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二(卷末缺)·攝生之二 (8)
卷第二(卷末缺)·攝生之二 (8)
1. 六氣
腦髓無補,故腦髓消、胻酸、耳鳴。胻,衡孟反。平按:《甲乙經》骨屬作骨痹。《靈樞》胻作脛。)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此其候也。(以無血,故色白。無血潤膚,故不澤。脈中無血,故空虛。以為不足,虛之狀也。平按:不澤下《甲乙經》有脈脫者三字。
)黃帝曰:六氣者,貴賤何如?岐伯曰:六氣者,各有部主也,其貴賤善惡可為常主,然五穀與為大海。(六氣有部有主,有貴有賤,有善有惡,人之所受,各有其常,皆以五穀為生成大海者也。平按:與為大海《靈樞》、《甲乙經》均作與胃為大海也。)
白話文:
腦髓沒有辦法補充,所以腦髓會逐漸減少,小腿會痠痛,而且會有耳鳴的現象。這裡說的小腿,指的是腳踝到膝蓋之間的部位。根據《甲乙經》記載,骨頭的問題應該寫成骨痹(骨頭麻木或疼痛),而《靈樞》則是寫作脛(小腿)。
如果一個人失血過多,臉色會變得蒼白,看起來乾枯沒有光澤,而且脈搏會呈現空虛的狀態,這就是失血過多的徵兆。(因為沒有足夠的血液,所以臉色才會蒼白。沒有血液來滋潤皮膚,皮膚就會失去光澤。脈搏中沒有血液充盈,所以感覺空虛。這些都是因為體內血液不足的表現。)根據《甲乙經》的記載,「不澤」的後面應該還加上「脈脫者」三個字。
黃帝問道:「所謂的六氣,它們的貴賤地位是怎樣的呢?」岐伯回答說:「六氣各自有它們所主導的部位,它們的貴賤善惡有一定的規律,但是五穀雜糧才是人體能量的根本來源。(六氣各有它們的管轄範圍,有貴賤之分,也有好壞之別,人體所受到的影響各有不同,但是它們都以五穀雜糧作為生成的基礎。)《靈樞》和《甲乙經》都說『與胃為大海』,說明腸胃消化吸收的五穀才是人體能量的根本。」
2. 九氣
平按:此篇見《素問》卷十一第三十九《舉痛論》篇,又見《甲乙經》卷一第一。
黃帝曰:余聞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聚,炅則腠理開氣泄,憂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炅音桂,熱也。人之生病,莫不內因怒喜思憂恐等五志,外因陰陽寒暑,以發於氣而生百病。所以善攝生者,內除喜怒,外避寒暑,故無道夭,遂得長生久視者也。
若縱志放情,怒以氣上傷魂,魂傷肝傷也。若喜氣緩傷神,神傷心傷也。若憂悲氣消亦傷於魂,魂傷肝傷也。恐以氣下則傷志,志傷腎傷也。若多寒則氣收聚,內傷於肺也。若多熱腠理開泄,內傷於心也。憂則氣亂傷魄,魄傷則肺傷也。若多勞氣耗,則傷於腎。思以氣結傷意,意傷則脾傷也。
五臟既傷,各至不勝時則致死也,皆由九邪生於九氣,所生之病也。平按:《素問》余聞作余知,氣收下無聚字,氣泄上無腠理開三字,憂作驚。新校正云:按《太素》驚作憂。與此正合。又注傷魄魄傷二魄字,原抄作魂,原校作魄。按經文云:肺藏氣,氣舍魄。又云:肺在志為憂。
作傷魄亦合。)岐伯曰:怒則氣逆,甚則歐血及食而氣逆上也。(因引氣而上,故氣逆。怒甚氣逆,則致歐血及食氣逆上也。平按:食而氣逆《素問》作飧泄。按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太素》作食而氣逆。與此正合。)喜則氣和志達,營衛行通利,故氣緩焉。(喜則氣和志達,營衛行利,故氣緩為病也。
