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藥瀹》~ 卷六 (1)
卷六 (1)
1. 五方
素問金匱真言論東方青色其味酸其類草木
白話文:
《素問》中提到,東方的顏色是青色,其味道是酸,屬於草木一類。
王冰曰性柔脆而曲直吳昆曰洪範云木曰曲直曲直作酸張志聰曰天之五方氣血入通於臟以養五臟之精肝之精氣開竅於目而復通乎天氣是天氣通乎人而人氣通乎天也其陰精藏於本臟本神篇五臟主藏精者也木曰曲直曲直作酸馬蒔曰東方甲乙木其色青吾人之肝屬木故內入通於肝陰陽應象大論木生酸酸生肝故曰味酸肝性柔而能曲直故其類為草木張介賓曰東為木王之方肝為屬木之臟故相通也青者木之色目者肝之竅木之精氣藏於肝曰魂酸者木之味驥案楊上善云五方土地各異人食其土生病亦異療方各別東方萬物始生之方三命通會東方震位木號青龍其色青其味酸其性直其情和
其畜雞
王冰曰以雞為畜取巽言之易曰巽為雞吳昆曰易曰巽為雞巽東方木也
其穀麥
白話文:
王冰說:木的性質柔軟而有韌性,可以彎曲和伸直。吳昆說:《洪範》中說:「木的特性是彎曲和伸直,彎曲和伸直會產生酸味。」張志聰說:天上的五種能量氣血進入人體,流通於五臟,用來滋養五臟的精氣。肝的精氣在眼睛開竅,同時又與天氣相通,因此天氣流通於人體,人氣流通於天氣。肝的陰精藏在肝臟中,肝臟的主功能是藏精。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的意思是:木的特性是柔韌,能彎曲和伸直,因此它的類別是草木。張介賓說:東方為木王之方,肝臟屬木,因此它們相通。青色是木的顏色,眼睛是肝臟的竅。木的精氣藏於肝臟,稱為「魂」。酸味是木的味道。
《驥案》記載:楊上善說:五方的土地各不相同,人吃不同土地上的東西會生不同的病,所以治療的方法也不一樣。東方是萬物開始生長的地方。《三命通會》中說:東方的震位屬木,稱為「青龍」,它的顏色是青色,味道是酸味,性質是正直,情感是平和。
王冰曰五穀之長者麥故東方用之本草曰麥為五穀之長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其畜犬其谷麻馬蒔曰禮月令孟春仲春季春之月天子食麥與羊張介賓曰麥成最早故應東方春氣
南方赤色其味苦其類火
白話文:
王冰說:五穀中,小麥是最好的,所以東方人愛用小麥。本草書上說:小麥是五穀之首。新校正本上說:根據「五常政大論」記載,東方屬木,飼養的動物是狗,種植的穀物是小麥。
張介賓說:小麥成熟最早,所以與東方春季的氣息相應。
王冰曰性炎上而燔灼吳昆曰火曰炎上炎上作苦張志聰曰心屬火受南方之赤色入通於心而養精於內也邪氣臟腑篇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彆氣者心主之氣也此篇以心氣開竅於耳腎氣開竅於二陰者謂五藏之氣通於九竅九竅五藏皆通天氣也炎上作苦火之味心氣通於南方故與五行之火同類馬蒔曰南方丙丁火其色赤吾人之心屬火故內通於心陰陽象應大論火生苦苦生心故曰其味苦心屬火而上炎故曰其類火張介賓曰南方火王之方心為屬火之臟其氣相通赤者火之色耳者心之竅火之精氣藏於心曰神陰陽應象大論心在竅為舌腎在竅為耳可見舌本屬心耳則兼乎心腎也火之味苦驥案三命通會火屬南方號朱雀名曰炎上其色赤其味苦其性急其情菾淮南子地形訓南方陽氣之所積聚暑濕居之
其畜羊
白話文:
王冰說:心的性質是上升燃燒,猶如烈火焚燒。吳昆說:火性就是上升燃燒,上升燃燒會產生苦味。張志聰說:心屬火,接受南方的紅色,入心而養護內在精氣。邪氣臟腑篇記載,十二經脈和三百六十五個絡脈,其氣血都上升到面部,並通過空竅運行。它們的分支氣流到達耳朵,形成聽力,這種分支氣流是由心主導的。這篇經文指出,心氣開竅於耳,腎氣開竅於二陰,意思是指五臟的氣息通達九竅,九竅和五臟都與天氣相通。上升燃燒會產生苦味,因為火的味道是苦的,心氣與南方相通,所以與五行中的火同類。馬蒔說:南方丙丁火,其顏色是紅色。我們的心屬火,所以心氣與火相通。陰陽象應大論說:火生苦,苦生心,所以說心氣味道苦澀。心屬火,故上昇燃燒,所以說心氣性質像火。張介賓說:南方是火旺盛的方向,心是屬火的臟器,其氣息相通。紅色是火的顏色,耳朵是心的竅穴,火的精氣藏於心,稱為「神」。陰陽應象大論說:心在竅為舌,腎在竅為耳,可見舌頭主要屬心,而耳朵兼屬於心和腎。火的味覺是苦的。驥案:三命通會說:火屬南方,稱為朱雀,名為「炎上」,其色赤,其味苦,其性急,其情熱烈,淮南子·地形訓說:南方是陽氣積聚的地方,暑濕之氣在此處居住。
王冰曰以羊為畜言其未也以土同王故通而言之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其畜馬馬蒔曰五常政大論其畜馬而此曰羊者意以午未皆屬南方耳
其谷黍
白話文:
王冰說:以羊為家畜,指的是午時。以土同王,所以通稱新校正雲:按五常政大論中討論了家畜是馬,但這裏說是羊,可能是因為午未都屬於南方。
王冰曰黍色赤馬蒔曰黍色赤故曰其谷黍張介賓曰黍之色赤糯小米也五常政大論其谷黍
中央黃色其味甘其類土
白話文:
王冰說:黍的顏色是紅色的。馬蒔也說:黍的顏色是紅色的,所以它的果實稱為黍。
張介賓說:黍的顏色是紅色的,指的就是糯米。在《五常政大論》中,黍被稱為「其谷」。
王冰曰性安靜而化造吳昆曰土爰稼穡稼穡作甘張志聰曰土旺四季居中央脾為土臟其氣相通黃者土之色口者脾之竅土爰稼穡稼穡作甘脾屬土故與五行之土同類馬蒔曰中央戊己土其色黃吾人之脾屬土土爰稼穡稼穡作甘故其味甘脾性安靜而統貫張介賓曰土旺四季位居中央脾為屬土之臟其氣相通黃者土之色口者脾之竅土之精氣藏於脾曰意土之味甘驥案楊上善雲中央為土故其氣平濕中土之所生物色也淮南子地形訓中央四道風氣之所通三命通會土名曰稼穡其色黃其味甘其性厚重
其畜牛
白話文:
王冰說:脾性安靜平穩,能化生萬物。
吳昆說:土能提供養分,孕育莊稼,莊稼長成後味甘。
張志聰說:土在四季中居中央位置,脾臟屬土,氣機互通。
黃色代表土的顏色,口脣是脾臟的竅。
土能孕育莊稼,莊稼長成後味甘,脾臟屬土,所以與五行之土同類。
馬蒔說:中央戊己屬土,其顏色為黃色,人體脾臟也屬土,土能孕育莊稼,莊稼長成後味甘,因此脾臟的味道是甘味。
脾性安靜平穩,能通調運行。
張介賓說:土在四季中居中央位置,脾臟是屬土的臟器,氣機互通,黃色代表土的顏色,口脣是脾臟的竅,脾臟中蘊藏著土的精氣,這稱為「脾意」。
土的味道是甘味。
楊上善說:中央屬土,所以其氣候平穩,水土充足,中土所孕育的物體的顏色也是黃色的。
《淮南子·地形訓》說:中央四方的風氣相通,三命通會說:土被稱為稼穡,其顏色為黃色,味道為甘味,性質厚重。
王冰曰土旺四季故畜取丑牛又以牛色黃也張志聰曰牛色黃而屬土故為脾畜馬蒔曰土旺四季而丑牛色黃故其畜牛張介賓曰牛屬醜而色黃也易曰坤為牛
其谷稷
白話文:
- 王冰說:土在四季旺盛,所以養牛是因為牛的顏色是黃色的。
- 張志聰說:牛的顏色是黃色的,屬土,所以牛是脾臟的動物。
- 馬蒔說:土在四季旺盛,而丑牛的顏色是黃色的,所以養牛。
- 張介賓說:牛屬醜,顏色是黃色的。《易經》:「坤」卦代表牛。
王冰曰色黃而味甘也馬蒔曰稷之色黃而其味甘故其谷稷張介賓曰稷小米也粳者為稷糯者為黍為五穀之長色黃屬土
西方白色其味辛其類金
白話文:
王冰說:顏色是黃色的,味道甘甜。馬蒔說:稷的顏色是黃色,它的味道甘甜,所以它的穀物就是稷。張介賓說:稷就是小米。糯米的是稷,糯的是黍。稷是五穀之首,顏色黃色,屬於土行。
王冰曰性音聲而堅勁吳昆曰金曰從革從革作辛張志聰曰肺屬金故受西方之白色入通於肺鼻者肺之竅金曰從革從革作辛馬蒔曰西方庚辛金其色白吾人之肺屬金故內入通於肺陰陽應象大論金生辛辛生肺故其味辛肺主聲而堅勁故其類金張介賓曰西為金旺之方肺為屬金之臟其氣相通白者金之色鼻者肺之竅金之精氣藏於肺曰魄金之味辛驥案淮南子地形訓西方高土川穀出焉三命通會名曰從革其色白其味辛其性剛其情烈
其畜馬
白話文:
王冰說,金的性質是發出聲音且堅固的。吳崑說,金的意思是按照皮革的形狀製造的,皮革的形狀像「辛」字。張志聰說,肺屬金,所以接受西方的白色,金的通道能通到肺和鼻子,鼻子是肺的孔竅。金的意思是按照皮革的形狀製造的,皮革的形狀像「辛」字。馬蒔說,西方是庚辛金,它的顏色是白的。我們的人體肺屬金,所以內部與肺相通,陰陽相應。大論說,金生辛,辛生肺,所以金的滋味是辛的。肺主導聲音,堅固有力,所以金與肺相似。張介賓說,西方是金氣旺盛的地方,肺是屬金的臟器,它們的氣息相通。白色是金的顏色,鼻子是肺的孔竅。金的精氣藏在肺裡,稱為「魄」。金的滋味是辛辣的。
驥案:淮南子《地形訓》中記載,西方地勢高,有丘陵和峽谷。三命通會中說,金的形狀像皮革,顏色是白的,味道是辛辣的,性質剛烈。
王冰曰畜馬者取乾也易曰乾為馬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其畜雞張志聰曰乾為馬肺屬乾金而主天馬蒔曰易以乾為金乾為馬故其畜馬
白話文:
王冰說:「養馬的取象於乾卦」。《易經》說「乾為馬」。新校正的《易經》說:「根據《五常政大論》來探討其畜雞」。張志聰說:「乾為馬,肺屬乾金,主宰天馬」。何蒔說:「《易經》以乾為金,乾為馬,因此畜養馬。」
其谷稻
王冰曰稻堅白張志聰曰稻色白而秋成故為肺之谷馬蒔曰稻之性堅而色白故其谷稻張介賓曰稻堅而白故屬金
北方黑色其味鹹其類水
白話文:
它的穀物是稻米。
王冰說稻米堅硬且白色。張志聰說稻米顏色白而且在秋天成熟,所以是肺的穀物。馬蒔說稻米的性質堅硬且顏色白,所以它的穀物是稻米。張介賓說稻米堅硬而白色,所以屬於金。
北方的顏色是黑色,味道是鹹的,屬性是水。
王冰曰性潤下而滲灌吳昆曰水曰潤下潤下作咸張志聰曰腎屬水故受北方之黑色腎在下故開竅於二陰夫臟真藏於內而五臟之氣發於外見於色是以五方之色入通於臟以養五臟之精而藏氣復外通於九竅其真精藏於內也水曰潤下潤下作咸馬蒔曰北方壬癸水其色黑吾人之腎屬水故內入通於腎陰陽應象大論水生鹹鹹生腎故其味鹹腎主水而性潤故其類水張介賓曰北為水旺之方腎為屬水之臟其氣相通黑者水之色二便者腎之竅水之精氣藏於腎曰志水之味鹹也驥案楊上善云北方為冬為萬物閉藏之方其地漸高如陰中之陰
淮南子地形篇北方幽暗不明天地之所閉三命通會水屬北方名潤下其色黑其味鹹其性聰明其情良善
其畜彘
白話文:
