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上善

《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二十八·風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八·風 (1)

1. 諸風數類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十二第四十二《風論》篇,又見《甲乙經》卷十第二上篇。

白話文:

此篇文自始至終,皆見於《素問》卷十二第四十二《風論》篇,又見於《甲乙經》卷十第二上篇。

本篇文章從頭到尾,都可以見於《素問》卷十二的第四十二篇《風論》,同時也可以見於《甲乙經》卷十的第二上篇。

黃帝問於岐伯曰:風之傷人,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或為偏枯;或為賊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風、氣一也,徐緩為氣,急疾為風。人之生也,感風氣以生;其為病也,因風氣為病。是以風為百病之長,故傷人也,有成未成。傷人成病,凡有五別:一曰寒熱,二曰熱中,三曰寒中,四曰癘病,五曰偏枯。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說,風會對人造成傷害,有的會出現寒熱的症狀,有的會發熱,有的會感覺寒冷,有的會出現癘氣病,有的會導致身體偏癱。這些不同的疾病,名稱也不盡相同。

(風和氣是同一個東西,徐緩的稱為氣,急疾的稱為風。人生下來,就是受到了風氣的影響而誕生;生病,也是由於風氣的緣故。因此,風是各種疾病的根源。當風傷害人時,會造成不同的症狀,有的會形成疾病,有的則不會。)

當風傷害人導致疾病時,一般有五種類型:第一種是寒熱,第二種是發熱,第三種是感覺寒冷,第四種是癘氣病,第五種是身體偏癱。

此之五者,以為風傷變成。余病形病名各不同,或為賊風者,但風之為病,所因不同,故病名病形亦各異也。平按:《素問》、《甲乙》無於岐伯三字,傷人下均有也字,癘均作厲,下均有風字。或為賊風也《甲乙》作其為風也,《素問》作或為風也。注急疾袁刻作疾急。)或內至五臟六腑,不知其解,願聞其說。

白話文:

這五種症狀都是由風邪所傷而引起的。其餘各種疾病的症狀和名稱都不一樣。有的是由外來風邪造成的,但由於風邪致病的原因不同,所以症狀和名稱也各不相同。注釋:《素問》、《甲乙經》中沒有「岐伯」兩字,「傷人」下面都有「也」字,「癘」都作「厲」,下面都有「風」字。「或為賊風也」,《甲乙經》作「其為風也」,《素問》作「或為風也」。注釋「急疾」,袁刻本中作「疾急」。有的風邪會深入五臟六腑,不知道如何解除,請您詳細講解一下。

岐伯曰:風氣藏於皮膚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風者喜行而數變,(言風入於臟腑之內為病,遂名臟腑之風。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生大小便道,外不得腠理中泄。風性好動,故喜行數變以為病也。平按:《素問》、《甲乙》曰上有對字,間上有之字。喜作善,下同。

白話文:

岐伯說:風氣藏在皮膚之間,既無法在體內排出,也無法在體外發散。風性喜愛流動,變化無常。(意指風氣進入臟腑後會致病,因此稱之為臟腑之風。風氣藏在皮膚之間,既無法通過大小便排出,也無法通過皮膚腠理散出。風性好動,所以會流動變異,引發疾病。)

風者《甲乙》作風氣者。注生大小便,生字恐衍。)腠理開則灑然寒閉,閉則熱而悗,(風氣之邪得之因者,或因飢虛,或因復用力,腠理開發,風入毛腠,灑然而寒,腠理閉塞,內壅熱悶。灑音洗,如洗而寒也。平按:灑《甲乙》作悽。閉字《素問》、《甲乙》不重。閉則熱而悗,《素問》悗作悶,《甲乙》作不熱而悶。

白話文:

風氣:注者說大便、小便,但生字可能是衍文。(皮膚的孔隙打開時,會感到涼意身體發冷;關閉時,會感到悶熱發燒。風氣之邪的致病原因,可能由於飢餓虛弱,或由於用力過度,導致皮膚孔隙打開,風邪侵入皮膚,感到發冷;皮膚孔隙閉塞,內部熱氣鬱結,發熱發悶。)注釋:灑音洗,形容像水洗一樣發涼。閉則熱而悗,《素問》中悗字為悶,《甲乙經》中悗字為不熱而悶。

)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銷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熱。(其寒不泄在內,故不能食;其熱不泄在外,故銷肌肉也。是以使人惡風而不能食,稱曰寒熱之病。怢慄,振寒貌也。平按:銷肌肉《素問》、《甲乙》作則消肌肉。怢慄《甲乙》作解㑊,《素問》新校正云:全元起本作失味。

白話文:

寒氣會損害消化功能,熱氣會消耗肌肉。因此,寒熱交替會讓人感到畏寒發抖、無法進食,這就是「寒熱」病。

(寒氣不排出在體內,所以不能進食;熱氣不排出在外,所以消耗肌肉。因此,寒熱交替會讓人怕冷、無法進食,這就是寒熱病的症狀。畏寒發抖,形容顫抖發寒的樣子。

註釋:

  • 《素問》、《甲乙》中「銷肌肉」一詞作「消肌肉」。
  • 《甲乙》中「怢慄」一詞作「解㑊」。
  • 《素問》新校正版本中認為「怢慄」一詞原本應作「失味」。

)風氣與陽入胃,循脈而上至目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也。(以下言熱中病也。風氣從皮膚,循足陽明之經,入於胃中;足陽明經從目內眥,入屬於胃,故循其脈至目內眥。以其人肥,腠理密實不開,風氣壅而不得外泄,故內為熱中,病目黃也。平按:與陽入胃《素問》、《甲乙》作與陽明入胃,目眥作目內眥。

白話文:

風氣與陽氣進入胃部,沿著經脈上升到眼睛內側的皮下組織。如果這個人很胖,風氣無法向外排出,就會導致體內燥熱,從而出現眼睛發黃的症狀。(以下討論的是熱中病。風氣從皮膚進入,沿著足陽明經脈進入胃中;足陽明經脈從眼睛內側的皮下組織進入,與胃相連通,所以風氣沿著經脈到達眼睛內側的皮下組織。由於這個人很胖,皮膚毛孔緻密閉塞,風氣被堵塞無法向外排出,所以內部就會燥熱,導致眼睛發黃的疾病。平註:與陽入胃《素問》、《甲乙》中寫作與陽明入胃,目眥寫作目內眥。)

)人變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以下言寒中之病也。人瘦則腠理疏虛,外泄溫氣,故風氣內以為寒中。足陽明脈虛冷,故目泣出也。平按:《素問》、《甲乙》瘦上無變字。)風氣與巨陽俱入,行諸脈輸,散於分理間,沖氣淫邪,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賁䐜而有傷,衛氣有所涘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以下言癘病也。

白話文:

當一個人變瘦時,體外的溫氣會泄漏,導致身體內寒氣,表現為流淚。(以下是寒中疾病的描述。當一個人變瘦時,皮肉鬆弛,外泄溫氣,因此風邪入侵,導致內寒。足陽明脈虛寒,所以眼睛會流淚。注:《素問》、《甲乙經》中「瘦」字上沒有「變」字。)

風邪和巨陽經同時進入身體,運行於各條經脈,散佈於組織空隙間。邪氣侵犯衛氣,導致衛氣運行不順暢,因此導致肌肉腫脹、疼痛。衛氣運行受到阻礙,因此肌肉會出現麻木不仁的症狀。(以下是癘病的描述。)

巨陽,足太陽也。風氣之邪與足太陽,二氣俱入十二經脈輸穴之中,又散於分肉腠理之間,其與太陽俱入於輸,衝上來者,淫邪之氣,與衛氣相干,致令衛氣澀而不行,故肌肉賁起,腹脹有所傷也。以衛氣凝聚不行,故肉不仁也。涘,義當凝也。平按:《素問》、《甲乙》巨陽作太陽,輸作俞,分理作分肉,沖氣淫邪,《素問》無此四字,《甲乙》作衛氣悍邪時五字。賁䐜《甲乙》作膹脹,《素問》作憤䐜。

