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驥

《內經藥瀹》~ 卷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

1. 五過

素問生氣通天論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

白話文:

《素問》中的「生氣通天論」提到,陰氣的產生根本在於五味,而陰氣的五個運行場所會因為五味的過度使用而受損。

王冰曰所謂陰者五神藏也宮者五神之舍也言五藏所生本資於五味五味宣化各湊於本宮陰雖因五味以生亦因五味以損正為好而過節乃見傷也故下文曰吳昆曰言五味固足以養五藏亦足以傷五藏張志聰曰神氣生於陰精五藏之精生於五味是以首論氣而末論味藏象論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本神篇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是以謹和五味長有天命蓋精神氣血皆由五味之所資生而資養者也五宮五藏神之所舍傷在五味者味有所偏勝也馬蒔曰此言五味能傷五藏而善養者慎之也陰陽應象大論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腎則陰之所本五味陰者五藏皆屬陰也手太陰肺手少陰心足太陰脾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然陰之五宮所傷亦在五味陰陽應象大論酸傷筋苦傷氣甘傷肉辛傷皮毛咸傷血蓋五味過節則五藏亦傷於五味也其曰傷氣血者夫諸氣皆屬於肺而苦本入心何乃傷之正以水來乘火亦傷己之所勝也則五味信能傷五宮矣張介賓曰五宮五藏也六節藏象論地食人以五味夫味得地氣故能生五藏之陰若五味不節則各有所克反傷其陰矣義如下文驥案陽為氣陰為味故陰之傷在味五宮五神之舍王注是也黃庭經肝部之宮翠重里下有青童神公子心部之宮蓮含華下有童子丹元家脾部之宮屬戊己中有明童黃裳里肺部之宮似華蓋下有童子坐玉闕腎部之宮玄闕元中有童子冥上玄又百穀之實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亂神明胎氣零那能返老得還嬰此五味傷五宮之明證

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

白話文:

王冰說所謂的「陰」是指五臟的精氣所藏,「宮」是指五臟精氣的住所。意思就是五臟精氣的產生,原本是靠五味來滋養的。五味經過消化後,各自分別歸於自己的臟腑。雖然五臟的精氣是靠五味而產生,但同樣也可能因為五味而損傷。如果過度食用五味,就會損傷身體。所以下文說:

吳昆認為五味既能滋養五臟,也能損傷五臟。張志聰認為精氣產生於陰精,五臟的精氣產生於五味。因此,先談論精氣,後談論五味。

藏象論中說,五味進入體內,儲存在腸胃中,為五臟精氣所吸收。精氣和合,產生津液,相互滋養,神氣自然產生。因此,五臟主要的功能是儲藏精氣,不可損傷。如果損傷五臟,就會導致精氣不足,陰虛。陰虛則會導致氣虛,氣虛則會死亡。因此,謹慎食用五味,可以長壽。因為精氣血津液都是由五味滋生和滋養的。

五宮五臟是神氣所寄居的地方。五味的損傷,會影響五臟的健康。馬蒔說,五味可以損傷五臟,但善於養生的人會謹慎對待。

陰陽應象大論說,酸味生肝,苦味生心,甘味生脾,辛味生肺,鹹味生腎。因此,陰的根本在於五味。陰者五臟皆屬陰,包括手太陰肺、手少陰心、足太陰脾、足少陰腎和足厥陰肝。但陰之五宮所受的損傷也來自五味。陰陽應象大論說,酸味傷筋,苦味傷氣,甘味傷肉,辛味傷皮毛,鹹味傷血。如果五味過量,五臟也會因五味而受傷。

其中提到「傷氣血」是指很多氣都屬於肺,而苦味本來歸於心,為何會傷肺?這是因為水來剋火,也會傷及自己所勝之物。因此,五味確實能傷五宮。

張介賓認為五宮就是五臟。六節藏象論說,大地滋養人以五味。因為五味得於地氣,所以能生五臟之陰。如果五味過量,就會互相剋制,反過來損傷五臟之陰。這與下文類似。

驥案:陽為氣,陰為味,所以陰的損傷來自於味。五宮是五神之住所,王冰的註解是正確的。《黃庭經》記載:肝宮翠重重,有青童神公子;心宮蓮含華,有丹元童子;脾宮屬戊己,有明童黃裳;肺宮似華蓋,有玉闕童子;腎宮玄闕元,有冥上玄童子。此外,《百穀之實土地精》中說,五味外表美好,但邪魔腥臭,擾亂神明,胎氣因此消散,無法恢復年輕,返老還童。這也是五味損傷五宮的明證。

王冰曰酸多食之令人癃小便不利則肝多津液津液內溢則肝葉舉肝葉舉則脾經之氣絕而不行何者木製土也吳昆曰木實則剋土故脾絕馬蒔曰酸所以生肝木勝土虧脾氣從茲而絕張介賓曰津液也酸從木化驥案過猶失也素問疏五過論謂醫治病有過失又過謂過度靈樞五禁篇刺有五過故過有二義不當用而用之謂之過當用而用過度亦謂之過西山記秋肺旺肝弱則養肝食酸物五穀中豆五果中李子五畜中犬肉五菜中藿菜與醫經同不可過也

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

白話文:

王冰說:經常吃酸味食物會導致小便困難,這是因為肝臟津液過多導致內溢,引起肝氣上逆。肝氣上逆就會壓迫脾經,阻滯氣血運行。因為木行克土。

吳昆說:肝木旺盛就會抑制脾土,所以脾氣會絕。

馬蒔說:酸味會生發肝木,肝木過於旺盛就會損耗脾氣,從而導致脾氣絕。

張介賓說:津液是由木行轉化而來的酸味。

驥案:過猶不及。素問的《五過論》說,醫治疾病可能會出現過失。這裡的「過」是指過度。靈樞的《五禁篇》說,針刺有五種過失。所以「過」有兩種意思:不該用而用了,叫做「過」;該用而用過度了,也叫「過」。

《西山記》說:秋天肺氣旺盛,肝氣虛弱,所以要滋養肝臟,吃點酸味的食物。五穀中的豆子、五果中的李子、五畜中的狗肉、五菜中的藿菜。這些食物和《醫經》中的說法一致,但都不能過量食用。

王冰曰咸多食之令人肌膚縮短又令心氣抑滯而不行咸走血也大骨氣勞咸歸腎也吳昆曰鹹入腎入骨能軟縮諸物又鹹從水化而走血水勝則火滅故心氣抑張志聰曰大骨腰高之骨腎之府也馬蒔曰大骨者高骨也玉機真藏論亦謂之大骨腎氣反傷大骨氣勞水邪剋火令人肌肉短縮心氣抑滯張介賓曰鹹入腎腎主骨驥案西山記四季脾旺腎弱養腎食鹹物五穀中粟米五果中山藥五畜中豬肉五菜中韭菜與醫經同不可過也

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

白話文:

王冰說,過量食用鹹味食物會導致皮膚收縮變短,並抑制心氣運行,因為鹹味會影響血液循環。大骨氣血虛弱,鹹味會進入腎臟。

吳昆說,鹹味進入腎臟和骨骼,能使各種物質變軟收縮。此外,鹹味從水而來,會影響血液。水盛則火衰,所以心氣會受到抑制。

張志聰說,大骨指的是腰椎骨,是腎臟的居所。

馬蒔說,大骨指高骨。根據《玉機真藏論》,腎氣反傷就會大骨氣血虛弱。水邪剋制火,導致肌肉收縮,心氣受阻。

張介賓說,鹹味進入腎臟,腎臟主掌骨骼。因此,冬季腎臟虛弱,可以食用鹹味食物來滋養腎臟。

《五穀中粟米》,《五果中山藥》,《五畜中豬肉》,《五菜中韭菜》與《醫經》中記載的養腎食物相同,但不可過量食用。

王冰曰甘多食之令人心悶甘性滯緩故令氣喘滿而腎不平何者土抑水也衡平也吳昆曰甘性滯緩甘從土化土亢則害乎水張介賓曰土實則心氣不能傳之於子故喘滿腎主水其色黑土亢則傷腎故色黑而腎氣不平馬蒔曰甘所以生肉脾邪有餘子來乘母從前來者為實邪而心氣喘滿且土往剋水傳其所勝黑色外見腎氣不得其平張介賓曰甘入脾甘從土化土勝則水病驥案西山記春肝旺脾弱則養脾食甘物五穀中粳米五果中棗肉五畜中牛肉五菜中葵菜與醫經同不可過也