王冰認為腎的性質是潤滑向下,像水一樣滋潤灌溉。吳昆說水就是潤滑向下,潤滑向下就呈現鹹味。張志聰則認為腎屬水,所以受到北方的黑色影響。腎位於下方,因此開竅於兩陰。臟腑的真氣藏於內,而五臟之氣則發散到外,表現在顏色上。所以五方的顏色與五臟相通,以滋養五臟之精,而藏於內的氣再向外通達九竅。腎的真精藏於內,水就是潤滑向下,潤滑向下就呈現鹹味。馬蒔說北方屬壬癸水,其色黑,而我們的身體腎臟屬水,所以內通於腎。陰陽應象大論說水生鹹,鹹生腎,所以腎的味道是鹹的。腎主水,其性質潤滑,所以像水一樣。張介賓認為北方是水旺盛的地方,腎臟屬於水,因此氣息相通,黑色是水的顏色,大小便則是腎的竅穴。水的精氣藏於腎,稱為志,水的味道是鹹的。驥案楊上善說北方是冬天,是萬物閉藏的季節,那裡地勢逐漸升高,如同陰中之陰。
淮南子地形篇說北方幽暗不明,是天地閉塞的地方。三命通會說水屬北方,稱為潤下,其色黑,其味鹹,其性聰明,其情良善。
北方所養的動物是豬。
王冰曰彘豕也張志聰曰彘豕也色黑而屬亥馬蒔曰易曰坎為豕腎之所屬在坎故其畜彘彘者豕也張介賓曰彘豬也易曰坎為豕
其谷豆
白話文:
王冰說豬就是豬,張志聰也說豬就是豬,牠的顏色是黑色,而且屬於亥,馬蒔說《易經》中說坎為豕,腎臟所屬的位置在坎,所以養豬的人就是養豬。張介賓說豬就是豬,《易經》中說坎為豕,牠吃的食物是穀物和豆類。
王冰曰豆黑色張志聰曰豆黑色而性沉故為水之谷馬蒔曰豆主黑色故其谷豆本草以豆之黑色者入藥張介賓曰菽也黑者屬水
素問陰陽應象論東方生風
白話文:
現代
王冰說:黑色的大豆屬水氣,因為它顏色黑沉重,像水的特性。
馬驥說:黑色的大豆能補益黑色,所以《本草綱目》中記載黑色的大豆可以入藥。
張介賓說:豆屬水氣,黑色也是水氣,因此黑色的大豆歸於水。
王冰曰陽氣上騰散為風也風者天之號令風為教始故生自東方張志聰曰風乃東方春生之氣故主生風馬蒔曰東方主春陽氣上升故東方生風張介賓曰風者天地之陽氣東者日升之陽方故陽生於春春旺於東而東方生風驥案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乎五天有六氣風寒暑濕燥火然火暑同為一氣六氣亦五行也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然火有相火有君火五行猶六氣也漢書藝文志五行者五常之形氣也其說以支幹歲時日月為本古之陰陽五行家以漢志五行志洪範大傳為其嚆矢後世為其學者天下萬事萬物莫不以五行推之至於醫學上通天文下察地紀人在上下氣交之中其於陰陽五行生剋勝復之理無不息息相通小儒等之星命卜筮占候之流排而去之史家列之方技輕而賤之是亦不知醫之為道大也殊非通論素問玉機真藏論東方木也萬物之所始生
風生木
王冰曰風鼓木榮則風生木也張志聰曰寅卯應木春氣之所生也馬蒔曰風鼓則木榮故風生木
木生酸
白話文:
王冰說陽氣向上飛揚,分散形成風。風是上天的命令,是一切事物的起源,所以產生於東方。張志聰說風是由東方春季的生氣所形成,所以風主生長。風馬蒔說東方主宰春季,陽氣上升,所以東方產生風。張介賓說風是大自然中的陽氣,東方是太陽升起的陽氣方向,所以陽氣在春季產生,在東方最強盛,從而產生了風。
註解:天地之間,六合之內,離不開五元素。天有六種氣:風、寒、暑、濕、燥、火。火和暑是同一種氣。六種氣也對應著五行。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火有兩種類型:相火和君火。五行就像六種氣一樣。漢朝《藝文志》中的五行指的是五種恆定的形態和氣。這種說法以樹枝、年歲、時日、日月為基礎。古代的陰陽五行家以《漢志五行志》、《洪範大傳》作為五行學說的開端。後世的五行學家認為世間萬物都可以用五行來解釋。在醫學中,上通天文,下察地理,把握人與天地氣交的奧妙,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的道理無處不在。小儒之輩把它們與星命卜筮占候之術等同,排斥而去。史家把它們歸為方技,輕視且鄙夷。這都是因為不知道醫學之道的博大精深,偏頗於世俗之見。而《素問·玉機真藏論》中說東方屬木,是萬物生長的開始。
王冰曰凡物之味酸者皆木氣之所生也尚書洪範曲直作酸吳昆曰諸味入木變而為酸張志聰曰地之五行生陰之五味馬蒔曰木之性曲直作酸故木生酸張介賓曰洪範木曰曲直曲直作酸故凡物之味酸者皆木氣之所化
酸生肝
白話文:
王冰說:所有味道偏酸的東西都是由木氣化生的。《尚書·洪範》中說:「曲直」化生酸味。吳昆說:各種味道進入木中,就會轉化為酸味。張志聰說:地上的五行之氣化生陰性的五味。馬蒔說:木的性質是曲直的,所以木能生酸味。張介賓說:《洪範》中說木的特性是「曲直」,所以「曲直」化生酸味。因此,所有味道偏酸的東西都是木氣化育而成的。
王冰曰生謂生長也凡味之酸者皆先生長於肝吳昆曰酸味養肝張志聰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故酸生肝此言內之五臟外生筋骨皮肉皆收受四時五行之氣味而相生故曰外內之應皆有表裡也馬蒔曰人生之肝屬木木性屬酸故酸生肝張介賓曰酸先入肝
在味為酸
王冰曰酸可用收斂也吳昆曰木味酸張志聰曰木之味
酸傷筋
白話文:
王冰說:"生"指生長。所有酸味的東西都能滋養肝臟的生長。
吳昆說:酸味可以滋養肝臟。
張志聰說:五行中的陰氣是生長之源,五味中酸味屬於陰氣,因此酸味滋養肝臟。這不僅限於五臟,我們的筋骨皮肉都能吸收四季五行之氣,並相生相長。所以說,內外相應,表裡相連。
馬蒔說:人體的肝臟屬木,木材也屬酸性,因此酸味滋養肝臟。
張介賓說:酸味首先進入肝臟。
王冰曰過節也吳昆曰酸過其節必傷於筋張志聰曰能養我者亦能傷我馬蒔曰在味為酸酸木過則傷筋張介賓曰酸走筋過則傷筋而拘攣
辛勝酸
白話文:
吳
王冰曰辛金味故勝木酸張志聰曰辛勝酸金勝木也馬蒔曰惟西方味辛為能勝酸此皆金能剋木故制其所勝者如此張介賓曰辛金味故勝木酸
南方生熱
白話文:
王冰認為金屬味辛,所以剋制味道酸的木頭。
張志聰認為:辛味勝過酸味,金勝過木。
馬蒔認為:只有西方的金屬味道辛才能剋制酸味。這是因為金能剋制木,所以能約束它所剋制的東西。
張介賓認為:金屬味辛,所以剋制味道酸的木頭。
王冰曰陽氣炎燥故生熱吳昆曰南方以火王故生熱張志聰曰南方主夏令故生熱馬蒔曰南方陽氣炎蒸故生熱張介賓曰陽極於夏夏王於南故南方生熱驥案玉機真藏論南方火也萬物之所長
熱生火
白話文:
王冰說:陽氣熾盛乾燥,所以產生熱氣。
吳昆說:南方以火為主,所以產生熱氣。
張志聰說:南方主宰夏季,所以產生熱氣。
馬蒔說:南方陽氣熾熱蒸騰,所以產生熱氣。
張介賓說:陽氣在夏季達到極致,而夏季在南方稱王,所以南方產生熱氣。
註解:
《玉機真藏論》記載:南方屬火,是萬物生長的地方。
王冰曰鑽燧改火惟熱是生吳昆曰熱極則生火故鑽燧者熱盛則火出張志聰曰火生熱今以在天之熱而生火正陰陽不測之變化張介賓曰熱極則生火
火生苦
白話文:
王冰說:鑽木取火主要是產生熱量。
吳昆說:熱量極大就會產生火,所以鑽木取火時,熱量增大,火就會出現。
張志聰說:火源自熱量,現在利用天上的熱量來產生火,這正是陰陽變幻莫測的體現。
張介賓說:熱量極大就會產生火。
王冰曰凡物之味苦者皆火氣之所生尚書洪範炎上作苦張志聰曰炎上作苦火生苦味也馬蒔曰熱極則生火火性炎上其味作苦故火生苦張介賓曰洪範火曰炎上作苦故物之味苦者由火氣之所化
苦生心
白話文:
王冰說:凡是味道苦的東西都是由於火氣造成的。《尚書·洪範》中說:「炎上變苦」。張志聰說:炎上變苦,就是說火產生苦味。馬蒔說:溫度極高就會產生火,火有升騰的性質,它的味道是苦的,所以火會產生苦味。張介賓說:《洪範》中說火有炎上變苦的性質,所以味道苦的東西是由火氣轉化而來的。
王冰曰凡味之苦者皆先生長於心吳昆曰苦味養心張志聰曰苦心之味味為陰臟亦為陰故味生臟馬蒔曰人心屬火火性屬苦故苦生心張介賓曰苦先入心
在味為苦
王冰曰苦可用燥泄也吳昆曰物由火變則味苦張志聰曰火之味也
苦傷氣
白話文:
王冰說:所有味道苦的東西都能滋養心臟。
吳昆說:苦味可以滋養心臟。
張志聰說:苦味屬於陰臟,因此苦味能滋養臟腑。
馬蒔說:人心中屬火,火性屬苦,所以苦味能滋養心臟。
張介賓說:苦味可以首先進入心臟。
王冰曰以火生也新校正云詳此篇論所傷之旨其例有三東方云酸傷筋中央云濕傷肉甘傷肉是自傷者也南方云熱傷氣苦傷氣北方云寒傷血咸傷血是傷己所勝也西方云熱傷皮毛是被勝傷己辛傷皮毛是自傷者也凡此五方所傷有此三例不同太素則俱云自傷吳昆曰苦從火化故傷肺氣張志聰曰苦乃火味故亦傷氣馬蒔曰在味為苦苦太過則傷氣張介賓曰苦從火化故傷肺氣火剋金也又如陽氣性升苦味性降氣為苦遏則不能舒伸故苦傷氣
咸勝苦
白話文:
王冰說: 傷氣是因為火生氣。
新校正雲: 仔細閱讀這篇關於傷氣的文章,可以發現有三個原則:
- **自傷原則:**東方(酸)傷筋、西方(甘)傷肉、南方(苦)傷氣。
- **傷己所勝原則:**南方(熱)傷氣、北方(寒)傷血。
- **被勝傷己原則:**西方(熱)傷皮毛、辛也傷皮毛。
《太素》則認為: 所有傷氣都是自傷造成的。
吳昆說: 苦味來自火化,因此會傷肺氣。
張志從說: 苦味屬於火味,因此也會傷氣。
馬時說: 苦味在五行中對應金,苦味過多就會傷氣。
張介實說: 苦味來自火化,因此會傷肺氣,因為火克金。此外,陽氣性質升,苦味性質降,氣被苦味阻隔,就無法舒展,因此苦味傷氣。
王冰曰鹹水味故勝火苦馬蒔曰惟北之咸為能勝苦此皆水能剋火故制其所勝者如此張介賓曰氣為苦傷而用鹹勝此自五行相制之理若以辛助金而以甘泄苦亦是捷法蓋氣味以辛甘為陽酸苦鹹為陰陰勝者制之以陽陽勝者制之以陰何非勝復之妙而其中宜否則在乎用之權變耳驥案張說亦精
中央生濕
白話文:
王冰說:鹹味能克火,苦味能敗血。馬蒔說:只有北方的鹹水才能克苦味。這都是因為水能克火,因此可以制約自己剋制的東西。張介賓說:氣味被苦傷後,可用鹹味來勝過它,這是五行相剋制約的道理。如果用辛味來幫助金,用甘味來洩苦,也是一種快速的方法。因為氣味中辛甘是陽,酸苦鹹是陰,陰強就用陽來制約,陽強就用陰來制約,這不就是剋制和復原的妙法嗎?其中是否合適,則取決於用藥的權衡和變化。驥案:張介賓的說法也很精闢。
王冰曰陽氣盛薄陰氣固升升薄相合故生濕也易義曰陽上薄陰陰能固之然後蒸而為雨明濕生於固陰之氣也新校正云按楊上善曰六月四陽二陰合蒸以生濕氣也吳昆曰中以土王土氣為濕張志聰曰中央主土而溉灌四旁故生濕馬蒔曰中央主長夏長夏者六月建未之月也四陽盡見二陰已生陽氣薄陰陰能固之蒸而為雨其濕遂生正合遁卦驥案玉機真藏論脾者土也孤臟以灌溉四旁者也
