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述,吳金壽校

《醫效秘傳》~ 吳序

回本書目錄

吳序

1. 吳序

醫書自《靈》、《素》、《傷寒》、《金匱》外,歷代名賢著述,汗牛充棟,求其能續軒岐一脈,繼往開來,有益於世者,余未數覯,何也?蓋其故有二,一則泥古不化,隨文敷衍,辭多害義,致使先聖片言舉要,一隅三反之旨,晦而難明,後學反因之而有他歧之惑;一則師心自用,妄詡聰明,好奇好僻,以無稽之言,迷惑後世,自欺欺人,流毒無窮。故書愈多理愈晦,遂成千古絕傳之學,深可憫焉。

我朝廓清寰宇,軫念民瘼,爰採海內遺書,刪繁訂誤,去偽存真。御製《金鑑》一書,頒示天下,集醫學之大成,予生民以多福,從此山陬海澨,莫不引繩削墨,學有指歸,名賢輩出,群登仁壽,皆聖天子深仁厚澤所致也。吾吳葉天士先生,當時為十全之醫,四方求治者,戶履常盈,惜著作甚少,雖有《指南》一書行世,然總以未窺全豹為憾。余自留心斯道,訪求先生遺編,往來胸中者已二十餘年矣。

辛卯春,同門徐子雪香過草堂,談及先業師翁春岩有抄藏先生《醫效秘傳》三卷。余聞之而喜,急索徐子副本讀之。前二卷辨別《傷寒》,後一卷摘擇經旨,申明脈要,法取應驗,理貴簡明,不泥古,不好奇,真如月印千潭,只是一月,非學有本原,何能臻此?因與同志者重為校讎,付諸梨棗,以廣其傳。讀是書者,勿以平易近情而忽之,其妙正在平易近情中也。

道光辛卯夏四月笠澤後學吳金壽撰

白話文:

醫學書籍,除了《靈樞》、《素問》、《傷寒論》、《金匱要略》之外,歷代名醫賢士的著作,多得像牛拉車出的汗那麼多。但要說能繼承軒轅黃帝和岐伯的醫學脈絡,承先啟後,對世人有益的,我卻很少見到,這是為什麼呢?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固守古書,不求變通,只是照著字面解釋,文字很多卻反而害了原意,導致古代聖賢簡潔扼要、舉一反三的道理,變得晦澀難懂,後學的人反而因此產生理解上的偏差;二是自以為是,誇耀自己聰明,喜歡奇特偏僻的理論,用沒有根據的話迷惑後世,自欺欺人,遺害無窮。所以醫書越多,道理反而越不明,最終使得醫學變成幾乎失傳的學問,實在令人惋惜。

當今朝廷統一天下,關心百姓的疾苦,於是收集國內遺留的醫書,刪除繁雜的內容、訂正錯誤,去除虛假的成分,保留真實的內容。朝廷御製了《醫宗金鑑》這本書,頒布給天下,集合了醫學的精華,為百姓帶來了福祉。從此,偏遠的山區和海邊,人們都以此為標準學習,有了明確的目標,名醫賢士輩出,大家都能夠健康長壽,這都是因為聖明的皇帝深厚的仁愛和恩澤所帶來的。我們吳地的葉天士先生,在當時被認為是醫術精湛的醫生,四方來求醫的人,經常把他的家門擠得水洩不通。可惜他的著作很少,雖然有《溫熱論》一書流傳於世,但總覺得還沒能窺探到他的醫術全貌,令人感到遺憾。我自從留意醫學這門學問以來,就四處尋找先生遺留的著作,這些內容在我心中來回琢磨已經二十多年了。

辛卯年春天,同門師兄弟徐雪香來到我的草堂,談到我們先前的老師春岩有抄藏葉先生的《醫效秘傳》三卷。我聽了非常高興,趕緊請徐兄把抄本拿給我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卷辨析《傷寒論》的內容,後一卷摘錄經書的要旨,闡明脈象的重要性,取法于臨床的實際驗證,重視道理的簡明扼要,不固守古書,也不追求奇特偏僻。讀起來真像月亮映照在千潭水中,雖然潭水很多,但月亮只有一個,這不是對醫學有深入的了解,怎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呢?因此,我與同好的人重新校對這本書,將它刻印出來,廣泛流傳。讀這本書的人,不要因為它平易近人就輕忽它,它的精妙之處,恰恰就在這些平易近人的內容中。

道光辛卯年夏天四月,笠澤後學吳金壽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