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緒言

回本書目錄

緒言

1. 緒言

漢方中分為三派。一信醫聖張仲景之遺訓者為古方學派,一奉晉、唐、宋、元、明、清之醫術者為後世學派,一為不分古方及後世者為折衷學派。余係深信古方派,故本書之內容亦大半以張仲景之《傷寒論》、《金匱要略》為基礎,而所引用各家之論說、治驗,悉以演繹擴充仲景之所論為限。

余所宗古方派中,尾臺榕堂氏所著之《類聚方廣義》題言中云:「張仲景為千古用方之鼻祖。然其方則咸出於三代聖賢之精製,張氏只集其大成而已。其方簡明嚴正,條理井然,寬猛之治、和攻之法,無不周悉賅備,若能精究其意,推廣其義,則萬病之治易如反掌矣。」

尾臺榕堂氏又云:「如師之方法為中國古代文明之精華,始終一貫,條理俱備。」故其排斥後世派曰:「世醫動輒以古方稀少,難以應付眾病。於是有掇拾《千金》、《外臺》、宋、明諸家之方者,曰:『非如是,則諸病不能悉愈。』殊不知諸家異趣,技術不同,故其立論製方亦各不同,而摭拾雜亂,則其方法不能統一,而治療無規則矣。

夫疾病之多,其變無窮,古來處方,莫善於張氏,實為萬世典型,豈可與後世諸家私意杜撰之方同日而語哉!故研究張氏方者,能自幼而壯而老,造次顛沛,必在於斯,猶如身在當時親受訓誨,則自然術精技熟,遇病開方,靈機活動,意之所向,無不如法,操縱自在,左右逢源,病雖萬殊,又何難應之有,此即所謂以簡御繁之法也。陳實功曰:『方不在多,心契則靈;證不難認,意會則明。

』可謂至言矣。」又謂:「如後世學派者,不過漫然拾集諸家之方劑,其間能統一連絡者頗少,且其方劑之組成,多不務本而逐末,故方劑雖因是而增多,後學者反惑於取捨,不能觸類旁通。雖然欲求得輕粉等之驅梅藥,不得不俟於後世,但可暫置不問。必須先就古方醫術研究有得,行有餘力,然後及於後世諸方可也。

本書網羅諸家之論說治驗,是以證明仲景之說為主,以便讀者研究,非漫然濫用者也。

揭諸家及余之治驗理由者,非欲自表襮也,讀者諒之。

本書立論多本余之經驗事實為基礎,益以理論說明之。理論中或不免謬誤,而事實則斷不虛偽。若以理論之錯誤而并沒其事實,大不可也。

白話文:

中醫學大致分為三個流派。一個是遵循醫聖張仲景遺訓的古方學派,一個是尊奉晉、唐、宋、元、明、清歷代醫術的後世學派,還有一個是不區分古方和後世的折衷學派。我個人深信古方學派,因此本書的內容也大多以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為基礎,而引用的各家學說和治療案例,都以闡釋和擴充張仲景的論點為限。

我所推崇的古方學派中,尾臺榕堂先生所著的《類聚方廣義》序言中說:「張仲景是千古用藥的鼻祖。然而他的方劑其實都出自上古聖賢的精巧製作,張仲景只是集其大成而已。他的方劑簡潔明確、嚴謹端正,條理清晰,無論是寬緩或峻猛的治療方法,調和或攻伐的手段,都完備周全,如果能深入研究其中的含義,推廣其道理,那麼治療各種疾病就會易如反掌。」

尾臺榕堂先生又說:「張仲景的方法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精華,始終貫徹一致,條理完備。」因此他排斥後世學派說:「現在的醫生動不動就說古方太少,難以應對各種疾病。於是就有人撿拾《千金方》、《外臺秘要》以及宋、明各家的方子,說:『不這樣做,就不能治好各種疾病。』他們不知道各家學說觀點不同,技術不同,所以他們的立論和製方也各不相同。如果隨意撿拾,雜亂無章,那麼他們的方法就不能統一,治療也就沒有規則了。

疾病的種類繁多,變化無窮,自古以來的處方,沒有比張仲景的更好的,實在是萬世的典範,怎麼能和後世各家隨意杜撰的方子相提並論呢!所以研究張仲景方劑的人,能夠從年輕到年老,在倉促慌亂的時候,都能運用自如,就像親身接受教誨一樣,自然能達到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境界,遇到疾病開方,靈活機動,心之所向,無不如法,操縱自如,左右逢源。疾病雖然千變萬化,又怎能難倒他們呢?這就是所謂用簡單的方法駕馭複雜局面的道理。陳實功說:『方劑不在多,能與病情契合就靈驗;病證不難認識,理解病機就明白。』這真是至理名言。」他又說:「至於後世學派,不過是隨意收集各家的方劑,其中能夠統一連貫的很少,而且他們的方劑組成,大多不注重根本而追求末節,所以方劑雖然因此增多,後學者反而迷惑於如何取捨,不能舉一反三。雖然想要找到輕粉等治療梅毒的藥物,不得不求助於後世,但可以暫時擱置不理。必須先深入研究古方醫術並有所領悟,行有餘力,然後再研究後世各家方劑。」

本書匯集了各家的學說和治療案例,主要是為了證明張仲景的學說,以便讀者研究,而不是隨意濫用。

我之所以揭示各家和我的治療經驗理由,並不是為了自我標榜,希望讀者能夠理解。

本書的立論大多以我個人的經驗事實為基礎,並加以理論說明。理論中或許難免有錯誤,但事實絕對不虛假。如果因為理論的錯誤而否定事實,那就大錯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