濕生土
白話文:
王冰說:陽氣旺盛而且薄弱,陰氣穩固,升騰和薄弱相互結合,所以產生濕氣。易經的道理說:陽氣上升,薄弱陰氣能穩固陽氣,然後蒸發成為雨水。可見濕氣產生於穩固的陰氣之中。
新校正版本說:根據楊上善的說法,六月時四陽二陰結合蒸發,產生濕氣。
吳昆說:中央屬土,土氣就是濕氣。
張志聰說:中央主管土,土能灌溉四周,所以產生濕氣。
馬蒔說:中央主管長夏。長夏是指六月建未之月。四陽都已顯現,二陰已經產生,陽氣薄弱,陰氣能穩固陽氣,蒸發為雨,從而產生濕氣,正好符合《遁卦》的卦象。
據《玉機真藏論》記載:脾屬土,是孤臟,負責灌溉四周。
王冰曰土濕則固明濕生也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四陽二陰合而為濕蒸腐萬物成土也張志聰曰在天為氣在地成形以氣而生形也馬蒔曰濕氣薰蒸濁氣下凝故濕生土張介賓曰濕潤則土氣王而萬物生
土生甘
白話文:
王冰說:土壤濕潤則成形,說明濕氣滋生萬物,形成土壤。
《新校正》說:按楊上善的說法,四陽二陰結合產生濕氣,濕氣蒸散腐敗萬物,形成土壤。
張志聰說:在天空時是濕氣,在地面上成形,是濕氣產生形體。
馬蒔說:濕氣蒸騰,濁氣下凝,所以濕氣產生土壤。
張介賓說:濕潤滋養,則土壤之氣旺盛,萬物得以生長。
王冰曰凡物之味甘者皆土氣之所生也尚書洪範稼穡作甘吳昆曰諸味入土變而為甘張志聰曰土主稼穡稼穡作甘馬蒔曰土氣衝和故土生甘張介賓曰洪範稼穡作甘凡物之味甘者皆土氣之所化
甘生脾
白話文:
王冰說:凡是味道甘甜的東西都是由土氣產生的。古書《尚書》中記載:"種植五穀,使它們產生甘甜的味道。"
吳昆說:各種味道進入土壤中,就會轉化為甘甜味。
張志聰說:土主管五穀的生長,五穀生長就會產生甘甜味。
馬蒔說:土氣溫和,所以土壤會產生甘甜味。
張介賓說:《尚書》中記載:"種植五穀,使它們產生甘甜的味道。"凡是味道甘甜的東西都是由土氣轉化而來的。
王冰曰凡物之甘者皆先生長於脾張志聰曰地食人以五味甘先入脾故主生脾馬蒔曰五臟唯脾屬土甘味主之故甘生脾張介賓曰甘先入脾
白話文:
王冰說:所有甘甜的東西都能促進脾胃的生長。
張志聰說:大地以五味餵養人體,其中甘味先進入脾胃,因此甘味能滋養脾胃。
馬蒔說:五臟中只有脾屬土,甘味能滋養脾胃,所以甘味能滋養脾胃。
張介賓說:甘味最先進入脾胃。
在味為甘
王冰曰甘可用寬緩也吳昆曰土味甘張志聰曰土之味也
甘傷肉
王冰曰亦過節也新校正云五運行大論甘傷脾吳昆曰過於甘也張志聰曰味傷形也馬蒔曰在味為甘甘太過者則傷肉
酸勝甘
王冰曰酸木味故勝土甘馬蒔曰唯木味之酸為能勝甘此皆木能剋土故制其所勝如此
西方生燥
白話文:
甘味性平和,可以缓和身体。土味是甘味,甘味会伤脾胃。过度食用甘味的食物,会导致脾胃受损。酸味可以克制甘味,因为木克土,所以酸味可以抑制甘味的过度。西方属燥。
王冰曰天氣急切故生燥吳昆曰西方金主金氣為燥張志聰曰西方主秋金之令故其氣生燥馬蒔曰西方主秋生燥張介賓曰金王西方其氣化燥驥案玉機真藏論西方者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
燥生金
王冰曰金燥有聲則生金也張志聰曰因氣而生形張介賓曰燥則剛勁金氣所生
金生辛
白話文:
- 王冰說:天氣變化劇烈,因此產生乾燥。
- 吳昆說:西方屬金,金氣就是乾燥。
- 張志聰說:西方主宰秋天,金氣掌管秋天,因此其氣產生乾燥。
- 馬蒔說:西方主宰秋天,產生乾燥。
- 張介賓說:金屬西方,其氣質化為乾燥。
- 輯注古籍《玉機真藏論》中說:西方是金,萬物因此成熟收穫。
王冰曰凡物之味辛者皆金氣之所生也尚書洪範從革作辛吳昆曰諸味入金變而為辛張志聰曰因形而成味馬蒔曰金之性從革作辛凡物之味辛者皆金氣之所生故金生辛
辛生肺
白話文:
王冰(註解家)說:凡是味道辛辣的東西都是金氣所產生的。《尚書·洪範》中說:「從革而作辛。」吳昆(醫家)說:各種味道進入到金元素後,都會轉化為辛味。張志聰(醫家)說:金的特性就是從革製革,所以產生辛味。凡是味道辛辣的東西都是金氣所產生的,所以金元素生長辛味。
王冰曰凡味之辛者皆先生長於肺吳昆曰辛味養肺張志聰曰因味而生臟馬蒔曰人之五臟惟肺屬金故辛生肺張介賓曰辛先入肺
在味為辛
王冰曰辛可用散潤也吳昆曰物由金變則味辛張志聰曰金之味也
辛傷皮毛
白話文:
王冰說:所有辛味的食物,都生長在肺部。
吳昆說:辛味能滋養肺部。
張志聰說:因味道而生長出臟器。
馬蒔說:人體五臟中,只有肺屬金,所以辛味生肺。
張介賓說:辛味首先進入肺部。
王冰曰過而招損吳昆曰辛主發散故過於辛者傷乎皮毛張志聰曰氣主皮毛辛散氣故傷皮毛馬蒔曰在味為辛辛之過者則傷皮毛
白話文:
王冰說:過度攝取辛辣食物(如蔥、薑等)會損傷身體。
吳昆說:辛味屬性為發散,所以過度攝取辛辣食物會損傷皮毛。
張志聰說:氣主導皮毛,辛味能散發氣,所以過度攝取辛辣食物會損傷皮毛。
馬蒔說:辛味在五行屬金,過度攝取辛味會損傷皮毛。
苦勝辛
王冰曰苦火味故勝金辛張志聰曰火味勝金馬蒔曰惟火味之苦為能勝辛此皆火能剋金故制其所勝者如此
北方生寒
白話文:
苦味能克制辛味。
王冰說:因為苦味屬火,所以能克制金性的辛味。張志聰說:火味能克制金。馬蒔說:只有火味的苦才能克制辛味,這都是因為火能剋金,所以對其所克制的東西有這樣的控製作用。
北方產生寒冷。
王冰曰陰氣凝冽故生寒也吳昆曰北方水王水氣為寒張志聰曰北方主水故生寒馬蒔曰北方主鼕鼕時陰氣凝冽張介賓曰水王北方其氣化寒驥案玉機真藏論北方者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
白話文:
王冰說:陰氣收斂凝結,所以產生寒冷。
吳昆說:北方屬水,水氣帶來寒冷。
張志聰說:北方主水,所以產生寒冷。
馬蒔說:北方主冬,冬季時陰氣收斂凝結。
張介賓說:水屬北方,其氣質化為寒冷。
註解:
玉機真藏論中記載:北方屬水,萬物因此而得以收藏。
寒生水
王冰曰寒氣盛凝變為水張志聰曰形生氣而氣生形也馬蒔曰寒則水氣濡潤故寒生水張介賓曰寒氣陰潤其化為水
水生咸
白話文:
寒冷會產生水分。
王冰說,寒氣過盛會凝結成為水。張志聰說,形態產生氣,而氣又會產生形態。馬蒔說,寒冷使得水氣變得濕潤,所以寒冷會產生水分。張介賓說,寒氣屬陰且濕潤,其轉化為水。
水會產生鹹味。
王冰曰凡物之味鹹者皆水氣之所生也尚書洪範潤下作咸吳昆曰物從水變則寒張志聰曰水味鹹故寒生於水馬蒔曰水性潤下凡物之味鹹者皆水氣之所生故水生咸
白話文:
王冰說:凡是味道鹹的東西都是因為受水氣而產生的。《尚書·洪範》中說「潤澤向下,導致鹹味」,吳昆說:事物因為水而變化,變得寒冷。張志聰說:水味道鹹,所以寒冷起源於水。馬蒔說:水性向下滋潤,凡是味道鹹的東西都是因為受水氣而產生的,所以水能生鹹味。
咸生腎
王冰曰凡味之咸者皆先生長於腎吳昆曰鹹味養腎馬蒔曰腎主水寒性屬水張介賓曰咸先入於腎
在味為咸
王冰曰咸可用柔軟也吳昆曰水味鹹張志聰曰水之味也
咸傷血
白話文:
咸味生腎
王冰說凡是味道偏鹹的食物,都能先滋養腎臟;吳昆說鹹味能養腎;馬蒔說腎主管水液,其性寒屬於水;張介賓說鹹味首先作用於腎。
在味道上表現為鹹
王冰說鹹味可以使人柔軟;吳昆說水的味道是鹹的;張志聰說這是水的本味。
鹹味過重會傷害血液。
王冰曰食鹹而渴傷血可知新校正云太素血作骨張志聰曰咸走血過食鹹則傷血馬蒔曰在味為鹹鹹之過則傷血張介賓曰咸從水化故傷心血水勝火也
甘勝咸
白話文:
王冰說:吃鹹的食物會口渴,傷血。根據《太素》修訂,應為「傷骨」。
張志聰說:鹹味走於血中,過量攝取鹹味會傷血。
馬蒔說:在五味中屬鹹味的,過量攝取鹹味就會傷血。
張介賓說:鹹味是由水轉化而來的,所以傷心血,因為水勝火。
王冰曰甘土味故勝火咸新校正云詳自前岐伯對曰至此與五行論同兩注頗異當並用之張志聰曰甘為土味故能勝咸馬蒔曰惟五味之甘為能勝咸此皆土能剋水故制其所勝者如此
素問五運行論東方生風
白話文:
王冰說,甘味是土的性質,所以能剋制鹹味。新校正本注釋說,從前面岐伯的回答到這裡,跟五行論的說法相同。兩者注釋略有不同,應該並用。張志聰說,甘味是土的性質,所以能剋制鹹味。馬蒔說,五味當中只有甘味能夠剋制鹹味。這些都是因為土能剋制水,所以能制約勝過自己的東西。
《素問·五運行論》說,東方生風。
王冰曰東者日之初風者教之始天之使也所以發號施令故生自東方也景霽山昏蒼埃際合崖谷若一岩岫之風也黃白昏埃晚空如堵獨見天垂川澤之風也加以黃黑白埃承下山澤之猛風也吳昆曰此原東方生生之理明此者可以治肝可以治心馬蒔曰東方生風者天六入之風居東方地體中為生生之始也自風而生木酸肝筋心矣驥案尚書大傳東方者動方也物之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木生於寅壯於卯死於未三辰皆木也漢書震在東方為春為木木曰曲直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及有奸謀則木不曲直
白話文:
王冰說,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風是教化開始的地方,都是上天派來的,用來傳達命令,所以風從東方而來。
天氣晴朗時,山巒昏暗,塵埃和霧氣籠罩著,山崖和山谷連成一片,就像山洞裡的風一樣。
黃昏時分,天空一片昏黃,塵埃如牆一樣,只有天空垂下,露出河流和沼澤,這是河流和沼澤的風。
加上黃黑相間的塵埃從山上下降,這就是大山和沼澤的強風。
吳昆說,這是東方生生不息的道理,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可以治療肝病和心病。
馬蒔說,東方生風,這是上天六氣中的一種,位於東方,是生生不息的開始。從風中生出木,木主酸味,與肝經和心經相通。
《尚書大傳》說,東方是生動之方,萬物都在這裡運動。《淮南子·天文訓》說,東方屬木,其神為太皞,助手是句芒,木生於寅,壯於卯,死於未,這三辰都屬木。《漢書》說,震卦在東方,主春、主木,木性彎曲正直,適合田獵,但不能留宿野食,也不能過度飲食,出入不注意規矩,或有奸詐謀略時,木性就會不正直。
風生木