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

白話文:

王冰說:甘味的東西吃多了會讓心臟堵塞,這是由於甘味屬性緩滯,會導致氣喘胸悶,腎氣不調和。這是為什麼呢?那是土剋制了水。

吳昆說:甘味屬性緩滯,甘味由土所化,土氣過盛,那會傷害到水。

張介賓說:土氣旺盛,那心氣就不能夠傳遞給腎臟,所以會喘滿。腎臟主水,顏色為黑色,土氣過盛會傷害腎臟,所以臉色發黑,腎氣不調和。

馬蒔說:甘味可以生長肌肉,脾臟的濁邪如果過盛,腎臟的元氣會來侵犯它,這叫做「來母」。從前出現的為實邪,而心氣喘滿,並且土屬性會剋制水屬性,傳遞到它所剋制的腎臟上,那麼從外在上表現出來就是腎氣過盛了。

張介賓說:甘味屬性歸於脾臟,甘味由土所化,土氣過盛,那水屬性會受損。

西山記註解:

春季肝氣旺盛,脾氣虛弱,那麼應該養脾,可以用甘味的食物來養脾。五穀中的粳米、五果中的棗肉、五畜中的牛

王冰曰苦性堅燥又能養脾胃故脾氣不濡則胃氣強厚吳昆曰苦性堅燥故脾氣不濡胃喜燥故胃氣強厚張志聰曰陽明絡屬心子母之氣相通苦則母氣盛而胃氣強胃強則與脾陰相絕脾不為胃轉輸其津液而脾氣不濡脾不轉輸故胃氣乃厚馬蒔曰人之腸胃必有二層心氣太過土氣亦有餘故胃乃作脹而反厚不能納受水穀宜用清火收斂如芩連烏梅等今人不識此證以為飲食不進者多是胃氣已弱仍用參朮等類則胃邪益增飲食反減愈補愈脹病終不愈脈要精微論胃脈實則脹虛則泄所謂脹者正胃氣乃厚之謂須於胃脈之實者驗之若真虛則宜補耳張介賓曰濡者潤也脾氣不濡則胃氣留滯故曰乃厚厚者脹滿之謂五味論苦入於胃五穀之氣皆不能勝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閉而不通故變嘔者其義亦此驥案西山記冬腎旺心弱則養心食苦物五穀中小麥五果中橘子五畜中羊肉五菜中薤大致與醫經同不可過也

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白話文:

王冰說:苦味性質堅燥,又能滋養脾胃。所以脾氣不濕潤,胃氣就會強壯。

吳昆說:苦味性質堅燥,所以脾氣不濕潤。胃喜乾燥,所以胃氣會強壯。

張志聰說:陽明經絡與心相連,母子之氣相通。苦味則母氣旺盛,胃氣也會強壯。胃氣強壯,就會與脾陰相絕交。脾不為胃輸送津液,所以脾氣不濕潤。脾不輸送,故胃氣反厚。

馬蒔說:人體的腸胃一定有兩層。心氣太旺盛,土氣也會過盛,所以胃會脹而變厚,無法容納食物和水。應該用清火收斂的藥物,例如黃芩、連翹、烏梅等。現在的人不瞭解這個證狀,以為不吃東西是因為胃氣已弱,仍用人參、白朮等補藥,結果胃氣反而更盛,吃的更少,補的就越多,脹的也越厲害,最後病會無法痊癒。

張介賓說:濡是潤的意思。脾氣不濕潤,則胃氣就會停留,所以說「乃厚」。厚就是脹滿的意思。在確定胃脈實證的情況下,纔可以採用這種說法。如果真是虛證,就應該滋補。

西山記記載,冬季腎氣旺盛,心氣較弱,所以滋養心臟時要食用苦味食物。五穀中為小麥,五果中為橘子,五畜中為羊肉,五菜中為薤白。大致與醫經的記載相同,但不可過量食用。

王冰曰沮潤也弛緩也央久也辛性潤散養於筋故令筋緩脈潤精神長久何者辛補肝也藏氣法是論肝欲散急時辛以散之用辛補之新校正云按此論味過所傷難作精神長久之解央乃殃也古文通用字多假借用者也吳昆曰央殃同張志聰曰沮遏抑也弛懈弛也辛甚則燥津液不能相成而精神乃受其殃也馬蒔曰辛所以生肺也味過於辛金邪剋木筋脈阻弛精神至半而廢央者中央也半之謂也四氣調神論有未央絕滅則至半而絕此雲精神乃央言精神僅可至半也詩小雅夜未央張介賓曰沮壞也弛縱也央殃同辛散氣則精神耗傷故曰乃央驥案西山記夏心旺肺弱則養肺食辛物五穀中黃黍五果中桃子五畜中雞肉五菜中蔥菜與醫經同不可過也黃庭篇四海者何也氣血精髓也其要在乎戒五傷焉多乎咸則心傷矣多乎苦則肺傷矣多乎酸則脾傷矣多乎辛則肝傷矣多乎甘則腎傷矣

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白話文:

王冰說:「沮」是阻塞,「潤」是鬆弛,「央」是長久。「辛」味有潤散的特性,能滋養筋脈,所以使筋脈鬆弛,脈絡滋潤,精神長久。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辛」能補肝,而根據「藏氣法」的論述,肝臟需要散發,當肝臟過於急迫時,使用「辛」味來疏散,同時使用「辛」味來滋補。

新校正本的注釋說:根據這個論述,味道過度傷害的難以解釋為精神長久。央同「殃」,古文中常用假借字。

吳昆說:央和殃是同義詞。張志聰說:「沮」是遏制、抑制,「弛」是鬆懈、弛緩。「辛」味過度的話,會耗傷津液,無法相互滋養,精神就會受到傷害。

馬蒔說:「辛」味能生髮肺氣。味道過於辛辣,金元素的邪氣就會剋制木元素,導致筋脈阻塞、鬆弛,精神萎靡不振。央指中央,也指一半。在《四氣調神論》中提到:「未央絕滅,則至半而絕。」這裡說「精神乃央」,意思是精神只能維持到一半。在《詩經·小雅》中有「夜未央」一詞。

張介賓說:「沮」是破壞,「弛」是縱容。央同「殃」。「辛」味會耗散氣血,從而損傷精神,所以說「乃央」。

《西山記》記載:夏季心臟旺盛,肺臟虛弱,應食用辛味食物來滋補肺臟。在五穀中,黃黍;五果中,桃子;五畜中,雞肉;五菜中,蔥菜,與醫經的記載相同,但不可過量食用。

《黃庭篇》中說:「四海者何?氣血精髓也。」其要點在於戒除五種傷害:鹹味過多,會損傷心臟;苦味過多,會損傷肺臟;酸味過多,會損傷脾臟;辛味過多,會損傷肝臟;甘味過多,會損傷腎臟。

