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驥

《內經藥瀹》~ 卷七 (5)

回本書目錄

卷七 (5)

1. 水穀

素問評熱病論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於穀,穀生於精。

王冰曰:言穀氣化為精,精氣勝乃為汗。吳昆曰:言穀氣變化為陰精,泄之於表為汗出耳。張志聰曰:汗生於水穀之精,水穀之精由精氣之所化,故曰穀生於精。夫汗之發源有二,一出於水穀之精,一出於腎藏之精,而曰皆生於穀者,言腎藏之精亦水穀之所生也。馬蒔曰:精氣盛而穀氣消,穀氣消而汗能自出。張介賓曰:穀氣內盛則生精,精氣外達則為汗。驥案:靈樞癰疽篇腸胃受谷,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骨節,通腠理,通腠理即汗出也。然谷有五:五味篇穀味酸先走肝,穀味苦先走心,穀味甘先走脾,穀味辛先走肺,穀味咸先走腎。谷有五味,五味走五藏,五藏生五汁。經脈別論: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精五穀之精氣又鑿也。對物之粗者言,論語食不厭精,離騷精瓊靡以為粻,均訓鑿。張注:水谷之精,其說為長。金匱真言論:東方味酸其穀麥生肝,南方味苦其穀黍生心,中央味甘其穀稷生脾,西方味辛其穀稻生肺,北方味鹹其穀豆生腎。

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

王冰曰:言初汗也。吳昆曰:若果是精勝邪卻,則當能食不復發熱。張志聰曰:交爭於骨肉者,邪氣伏匿於骨肉之間,至春時與正氣交爭而發為溫病,得汗是精氣勝,而邪當共並而出矣。倪沖之曰:胃主肉,腎主骨,穀精之汗出於胃,血液之汗原於腎,邪在肉者得水穀之汗而解,邪在骨者得腎精之汗而後解。馬蒔曰:邪氣交爭而得汗,是邪卻而精勝也。

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復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復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

王冰曰:無俾,言無可使為汗也。穀不化則精不生,精不化流故無可使。吳昆曰:俾,使也。精衰無以役使運化,故不能食。馬蒔曰:是精氣不能使之食也,所以其壽可傾也。張介賓曰:惟精勝邪,所以能汗,邪從汗散則當能食不復熱矣。俾,使也。精,陰氣也。五藏所以藏精藏氣,虛則不能使人飲食,故曰精無俾也。

病而留者,其壽可立而傾也。

王冰曰:如是者,若汗出疾速,留著而不去,則其人壽命立至傾危也。新校正云:詳病而留者,按王注病當作疾,又按甲乙經作熱而留者。吳昆曰:言病邪留而不去,必至損命也。張志聰曰:此言水穀之精,由腎藏精氣之所化,所謂穀生於精也。夫腎為水藏,受水穀之精而藏之,其精氣上與陽明相合,戊癸合而化火,火土之氣消水穀之精微而復生,此精是先後二天互相資生者也。今汗出而邪留不去,則熱邪復傷其陰精矣,精氣受傷則不能與陽明合化而使之食,是精氣之生原並絕,其壽命可立而傾也。董帷園曰:互相生長之道,旋轉如環。張介賓曰:病氣留而不退,則元氣日敗,必致損命。驥案:汗出傷精,是一死;復熱邪勝,是二死;不能食而精無俾,俾,說文益也,是三死。有三死無一生,壽命之傾,可立而待。

素問厥論篇岐伯曰:酒入於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脾主為胃行津液者也,陰氣虛則陽氣入,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精氣竭則不營其四肢也。

白話文:

水穀

人體出汗的原因,都源於食物的精華。食物的精華則來自於人體的精氣。

汗液的產生,一部分來自於食物的精華,一部分來自於腎臟儲藏的精華。而說汗液都源於食物,是因為腎臟儲藏的精華也同樣來自於食物。精氣充足,食物的精華就會消耗;食物的精華消耗,汗液就能自然排出。食物的精華在體內充足,就會產生精氣;精氣外達,就會成為汗液。腸胃吸收食物,上焦排出氣體,溫暖肌膚,滋養骨骼關節,暢通皮膚毛孔,暢通毛孔就是出汗。食物有五種味道,酸味先入肝臟,苦味先入心臟,甘味先入脾臟,辛味先入肺臟,鹹味先入腎臟。五種味道進入五臟,五臟產生五種津液。飲食過飽會導致胃部出汗,驚嚇會導致心臟出汗,長途跋涉會導致腎臟出汗,快速奔跑或恐懼會導致肝臟出汗,勞累會導致脾臟出汗。精氣是食物精華的精髓。就像《論語》中「食不厭精」,《離騷》中「精瓊靡以為粻」,精都是指精華的意思。水穀的精華,其說法是詳盡的。東方屬酸,其穀物麥子滋養肝臟;南方屬苦,其穀物黍子滋養心臟;中央屬甘,其穀物稷子滋養脾臟;西方屬辛,其穀物稻子滋養肺臟;北方屬鹹,其穀物豆子滋養腎臟。

邪氣與正氣在骨肉中爭鬥而導致出汗,這是邪氣被驅逐,精氣佔據上風的表現。這是指初期出汗。如果真是精氣勝過邪氣,那麼應該能夠進食,並且不再發熱。邪氣潛伏在骨肉之間,到春天時與正氣爭鬥而導致溫病,出汗是精氣佔據上風,邪氣隨著汗液一起排出。胃主宰肌肉,腎主宰骨骼,由食物精華產生的汗液來自於胃,由血液產生的汗液來自於腎臟,邪氣在肌肉者,藉由食物精華的汗液而解除,邪氣在骨骼者,藉由腎臟精華的汗液而解除。邪氣爭鬥而導致出汗,是邪氣被驅逐,精氣佔據上風的表現。

精氣佔據上風,就應該能夠進食,並且不再發熱;再次發熱,是邪氣作祟;出汗是精氣的表現。現在出汗後又再次發熱,這是邪氣佔據上風;不能進食,是因為精氣不足以驅動身體機能。精氣衰弱,不足以驅動運化,所以不能進食。這是精氣不足以驅動進食,所以壽命將要終結。只有精氣勝過邪氣,才能夠出汗;邪氣隨著汗液散去,就應該能夠進食,不再發熱。精氣不足以驅動身體機能。五臟用以儲藏精氣,虛弱就無法驅動人體進食,所以說精氣不足以驅動身體機能。

疾病持續不癒,壽命就會很快終結。如果出汗迅速,但是停滯不消,那麼這個人的壽命就會很快走到盡頭。疾病持續不癒,必然損害生命。這是說水穀的精華,是由腎臟精氣所化生的,所謂穀生於精。腎臟是儲藏水分的地方,它接受水穀的精華並儲藏起來,其精氣上與陽明經相合,戊癸合而化火,火土之氣消化的水穀精華而再生,這是精氣先後兩天互相滋生的過程。現在出汗,而邪氣卻停滯不消,那麼熱邪就會再次損傷陰精,精氣受傷就不能與陽明經合化而使人進食,這樣精氣的產生就會中斷,壽命就會很快走到盡頭。互相滋生的道理,循環往復如同環狀。病氣停滯不退,元氣就會日益衰敗,必然導致損害生命。出汗損傷精氣是一死;再次發熱,邪氣佔據上風是二死;不能進食,精氣不足以驅動身體機能是三死。有三死而無一生,壽命終結,指日可待。

酒進入胃中,就會使絡脈充盈,而經脈空虛,脾臟主管胃的津液運化。陰氣虛弱,陽氣就會侵入,陽氣侵入,胃就會失和,胃失和就會精氣枯竭,精氣枯竭就不能滋養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