王冰曰陽生風鼓草木敷榮故曰風生木也此和氣之生化也
木生酸
王冰曰萬物味酸者皆始自木氣之生化也
酸生肝
白話文:
風生木
王冰說:陽氣生風,風吹草木生長茂盛,所以說風生木,這是和氣的生化作用。
木生酸
王冰說:萬物味道酸的都是從木氣的生化開始的。
酸生肝
王冰曰酸味入胃生養於肝臟張志聰曰五方生天之五氣五氣生地之五行而生五臟五臟生外之五體蓋人秉天地五方之氣味而生成者也張介賓曰此東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肝補心
其味為酸
王冰曰夫物之化之變而有酸味者皆木氣之所成敗也今東方之野生味多酸
酸傷筋
白話文:
王冰說:酸味進入胃部,滋養肝臟。張志聰說:五行來自五方之氣,五臟來自五行,五體來自五臟。人的身體是由天地五方之氣味孕育而成的。張介賓說:這是東方生命的起源。理解這一點,就能夠治療肝病,補益心臟。
王冰曰酸瀉肝氣瀉盛則傷其氣靈樞經曰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以此爾走筋謂宣行其氣速疾也血氣肉骨同新校正云詳註云靈樞經云乃是素問宣明五氣篇之文按甲乙經以此為素問王云靈樞經者誤也
辛勝酸
王冰曰辛金味故勝木之酸酸余則勝之以辛也吳昆曰此東方木氣偏勝為病平以西方金令也
南方生熱
白話文:
王冰說:酸性食物瀉肝氣,過度則會損傷肝氣。
《靈樞經》說:酸味促進筋絡活動,筋絡疾病大多是由於攝取過多酸性食物所致。
「走筋」是指氣血運行快速。
《新校正》說:詳註說,《靈樞經》所說的是《素問》中《宣明五氣》篇的內容。
按甲乙經,將此內容歸屬《素問》。王冰認為是《靈樞經》所說,是錯誤的。
王冰曰陽盛所生相火君火之政也太虛昏翳其若輕塵山川悉然熱之氣也大明不彰其色如丹鬱熱之氣也若彤雲暴升嵸然葉積乍盈乍縮崖谷之熱也吳昆曰此原南方生生之理明此者可以治心可以生脾馬蒔曰南方生熱者天六入之熱居南方地體中為生長之始也自熱而生火苦心血脾矣驥案禮記南方者夏夏之為言假也長之養之假之仁也淮南子天文訓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火生於寅壯於午死於戌三辰皆火也漢書離在南方為夏為火火曰炎上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以妾為妻則火不炎上
白話文:
王冰說:「陽氣旺盛所產生的相火,就是君主的政令。太虛空幻而昏暗,就像輕飄的塵埃,山川都受到熱氣的影響。昏暗不明,顏色如硃砂,是鬱熱之氣。猶如彤雲在天空中突然升起,宛如羣山層疊,一會兒聚集,一會兒分散,這是山谷中的熱氣。」吳昆說:「這是南方生生不息的道理。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夠治療心臟疾病和促進脾胃功能。」馬蒔說:「南方生熱,是因為天上的六種熱氣屬於南方。在地體中央,熱氣滋生萬物。從熱氣產生火,火過旺會傷及心血和脾胃。」驥註釋道:「《禮記》說,南方屬於夏季,夏季的「夏」字是「假」的意思,寓意為「長養萬物」,體現仁德。淮南子的《天文訓》說,南方屬火,其帝是炎帝,其神是祝融。火誕生於寅時,壯盛於午時,消亡於戌時,這三個時辰都是火的時辰。漢書說,離卦在南方,代表夏季和火。火性向上,如果君主不遵守法律,驅逐功臣,殺害太子,寵妾滅妻,那麼火就不能向上發展。
熱生火
王冰曰熱盛之氣火運盛明故曰熱生火火者陽盛之生化也熱氣施化則炎暑鬱燠其為變極則燔灼銷融
火生苦
王冰曰物之苦味者皆始自火之生化也甘物遇火體焦則苦苦從火化其可徵也
苦生心
王冰曰苦物入胃化入於心張介賓曰此南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心補脾
其味為苦
王冰曰物之化之變而有苦味者皆火氣之所合散也今南方之野生物多苦
苦傷氣
白話文:
热盛的氣息,火氣旺盛而明顯,所以说“热生火”。火是陽气盛极的产物。热气施化,就会出现炎热、闷热,极端变化则会灼烧、融化。
火生苦。王冰解释说,所有苦味的东西,都是由火转化而来。甘甜的东西遇火就会焦化,而苦味就从火中产生,这是可以验证的。
苦生心。王冰解释说,苦味之物进入胃,转化入心。张介宾补充说,这是南方之地的生化规律。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用来治疗心脏,补益脾脏。
苦味的东西,都是火气变化合散的产物。现在南方野外生长的植物,大多是苦味。
苦伤气。
王冰曰大凡如此爾苦之傷氣以其燥也苦加以熱則傷尤甚也何以明之飲酒氣促多則喘急此其信也苦寒之物偏服歲久益火滋甚亦傷氣也暫以方治乃同少火反生氣也
白話文:
王冰說,凡是此類(苦味藥物)常常如此,苦味會傷氣,因為它乾燥;苦味再加重熱性,那麼傷氣就更厲害了。怎麼證明這一點呢?飲用過多酒會氣促,如果過度就會氣喘,這就是證明。偏服苦寒之物,時間久了,會助長火氣,使其更加嚴重,也會傷氣。暫且用方劑治療,就會用少許火氣來重新生髮氣血。
咸勝苦
王冰曰酒得咸而解物理昭然火苦之勝制以水咸吳昆曰此南方火氣偏勝為病平以北方水令也
中央生濕
白話文:
鹹能克制苦味。
王冰說:酒遇到鹹味就能解開物質的性質,這是很明顯的。火的苦味受到水的鹹味所克制。吳昆說:這是因為南方的火氣過盛而致病,需要用北方的水性來平衡。
中央產生濕氣。
王冰曰中央土也高山土濕泉出地中水源山隈云生岩谷則其象也土性內蘊動而為用則雨降云騰中央生濕不遠信矣故歷候記土潤溽暑於六月謂是馬蒔曰天六入之濕居中央地體中為生化始自濕而生土甘脾肉驥案淮南子天文訓中央土其帝黃帝其神后土土生於午壯於戌死於寅三辰皆土
濕生土
白話文:
王冰說:「中央屬土,因此高山土質濕潤,泉水從地中湧出,水源就在山腳,而山間岩石縫隙中生成雲霧,這就是土的象徵。」
土的性質內斂含蓄,動則發生作用,因此下雨雲起,中央產生濕氣,這是不遠的緣故。所以歷候記中記載:「土壤濕潤,酷暑難耐」發生在六月,這時候馬就要種植了。
蒔曰說:「天干的「六」屬濕,居於中央,而地體中央是生化萬物的開始,從濕氣而生土,土味甘甜,滋養脾胃和肌肉。」
《淮南子》中的天文訓記載:中央屬土,其神為黃帝,其帝為后土,土生於「午」時,壯盛於「戌」時,死亡於「寅」時,這三個時辰都屬土。
王冰曰濕氣內蘊土體乃全濕則土生干則土死死則庶類凋喪生則萬物滋榮此濕氣之化爾濕氣施化則土宅而云騰雨降其為變極則驟注土崩也
白話文:
王冰說:濕氣凝聚在土地內部,土地就完全濕潤。土地濕潤則會產生生命,乾燥則會死亡。土地死了,所有生物都將枯萎;土地復活了,萬物就會欣欣向榮。這都是濕氣的作用。濕氣發揮作用,就會導致土地固守水分而上升,降雨就會極致變為突然的大雨,使土地崩塌。
土生甘
王冰曰物之味甘者皆始自土之生化也
甘生脾
王冰曰甘物入胃先入於脾吳昆曰此原中央生生之理明此者可以治脾可以補肺張介賓曰此中央之生化
其味為甘
王冰曰物之化之變而有甘味者皆土化之所終始也今中原之地物味多甘淡
甘傷脾
王冰曰過節也新校正云按陰陽應象大論甘傷肉
酸勝甘
王冰曰甘余則制之以酸所以救脾氣吳昆曰此中央土氣偏勝為病平以東方木令也
西方生燥
白話文:
土是甘味之源,所有甘味的食物都源自於土的化生。甘味入脾,因為脾臟位於中央,是生生之源,甘味入胃後先入脾臟。甘味能補肺,因為脾土生肺金。甘味過度則傷脾,因為過猶不及,甘味過度會損傷脾臟。酸味能制甘味,因為酸味屬木,木能克土,可以調節脾土過盛。西方屬金,金生燥,金能克木。
王冰曰陽氣已降陰氣復升氣爽風勁故生燥也夫岩谷青埃川源蒼翠煙浮草木遠望氤氳此金氣所生燥之化也夜起白朦輕如微霧遐邇一色星月皎如此萬物陰成亦金氣所生白露之氣也太虛埃昏氣鬱黃黑視不見遠無風自行從陰之陽如雲如霧此殺氣也亦金氣所生霜之氣也山谷川澤濁昏如霧氣鬱蓬勃慘然戚然咫尺不分此殺氣將用亦金氣所生運之氣也天雨大霖和氣西起云卷陽曜太虛廓清燥生西方義可徵也吳昆曰此原西方生生之理明此可以治肺可以保腎馬蒔曰西方生燥者天六入之燥居西方地體中生收之始也自燥而生金辛肺皮毛腎矣驥案淮南子天文訓西方金也其神少昊其佐蓐收又金生於己壯於酉死於丑三辰皆金也漢書兌為西方為秋為金金曰從革好戰攻輕百姓飾城郭侵邊境則金不從革
燥生金
白話文:
王冰說:陽氣已經下降,陰氣又開始上升,所以空氣清新,風勢強勁,因此會產生乾爽。而山谷中的青色塵埃、川源的蒼翠煙霧、遠眺時草木的氤氳景緻,這些都是金氣所產生的乾爽現象。
夜晚起來,白茫茫一片輕微如薄霧,遠近都是一片顏色,星月明亮皎潔,這是萬物在陰氣中形成的景象,也是金氣所產生的白露之氣。
天空中塵埃瀰漫,氣色昏暗,黃黑相間,視線不明,看不到遠方,這無風自行的現象,屬於陰中的陽氣,像雲霧一樣,這是殺氣,也是金氣所產生的霜之氣。
山川穀澤之間霧氣沉沉,如同昏蒙的霧氣,蓬勃鬱結,令人感到慘淡悲涼,近在咫尺也無法分辨,這是殺氣將要發動的景象,也是金氣所產生的運之氣。
天降大雨,和煦的氣息從西方升起,雲層散開,太陽光普照,天空中一片晴朗,乾爽的現象出現在西方,可以印證這個道理。
吳昆說:這表明了西方生生不息的道理,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治療肺病,也可以保護腎臟。
馬蒔說:西方生出乾爽,因為天干中的燥氣位於西方,地氣中收斂的開始也在西方。從乾爽而生出金、生出辣味、肺、皮毛,以及腎。
驥註釋:淮南子《天文訓》中說西方屬金,它主管的神靈是少昊,它的助手是蓐收。金生於己日,長大於酉日,衰死於丑日,這三個時期都屬金。漢書中說兌卦代表西方,代表秋天,代表金,金的意思是從革,喜歡戰爭和攻伐,輕視百姓,修建城郭,侵犯邊境,那麼金就會不服從革。
王冰曰氣勁風切金鳴聲遠燥生之信視聽可知此則燥化能令萬物堅定也燥之施化於物如是其為變極則天地悽慘肅殺氣行人悉畏之草木凋落
白話文:
王冰說,氣勢洶洶就像疾風吹刮,好像金屬碰撞發出悠遠的聲響,這是乾燥產生的徵兆,從視覺和聽覺可以知道。由此可以看出,乾燥的轉化作用能使萬物變得堅固。乾燥對事物的變化影響就像這樣,如果發展到極致,天地就會變得淒涼蕭瑟,肅殺的氣息會蔓延,人人都感到害怕,草木也會凋零。
金生辛
王冰曰物之有辛味者皆始自金化之所成也
辛生肺
王冰曰辛物入胃先入於肺張介賓曰此西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肺補腎