王冰曰是所謂修養天真之至道也張志聰曰腎主藏精而主骨肝主藏血而主筋夫風客淫氣則邪傷肝而精及之謹和五味則骨正筋柔而腠理以密是陽氣生於陰精而為陰之外衛故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知陰陽內外之道無煩勞以傷其陽節五味以養其精謹能養調和法則陰陽和平長有天命張介賓曰在內者皆陰氣為之主也然陰氣在裡腠理在外若不相及而此曰腠理以密者緣陰陽表裡原自相依不惟陽密足以固陰而陰強乃能壯陽也故如上文之邪因於外而為喘喝為痿厥為精亡為洞泄咳嗽等證此陽病之及於陰也又如煩勞大怒飲食起居之不節而為煎厥為形氣絕為筋脈腸痔氣逆骨壞等證是傷於陰者亦能病及外體陽分此陰之所以不可忽也

素問五藏生成篇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

白話文:

王冰說:這是修養天真的最高境界。張志聰說:腎臟負責儲藏精氣,主掌骨骼;肝臟負責儲藏血液,主掌筋脈。如果風邪入侵人體,邪氣就會傷害肝臟,影響精氣。因此,必須謹慎搭配五味飲食,這樣骨骼才能強壯,筋脈才能柔軟,腠理也能緊密。陽氣生成於陰精,成為陰氣的外部防禦,因此說陰氣儲藏精氣,興起後生病。陽氣防禦外邪,形成堅固的屏障。如果懂得陰陽內外的關係,就不會過度勞累而損傷陽氣,節制五味來滋養精氣,謹慎調和法則,陰陽就能平和,享有天賦的壽命。張介賓說:體內都是由陰氣主導的,但是陰氣在內,腠理在外,兩者似乎不相干,而這裡說腠理緊密,是因為陰陽表裡原本就相互依存,不僅陽氣的緊密能守護陰氣,陰氣強盛也能壯陽氣。因此,如果外邪入侵,會引發喘息、咳嗽、痿痺、精氣耗損、腹瀉等陽性疾病,影響到陰氣;同樣地,如果過度勞累、大怒、飲食起居失調,會導致熱病、氣血衰竭、筋脈腸痔病變、骨骼損壞等陰性疾病,損傷陰氣也會影響外部的陽氣,所以陰氣不可忽視。

王冰曰心合脈其榮色咸益腎勝於心心不勝故脈凝泣而顏色變陽也吳昆曰泣與澀同張志聰曰此承上文而言太過之為害也五行有相生相制不可偏廢如制之太過又有相賊之害馬蒔曰此以所主之所傷者言之心之所主者惟腎腎之味主咸張介賓曰咸從水化水能剋火

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

白話文:

王冰說:心與脈相應,心腎相生,腎勝於心,心不勝過腎,所以脈凝滯不動,而臉色發紅發黃。吳昆說:「泣」和「澀」是同義。張志聰說:這是承接上文,說明太過會帶來危害。劉完素說:相生相剋不可偏廢,如剋制過度,又會導致相賊之害。馬蒔說:這是以所主之官所受的傷害來說。心所主的是腎,腎的味道主鹹。張介賓說:鹹味從水變化而來,水能剋制火。

王冰曰肺合皮其榮毛苦益心勝於肺肺不勝故皮枯槁而毛拔去吳昆曰苦從火化皮毛為金張志聰曰多食苦是火味太過而傷肺馬蒔曰肺之所主者唯心故心之味主苦張介賓曰苦從火化火能剋金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

白話文:

王冰說:肺與皮膚相應,皮膚的榮華在於毛髮。苦味藥可以調理肺氣,因為心勝於肺,所以大量食用苦味藥會導致皮膚枯槁,毛髮脫落。

吳昆說:苦味藥是由火屬性轉化而來的,皮膚和毛髮屬於金屬性。

張志聰說:過量食用苦味藥,是因為火屬性過強,會損傷肺氣。

馬蒔說:肺所管制的只有心,所以心的味道是苦的。

張介賓說:苦味藥是由火屬性轉化而來的,火能剋制金屬性。

王冰曰肝合筋其榮爪辛益肺勝於肝肝不勝故筋急而爪乾枯吳昆曰辛從金化筋與爪為木張志聰曰多食辛是金味太過而傷肝馬蒔曰肝之所主者惟肺故肺之味主辛多食辛肝為肺傷張介賓曰辛從金化金能剋木

多食酸則肉胝䐢而唇揭

白話文:

王冰說:肝臟對應筋脈,它的榮華表現在指甲。辛辣食物滋養肺臟,但過度吃辛辣食物會損傷肝臟。因為肝臟無法承受辛辣,所以會導致筋脈緊繃,指甲乾枯。

吳昆說:辛味來自金屬元素,筋脈和指甲屬木。

張志聰說:過量食用辛辣食物,也就是金屬元素的味道過盛,會損傷肝臟。

馬蒔說:肺臟主導肝臟,因此肺臟的味道應該是辛辣的。過量食用辛辣食物,肺臟就會損傷肝臟。

張介賓說:辛味來自金屬元素,金屬元素可以剋制木屬。

王冰曰脾合肉其榮唇酸益肝勝於脾脾不勝故肉胝䐢而唇皮揭舉吳昆曰酸從木化肉與唇為土張志聰曰多食酸是木味太過而傷脾馬蒔曰脾之所主者惟肝故肝之味主酸多食酸則脾為肝傷張介賓曰胝皮厚也手足駢胝之謂

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

白話文:

王冰說:脾臟與肌肉相應,而肌肉的華彩表現為嘴脣,酸味可以滋養肝臟,但會影響脾臟。脾臟虛弱,肌肉就會粗糙,嘴脣也會脫皮。

吳昆說:酸味來自於木元素的轉化,而肌肉和嘴脣都屬於土元素。

張志聰說:過量食用酸味,會導致木元素過盛而損傷脾臟。

馬蒔說:脾臟的主導器官是肝臟,因此肝臟的味道是酸的,過量食用酸味,脾臟會被肝臟損傷。

張介賓說:胝皮是指皮膚變厚,通常是指手足上的繭子。

王冰曰腎合骨其榮發甘益脾勝於腎腎不勝故骨痛而發墮落吳昆曰甘從土化骨發屬腎水張志聰曰多食甘是土味太過而傷腎馬蒔曰腎之所主者惟脾故脾之味主甘多食甘則腎為脾傷張介賓曰甘從土化土能剋水

此五味之所傷也

白話文:

王冰說:腎臟與骨骼相配,它能使頭髮烏黑茂密。甘味能益脾胃,但如果腎臟功能不足,骨骼就會疼痛,頭髮會脫落。

吳昆說:甘味來自於土,而土能生成骨骼。頭髮屬於腎水。

張志聰說:過多食用甘味屬於土味過多,會損傷腎臟。

馬蒔說:腎臟控制著脾臟,所以脾臟的味道主要是甘味。過多食用甘味會損傷腎臟,因為脾臟會受傷。

張介賓說:甘味來自於土,而土能剋制水。

王冰曰五味入口輸於腸胃而內養五藏各有所養有所欲欲則互有所傷吳昆曰五味各有所傷所謂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張志聰曰五味所以養五藏者也藏有所勝則所不勝之藏受傷驥案五欲五苦詳見五宜篇中然味各有偏不宜太過不宜太多用氣不可稍乖用味尤當詳審洪範水曰潤下潤下作咸火曰炎上炎上作苦木曰曲直曲直作酸金曰從革從革作辛土爰稼穡稼穡作甘苦者直行而泄辛者橫行而散酸者束而收斂咸者止而軟堅甘之一味可上可下土位居中而兼五行五藏無歸專入太陽而通小便然草木乃有形無情之藥各逞一性以為功人稟五行有神有情之體全以陰陽變化制伏相成相長以為之用能補偏救弊劑調得宜無過不及恰合乎中斯無增氣偏勝之害而得和平長養之宜令無情以至有情皆用藥者神明化裁之妙斯無過傷之足慮也

素問宣明五氣篇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

白話文:

王冰說:五種味道入口後進入腸胃,在體內滋養五臟,各有其功效和需求,如果過度需求就會互相傷害。吳昆說:五種味道各有其傷害,所謂「陰之五宮傷在五味」就是這個意思。張志聰說:五種味道可以滋養五臟,但如果某個臟腑過於強盛,就會傷害到另一個臟腑。

