,庚屬陽金,金能生水,所以丙年和辛年就屬水運;丁年和壬年,正月第一個地支是壬寅,壬屬陽水,水能生木,所以丁年和壬年就屬木運;戊年和癸年,正月第一個地支是甲寅,甲屬陽木,木能生火,所以戊年和癸年就屬火運。這就是五運從正月地支建立的依據。

十二生肖的說法是,十二宮位中,只有龍最善於變化,而且對應辰這個位置,所有天干從甲開始,到了辰這個宮位時,就會隨著所遇到的天干一起變化。像是甲年和己年的天干起於甲子,到了辰的位置就屬戊,戊屬土,這就是甲年和己年為什麼會化成土運的原因;乙年和庚年的天干起於丙子,到了辰的位置就屬庚,庚屬金,這就是乙年和庚年為什麼會化成金運的原因;丙年和辛年的天干起於戊子,到了辰的位置就屬壬,壬屬水,這就是丙年和辛年為什麼會化成水運的原因;丁年和壬年的天干起於庚子,到了辰的位置就屬甲,甲屬木,這就是丁年和壬年為什麼會化成木運的原因;戊年和癸年的天干起於壬子,到了辰的位置就屬丙,丙屬火,這就是戊年和癸年為什麼會化成火運的原因。這又是五運遇到龍(辰)而產生變化的情況。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甲屬剛強的木,能剋制己屬柔弱的土,如同夫妻結合,因而形成土運;乙屬柔弱的木,嫁給庚屬剛強的金,因而形成金運;丁屬陰火,配上壬屬陽水,因而形成木運;丙屬陽火,娶辛屬柔弱的金,因而形成水運;戊屬陽土,娶癸屬陰水,因而形成火運。

這三種說法,各有不同的意義,現在將它們都保留下來,以供參考比較。

3. 運氣總論

太極肇分,而有陰陽。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藏也。

綱紀,謂生長化成收斂之綱紀也;父母,謂萬物形之先也;本始,謂生殺皆因之而有也。夫有形稟氣,而不為五運陰陽所攝者,未之有也。所以造化不極,能為萬物先化之元始者,何也?以具是神明之育故也。合散不測,生化無窮,非神明無能也。

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始終也。

陰陽五行,流為十干五化之運,寒暑燥濕風火之氣,周流天地間,而為萬物之原,人則稟其精,而囿於兩間,所以具五臟六腑,以應五運六氣之數也。

五運者,金木水火土也。

木言陽氣觸地而生,火言爍然盛而變化萬物,金言陰氣禁止萬物而收斂,水言潤養萬物,土言含吐萬物,將生者出,將死者歸。

六氣者,風火暑濕燥寒也。

六氣皆有一化也。木化風,主於春,陽氣鼓舞,為天號令;君火化熱,主於春末夏初,行暄淑之令,而不行災暑,君德也;相火化暑,主於夏,炎暑大行;金化清燥,清涼乃行,金為丙婦,帶火之氣,故燥也;水化寒,嚴凜乃行;土化濕,與土潤溽,暑濕化行也。蓋濕則土生,干則土死,泉出於地中,濕化信矣。

聖人仰觀,五天云色。黅天之氣,經於中央,臨甲己之位,立為土運;素天之氣,經於西方,臨乙庚之位,立為金運;元天之氣,經於北方,臨丙辛之位,立為水運;蒼天之氣,經於東方,臨丁壬之位,立為木運;丹天之氣,經於南方,臨戊癸之位,立為火運。此五氣之色,上經二十八宿,下應十二分位,所以古人占天望氣,則和氣與災疫應在何方,瞭然預知之矣。

凡占當於正月初一日,若看太過之紀,寅初看;不及之紀,寅末看;平治之紀,寅正看。法如蒼氣為風,丹為熱,黅為濕,素為燥,黑為寒,其氣之色有兼見者,又當分其微甚而推之。

天干取運,地支取氣。天干有十,配合則為五運;地支十二,對衝則為六氣。所以然者,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