其味為辛
王冰曰夫物之化之變而有辛味者皆金氣之所離合也今西方之野草木多辛
辛傷皮毛
王冰曰過節也辛熱又甚焉
苦勝辛
王冰曰苦火味故勝金之辛吳昆曰此西方金氣偏勝為病平以南方火令也舊作熱傷皮毛寒勝熱昆僭改燥傷皮毛熱勝燥
北方生寒
白話文:
金生辛
王冰曰: 凡是帶有辛味的食物,都是由金氣化生而成的。
辛生肺
王冰曰: 辛味的食物進入胃後,首先會進入肺部。張介賓曰: 這是西方五行生化的道理。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用辛味食物來治療肺病、補腎。
其味為辛
王冰曰: 凡是經過轉化而帶有辛味的食物,都是金氣所聚合而成。如今西方地區的野草樹木,大多帶有辛味。
辛傷皮毛
王冰曰: 辛味過度就會傷及皮毛,因為辛味性熱,而且過於強烈。
苦勝辛
王冰曰: 苦味性屬火,所以能克制金氣的辛味。吳昆曰: 這是因為西方金氣過於旺盛而導致疾病,可以用南方火氣來平復。舊版中寫的是「熱傷皮毛,寒勝熱」,昆僭改為「燥傷皮毛,熱勝燥」。
北方生寒
(這一句沒有上下文,無法確定其含義,可能是下一段內容的開頭。)
王冰曰陽氣伏陰氣升政布而大行故寒生也太虛澄淨黑氣浮空天色黯然高空之寒氣也若氣似散麻本末皆黑微見川澤之寒氣也太虛清白空猶雪映遐邇一色山谷之寒氣也太虛白昏火明不翳如霧雨氣遐邇肅然北望色玄凝雰夜落此水氣所生寒之化也太虛凝陰白埃昏翳天地一色遠視不分此寒濕凝結雪之將至也地裂水冰河渠乾涸枯澤浮鹹水斂土堅是土勝水水不得自清水所生寒之用也吳昆曰此原北方生生之理明此者可以治腎可以補肝馬蒔曰北方生寒者天六入之寒居北方地體中為生藏之始也自寒而生水咸腎骨肝矣驥案淮南子天文訓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水生於申壯於子死於辰三辰皆水也漢書坎在北方為冬為水水曰潤下簡宗廟不禱祠廢祭祀逆天時則水不潤下河圖括地象西方為天門東方為地戶天門無上地戶無下孟康曰上方謂北與東也陽氣所萌生故為上下方謂南與西也陰氣所萌生故為下周禮高者為生下者為死物理論西北高東南下東西長南北短
寒生水
王冰曰寒資陰化水所由生此寒氣之生化爾寒氣施化則水冰雪雰其為變極則水涸冰堅
水生咸
白話文:
王冰說:陽氣隱伏,陰氣上升,陰氣大行,所以寒意產生。
- 太虛澄淨,黑氣浮在空中,天空一片暗色,這是高空中的寒氣。
- 寒氣像散開的麻,首尾都是黑色,稍微能看到,這是低窪地方的寒氣。
- 太虛清白,天空像雪一樣明亮,遠近都是一片白色,這是山谷中的寒氣。
- 太虛變白,太陽昏暗,像霧雨一樣籠罩,遠近一片肅然,向北望去,顏色深玄,這是水氣化生的寒氣。
- 太虛陰氣凝結,白灰籠罩,天地間一片灰白,遠看分不清,這是寒濕凝結,預示著雪將至。
- 地面龜裂,河水凍結,溝渠乾涸,低窪地露出鹹水,土壤堅硬,這是土勝過水,水不能自流,這是水化生的寒氣的作用。
吳昆說:這說明北方的生長規律。明白這個,就可以治療腎病,可以補益肝臟。
馬蒔說:北方生寒,是因為天上的六種寒氣在北方,在地體中是生藏的開始。從寒生出水、鹹、腎、骨、肝。
驥按:《淮南子·天文訓》說:北方屬水,其帝為顓頊,其副手為玄冥。水生於申月,壯於子月,死於辰月。這三個月份都是水。
《漢書》說:坎在北方,屬冬季,屬水。水向下潤澤,宗廟、祠堂不禱告祭祀,違背了天時,水就不會向下潤澤。
《河圖括地象》說:西方為天門,東方為地戶。天門沒有上面,地戶沒有下面。孟康說:上面指北與東,陽氣在那裡萌生,所以為上面。下面指南與西,陰氣在那裡萌生,所以為下面。
《周禮》說:高的是生的,低的的死的。
《物理論》說:西北高,東南低。東西長,南北短。
王冰曰物之有寒味者皆始自水化之所成結水澤枯涸滷咸乃蕃滄海味鹹鹽從水化則咸因水產其事炳然煎水味鹹近而可見
白話文:
王冰說:所有具有寒味的物質,最初都從水的變化而形成。當水澤乾涸後,滷水(鹽水)會變得很鹹。而大海的水也是鹹的,鹽就是從水變化而來的。所以,鹹味是由水產生的,這是非常明顯的事情。如果你把水煮沸,你會發現水的味道變鹹了,這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咸生腎
王冰曰鹹入於胃先歸於腎張介賓曰此北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腎補肝
其味為咸
王冰曰夫物之化之變而有鹹味者皆水化之所凝散也今北方川澤地多鹹鹵
咸傷血
王冰曰味過於咸則咽乾引飲傷血之義斷可知矣
甘勝咸
白話文:
鹹味的食物可以滋養腎臟。
王冰說,鹹味進入胃部,最終會歸於腎臟。張介賓說,這是北方的生化之道,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治療腎臟,補益肝臟。
鹹味的食物具有鹹味。
王冰說,凡是具有鹹味的物質,都是水氣凝聚和散發而成的。現在北方地區的河流和沼澤地,大多含有鹹鹵。
過量的鹹味會損傷血液。
王冰說,鹹味過度就會導致咽喉乾燥,需要喝水,這會損傷血液,道理顯而易見。
甜味可以克制鹹味。
王冰曰渴飲甘泉咽乾自已甘為土味故勝水咸吳昆曰此北方水氣偏勝為病平以中央土令也驥案五行生五味諸家不詳所以惟黃坤載謂木性升髮直則升曲則鬱鬱而不升是以作酸金性收斂從則降革則滯而不降是以作辛金木能升降水火木直則腎水隨木而左升金從則心火隨金而右降木曲而不直故腎水潤下而作咸金革而不從故心火炎上而作苦若交濟水火升降金木其權總在於土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氣左旋則化木火右轉則化金水實四象之父母不苦不咸不酸不辛是以作甘己土不升則水木下陷而作酸鹹戊土不降則火金上逆而作苦辛緣土主五味四象之酸苦辛鹹皆土氣之中郁也四象各含土氣土鬱則傳四臟而作諸味故調和五臟之原職在中宮也此說實發前人所未發宜參究
素問五常政大論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涼地不滿東南右熱而左溫其故何也
白話文:
王冰說:口渴時喝甘甜的泉水,咽乾了自然會覺得甘甜,這是因為土味勝過水中的鹹味。吳昆說:這是北方水氣過於旺盛而導致疾病,可以用中間的土來平息。
注:五行生出五種味道,前人沒有詳細說明原因。只有黃坤載說:木性向上生長,直就會上升,彎曲就會鬱悶而不會上升,所以產生酸味。金性收斂,順從就會下降,阻滯就會不能下降,所以產生辛味。金木可以升降水火,木直則腎水隨著木向上上升,金順從則心火隨著金向下下降。木彎曲而不直,所以腎水向下潤澤而產生鹹味。金阻滯而不順從,所以心火向上灼燒而產生苦味。
如果水火升降、金木交互作用,它們的權衡都在於土。土是水火金木的中心部分,向左旋轉則化為木火,向右旋轉則化為金水,它是四象的父母,不苦不鹹不酸不辛,所以產生甘味。已土不向上升,則水木向下沉陷而產生酸鹹味。戊土不向下降,則火金向上逆行而產生苦辛味。這是因為土掌管五味和四象,四象的酸苦辛鹹都是土氣鬱結的緣故。四象都含有土氣,土鬱結就會傳播到四臟而產生各種味道。所以調和五臟的根本在於中宮(土)。
這個說法是前人沒有發表的,值得探究。
王冰曰面巽言也吳昆曰陽精降於下陰精奉於上陰陽交泰之理也左熱而右溫左寒而右涼五行奠位之理也張志聰曰天有陰陽地有陰陽故論天之五運而復論地之四方左寒右涼右熱左溫者從後天之卦象也蓋後天之卦離南坎北震東兌西以天地開闢而後有四方也馬蒔曰此論天下之地勢病體治法壽夭有自四方而合言之者有自一方而分言之者天之不滿者西北其在正北則為左而其氣寒正西則為右而其氣涼地之不滿者東南其在正東則為左而其氣溫正南則為右而其氣熱左右皆人坐西北面東南而言張介賓曰天不足西北故西北為天門地不滿東南故東南為地戶五常政大論所謂戊己分者奎璧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義與此通此節以背乾面巽而言乾居西北則左為北右為西故左寒右涼巽居東南則右為南左為東故右熱左溫而四季之氣應之也驥案素問異法方宜論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民食魚而嗜鹹魚者使人熱中鹽勝血南方者天地之所長養陽氣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民嗜酸而食胕致理而赤色此東溫而南熱也西方者金王之域沙石之所收引也民陵居而多風華食而脂肥邪不能傷其形體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陵居風寒冰凍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此西涼而北寒也
岐伯曰陰陽之氣高下之理太少之異也
白話文:
王冰說:面朝東南而談論,說明陰陽平衡的道理。吳昆說:陽氣下降到下方,陰氣上升到上方,陰陽交配,這是陰陽交泰的道理。左側熱,右側溫;左側冷,右側涼;這是五行分佈的道理。張志聰說:天上分陰陽,地上也分陰陽;所以討論天上的五運,又討論地上的四方。說左側冷右側涼,右側熱左側溫,是從後天的卦象來看。後天的卦象是:離(南方)、坎(北方)、震(東方)、兌(西方)。天地開闢後纔有了四方。馬蒔說:這一段論述天下各方的地理環境、疾病的發病特點、治療方法、壽命長短,有的從四方一起說,有的從一方分別說。天上的缺陷在西北,而在正北稱為左,其氣候寒冷;而在正西稱為右,其氣候涼爽。地上的缺陷在東南,而在正東稱為左,其氣候溫暖;而在正南稱為右,其氣候炎熱。左右都是指人坐西北面東南而言。張介賓說:天上有缺陷在西北,所以西北是天門。地上的缺陷在東南,所以東南是地戶。《五常政大論》中說的「戊己分者奎璧角軫」,就是天地之門戶。其意與這裡相同。這一節的意思,是以背對乾位面朝巽位來論述的。乾位在西北,則左側為北,右側為西,所以左側寒冷,右側涼爽。巽位在東南,則右側為南,左側為東,所以右側炎熱,左側溫暖。四季的氣候與之相應。驥的註解:《素問‧異法方宜論》中說:東方是天地萬物開始生成的地方。魚鹽之地是濱海傍水的地區,那裡的人們吃魚,嗜好鹽味,食用魚會讓人熱中,食用鹽會導致血壓升高。南方是天地萬物生長的地方,陽氣旺盛。該地區土地水源微弱,霧露較多。人們嗜好酸味,食用肉食,導致皮膚肥美,面色發紅。這是東方溫暖,南方炎熱的原因。西方是金主事的區域,沙石聚集的地方。人們居住在高處,多風。食用華麗的食物,體型肥胖,邪氣不能傷害他們的形體。北方是天地收藏的地方。該地區居住在高處,天氣寒冷,冰天雪地。人們喜歡居住在野外,食用牛乳,導致藏寒,產生腹脹疾病。這是西方涼爽,北方寒冷的原因。