《驥案》中詳細說明瞭五種慾望和五種苦味,詳見《五宜篇》。但是,不同的味道都有自己的偏性,不宜過量或過多使用。調理氣息時不可稍有偏差,使用藥味時更應仔細審慎。

洪範中的「水」潤下,具有鹹味;「火」炎上,具有苦味;「木」曲直,具有酸味;「金」從革,具有辛味;「土」稼穡,具有甘味。苦味能直行而泄利,辛味能橫行而分散,酸味能收斂束縛,鹹味能止瀉並軟堅。甘味可以上通下達,土的位置居中,兼具五行之性,五臟沒有特定的歸屬,專門進入太陽經,並流通小便。

然而,草木是有形的藥物,沒有思想感情,各盡其性以發揮功效。人體秉承五行,是有神有情的,完全依靠陰陽變化來制約、相生、相長,以發揮其作用。因此,能夠調補偏性、救治弊病,劑量得當,不過不及,恰到好處,這樣才能避免增益氣偏勝的危害,獲得平和滋養的益處。讓無情的藥物也能達到有情的作用,這是神明化裁的妙處,就不必擔心過度傷害的後果了。

王冰曰病謂力少不自勝也吳昆曰辛陽也氣亦陽也同氣相求故辛走氣辛主發散氣弱者食之則氣益虛耗矣故在所禁張志聰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故禁多食肺主氣辛入肺故走氣張介賓曰辛能散氣驥案五味篇辛入於胃其氣走上焦上焦受氣營諸陽故辛入而汗俱出

咸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

白話文:

王冰說:生病是指力量不足、無法自行克服疾病。

吳昆說:辛味屬陽,氣也是陽性。同性質的東西會互相吸引,所以辛味能引動氣。

然而,對於氣弱的人來說,食用辛味會導致氣更加耗損。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辛味是需要禁止食用的。

張志聰說:陰是由五味產生的。如果五臟陰氣受傷,就要從五味中調整。所以,辛味要禁止過量食用。

肺主氣,辛味會進入肺部,因此會引動肺氣。

張介賓說:辛味能發散氣。

《驥案》中提到,五味篇認為辛味進入胃,它的氣會向上焦運行。上焦接受氣,供養全身陽氣,所以辛味進入後會同時發汗。

新校正云按皇甫士安云咸先走腎此云走血者腎合三焦血脈雖屬肝心而為中焦之道故鹹入而走血也苦走心此云走骨者火水相濟骨氣通於心也吳昆曰咸陰也血亦陰也同氣相求故咸走血血得咸則凝結而不流故血病禁鹹苦陰也骨亦陰也氣同則入故苦走骨骨得苦則陰益甚骨重而難舉矣故骨病禁苦張志聰曰心主血潤下作鹹鹹走血者水氣上交心也腎主骨炎上作苦苦走骨者火氣下交於腎也此與並於心則喜並於腎則恐之義相同蓋心腎水火之氣時相既濟故所走互更其餘三藏是本藏之味而走本藏所主之筋肉也馬蒔曰此言五藏之病各有禁食之味也靈樞五味篇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愧心少俞之所答尤為詳悉宜參看之張介賓曰血得咸則凝結不流也五味論咸與血相得則凝苦性沉降陰也骨屬腎亦陰也骨得苦則沉陰益腎骨重難舉矣故骨病禁苦九針論苦走血水化咸故走骨義亦當然驥案五味論鹹入於胃其氣上走中焦注於脈則血氣走之血脈者中焦之道也苦入於胃五穀之氣皆不能勝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閉而不通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復出知其走骨也

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白話文:

新校正雲:按皇甫士安說,鹹味先走腎,這裡說走血,是因為腎與三焦相合,血脈雖然屬肝心,但作為中焦的通道,所以鹹味進入後就走血。苦味走心,這裡說走骨,是因為火水相濟,骨氣與心相通。吳昆說:鹹味屬陰,血也是陰,同氣相求,所以鹹味走血。血得到鹹味就凝結而不流動,所以血病忌鹹。苦味屬陰,骨也是陰,氣味相同則能進入,所以苦味走骨。骨得到苦味則陰氣加重,骨骼沉重難以舉動。所以骨病忌苦。張志聰說:心主血,滋潤下行生鹹味,鹹味走血,是因為水氣上交於心。腎主骨,炎熱上升生苦味,苦味走骨,是因為火氣下交於腎。這與「心腎相合則喜,心腎相離則恐」的意思相同。因為心腎水火之氣時常相濟,所以所走的味道也會互相轉化。其餘三藏味道是本藏之味,而走本藏所主之筋肉。馬蒔說:這裡說五臟之病各有禁食的味道。《靈樞·五味篇》說:酸味走筋,多食使人小便困難。鹹味走血,多食使人乾渴。辛味走氣,多食使人胸中空虛。苦味走骨,多食使人嘔吐。甘味走肉,多食使人心中發熱。少俞的回答更加詳細,宜參看。張介賓說:血得到鹹味則凝結不流。《五味論》說:鹹味與血相合則凝固。苦味性質沉降,屬陰。骨屬腎,也是陰。骨得到苦味則陰氣加重,腎骨沉重難以舉動。所以骨病忌苦。《九針論》說:苦味走血,水化為鹹,所以走骨也是合理的。驥案:《五味論》說:鹹味進入胃後,其氣上走中焦,注入脈中,則血氣走於血脈之中,血脈是中焦的通道。苦味進入胃後,五穀之氣皆不能勝過苦味,苦味進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閉而不通,苦味進入後走骨,所以進入又出來,知道其走骨。

王冰曰是皆為行其氣速故不欲多食多食則病甚故病者無食也吳昆曰甘土也肉亦土也相從以類故甘走肉肉得甘則病膚腫肉脹者滋甚矣故肉病禁甘酸木也筋亦木也以類相從故酸走筋筋得酸則病拘攣收引者益加矣故筋病無多食酸張志聰曰脾主肌肉甘為土味脾病而多食之則反傷其脾氣肝合筋酸走肝筋病而多食之則反傷其肝氣張介賓曰甘能緩中善生脹滿故肉病者無多食甘五味論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酸能收縮故在筋者無多食酸五味論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驥案五味篇甘入於胃其氣弱小不能上至於上焦而與谷留於胃中者令人柔潤其氣外通於肉故甘走肉酸入於胃其氣澀以收上之兩焦弗能出入也下注膀胱得酸則縮踡約而不通水道不行陰者積筋之所終故走筋

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白話文:

王冰說,這些都是因為體內的氣勢過速,所以不應該多吃。吃多了就會加重病情,所以生病的人不要吃東西。

吳昆說,甘味屬於土。肉也是土。同類相從,所以甘味能作用於肉。肉得到甘味,就會導致皮膚腫脹、肌肉脹大等問題。所以,肉病不能吃甘味。

酸味屬於木。筋也是木。同類相從,所以酸味能作用於筋。筋得到酸味,就會加重抽筋、收引等問題。所以,筋病不能多吃酸味。

張志聰說,脾臟主導肌肉。甘味屬於土味。脾臟有病多吃甘味,反而會損傷脾氣。肝臟與筋相合。酸味能作用於肝。肝筋有病多吃酸味,反而會損傷肝氣。

張介賓說,甘味能緩解中焦,但是容易生脹滿。所以,肉病不能多吃甘味。五味論中說,甘味作用於肉。多吃甘味會讓人心神恍惚。酸味能收縮。所以,筋病不能多吃酸味。五味論中說,酸味作用於筋。多吃酸味會讓人小便不利。