天有陰,故能降;地有陽,故能升。

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

生長者,天之道;藏殺者,地之道。天陽主生,故以陽生陰長;地陰主殺,故以陽殺陰藏。

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人在氣交之中,身半以上,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地之分也,地氣主之。其生五,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則為九,九九制會,故生九竅、九藏而應之也。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骨節。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思恐。

白話文:

運氣總論

宇宙初始,便有了陰陽。陰陽是天地間的運行規律,是萬物運行的綱領,是萬物變化的根本,是生殺的本源,也是神明的居所。

綱領,指萬物生長、化成、收斂的規律;根本,指萬物形成之前的狀態;本源,指生與死都依賴於它而存在。凡是有形體、有氣息的萬物,都受五行陰陽的影響,沒有例外。天地萬物之所以能不斷變化發展,是因為擁有神妙的生機。萬物的聚散變化莫測,生生不息,都離不開神妙的力量。

所以,萬物生長稱為化,萬物達到極致稱為變,陰陽變化莫測稱為神。天地是萬物的上下,左右是陰陽運行的方向,水火是陰陽的顯現,金木是萬物生成的始終。

陰陽五行,演化成十天干五行的運勢,寒暑燥濕風火的氣候,周流於天地之間,成為萬物存在的根本。人體則吸收天地之精氣,生活在天地之間,因此具有五臟六腑,以應對五行陰陽的變化。

五運是指金木水火土。

木代表陽氣觸地而生;火代表陽氣旺盛而變化萬物;金代表陰氣收斂萬物;水代表滋養萬物;土代表孕育萬物,讓將生的生出,讓將死的歸去。

六氣是指風火暑濕燥寒。

六氣各有其特性:木化風,主宰春天,陽氣蓬勃;火化熱,主宰春末夏初,溫暖和煦;相火化暑,主宰夏天,炎熱酷暑;金化燥,主宰秋天,天氣轉涼乾燥;水化寒,主宰冬天,寒冷嚴峻;土化濕,主宰長夏,潮濕悶熱。濕則土生,乾則土死,泉水從地底湧出,濕氣的變化很明顯。

古人觀天象,觀察五種顏色的天象。黑色天象之氣,運行於中央,對應甲己,為土運;白色天象之氣,運行於西方,對應乙庚,為金運;青色天象之氣,運行於北方,對應丙辛,為水運;青綠色天象之氣,運行於東方,對應丁壬,為木運;紅色天象之氣,運行於南方,對應戊癸,為火運。這五種天象的顏色,運行於二十八星宿之上,應於十二地支之下。因此古人觀天象以預測天氣,就能預知和諧之氣或災疫將會出現在哪裡。

占卜應該在正月初一進行,觀察運勢的盛衰:運勢過盛,寅時初看;運勢不足,寅時末看;運勢平穩,寅時正看。例如,青綠色天象代表風,紅色代表熱,黑色代表濕,白色代表燥,黑色代表寒。如果天象顏色兼而有之,則需仔細分辨其輕重,再進行推斷。

天干主運,地支主氣。天干十個,配合則為五運;地支十二個,對應則為六氣。這是因為天有陰陽,地也有陰陽。

天屬陰,所以能下降;地屬陽,所以能上升。

天以陽氣生長陰氣,地以陽氣殺死陰氣。

生長是天道,收藏殺伐是地道。天陽主生,所以以陽氣生長陰氣;地陰主殺,所以以陽氣殺死陰氣。

陽中包含陰,陰中包含陽。

人處於天地之氣的交匯之中,身體上半部分屬於天,受天之氣主宰;身體下半部分屬於地,受地之氣主宰。人體有五臟,三種氣息,三種氣息構成天,三種氣息構成地,三種氣息構成人,三次三合為九,九九歸一,所以人有九竅、九藏與之相應。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個骨節。天有五行,主宰五個方位,產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生五種氣息,產生喜怒憂思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