王冰曰高下謂地形太少謂陰陽之氣盛衰之異今中原地形西北方高東南方下西方涼北方寒東方溫南方熱氣化猶然矣張志聰曰太少四象也
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於下故右熱而左溫
白話文:
王冰說,"高下"指的是地勢的高低變化。而"太少"是指陰陽之氣旺衰的差別。現在中原地區的地形,西北方較高,東南方較低。西邊較涼爽,北方較寒冷,東方較溫和,南方較炎熱。這些氣候變化都是由地勢造成的。張志聰說,"太少"指代的是四方,也就是東西南北四個方位。
王冰曰陽精下降故地氣溫而和之於下矣陽氣生於東而盛於南故東方溫而南方熱氣之多少明矣馬蒔曰伯言天氣為陽西北方高東南方下而陽精下降故南熱而東溫曆象新書星有極星北極高出於地三十六度常見不隱鄉飲酒禮天地溫厚之氣始於西北而盛於東南張介賓曰陽氣自上而降下東南方下故東方溫而南方熱陽始於東而盛於南也
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於上故左寒而右涼
白話文:
王冰說:「陽精下降到地表,所以地氣溫和。陽氣從東方產生,在南方最盛,因此東方溫暖,南方炎熱,這其中的氣多少很明顯。」
馬蒔說:「伯言認為天地間的陽氣是陽性的,西北地區高,東南方低,所以陽精下降,因此南方炎熱,東方溫暖。根據《曆象新書》,星宿中有一個極星,北極高出地面 36 度,通常都能看見。而《鄉飲酒禮》記載,天地溫暖的氣息從西北開始,在東南方最盛。」
張介賓說:「陽氣從上往下降,東南方較低,所以東方溫暖,南方炎熱。陽氣從東方開始產生,在南方達到最強盛。」
王冰曰陰精奉上故地以寒而和之於上矣陰氣生於西而盛於北故西方涼北方寒君面巽而言臣面乾而對也新校正云詳天地不足陰陽之說亦具陰陽應象大論中馬蒔曰地為陰東南方下西北方高而陰精上升故北寒而西涼曆象新書南極下入於地三十六度常隱不見鄉飲酒禮天氣嚴凝之氣始於東南而盛於西北故高寒下熱張介賓曰陰氣自下而奉上西北方高故西方涼而北方寒陰始於西而盛於北也驥案河圖括地象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戶天門無上地戶無下孟康云上方謂北與東陽氣之所萌生下方謂南與西陰氣之所萌生周禮高者為生下者為死
是以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
白話文:
王冰說:陰精(陰氣)往上運行,所以北方寒冷,與上面的陽氣相調和。陰氣從西方產生,在北方增盛,所以西方涼爽、北方寒冷。正面朝向東南稱之為「君」,反面朝向西北稱之為「臣」。
新的校正版本說:詳見「天地陰陽不足論」和「陰陽應象大論」中的說法,馬蒔說:大地屬陰,東南方低,西北方高,所以陰精上升,因此北方寒冷,西方涼爽。根據《曆象新書》,南極點深入地下三十六度,經常隱而不見。《鄉飲酒禮》說:天氣嚴寒的氣息始於東南,在西北增盛,所以高處寒冷,低處炎熱。
張介賓說:陰氣從下往上運行,西北方高,所以西方涼爽,北方寒冷。陰氣始於西方,在北方增盛。
驥案:《河圖括地象》將西北定為天門,東南定為地戶。天門沒有上方,地戶沒有下方。孟康說:上方指北與東,是陽氣產生的地方;下方指南與西,是陰氣產生的地方。《周禮》說:上位為生,下位為死。
新校正云按六元正紀大論至高之地冬氣常在至下之地春氣常在張志聰曰精者即太乙所生精水也天氣包乎下精氣通乎天故陰陽應象論天有精地有形蓋天為陽而精為陰陰陽上下之環轉也故降精於下則陽氣升上是以右熱而左溫陰精奉於上則陽氣藏於下故左寒而右涼西北為高東南地陷故高者氣寒下者氣熱驥案寒熱溫涼未可概論冬有非時之溫夏有非時之寒春有非時之燥秋有非時之暖又春氣西行秋氣東行夏氣北行冬氣南行卑下之地春氣常在高阜之地冬氣常在天不足西北而多風地不滿東南而多濕西北地厚安得人人皆實東南地薄安得人人皆虛久旱亢陽久雨亢陰陽盛人耐秋冬而不耐春夏喜陰寒而惡陽暄陰盛人耐春夏而不耐秋冬喜晴明而惡陰雨此又當別論也
白話文:
故適寒涼者脹之溫熱者瘡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此腠理開閉之常太少之異耳
王冰曰西北東南言其大也夫以氣候驗之中原地形所居者悉以居高則寒處下則熱嘗試觀之高山多雪平川多雨高山多寒平川多熱則高下寒熱可徵見矣中華之地凡有高下之大者東西南北各三分也其一者自漢蜀江南至海也二者自漢江北至平遙縣三者自平遙北山北至蕃界北海也故南分大熱中分寒熱兼半北分大寒南北分外寒熱尤極大熱之分其寒微大寒之分其熱微然其登陟極高山頂則南面北面寒熱懸殊榮枯倍異也又東西高下之別亦三矣其一者自汧源縣西至沙洲二者自開封縣西至汧源縣三者自開封縣東至滄海也故東分大溫中分溫涼兼半西分大涼大溫之分其寒五分之二大涼之分其熱五分之二溫涼分外溫涼尤極變為大暄大寒也約其大凡如此然九分之地寒極於東北熱極於南西九分之地其中有高下不同地高處則濕下處則燥此寒熱之中小異也若大而言之是則高下之有一也何者中原地形西高北高東下南下今百川滿湊東之滄海則東南西北高下可知一為地形高下故寒熱不同二則陰陽之氣有少有多故表溫涼之異爾今以氣候驗之乃春氣西行秋氣東行冬氣南行夏氣北行以中分校之自開封至汧源氣候正與歷候同以東行校之自開封至滄海每一百里秋氣至晚一日春氣發早一日西行校之自汧源縣西至蕃界磧石其以南向及西北東南者每四十里春氣發晚一日秋氣至早一日北向及東北西南者每一十五里春氣發晚一日秋氣至早一日南行校之川形有北向及東北西南者每五百里新校正云按別本作十五里陽氣行晚一日陰氣行早一日南向及東南西北川每一十五里熱氣至早一日寒氣至晚一日廣平之地則每五十里陽氣發早一日寒氣至晚一日北行校之川形有南向及東南西北者每二十五里陽氣行晚一日陰氣行早一日北向及東北西南川每一十五里寒氣至早一日熱氣至晚一日廣平之地則每二十里熱氣至晚一日寒氣至早一日大率如此然高處峻處冬氣常在平處下處夏氣常在觀其雪零草茂則可知矣然地土固有弓形川蛇形川月形川地勢不同生殺榮枯地同而天異凡此之類有離向丙向巽向乙向震向處則春氣早至秋氣晚至早晚校十五日有丁向坤向庚向兌向辛向乾向坎向艮向處則秋氣早至春氣晚至早晚亦校二十日是所謂帶山之地也審觀向背氣候可知寒涼之地腠理開少而閉多閉多則陽氣不散故適寒涼腹心脹也濕熱之地腠理開多而閉少開多則陽發散故往溫熱皮必瘡也下之則中氣不余故脹已汗之則陽氣外泄故瘡已吳昆曰之亦適也適寒涼之地則腠理閉密陽氣不疏泄故作內脹地之寒涼大者脹甚寒涼小者脹微適溫熱之地則腠理疏擴陽氣浮泄於表故作瘡瘍地之溫熱大者瘡甚溫熱小者瘡微下以治內汗以治外法之經也張志聰曰寒涼之方陰氣上奉則陽氣下藏故多脹所謂藏寒生滿病也溫熱之方陰氣下降則陽氣上升故多瘡所謂痛癢瘡瘍皆屬於火也故下之則陰精降而陽氣自升故脹者已汗乃陰液汗之則陰液升而陽氣降故瘡者愈馬蒔曰六元紀大論至高之地冬氣常在陰氣凝滯腹必成脹下之則脹已至下之地春氣常在邪氣易感體必生瘡汗之則邪散故瘡已張介賓曰雖為腠理開閉之常然寒熱甚者病則甚微者病則微乃有大小之異耳驥案汗下之法內經不一其例素問熱論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滿三日者可泄而已陰陽應象大論因其輕而揚之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其實者散而瀉之湯液醪醴論開鬼門潔淨府又身汗得後利實者活發腠理致津液通氣諸凡言汗下者不勝枚舉詳見內經方方宜篇
王冰說:「西北東南」是指其地域廣闊。用氣候來驗證,中原地形所處的地方,都以居高為寒,居低為熱。我們觀察高山上有許多積雪,平川上有許多雨水,高山較寒冷,平川較炎熱,由此可見高低與寒熱之間的關係。華夏大地凡是有高低起伏的地區,東西南北各分為三等。第一等:從漢中、蜀中、江南到大海;第二等:從漢水北到平遙縣;第三等:從平遙縣北山北到蕃人居住的邊界和北海。因此,南部地區屬於炎熱地區;中部地區寒熱兼半;北部地區屬於寒冷地區。南北兩部分以外的地區寒熱更加極端。炎熱地區的寒氣較弱,寒冷地區的熱氣較弱。然而,如果登上極高的山頂,則南面和北面的寒熱差異很大,植物的生長狀況也截然不同。
東西方向的高低起伏也有三個等級。第一等:從汧源縣西到沙洲;第二等:從開封縣西到汧源縣;第三等:從開封縣東到大海。因此,東部地區屬於溫暖地區;中部地區溫涼兼半;西部地區屬於寒冷地區。溫暖地區的寒氣佔五分之二,寒冷地區的熱氣佔五分之二。溫涼地區以外的地區溫涼更加極端,變化為炎熱或寒冷。總體來說,大體如此。然而,九分的地區中,東北方最冷,西南方向最熱。九分的地區中,其中高低起伏不同。高的地方潮濕,低的地方乾燥。這是在寒熱之中較小的差異。如果概括來說,這都是高低起伏造成的。為什麼呢?因為中原地形西高北高東低南低。現在百川奔向東方的滄海,由此可知東南西北的高低起伏。一是地形高低起伏導致寒熱不同,二是陰陽之氣有強弱之分,因此表現出溫涼差異。
現在根據氣候來驗證,春氣向西行,秋氣向東行,冬氣向南行,夏氣向北行。以中部地區為標準比較,從開封到汧源的氣候與曆法記載相符。以向東行比較,從開封到滄海每走一百里秋氣就晚到一天,春氣就早到一天。以向西行比較,從汧源縣西到蕃界磧石,往南向及西北東南方向每走四十里春氣就晚到一天,秋氣就早到一天。往北向及東北西南方向每走十五里春氣就晚到一天,秋氣就早到一天。以向南行比較,河川形狀往北向及東北西南方向每走五百里陽氣就晚到一天,陰氣就早到一天。南向及東南西北的河川每走十五里熱氣就早到一天,寒氣就晚到一天。平坦的地方則每走五十里陽氣就早到一天,寒氣就晚到一天。以向北行比較,河川形狀往南向及東南西北方向每走二十五里陽氣就晚到一天,陰氣就早到一天。北向及東北西南的河川每走十五里寒氣就早到一天,熱氣就晚到一天。平坦的地方則每走二十里熱氣就晚到一天,寒氣就早到一天。大體上是這樣的。然而,高峻的地方冬氣常存,平坦低窪的地方夏氣常存。觀察積雪融化、草木茂盛的情況就可以知道。