《五味篇》記載,甘味進入胃中,其氣勢弱小,不能上升到上焦,而是和食物一起停留在胃中,使人變得柔軟潤澤。甘味的氣息向外通達肉,所以甘味能作用於肉。酸味進入胃中,其氣勢收斂,上達兩焦而不能出。下注膀胱,得到酸味就會收縮,水液不通暢。膀胱屬於陰,筋的終點聚集於此,所以酸味能作用於筋。

新校正云按太素五禁云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腎病禁甘名為五裁楊上善云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之命曰五裁張志聰曰五味所以養五藏之氣者也病則氣虛故無令多食蓋少則補多則反傷其氣驥案經云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與禁無多食義同

靈樞五味篇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

白話文:

現代

新校正的古書說,太素《五禁》提到了五臟疾病的飲食禁忌:肝病忌辛辣,心臟病忌鹹味,脾胃病忌酸味,肺病忌苦味,腎病忌甘味。這稱為「五裁」。

楊上善說,對於口舌喜愛想要吃的東西,不能過量食用,應當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剋制。這就是「五裁」的意思。

張志聰說,五種味道是用來滋養五臟之氣的。生病時,五臟之氣虛弱,所以不要過量食用這些味道。因為少量食用可以補養,過量食用反而會損傷它們的元氣。

《醫經》說,五種味道進入胃中,會各歸屬自己所喜愛的臟腑,所以長期食用就會增加相應的臟腑之氣。這是物質轉化的常理。臟腑之氣增盛,也會導致早逝。這與「五裁」中提到的禁食過量的意思相同。

余氏曰五味五氣有生有克有補有瀉故五藏有病禁服勝克之味馬蒔曰此言五藏之味有五禁皆五行之相剋者也金剋木故肝病禁辛水剋火故心病禁咸木剋土故脾病禁酸土剋水故腎病禁甘火剋金故肺病禁苦此節當與素問宣明五氣論之五禁靈樞九針論之五裁參看宣明五氣篇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九針論病在筋無食酸病在氣無食辛病在骨無食鹹病在血無食苦病在肉無食甘張介賓曰辛味屬金能克肝木鹹味屬水能克心火酸味屬木能克脾土甘味屬土能克腎水苦味屬火能克肺金

白話文:

余氏認為,五味五氣之間有相生相克、補瀉之分,因此五臟生病時,要忌食勝克其氣味的藥物。馬蒔解释道,这指的是五脏忌食五味,皆因五行相克的原理:金克木,所以肝病忌食辛;水克火,所以心病忌食咸;木克土,所以脾病忌食酸;土克水,所以腎病忌食甘;火克金,所以肺病忌食苦。这一节内容要与《素問•宣明五氣論》的五禁、《靈樞•九針論》的五裁相互參照。《宣明五氣篇》中提到,辛味走氣,氣病不宜多吃辛;鹹味走血,血病不宜多吃鹹;苦味走骨,骨病不宜多吃苦;甘味走肉,肉病不宜多吃甘;酸味走筋,筋病不宜多吃酸,這就是所謂的五禁。而《九針論》中也說,病在筋者忌食酸,病在氣者忌食辛,病在骨者忌食鹹,病在血者忌食苦,病在肉者忌食甘。張介賓則進一步解釋,辛味屬金,能克肝木;鹹味屬水,能克心火;酸味屬木,能克脾土;甘味屬土,能克腎水;苦味屬火,能克肺金。

黃帝問於少俞曰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餘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願聞其故

白話文:

黃帝問少俞:「不同的味道進入嘴巴後,會對身體不同的部位產生影響,並導致不同的病症。酸味會影響經絡,吃太多會讓人小便不通暢;鹹味會影響血液,吃太多會讓人口渴;辛味會影響氣,吃太多會讓人心痛;苦味會影響骨頭,吃太多會讓人嘔吐;甘味會影響肌肉,吃太多會讓人心煩意亂。我雖然知道這些影響,但不知道原因,希望能聽你講解。」

任谷菴曰五運行大論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是五藏本於五味之所生而生外合之筋骨血肉也是以五味入口而各有所走心主血腎主骨苦乃火之味鹹乃水之味苦走骨而咸走血者陰陽水火之交濟也肺主氣故辛走散馬蒔曰癃小便不通洞心者心內空也悗心者心內悶也

白話文:

任谷菴說:「五行運行的原理是:東方產生風,風生長木,木生長酸味,酸味生長肝臟,肝臟生長筋;南方產生熱,熱生長火,火生長苦味,苦味生長心臟,心臟生長血。這是五臟由五味生長而來的基本原理,與外在相應的筋骨血肉也是如此。所以五味入口,各有不同的歸屬:心主血,腎主骨;苦味屬於火,鹹味屬於水;苦味歸屬骨頭,鹹味歸屬血液,這是陰陽水火交濟的緣故。肺主氣,所以辛味具有散發的作用。」

馬蒔說:「小便不通,如同洞穴一般空曠,這是心臟內部虛空。小便不通,如同堵塞悶氣,這是心臟內部鬱悶。」

少俞答曰酸入於胃其氣澀以收上之兩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於胃中胃中和溫則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則縮綣約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陰者積筋之所終故酸入而走筋矣

白話文:

少俞回答說:酸性物質進入胃部,它的氣味澀滯,導致上焦和中焦的氣機收束,進出受阻。氣機不外出,就滯留在胃中。胃中溫和,則酸水向下流注膀胱。膀胱的膀胱壁薄弱鬆弛,遇到酸水就會收縮捲曲,導致尿道不通暢。這樣一來,小便排不出來,所以會出現小便不通的症狀。而筋脈是積聚酸性的終點,因此酸性物質進入體內就會循著筋脈運行。

任氏曰五味陰陽之用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六者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軟或堅是發散湧泄之中而又有收散緩急之性矣上焦開發宣五穀味中焦出氣如露以行水穀之精酸氣收澀故弗能出於上之兩焦不出則留於胃而溜於下焦注於膀胱矣膀胱為脬之室脬居於中故膀胱之體質脆薄以懦得酸則易於縮綣縮則納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為癃閉陰者前陰積筋者宗筋也宗筋者筋之主也酸入於宗筋故走筋也經筋章足厥陰之筋上循陰股結於陰器絡諸筋其病陰股病轉筋陰器不用傷於內則不起傷於寒則縮入傷於熱則縱挺不收是足厥陰肝經主宗筋而外合於通體之筋馬蒔曰篇內言三焦者俱營衛生會篇之三焦膀胱為胞之室胞在其中陰器者乃一身之筋於此而終酸入則走筋其陰器亦有所約而小便不利矣豈特膀胱之在內者為然哉張介賓曰謂上中二焦澀結不舒也綣不分也約束也癃水不利也陰陽別論女子胞者氣厥論胞移熱於膀胱五音五味篇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下皆此胞字皆音包乃以子宮為言此節云膀胱之胞蓋以溲脬為言胞音有二而字則相同恐人莫辨故在本篇特加膀胱二字以明此非子宮正欲辨其疑似後人不解但讀為包反曰經語遂認膀胱與胞為二物故在類纂則曰膀胱者胞之室王安道則曰膀胱為津液之腑又有胞居膀胱之室之說甚屬不經夫脬即膀胱膀胱即脬也焉得復有一物致資後學之疑陰者陰器也積筋者宗筋之所聚也肝主筋其味酸故內為膀胱之癃而外走肝經之筋也又宣明五氣篇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驥案女子胞音包指子宮此膀胱之胞音拋以溲脬為言以子宮言者素問評熱論胞脈屬心而絡於胞中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奇病論胞絡者繫於腎痿論悲哀太甚則胞絡絕金匱婦人妊娠篇胞胎阻以溲脬言者素問痹論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通評虛實論胞氣不足靈樞水脹篇石瘕生於胞中此不可不辨也酸說文酢也關東謂酢曰酸書洪範木曰曲直曲直作酸曲直筋象周禮醫師以酸養骨注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筋附於骨故酸走筋

白話文:

任氏說:五味陰陽之用,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六者時而收縮,時而散發,時而緩慢,時而急促,時而乾燥,時而滋潤,時而柔軟,時而堅硬。在發散湧泄之間,又兼有收縮、散發、緩慢、急促之性。上焦開發,宣通五穀味。中焦出氣如露,以運化水穀的精華。酸氣收澀,故不能出於上中二焦。若不出,則滯留在胃中,下注膀胱。膀胱是陰器的室,陰器位於中焦,所以膀胱的體質脆薄懦弱。遇到酸味,就容易收縮捲曲。一收縮,就會收緊而不能流通,水道不通,故成小便不通。陰者,指前陰。積筋者,指宗筋。宗筋是筋之主。酸味進入宗筋,所以走筋。足厥陰經的筋,上循陰股,與陰器相連,絡於諸筋。其病涉足陰股,症見轉筋,陰器失用。如從內傷,則不能舉起。如從寒傷,則縮入。如從熱傷,則縱挺而不能收。這是足厥陰肝經主宗筋,而外合全身之筋。馬蒔說:篇中所言三焦,均營衛生,會合衛生會篇的論述。膀胱是陰器的室,陰器在其中。陰器是全身筋脈終止之處。酸味進入後走筋,陰器也受到約束,小便不利。豈止是膀胱內部如此呢?張介賓說:謂上中二焦澀結不通。綣,不分也。約束,謂癃水不利也。陰陽別論女子胞,氣厥論胞移熱於膀胱,五音五味篇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下,皆此胞字皆音包,乃以子宮為言。此節雲膀胱之胞,蓋以溲脬為言。胞音有二,而字則相同,恐人莫辨,故在本篇特加膀胱二字,以明此非子宮,正欲辨其疑似。後人不解,但讀為包反曰經語,遂認膀胱與胞為二物。故在類纂則曰:膀胱者胞之室。王安道則曰:膀胱為津液之腑。又有胞居膀胱之室之說,甚屬不經。夫脬即膀胱,膀胱即脬,焉得復有一物,致資後學之疑?陰者,陰器也。積筋者,宗筋之所聚也。肝主筋,其味酸,故內為膀胱之癃而外走肝經之筋也。又宣明五氣篇: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驥案:女子胞音包,指子宮。此膀胱之胞音拋,以溲脬為言。以子宮言者:素問評熱論:胞脈屬心而絡於胞中,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奇病論:胞絡者,繫於腎。痿論:悲哀太甚,則胞絡絕。金匱婦人妊娠篇:胞胎阻。以溲脬言者:素問痹論: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通評虛實論:胞氣不足。靈樞水脹篇:石瘕生於胞中。此不可不辨也。酸,說文:酢也。關東謂酢曰酸。書洪範:木曰曲直,曲直作酸。曲直,筋象。周禮:醫師以酸養骨,注: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筋附於骨,故酸走筋。

黃帝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少俞曰鹹入於胃其氣上走中焦注於脈則血氣走之血與咸相得則凝凝則胃中汁注之注之則胃中竭竭則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血脈者中焦之道也故鹹入而走血矣

白話文:

黃帝說:「鹹味容易導致血液流動加快,而且吃太多會口渴,這是為什麼?」少俞回答說:「鹹味會進入胃部,它的氣上升到中焦並輸注到脈絡,這時血氣就會加速流動。血液與鹹味相結合後就會凝固,而凝固後胃部的津液就會向其流注。津液流注後胃部就會空虛,空虛後咽喉部位就會灼熱乾燥,所以舌根會發乾,也容易口渴。血脈屬於中焦管轄的範圍,所以鹹味進入身體後會導致血液流動加快。」

任氏曰中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精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鹹入於胃其氣上走中焦注於脈者咸性之上湧也注於脈則走於血氣矣血者中焦之汁奉心神而化赤咸乃寒水之味故血與咸相得則凝凝則不行而胃中之汁悉注之胃中汁竭則咽路焦枯故舌本干而善渴血脈者中焦之道路咸氣上走於中焦故走血王子方曰胃腑水穀之精汁化而為赤營於脈中人一呼一吸脈行六寸者血氣之流行也呼吸不已氣血之行無少停息故血凝則胃中之汁注之以資其流行馬蒔曰世俗宰牲加鹽以凝血凝則血燥而胃中之汁注以潤之由是胃中之汁竭竭則咽路枯焦故舌根干而善渴也張介賓曰血為水化咸亦屬水驥案咸銜也北方味也廣韻不淡也韻會鹽味爾雅釋音鹹苦也咸之極必苦故以咸為苦也鹹苦同化素問藏氣法時論心欲軟急食鹹軟之補之腎欲堅急食苦堅之補之兩少陰同氣故心食腎味腎食心味也周禮天官醫師以咸養脈脈乃心之合苦化燥咸軟堅故血氣走而凝津液竭而渴也

白話文:

任氏說:中焦和胃都位於上焦之下。它們接受的氣體會過濾糟粕、蒸發精液,並將精華轉化為氣體,通過肺脈運送到肺部,然後變成血液。血液中的鹹味進入胃中,它的氣味上升到中焦。鹹味有向上湧的性質,進入脈絡後就會促進血氣運行。血液是中焦產生的,它供養著心神並轉化為紅色。鹹味是寒水的味道,因此血液與鹹味相得益彰,就會凝固。凝固後無法運行,胃中的津液就會全部流入胃中。津液耗盡後,咽喉就會乾燥枯焦,因此舌根發乾,容易口渴。血脈是中焦的道路,鹹氣在中焦上升,因此會促進血液運行。王子方說:胃腑中的精汁化為血液,在脈絡中運行。人一呼一吸,脈絡行進六寸,這就是血氣運行的規律。呼吸永不停息,氣血運行也不會片刻停止。因此,當血液凝固時,胃中的津液就會補充其中,以保證其運行暢通。馬蒔說:世俗宰殺牲畜時,會添加鹽來讓血液凝固。凝固後,血液會變幹,胃中的津液就會流入其中以潤澤它。由此可見,胃中的津液一旦耗盡,咽喉就會枯焦,因此舌根發乾,容易口渴。張介賓說:血液是水化成的,鹹味也屬於水。鹹味有聚集的意思,是北方的味道。廣韻中說它不是淡的,韻會中說它是鹽的味道。爾雅釋音中說鹹味是苦的。鹹味的極端就是苦,因此鹹也代表苦。鹹味和苦味可以互相轉化。素問藏氣法時論中說:心臟需要柔軟的時候,要多吃鹹味柔軟的食物來補益它;腎臟需要堅固的時候,要多吃苦味堅固的食物來補益它。兩個少陰經氣味相同,所以心臟能食用腎臟的味道,腎臟也能食用心臟的味道。周禮天官中說:醫師用鹹味來養護脈絡,脈絡與心臟相合。苦味能化解乾燥,鹹味能軟化堅固之物。因此,血氣運行就會凝固,津液耗盡就會口渴。

黃帝曰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曰辛入於胃其氣走於上焦上焦者受氣而營諸陽者也姜韭之氣薰之營衛之氣不時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與氣俱行故辛入而與汗俱出

白話文:

黃帝問:「辛熱之物助長人體陽氣,為什麼多吃會導致心臟空虛?」

少師答:「辛熱之物進入胃中後,其氣味會向上焦(頭胸部)運行。上焦負責接收氣機並輸布到全身陽氣旺盛的部位。姜、芥之類的辛熱之物會擾亂氣血運行,導致氣血長時間滯留於心下,所以會導致心臟空虛。辛熱之物性質辛散,所以食用後會與汗液一起排出體外。」

