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緒言
緒言
1. 緒言
漢方中分為三派。一信醫聖張仲景之遺訓者為古方學派,一奉晉、唐、宋、元、明、清之醫術者為後世學派,一為不分古方及後世者為折衷學派。余係深信古方派,故本書之內容亦大半以張仲景之《傷寒論》、《金匱要略》為基礎,而所引用各家之論說、治驗,悉以演繹擴充仲景之所論為限。
白話文:
中醫分為三個流派。一種是信奉醫聖張仲景的遺訓,叫做古方學派。一種是奉行晉、唐、宋、元、明、清的醫術,叫做後世學派。一種是不分古方和後世,叫做折衷學派。我深信古方學派,所以這本書的內容也大多以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為基礎。我引用各家的論說和治驗,都以演繹和擴充張仲景的理論為限。
余所宗古方派中,尾臺榕堂氏所著之《類聚方廣義》題言中云:「張仲景為千古用方之鼻祖。然其方則咸出於三代聖賢之精製,張氏只集其大成而已。其方簡明嚴正,條理井然,寬猛之治、和攻之法,無不周悉賅備,若能精究其意,推廣其義,則萬病之治易如反掌矣。」
白話文:
我所尊崇的古方派中,尾臺榕堂先生所著的《類聚方廣義》題言中說:「張仲景是千古用方之鼻祖。然而他的方子,都是出自於三代聖賢的精製,張氏只是集其大成而已。他的方子簡明嚴謹,條理清晰,寬猛之治、和攻之法,無不周悉備至,如果能夠精研其意,推廣其義,那麼治療一切疾病就如同反掌一樣容易了。」
尾臺榕堂氏又云:「如師之方法為中國古代文明之精華,始終一貫,條理俱備。」故其排斥後世派曰:「世醫動輒以古方稀少,難以應付眾病。於是有掇拾《千金》、《外臺》、宋、明諸家之方者,曰:『非如是,則諸病不能悉愈。』殊不知諸家異趣,技術不同,故其立論製方亦各不同,而摭拾雜亂,則其方法不能統一,而治療無規則矣。
白話文:
尾臺榕堂先生又說:「如師(指孫思邈)的方法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精華,始終一貫,條理俱備。」所以他排斥後世的學派說:「世醫動不動就說古方太少,很難應付各種疾病。於是有人從《千金》、《外臺》、宋、明諸家的方劑中掇拾,說:『如果不是這樣,就無法治癒所有的疾病。』殊不知諸家的興趣不同,技術也不同,所以他們立論製方也不同,而把他們雜亂地收集起來,就會使方法無法統一,治療也就沒有規則了。」
夫疾病之多,其變無窮,古來處方,莫善於張氏,實為萬世典型,豈可與後世諸家私意杜撰之方同日而語哉!故研究張氏方者,能自幼而壯而老,造次顛沛,必在於斯,猶如身在當時親受訓誨,則自然術精技熟,遇病開方,靈機活動,意之所向,無不如法,操縱自在,左右逢源,病雖萬殊,又何難應之有,此即所謂以簡御繁之法也。陳實功曰:『方不在多,心契則靈;證不難認,意會則明。
白話文:
疾病種類繁多,變化無窮,古往今來的藥方,沒有比張仲景的藥方更好的了。張氏的藥方是萬世的典範,怎麼能與後世那些諸多醫家憑藉個人意味臆測撰寫的藥方相提並論呢?所以,研究張氏藥方的人,能夠從年輕到壯年再到老年,無論是匆忙還是顛沛流離,始終將張氏藥方銘記在心。猶如親自在老師面前接受教誨,那麼醫術自然精湛,醫技自然嫻熟。遇到疾病開藥方,靈機應變,所想所做都合乎規矩。治療疾病得心應手,應付各種疾病都能迎刃而解,這就是所謂用簡單的藥方治療複雜的疾病的方法。陳實功說:「藥方不在多,只要用心領悟就會靈驗,證狀不難辨認,只要用心體會就會明朗。」
』可謂至言矣。」又謂:「如後世學派者,不過漫然拾集諸家之方劑,其間能統一連絡者頗少,且其方劑之組成,多不務本而逐末,故方劑雖因是而增多,後學者反惑於取捨,不能觸類旁通。雖然欲求得輕粉等之驅梅藥,不得不俟於後世,但可暫置不問。必須先就古方醫術研究有得,行有餘力,然後及於後世諸方可也。
白話文:
這本書的理論,大多以我個人的經驗和事實為基礎,再輔以理論說明。理論中或許有謬誤的地方,但事實則絕對沒有虛假。如果因為理論有錯誤,就否定其事實,這就大錯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