白話文:

巨陽穴,就是足太陽膀胱經。風邪之氣與足太陽膀胱經這兩股氣同時進入十二經脈的輸穴,又散佈於分肉和腠理之間。它們與太陽經氣一起進入輸穴,衝上來的邪氣與衛氣相接觸,導致衛氣運行不暢,所以肌肉緊張,腹部受到損傷。由於衛氣凝聚不暢通,因此肌肉麻痺不仁。涘,義同「凝」。原來《素問》、《甲乙經》中的「巨陽」寫作「太陽」,「輸」寫作「俞」,「分理」寫作「分肉」,「沖氣淫邪」這四個字《素問》沒有,而《甲乙經》則寫作「衛氣悍邪時」五個字。賁䐜,《甲乙經》寫作膹脹,《素問》寫作憤䐜。

傷《素問》、《甲乙》均作瘍。涘《素問》、《甲乙》作凝。)癘者,營氣熱胕,其氣不精,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也,皮膚傷潰,風寒客於脈不去,名曰癘風,(胕,腐也。太陽與衛氣在營血之中,故濁而熱於胸腹。上衝於鼻,故鼻鼽骨壞。其氣散於皮膚,故皮膚潰爛。以其邪風寒氣客脈,留而不去為病,稱曰癘風。

白話文:

傷,《素問》、《甲乙經》都寫作「瘍」。凝,《素問》、《甲乙經》寫作「凝」。癘症是營氣過熱腐爛,這種氣息不精純,導致鼻樑骨壞死,面色變壞;皮膚潰爛破損,風寒之邪客留在脈絡中不去,這種情況稱為癘風。(腐爛:腐爛;太陽經和衛氣在營血中,所以濁氣和熱氣在胸腹部鬱結。向上衝擊鼻部,所以鼻樑骨壞死。這種氣息散佈到皮膚上,所以皮膚潰爛。由於邪氣是風寒之氣客留在脈絡中,停留不去才發病,因此稱為癘風。)

癘,力誓反。平按:營氣《素問》、《甲乙》作有榮氣。胕《甲乙》作浮。不精《素問》、《甲乙》作不清。傷潰《素問》、《甲乙》作瘍潰。)或名曰寒熱。(言前癘風,或名寒熱之病也。)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為肝風,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為心風,以季夏戊己傷於邪者為脾風,以秋庚辛中於邪者為肺風,以冬壬癸中於邪者為腎風。(春甲乙者,木王時也。

白話文:

癘病,讀音同「力誓」。

註釋:

  • 『營氣』在《素問》和《甲乙經》中寫作『有榮氣』。
  • 『胕』在《甲乙經》中寫作『浮』。
  • 『不精』在《素問》和《甲乙經》中寫作『不清』。
  • 『傷潰』在《素問》和《甲乙經》中寫作『瘍潰』。

這種疾病有時也被稱為寒熱病。(說明上文提到的癘風,有時也被稱為寒熱病。)

在春天(甲乙之氣盛行時),因為風而發病的稱為肝風;在夏天(丙丁之氣盛行時),因為風而發病的稱為心風;在初夏(戊己之氣盛行時),因為邪氣而發病的稱為脾風;在秋天(庚辛之氣盛行時),因為邪氣而發病的稱為肺風;在冬天(壬癸之氣盛行時),因為邪氣而發病的稱為腎風。(春天甲乙之氣盛行時,是木氣旺盛的季節。)

木王盛時,衝上風來,名曰邪風。木盛近衰,故衝上邪風來傷於肝,故曰肝風。余皆仿此。平按:戊己傷於邪,《甲乙》邪作風。庚辛中於邪,及壬癸中於邪,《甲乙》均作傷於風。)風氣中五臟六腑之輸,亦為臟腑之風,(臟腑輸者,當是背輸。近傷臟腑之輸,故曰臟腑之風也。