任氏曰上焦開發宣五穀味薰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辛走氣故其氣走於上焦上焦者受中焦之氣而營諸表陽者也夫營衛之氣生於中焦皆從上而出故姜韭之氣上熏則營衛之氣不時受之久留心下則為洞心辛與上焦之氣俱行於表陽則開發皮腠而汗出俞伯榮曰辛氣留於心下而上熏則為洞心與氣俱行則與汁共並而出蓋汗乃中焦水穀之液也王子方曰論五味而曰氣者味之性也馬蒔曰此辛味之氣惟此姜韭之氣久留心下則物在心下而氣薰於上焦上焦氣輳心內似空故多食辛者必洞心也且此辛氣與心中之氣相得而俱行辛入則汗必出汗之出者以氣之出也其心安得而不洞張介賓曰洞心心空也營諸陽營養陽分也辛味屬陽故走上焦之氣分過於辛則開竅而散故為洞心為汗出宣明五氣篇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驥案辛有二義就辛之味言說文秋時萬物成而熟金剛味辛辛痛則泣出徐注言萬物初見斷制故辛痛洪範金曰從革從革作辛白虎通金味所以辛者西方煞傷成物辛所以煞傷之也猶五味得辛乃委煞也周禮醫師以辛養筋注辛金味金之纏合異物似筋人之筋纏合諸骨故以辛養之正韻苦辛取辛酸之意筋骨相纏金木無忤故辛能養筋酸能養骨也此斷制收煞之義以辛味中之氣言月令其日庚辛注辛之為言新也史記律書言萬物之辛生也風土記元旦以蔥蒜韭蓼蒿雜合而食之名五辛盤取迎新之意正字通壬癸繼辛天道剝中有復秋德義中寓仁非偏屬斷制焦殺又經謂辛甘發散為陽此味中之氣曰氣走上焦曰辛與氣俱行曰辛入而汗出屬第二義即生新發散之謂也

白話文:

任氏說:上焦(上身)能發散和宣化五穀的精氣,這些精氣燻蒸皮膚,滋養全身,使毛髮光澤,就像被霧露滋潤了一般。這叫做「辛味行氣」,所以辛味之氣運行在上焦。上焦接受中焦(胸腹)的精氣,並把精氣運送到體表的陽分。營氣和衛氣都產生於中焦,它們都從上焦而向外輸送。所以,姜和蔥的辛味之氣向上面燻蒸,就會影響營氣和衛氣的正常運行,使它們長時間停留在心臟下方,導致「洞心」(心臟空虛)。辛味之氣隨著上焦之氣運行於體表,就會疏通皮膚腠理,使汗液排出。

俞伯榮說:辛味之氣停留在心臟下方而向上燻蒸,就會導致「洞心」。如果辛味之氣與上焦之氣一起運行,就會與津液一起排出體外。汗液是由中焦的水穀精華轉化而來的。

王子方說:討論五味時,這裡說的「氣」是指五味的性質。

馬蒔說:只有姜和蔥這種辛味之氣,長時間停留在心臟下方,才會導致這種情況,也就是物質在心臟下方,而氣燻蒸到上焦。因為上焦之氣聚結在心臟內,心臟好像空了一樣,所以多吃辛辣的人必定會「洞心」。而且,這種辛味之氣與心臟中的氣息相得益彰,共同運行。辛味之氣進入身體,汗液就一定會排出。之所以會出汗,是因為氣息排出造成的。心臟怎麼可能不空呢?

張介賓說:「洞心」就是心臟空虛的意思。「營養陽分」就是滋養陽氣。辛味屬陽,所以運行的方向是上焦之氣分的部位。如果辛味過盛,就會開竅散氣,導致「洞心」和出汗。

《宣明五氣篇》說:「辛味行氣,氣病不多。」

驥案:辛味有兩個含義。從辛辣的味道來說,《說文解字》解釋為:「秋天,萬物成熟,金屬生辛辣味。」辛辣的痛楚會使人流淚。《徐注》說:「萬物初見時,就把它們斷絕開來,所以辛辣會引起疼痛。」《洪範五行傳》中說:「金字從革字和革字組成,辛辣味是金的本性。」《白虎通義》說:「金屬之所以有辛辣味,是因為金屬具有收斂和殺傷的功能,辛辣味也具有收斂和殺傷的作用。」就像五味之中加入辛辣味,就能夠收煞一樣。《周禮》中說:「醫師用辛辣味來滋養筋脈。」註解:「辛辣味是金屬的滋味,金屬可以收縮和結合異物,類似於人的筋脈可以收縮和結合各種骨骼,所以用辛辣味來滋養筋脈。」《正韻》解釋:「辛酸」取辛辣酸楚之意。筋骨相纏繞,金木之性不相妨礙,所以辛辣味能夠滋養筋脈,酸味能夠滋養骨骼。這就是斷絕收煞的意義。

從辛味之中的氣息來說,《月令》說:「庚辛之日。」註解:「辛,意思是新。」《史記律書》說:「各種辛辣之物的產生是風吹造成的。」《風土記》記載:「元旦那天,用蔥、蒜、韭、蓼和蒿草合在一起食用,叫做『五辛盤』,取迎新之意。」《正字通》說:「壬癸繼承辛,天道中有剝離也有復生,秋天的義理中包含著仁德,並非偏重斷絕收殺。另外,《黃帝內經》中說:「辛甘發散,為陽。」這是指辛味之中的氣息。上文所說的「辛與氣俱行」,「辛入而汗出」,屬於第二種含義,即生新發散的意思。

黃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何也少俞曰苦入於胃五穀之氣皆不能勝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閉而不通故變嘔齒者骨之所終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復出知其走骨也

白話文:

黃帝問:「苦味的食物會使人食後嘔吐,這是為什麼呢?」

少俞回答:「苦味進入胃中,會抑制五穀之氣。苦味深入下脘(胃以下三焦),堵塞三焦的通道,導致嘔吐。牙齒是骨骼的末端,所以苦味進入身體後會通過骨骼,並從牙齒處排出,因此知道苦味會走骨。」

任谷菴曰炎上作苦君主之味也故五穀之氣皆不能勝之苦性下泄故入於下脘三焦者少陽火也苦性寒故三焦之道皆閉塞不通則入胃之水穀不得通調布散故變而為嘔也夫腎主骨腎為寒水之藏苦性寒故走骨同氣相感也然苦乃火味故入於下而復出於上以其性下泄而上湧也余伯榮曰少陰之上君火主之標陽而本寒也炎上作苦而苦寒下泄此少陰之味也故能從本從標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地之五行上呈天之六氣是以味合五行氣合三陰三陽之六氣馬蒔曰苦入下脘則上中下焦之氣閉而不通遂使五穀在胃者氣味不和所以變而為嘔齒者乃骨之所終故苦入則走骨走骨則走齒張介賓曰苦味性堅而沉故走骨入而復出其變為嘔宣明五氣篇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驥案苦說文大苦苓也詩採苦採苦傳苦菜一名荼又誰謂荼苦月令苦菜秀苦菜與苦𦽿無異嫩莖葉可食洪範火曰炎上炎上作苦苦火之味甘之對周禮醫師以苦養氣注火味火出入無形似氣人所睹見似若有形攪之不得亦是無形故云似氣而以苦養之也素問藏氣法時論脾苦濕則食苦以燥之是苦能化燥土能生金則養氣肺苦氣上逆食苦以泄之苦能降火氣有餘則泄之不足則燥之亦養氣之意腎欲堅則食苦以堅之苦性堅燥故腎之所欲三者不離乎燥與養氣相合然燥之太過則三焦閉而不通故嘔燥以堅腎腎之合骨齒乃骨之餘故走骨

白話文:

任谷菴說:「辛辣的味道能引起上火,是人體主宰之氣的味道,所以五穀之氣都無法勝過它。辛辣性質能下行,因此會進入下脘(胃部)。三焦是少陽之火,而辛辣性質寒冷,所以會導致三焦的通路阻塞。一旦通道不通,進入胃中的水穀就無法通暢流通,因此會發生嘔吐。腎主骨,腎中藏著寒冷的水液,而辛辣性質寒冷,因此會流向骨骼,因為同性質的東西會相互吸引。但是,辛辣本是火味,所以會先進入下方,然後又返回上方,這是因為它的性質是既下行又上行的。」