平按:通上《素問》《甲乙經》均無行字。)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兩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肝脈上入頏顙,連目系;支者,從肝別貫膈,上注肺。肺以主悲,中上兩焦在於心肺,悲氣聚於肺,葉舉心系急,營衛之氣在心肺,聚而不散,神歸不移,所以熱而氣消虛也。平按:《素問》兩焦不通作而上焦不通。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太素》作兩焦不通。與此正合。又王註釋布葉謂布蓋之大葉,新校正疑非是,復引全元起云:悲則損於心,心系急則動於肺,肺氣系諸經,逆故肺布而葉舉。安得謂肺布為肺布蓋之大葉。據此,則全注與本注意合。)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
(雖命門藏精,通名為腎,脈起腎,上貫肝膈,入肺中;支者,從肺絡心,注胸中。故人驚恐,其精卻縮。上焦起胃口上,上焦既閉不通,則氣不得上,還於下焦,下焦脹滿,氣不得行。平按:精卻《甲乙經》作神卻。又《素問》新校正云:氣不行當作氣下行。玩本注,仍當作氣不行。
)熱則腠理開,營衛通,故汗大泄。(氣不得行,或因熱而腠理開,營衛外通,汗大泄也。平按:《素問》、《甲乙經》熱作炅。《素問》故汗大泄作汗大泄故氣泄。)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聚。(因營衛不通,遇寒則腠理閉塞,則氣聚為病也。平按:寒則腠理閉,《甲乙經》無此三句,《素問》在炅則腠理開三句之前。
白話文:
九氣
黃帝說:我聽說百病都源於氣的變化。生氣則氣往上衝,高興則氣緩和,悲傷則氣消沉,害怕則氣往下沉,寒冷則氣收縮,炎熱則毛孔張開,氣體外泄,憂慮則氣紊亂,勞累則氣耗損,思考則氣阻塞。這九種氣的變化不同,會導致什麼樣的疾病呢?(炅,讀作桂,意思是炎熱。人之所以生病,大多是因為內在的喜怒思憂恐等五種情緒,以及外在的陰陽寒暑等因素,這些因素影響到氣的運作,從而導致百病的產生。因此,善於保養身體的人,內在要消除喜怒等情緒,外在要避開寒暑等環境因素,這樣就不會夭折,就能夠長壽。)
如果縱情恣意,生氣使氣往上衝,會損傷魂魄,進而損傷肝臟。如果過度喜悅,氣緩和過度,會損傷精神,進而損傷心臟。如果憂愁悲傷,氣消沉,也會損傷魂魄,進而損傷肝臟。如果害怕,氣往下沉,會損傷意志,進而損傷腎臟。如果經常受寒,氣收縮,會損傷肺臟。如果經常處於炎熱環境,毛孔張開,氣體外泄,會損傷心臟。如果憂慮,氣紊亂,會損傷魄,進而損傷肺臟。如果過度勞累,氣耗損,會損傷腎臟。如果過度思考,氣阻塞,會損傷思維,進而損傷脾臟。
五臟受損,一旦達到無法承受的地步就會導致死亡,這些都是由於九種不良因素作用於九種氣的變化而引起的疾病。
岐伯說:生氣則氣逆,嚴重時甚至會嘔血,並伴隨氣逆上衝。(因為氣往上衝,所以氣逆。生氣過度導致氣逆,就會導致嘔血和食物逆流。)高興則氣平和,心志舒暢,營氣和衛氣運行通暢,所以氣緩和。(高興則氣平和,心志舒暢,營氣和衛氣運行通暢,所以氣緩和。)悲傷則心繫急促,肺部氣機紊亂,兩焦不通暢,營氣和衛氣不能正常散布,熱氣滯留在體內,所以氣消沉。(肝經向上通達額頭,連接著目系;分支從肝臟分出,貫穿膈肌,向上通達肺臟。肺主悲,上中兩焦在心肺之間,悲傷之氣聚集在肺部,導致肺部氣機紊亂,心繫急促,營氣和衛氣聚集在心肺之間,不能正常散布,精神不能轉移,所以會感到熱而氣消沉。)害怕則精氣內縮,精氣內縮則上焦閉塞,上焦閉塞則氣逆流,逆流則下焦脹滿,所以氣無法正常運行。(雖然命門藏精,通稱為腎,腎經起於腎臟,向上貫穿肝臟和膈肌,進入肺臟;分支從肺臟絡於心臟,注入胸腔。所以人驚恐時,精氣會內縮。上焦始於胃口以上,上焦閉塞不通,則氣無法上升,逆流到下焦,下焦脹滿,氣無法正常運行。)炎熱則毛孔張開,營氣和衛氣通暢,所以出汗量大。(氣無法正常運行,或者因為炎熱而毛孔張開,營氣和衛氣外通,所以出汗量大。)寒冷則毛孔閉塞,氣無法正常運行,所以氣收縮。(因為營氣和衛氣不通暢,遇到寒冷則毛孔閉塞,所以氣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