然而,土地本來就有弓形河、蛇形河、月形河,地勢不同,生長和枯萎的情況不同,地方相同而天氣不同。凡是這樣的地形,有離向、丙向、巽向、乙向、震向,春氣就早到,秋氣就晚到。早晚比較,相差十五天。有丁向、坤向、庚向、兌向、辛向、乾向、坎向、艮向,秋氣就早到,春氣就晚到。早晚比較,也相差二十天。這些地方稱為帶山之地。審視山川的向背,就可以知道氣候,推測寒涼之地。寒涼之地,人體腠理閉多開少。閉塞多,陽氣不散發,所以適應寒涼之地時會腹脹。濕熱之地,人體腠理開多閉少。開竅多,陽氣向外散發,所以適應溫熱之地時皮膚會起瘡。通利下焦,則中氣不充盈,所以腹脹會消退。發汗治療,則陽氣向外發散,所以皮膚瘡瘍會癒合。吳昆說:「適應」也是適宜的意思。適應寒涼之地,則腠理閉塞緻密,陽氣無法疏通宣洩,所以會引起腹脹。寒涼之地較嚴重時腹脹嚴重,寒涼之地較輕微時腹脹較輕。適應溫熱之地,則腠理疏鬆開闊,陽氣浮散於表,所以會引起瘡瘍。溫熱之地較嚴重時瘡瘍嚴重,溫熱之地較輕微時瘡瘍較輕。通利下焦以治療內部,發汗治療以治療外部,這是治療的原則。張志聰說:「寒涼」的病理機制中,陰氣上升,陽氣下藏,所以腹脹較多。這就是所謂的「藏寒生滿病」。「溫熱」的病理機制中,陰氣下降,陽氣上升,所以瘡瘍較多。這就是所謂的「痛癢瘡瘍皆屬於火」。所以通利下焦,則陰精下降,陽氣自然上升,所以腹脹會消退。發汗治療,則陰液發汗而出,陰液上升,陽氣下降,所以瘡瘍會癒合。馬蒔說:「六元紀大論」中說:至高之地冬氣常存,陰氣凝滯,腹中一定會腹脹。通利下焦,則腹脹會消退。至低之地春氣常存,邪氣容易感應,身體一定會產生瘡瘍。發汗治療,則邪氣散發,所以瘡瘍會癒合。張介賓說:「雖然這是腠理開合的常理,但是寒熱嚴重時病情也嚴重,寒熱輕微時病情也輕微,所以有大大小小的差異。」
驥案:發汗和通利下焦的方法,《內經》中有很多種典例。《素問·熱論》說:未滿三天的病症,可以發汗治療,滿三天的病症,只能通利下焦治療。《陰陽應象大論》說:根據病邪的輕重,宣揚它使它發散,有邪氣的讓它漬聚在形體上發為汗,在皮膚上的讓它出汗發散,在下面的讓它引導排出,在體內的讓它瀉於腸中,在實體內的讓它散而瀉出。《湯液醪醴論》說:開鬼門以潔淨府臟,身體發汗後利大便,可以疏通腠理,招致津液,通利氣機。所有提到發汗和通利下焦的內容,不勝枚舉,詳見《內經·方方宜篇》。
帝曰其於壽夭何如
王冰曰言土地居人之壽夭
岐伯曰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白話文:
王冰說:「西北東南」是指這片區域遼闊。從氣候來看,中國大地以居高為寒,居低為熱。高山積雪、平川降雨,高山寒冷、平川炎熱,由此可見高低與寒熱的關係。華夏大地凡是有高低起伏的地方,東西南北各分為三等。第一等:從漢中、蜀中、江南到大海;第二等:從漢水北到平遙縣;第三等:從平遙縣北山北到蕃人居住的邊界和北海。因此,南部地區屬於炎熱地區;中部地區寒熱兼半;北部地區屬於寒冷地區。南北兩部分以外的地區寒熱更加極端。炎熱地區的寒氣較弱,寒冷地區的熱氣較弱。然而,如果登上極高的山頂,則南面和北面的寒熱差異很大,植物的生長狀況也截然不同。
東西方向的高低起伏也有三個等級。第一等:從汧源縣西到沙洲;第二等:從開封縣西到汧源縣;第三等:從開封縣東到大海。因此,東部地區屬於溫暖地區;中部地區溫涼兼半;西部地區屬於寒冷地區。溫暖地區的寒氣佔五分之二,寒冷地區的熱氣佔五分之二。溫涼地區以外的地區溫涼更加極端,變化為炎熱或寒冷。總體來說,大致如此。然而,九分的地區中,東北方最冷,西南方向最熱。九分的地區中,其中高低起伏不同。高的地方潮濕,低的地方乾燥。這是在寒熱之中較小的差異。如果概括來說,這都是高低起伏造成的。為什麼呢?因為中原地形西高北高東低南低。現在百川奔向東方的滄海,由此可知東南西北的高低起伏。一是地形高低起伏導致寒熱不同,二是陰陽之氣有強弱之分,因此表現出溫涼差異。
現在根據氣候來驗證,春氣向西行,秋氣向東行,冬氣向南行,夏氣向北行。以中部地區為標準比較,從開封到汧源的氣候與曆法記載相符。以向東行比較,從開封到滄海每走一百里秋氣就晚到一天,春氣就早到一天。以向西行比較,從汧源縣西到蕃界磧石,往南向及西北東南方向每走四十里春氣就晚到一天,秋氣就早到一天。往北向及東北西南方向每走十五里春氣就晚到一天,秋氣就早到一天。以向南行比較,河川形狀往北向及東北西南方向每走五百里陽氣就晚到一天,陰氣就早到一天。南向及東南西北的河川每走十五里熱氣就早到一天,寒氣就晚到一天。平坦的地方則每走五十里陽氣就早到一天,寒氣就晚到一天。以向北行比較,河川形狀往南向及東南西北方向每走二十五里陽氣就晚到一天,陰氣就早到一天。北向及東北西南的河川每走十五里寒氣就早到一天,熱氣就晚到一天。平坦的地方則每走二十里熱氣就晚到一天,寒氣就早到一天。大體上是這樣的。然而,高峻的地方冬氣常存,平坦低窪的地方夏氣常存。觀察積雪融化、草木茂盛的情況就可以知道。
然而,土地本來就有弓形河、蛇形河、月形河,地勢不同,生長和枯萎的情況不同,地方相同而天氣不同。凡是這樣的地形,有離向、丙向、巽向、乙向、震向,春氣就早到,秋氣就晚到。早晚比較,相差十五天。有丁向、坤向、庚向、兌向、辛向、乾向、坎向、艮向,秋氣就早到,春氣就晚到。早晚比較,也相差二十天。這些地方稱為帶山之地。審視山川的向背,就可以知道氣候,推測寒涼之地。寒涼之地,人體腠理閉多開少。閉塞多,陽氣不散發,所以適應寒涼之地時會腹脹。濕熱之地,人體腠理開多閉少。開竅多,陽氣向外散發,所以適應溫熱之地時皮膚會起瘡。通利下焦,則中氣不充盈,所以腹脹會消退。發汗治療,則陽氣向外發散,所以皮膚瘡瘍會癒合。吳昆說:「適應」也是適宜的意思。適應寒涼之地,則腠理閉塞緻密,陽氣無法疏通宣洩,所以會引起腹脹。寒涼之地較嚴重時腹脹嚴重,寒涼之地較輕微時腹脹較輕。適應溫熱之地,則腠理疏鬆開闊,陽氣浮散於表,所以會引起瘡瘍。溫熱之地較嚴重時瘡瘍嚴重,溫熱之地較輕微時瘡瘍較輕。通利下焦以治療內部,發汗治療以治療外部,這是治療的原則。張志聰說:「寒涼」的病理機制中,陰氣上升,陽氣下藏,所以腹脹較多。這就是所謂的「藏寒生滿病」。「溫熱」的病理機制中,陰氣下降,陽氣上升,所以瘡瘍較多。這就是所謂的「痛癢瘡瘍皆屬於火」。所以通利下焦,則陰精下降,陽氣自然上升,所以腹脹會消退。發汗治療,則陰液發汗而出,陰液上升,陽氣下降,所以瘡瘍會癒合。馬蒔說:「六元紀大論」中說:至高之地冬氣常存,陰氣凝滯,腹中一定會腹脹。通利下焦,則腹脹會消退。至低之地春氣常存,邪氣容易感應,身體一定會產生瘡瘍。發汗治療,則邪氣散發,所以瘡瘍會癒合。張介賓說:「雖然這是腠理開合的常理,但是寒熱嚴重時病情也嚴重,寒熱輕微時病情也輕微,所以有大大小小的差異。」
驥案:發汗和通利下焦的方法,《內經》中有很多種典例。《素問·熱論》說:未滿三天的病症,可以發汗治療,滿三天的病症,只能通利下焦治療。《陰陽應象大論》說:根據病邪的輕重,宣揚它使它發散,有邪氣的讓它漬聚在形體上發為汗,在皮膚上的讓它出汗發散,在下面的讓它引導排出,在體內的讓它瀉於腸中,在實體內的讓它散而瀉出。《湯液醪醴論》說:開鬼門以潔淨府臟,身體發汗後利大便,可以疏通腠理,招致津液,通利氣機。所有提到發汗和通利下焦的內容,不勝枚舉,詳見《內經·方方宜篇》。
帝曰其於壽夭何如
王冰曰言土地居人之壽夭
岐伯曰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王冰曰陰精所奉高之地也陽精所降下之地也陰方之地陽不妄泄寒氣外持邪不數中而正氣堅守故壽延陽方之地陽氣耗散發泄無度風濕數中真氣傾竭故夭折即事驗之今中原之境西北方眾人壽東南方眾人夭其中猶各有微甚爾此壽夭之大異也張志聰曰陰精陽精當知地有精而天有精蓋在地為陰在天則為陽也張介賓曰陰精所奉之地謂崇高之處陽精所降之地謂汙下之處驥案此言壽夭特天地之常理耳若以人事言則陰精陽精老子所謂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者也二五者天數五地數五土生數五成數五故土為萬物之母而水實為萬物之原無陽則陰無以生故生人之本火在水之先也無陰則陽無以化故生人之本水濟火之次也經所謂陽生陰長而火更為萬物之父也是以維持一身長養百體者臟腑之精氣主之充足臟腑固注元氣者兩腎主之其為兩腎之用生生不盡上奉下降妙合而無間者此惟陰精陽精而已二精充足其人多壽二精衰弱其人多夭二精平調其人無病二精偏勝其人多病二精絕滅其人則死可見陰陽二精所以為先天之本後天之命二腎之根或壽或夭在乎人之自為天地不得而主之人為天地之心為三才之一其可不明壽夭之理而調理陰陽之二精乎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岐伯曰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異治也
白話文:
王冰說:陰精儲存在高處,陽精下降到低處。陰地的陽氣不會輕易泄漏,寒氣從外侵襲不易得手,正氣得到堅守,所以長壽。陽地的陽氣耗散過度,風濕容易侵襲,真氣消耗殆盡,所以夭折。從實際驗證來看,中原地區西北部的人大多長壽,東南部的人大多夭折,其中也各有細微差別。這是長壽和夭折的重大差異。
張志聰說:陰精陽精應該明白,地有精,天也有精。在地上的叫陰精,在天上的叫陽精。張介賓說:陰精儲存的地方叫做高處,陽精下降的地方叫做低處。
註解:這裡所說的長壽和夭折只是天地間的自然規律。如果從人為因素來說,陰精陽精就是老子所說的「二五之精」,微妙地融合在一起凝結而成的。二五是天數五和地數五,土生數五,成就數五,所以土是萬物的母親,而水實際上是萬物的源頭。沒有陽,陰就無法生長,所以生人的根本是火先於水。沒有陰,陽就無法化生,所以生人的根本是水其次於火。經典中所說的「陽生陰長」,而火又成為萬物的父親。因此,維持自身生命,滋養百體的是臟腑的精氣,而充實臟腑,固守元氣的是腎臟。腎臟的作用是生生不息,向上奉養,向下潛降,微妙而無間斷,這惟有陰精陽精才能做到。如果陰陽二精充足,人就長壽;如果陰陽二精衰弱,人就短命;如果陰陽二精平衡,人就沒有疾病;如果陰陽二精偏勝,人就多病;如果陰陽二精消亡,人就死亡。可見陰陽二精是先天之本、後天之命、腎臟之根。長壽或短命取決於人自身的生活習慣,天地無法主宰。人作為天地之心,是三才之一,怎麼能不明白長壽和夭折的道理,而調養陰陽二精呢?