餘伯榮說:「少陰之上由君火所主宰,君火表面為陽,但本質卻是寒冷的。辛辣的炎症向上發作,產生苦寒之味,這是少陰之味。因此,這種味道可以從根本和表象兩個層面,都讓人上火。地以五行來供養人,而人以五味來補養自身。地的五行上呈為天的六氣,因此味道與五行相合,而氣則與三陰三陽的六氣相合。」

馬蒔說:「辛辣的味道進入下脘,就會導致上下中三焦之氣阻塞不通,進而導致胃中的五穀氣味不和,所以會發生嘔吐。牙齒是骨骼的末梢,所以辛辣的味道進入體內就會流向骨骼,從而導致牙齒受到影響。」

張介賓說:「辛辣的味道性質堅硬而沉重,所以會流向骨骼。它進入又出來,其變化就是嘔吐。」

《宣明五氣篇》說:「辛辣的味道流向骨骼,所以骨骼疾病不要吃辛辣的東西。」

注釋:

  • 辛辣:指辛辣的味道。
  • 君火:主宰人體之火的火氣,屬於少陰之火。
  • 堅:堅硬。
  • 沉:沉重。

黃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何也少俞曰甘入于于胃其氣弱小不能上至於上焦而與谷留於胃中者令人柔潤者也胃柔則緩緩則蠱動蠱動則令人悗心其氣外通於肉故甘走肉

白話文:

黃帝問:甘味易使人發胖,過多食用會使人感到精神恍惚,這是為什麼?

少俞回答:甘味進入胃部後,其氣息較為微弱,不能上升到上胸部。甘味和食物滯留在胃中,會讓人感到舒適安逸。胃部舒適會導致氣血運行緩慢,氣血運行緩慢會使人精神恍惚。此外,甘味氣息向外流通,會作用於肌肉,所以甘味會使人發胖。

任谷菴曰稼穡作甘坤土之味也坤德柔順故其氣弱小太陰濕土主氣故令人柔潤柔者土之性潤乃濕之氣也夫蟲乃陰類胃秉陽明燥熱之氣若胃柔而緩則蟲動而上入於胃矣蟲上食故人悗心土氣外主於肌肉故甘走肉馬蒔曰蠱當作蟲蟲因味甘食在而動蟲動則心自悶所謂甘走肉者甘既屬土土主於肉肉在於外甘味之氣必走而聚之也內與外不相通其心安得而不悶張介賓曰悗悶甘入脾脾主肉故甘走肉宣明五氣篇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驥案甘說文美也徐曰物之甘美也正韻甜也洪範稼穡作甘傳甘味生於百穀月令中央土其味甘是甘為脾土之味脾欲緩急食甘肝苦急急食甘甘具和緩之性已見藏氣法時論中周禮醫師甘以養肉注甘土味土含載四者似肉疏謂金木水火非土不載如人之肉亦含載筋骨氣脈故云似肉故以甘養之與此甘走肉義同和緩柔潤則蟲動史記倉公傳薄吾病蟯瘕案病得之寒濕宛篤化為蟲中藏經有伏蛔白肉肺胃赤弱蛔九種古有伏蛔白肉肺蝟膈赤蟯九種傷寒胃中冷必吐蛔夫胃寒則從濕化風木乘之蛔乃生橫著曲直左右上下者蟲病也藥不中與也又傳屍有六代蟲又有肝勞熱心勞熱脾勞熱肺勞熱腎勞熱皆有蟲大抵諸蟲皆因飲食不節或飢飽失宜或過飧腥膾炙爆其症眼眶鼻下青黑麵痿黃臉上有幾條血絲如蟹爪分明飲食不進肌肉不生此皆脾土和柔不健而蟲生之候此言蟲動悗心相與吻合故附之詳見慎柔五書暨倉公傳注

白話文:

任谷菴說:「莊稼成熟後的味道屬於甘坤之土。坤的德性柔順,所以它的氣弱小。太陰濕土掌管氣機,所以能令人柔和潤澤。柔是土的特性,潤是濕氣的特性。蟲子是陰類,而胃部本該具備陽明燥熱之氣。如果胃部柔弱緩慢,蟲子就會活動並進入胃中。蟲子在胃中食取食物,所以人會感到心悶。土氣主導肌肉,所以甘味會運行於肌肉。馬蒔說:『蠱』應該寫作『蟲』。蟲子因為喜歡甜味的食物而活動。蟲子活動,心自然就會悶。所謂『甘味運行於肌肉』,是因為甘味屬於土,土主導肌肉,肌肉位於體外,所以甘味之氣一定會運行並匯聚於肌肉。人的內外不通暢,心怎麼能不悶呢?」

張介賓說:「心悶是因為甘味進入脾,脾主導肌肉,所以甘味運行於肌肉。」

《宣明五氣篇》說:「甘味運行於肌肉,肌肉的病症不多。」

驥案:甘,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是「美好」。徐鉉說:「是指物體的甜美。」《正韻》說:「甜。」《洪範》中說:「莊稼成熟後的味道是甘。」《月令》中說:「中央之土,味道是甘。」因此,甘味是脾土的味道。脾喜歡緩慢舒緩,食用甘味具有和緩的特性,這已經在《藏氣法時論》中討論過。

《周禮·醫師篇》中說:「使用甘味來養護肌肉。」注釋:「甘味是土的味道,土包含著金、木、水、火四種元素,就像肉一樣。」疏文說:「金、木、水、火若沒有土是無法容納的,就像人體的肉也是包含了筋、骨、氣、脈的。」因此說「像肉一樣」,所以用甘味來養護肌肉與這裡的「甘味運行於肌肉」的含義相同。

和緩柔潤,蟲子就會活動。《史記·倉公傳》中記載:「輕視我的蟯瘕之病。」註釋:「該病是由寒濕引起的,久而久之化為蟲。」《中藏經》中有「伏蛔白肉肺胃赤弱蛔九種」。古代有「伏蛔白肉肺蝟膈赤蟯九種」。傷寒時胃中寒冷,必定會嘔吐蛔蟲。因為胃寒,濕氣就會化為風邪,木乘之,蛔蟲就會產生。橫著、曲著、直著、左右、上下,這些都是蟲病的表現。藥物無法針對這些治療。

《傳》中又說:「屍體有六代蟲。」還有「肝勞熱、心勞熱、脾勞熱、肺勞熱、腎勞熱」都有蟲。總的來說,各種蟲病都與飲食不節有關,或飢餓飽食失宜,或過度食用腥味、炙烤或爆炒的食物。其症狀表現為:眼眶和鼻下青黑,臉色痿黃,臉上有幾條血絲像蟹爪一樣清晰可見,飲食不進,肌肉不生長。這些都是脾土和柔不健而導致蟲生時的徵兆。這裡講的「蟲子活動,心悶」與前文相吻合,所以附帶說明。詳見《慎柔五書》和《倉公傳注》。

靈樞九針論五裁病在筋無食酸病在氣無食辛病在骨無食鹹病在血無食苦病在肉無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故曰五裁

白話文:

《靈樞經》的《九針論》說:

  • 病在筋脈,不可吃酸味。
  • 病在氣分,不可吃辛辣味。
  • 病在骨骼,不可吃鹹味。
  • 病在血液,不可吃苦味。
  • 病在肌肉,不可吃甜味。

如果嘴饞想要吃,也不可過量,要自己剋制。因此說,「五裁」。

王子律曰裁者酌其適中而不可多也夫五味入口內養五藏外濡形身病則嗜食故宜裁之驥案此即氣增而久夭之由也之意

白話文:

王子得不到入口的美食,不能享受到珍奇的駿馬,就會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