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效秘傳》~ 張序
張序
1. 張序
醫之事豈易言哉?非討論而悉其源,無以施臨症之功。非臨症而著其效,無以驗討論之力。二者未至,不足以言醫也。吾吳從事斯而以神明稱者輩出,其能實從讀書閱歷中,本心得以立言啟後者,必首推天士葉先生,而薛生白、繆方彥兩先生亦後先輝映焉。吳子金壽,從余學醫,究心有年,出以應世,亦能得心應手。
茲持其彙刊葉氏《醫效秘傳》,暨葉、薛、繆三家醫案視余披閱之,以其論證其方,靡不吻合,即薛、繆兩家,亦往往與之同條而共貫,宜當時受三先生十全之功甚博,至今猶負重名也。凡從事斯者,誠能即此探其論以立體,究其方以妙用,不特往哲立言啟後之心,賴吳子以廣布,而吾吳醫道繼起而擅神明之技者,將從此踵相接也。余故樂得而為之序。
道光十一年四月仙誕日友樵張文燮書(時年七十有七)
白話文:
醫學這件事,哪是隨便說說就能懂的呢?如果沒有仔細研究探討它的根源,就無法在臨床上應用;如果臨床應用沒有效果,就無法驗證研究探討的價值。這兩者都沒做到,就不能稱作懂醫。我們吳地從事醫學並且被尊稱為神醫的人才輩出,他們的能力確實來自於讀書和經驗累積,能真正從根本建立自己的觀點並啟發後人的,一定要首推葉天士先生,而薛生白、繆方彥兩位先生也先後發光發熱。我的學生吳金壽,跟我學醫多年,現在也出來行醫,也能得心應手。
他最近拿著他整理匯編的葉氏《醫效秘傳》,以及葉、薛、繆三家的醫案讓我看,我發現他對這些醫案的論證和方劑的運用,都非常符合原文,即使是薛、繆兩家的醫案,也常常與葉氏的理論一致,可見他當時受三位先生的教誨很深,所以至今才能享有盛名。凡是從事醫學的人,如果能從這裡探究他們的理論並建立自己的體系,深入研究他們的方劑並加以靈活運用,不僅能讓先賢啟發後人的心意,藉由吳金壽得以廣為傳播,我們吳地的醫學也能夠不斷發展,出現更多擁有高超醫術的醫生,將會一個接著一個出現。我因此很高興寫下這篇序文。
道光十一年四月仙誕日,朋友樵張文燮書(時年七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