王冰曰西方北方人皮膚腠理密人皆食熱故宜散宜寒東方南方人皮膚疏腠理開人皆食冷故宜收宜溫散謂溫浴使中外條達收謂溫中不解表也今土俗皆反之依而療之則反甚矣新校正云詳分方為治亦具異法方宜論中吳昆曰西北氣寒寒固於外熱鬱於內故宜散其外寒清其內熱東南氣熱氣泄於外寒生於內故宜收其外泄溫其內寒若此者同謂之病治法異也
故曰氣寒氣涼治以寒涼行水漬之氣溫氣熱治以溫熱強其內守必同其氣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白話文:
王冰說:西方北方的人皮膚細密,人們都吃溫熱的食物,因此要散寒通熱。東方南方的人皮膚疏鬆,人們都吃生冷的食物,因此要收斂通溫。散就是溫浴,讓內外通暢。收就是溫暖身體,不讓寒邪外散。如今民間的習俗都相反,依照古法治療,反而會病情加重。
《新校正》雲:詳細地根據地區來分治,所用的療法也有不同。方宜論中,吳昆說:西北方的空氣寒冷,寒邪積聚在外,熱氣鬱結在內,因此要散寒,清熱;東南方的空氣炎熱,熱氣外泄,寒氣侵入內部,因此要收斂外泄,溫暖內部的寒氣。像這樣的同一疾病,治法卻不同。
王冰曰寒方以寒熱方以熱溫方以溫涼方以涼是正法也是同氣也行水漬之是湯浸漬也平謂平調也若西方北方有冷病假熱方溫方以除之東方南方有熱疾須涼方寒方以療者則反上正法以取之吳昆曰病有陰陽藥亦有陰陽其升降浮沉之間必同其氣可使平也或假寒治寒假熱治熱此借之以為反治也張志聰曰西北之人病寒邪而假熱者又當治以溫熱東南之人病熱邪而假寒者又當治以寒涼所謂假者反之張玉師曰上節論四方之正氣末句言四方之邪氣張介賓曰天氣地氣有陰陽升降病治亦有陰陽升降用合氣宜是同其氣而病可平然西北未必無假熱東南未必無假寒假者反治則西北有當熱東南有當寒者矣然余備歷南北還是熱方多熱病寒方多寒病又不可不知也驥案經言治病有逆從正反諸法其治熱以寒溫而行之治寒以熱涼而行之治溫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溫熱而行之是固有逆者正治從者反治之法在惟病可正治者真形易見其應反治者假象難明茲先以寒熱言之真寒則其脈沉或微弱而遲病皆寒象逆而治之至陽證似陰火極似水乃熱極而反兼寒化而脈亦沉伏者是真熱假寒即陽盛格陰也真熱則其脈浮或滑大而數病皆熱象逆而治之至陰證似陽水極似火乃寒極而反兼熱化而脈且浮散者則真寒假熱即陰盛格陽也假寒假熱亦宜於反治故曰假者反之虛實真假可以類推
白話文:
王冰說:寒病用寒法治療,熱病用熱法治療,溫病用溫法治療,涼病用涼法治療,這是正統的方法,也就是順應病邪的性質。行水漬之法,是指使用湯劑浸泡。平調,是指平和調整。假設西方和北方的寒病出現了假熱,可以使用溫法來去除。東方和南方的熱疾出現了假寒,則需要涼法、寒法來治療。這時,我們需要採用相反的正法來處理。吳昆說:疾病分為陰陽,藥物也有陰陽。要使藥物的升降沉浮與病邪的性質相符,才能達到平衡。有時可以假用寒來治療寒病,假用熱來治療熱病,這是反治的方法。張志聰說:西北地區的人患有寒邪假熱,則需要用溫熱法治療。東南地區的人患有熱邪假寒,則需要用寒涼法治療。所謂假,是指反向的意思。張玉師說:上文討論了四方的正氣,最後一句提到四方的邪氣。張介賓說:天地之氣有陰陽升降,疾病的治療也有陰陽升降。用藥要符合病氣的性質,才能使疾病平復。但是,西北地區不一定沒有假熱,東南地區也不一定沒有假寒。假病需要反治,因此西北地區可能需要熱法,東南地區可能需要寒法。不過,我走遍南北,發現熱病還是用熱法治療,寒病還是用寒法治療,這一點也不容忽視。驥氏案:經文提到治療疾病有逆從正反等方法。治療熱病可以用寒溫法,治療寒病可以用熱涼法,治療溫病可以用清冷法,治療涼病可以用溫熱法。正治是順應病邪的性質,反治是與病邪的性質相反。對於可以正治的疾病,其病象容易看清;對於需要反治的疾病,其假象難以辨明。這裡先以寒熱為例:真正的寒病,脈象沉細或微弱遲緩,病症都屬於寒證,應該逆而治之。至陽證看似陰火,極似水,其實是熱邪極盛,兼化為寒,脈象也會表現為沉伏。這屬於真熱假寒,是由於陽盛格陰所致。真正的熱病,脈象浮大或滑數,病症都屬於熱證,應該逆而治之。至陰證看似陽水,極似火,其實是寒邪極盛,兼化為熱,脈象也會表現為浮散。這屬於真寒假熱,是由於陰盛格陽所致。假寒假熱也需要反治,所以說“假者反之”。虛實真假可以類推。
帝曰善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崇高則陰氣治之汙下則陽氣治之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後天
白話文:
黃帝說:「很好,為什麼同一個地區的人,有的長壽,有的夭折,原因何在?」岐伯回答說:「這是由地形的高低引起的。高處陰氣盛行,低處陽氣盛行。陽氣旺盛的人,先天的體質好;陰氣旺盛的人,後天的體質好。」
王冰曰先天謂先天時也後天謂後天時也悉言土地生榮枯落之先後也物既有之人亦如然張志聰曰此復論一方之氣而亦有陰陽寒熱之不同陽勝者四時之氣先天時而至陰勝者四時之氣後天時而至馬蒔曰高則陰氣升之而治陰勝者則陰性遲而凡土地之人物榮枯皆後天而至所以其人多後天而壽也下則陽氣降之而治陽勝者則陽性速而凡土地人物榮枯皆先天而治所以其人多先天而夭也張介賓曰觀孫真人曰嬰兒三歲以上十歲以下觀其性氣高下即可知其壽夭大略兒小時敏悟過人者多夭則項橐顏回之流是也小兒骨法成就威儀迴轉遲舒稍費人精神鵰琢者壽其預知人意迴旋速者亦夭則楊修孔融之流是也由此言之壽夭大略可知也亦由梅花蚤發不睹歲寒甘菊晚榮終於年事是知晚成者壽徵也此即先天后天之義
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帝曰其有壽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小大異也小者小異大者大異
白話文:
王冰說:「先天」是指出生前的時節,「後天」是指出生後的時節,這些都說明瞭生命從誕生到衰老消亡的過程。萬物如此,人也一樣。張志聰說:「這段話再次討論一方土地的氣候,其中也有陰陽寒熱的不同。陽氣旺盛者,四時的氣候在出生前就降臨;陰氣旺盛者,四時的氣候在出生後才降臨。」馬蒔說:「如果陽氣太旺,則陰氣會上升來調節;如果陰氣太旺,則陽氣會下降來調節。陽氣旺盛者,土地上的人事物會在出生前就繁榮衰亡,所以這樣的人往往短命。陰氣旺盛者,土地上的人事物會在出生後才繁榮衰亡,所以這樣的人往往長壽。」張介賓說:「孫真人說過:嬰兒出生後三歲到十歲之間,觀察他的性情和氣質的高低,就能知道他是否長壽。一般來說,小時候非常聰明過人的,往往會短命,如項橐和顏回等人;而小時候骨骼發育良好,舉止優雅,做任何事情都比較費力的人,往往會長壽;而且,能夠預知他人的心思,而且反應靈敏的人,往往會短命,如楊修和孔融等人。由此可知,一個人的壽命大致可以預知。梅花早早開放,卻見不到嚴冬;甘菊晚晚開放,卻能長久存活。由此可知,後熟者往往會長壽。這就是先天和後天的道理。」
王冰曰大謂東南西北相遠萬里許也小謂居所高下相近二十里三十里或百里許也地形高下懸倍不相計者以近為小則十里二十里高下平慢氣相接者以遠為小則三百里二百里地氣不同乃異也吳昆曰小者受氣少大者受氣多張志聰曰蓋寒暑往來皆從地之出也此地理高下厚薄之分陰陽出入之常也生化之道者謂生長收化藏之氣陽氣治之氣多生長陰氣治之氣多收藏徐振公曰此節論中土而兼於四方高者其氣收藏故多壽下者其氣發越故多夭一州之氣有大小之異也高下之小者小異大者大異異謂壽夭之異
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陰陽更勝氣之先後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氣矣
白話文:
王冰說,大指的是東南西北相距遙遠,約一萬裏左右;小指的是居所高低相近,約二十里、三十里或一百里左右。地形高低差距很大的,不計算在內。如果接近就稱為小,那麼十里、二十里高低平緩,氣息相連的,就稱為小,那麼三百里、二百里地氣不同,所以有差異。吳昆說,小的接受氣少,大的接受氣多。張志聰說,寒暑往來都從大地中產生。這是地理高低、厚薄的分別,也是陰陽出入的規律。生化之道是指生長、收斂、化生、收藏的氣息,陽氣治理的氣息多生長,陰氣治理的氣息多收藏。徐振公說,這一節論述中原地區,兼顧四方。高地的氣息收藏,所以多長壽;低地的氣息發散,所以多短命。一個地區的氣息有大有小,高低小的差異小,大的差異大。差異是指壽命長短的差異。
王冰曰不明天地之氣又陰陽之候則以壽為夭以夭為壽雖盡上聖救生之道畢經脈藥石之妙猶未免市中之誣斥也吳昆曰形以陰言氣以陽言也張志聰曰天道天之化運地理地之四方陰陽更勝者五運六氣之有太過不及有淫勝郁復也氣之先後者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後天汙下者先天高厚者後天也靈樞曰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皮與肉相果則壽不相果則夭血氣經絡勝形則壽不勝形則夭形充而皮膚緩者則壽形充而皮膚怠者則夭平人血氣勝形者壽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馬蒔曰西北陰勝而氣後東南陽勝而氣先張介賓曰不明天道則不知運氣之變不明地理則不知方土之宜不明陰陽更勝則本末俱失不明氣之先後則緩急倒施不明夭壽之期則中無確見而輕率招尤數者缺一不可因形以察人之外因氣以知人之內而治病之道庶保萬全
白話文:
王冰說:如果不瞭解天地間氣候和陰陽更替的規律,就會把壽命當成夭折,把夭折當成壽命。即使竭盡聖人的救生之法,用盡經脈和藥石的妙用,也難免受到市井流言的指責。
吳昆說:「形」用陰來描述,「氣」用陽來描述。
張志聰說:天道的運行和地勢的四方會讓陰陽相互影響而變化。其中有過度、不足、偏勝和偏抑的情況,這就是五運六氣中的現象。
「氣之先後」指的是:過度的是先天,「不足」的是後天。偏勝的是先天,「偏抑」的是後天。
《靈樞》中說:形與氣互相協調就會長壽,不協調就會短命。皮膚與肉互相配合就會長壽,不配合就會短命。血氣經絡強於身體就會長壽,不強於身體就會短命。身體健壯而皮膚鬆弛的人會長壽,身體健壯而皮膚萎靡的人會短命。健康的人,血氣勝於身體就會長壽;而生病了,身體瘦弱虛脫,血氣強於身體就會死亡;身體強於血氣,就會有生命危險。
馬蒔說:西北方向陰氣偏勝,所以氣候比較晚來;東南方向陽氣偏勝,所以氣候比較早來。
張介賓說:如果不瞭解天道,就不會知道氣候的變化;如果不瞭解地理,就不會知道不同地方的氣候特點;如果不瞭解陰陽更替的規律,就會把握不好根本和末梢;如果不瞭解「氣之先後」,就會治療緩急倒置;如果不瞭解夭壽的規律,就會缺乏確定的見解,而輕率地招致非議。這些方面缺一不可。通過「形」來瞭解人的外表,通過「氣」來瞭解人的內在,這樣治療疾病的方法才能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