白話文:

當春季肝木能量強盛時,就會產生一股衝上來的風氣,稱為邪風(《甲乙經》稱之為風)。當肝木能量接近衰退時,就會產生邪風傷害肝臟,因此稱為肝風。其他臟腑也是如此。

(註解:戊己日生的,受傷的原因是邪氣;《甲乙經》中,邪氣寫作風。庚辛日生的,受傷的原因是邪氣;壬癸日生的,受傷的原因是邪氣;《甲乙經》中,都寫作受傷於風。)

風氣能夠進入五臟六腑的經絡,所以也稱為臟腑之風(臟腑的經絡,應是指背部經絡。當風氣傷害臟腑的經絡,就稱為臟腑之風。

平按:《素問》風下無氣字。輸《素問》、《甲乙》作俞。)各入其門戶之中,則為偏風。(門戶,空穴也。邪氣所中之處,即偏為病,故名偏風也。平按:之中《素問》作所中,《甲乙》作風之所中。)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府,在項入髮際一寸,督脈陽維之會,近太陽入腦出處。

白話文:

平按:「素問」中沒有「氣」字。注釋:「素問」、「甲乙」都寫作「俞」。(風邪)各進入各​​自的門戶中,就成為偏風。(門戶,就是空穴。邪氣所侵襲的地方,立即偏為病,所以稱為偏風。)平按:「素問」中「之中」寫作「所中」,「甲乙」中寫作「風之所中」。風邪順著風府而上,就成為腦風。(風府,在後腦勺髮際線上下一寸,督脈陽維相會的地方,靠近太陽經進入腦部再出來的地方。)

風邪循脈入腦,故名腦病也。)風入系頭,則為目風。(邪氣入於目,系在頭,故為目風也。平按:《甲乙》入上無風字。系《素問》作係。)眠寒飲酒中風,則為漏風。(因飲酒寒眠,腠開中漏汗,故為漏風。有本,目風眼寒也。平按:眠寒《素問》、《甲乙》作眼寒,屬上節。

白話文:

  • 風邪循著經脈進入大腦,所以稱為腦病。

  • 風邪進入眼睛所連接的頭部,就會導致眼疾(目風)。

  • 在寒冷中睡覺或飲酒後受風寒,就會導致漏風(因寒氣開泄汗液,從腠理中漏出)。

)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入房用力汗出,中風內傷,故曰內風也。)新沐中風,則為首風。(新沐發已,頭上垢落,腠開得風,故曰首風也。)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皮膚受風日久,傳入腸胃之中泄痢,故曰腸風。)外在腠理,則為泄風。(風在腠理之中,泄汗不止,故曰泄風也。

白話文:

入房汗出中風

進入室內汗出後中風,屬內風(因用力出汗,導致內傷中風)。

新沐中風

剛洗完頭後中風,屬首風(因洗頭髮後,頭上的垢穢脫落,腠理疏鬆,受風侵襲)。

久風入中

風邪侵入身體時間長,導致腸胃中出現腹瀉等症狀,稱腸風飧泄(因風邪長時間侵襲皮膚,傳入腸胃中引起腹瀉)。

外在腠理

風邪在腠理之中,導致出汗不止,稱為泄風(因風邪在腠理中活動,洩散汗液)。

)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為他病也無常方,然故有風氣也。(百病因風而生,故為長也。以因於風,變為萬病,非唯一途,故風氣以為病長也。平按:《素問》、《甲乙》化下有乃字。故《素問》作致,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及《甲乙經》致字作故攻。」今本《甲乙》仍作故,下無攻字。

白話文:

因此,風氣是各種疾病的根源,當它嚴重時會轉變為其他疾病,而這些疾病並無固定的治療方法。儘管如此,風氣仍然是疾病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