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上善

《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五(卷首缺)·人合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卷首缺)·人合 (1)

1. 卷第五(卷首缺)·人合

平按:此篇自注文「不足二節,故得懷子也」以上,殘脫不完,篇目亦不可考,故自黃帝問於伯高曰至以抱人形,謹從《靈樞》卷十第七十一《邪客》篇補入。自天有陰陽以下至天地相應者,見《靈樞·邪客》篇

白話文:

(原注:「月經不足兩次,因此得以懷孕。」以上部分殘缺不全,篇目也無法考證。因此,從「黃帝問於伯高曰」至「以抱人形」這一段,謹從《靈樞經》卷十第七十一《邪客》篇中補入。從「天有陰陽」以下至「天地相應者」,見於《靈樞經·邪客》篇。)

黃帝問於伯高曰:願聞人之肢節,以應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熱。

白話文:

黃帝問伯高:「我想請問人體的肢體如何與天地相應?」

伯高回答:「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人的頭部是圓的,腳底是方的,與天地相應。天上有日月,人有兩隻眼睛。地有九州,人有九個孔竅(五官和肛門)。天上有風雨,人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天上有雷電,人能發出聲音。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五種聲音(宮、商、角、徵、羽),人有五臟。天有六種律呂(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中呂),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體會產生寒熱。」

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人形。(以上從《靈樞·邪客》篇補入。不足二節,故得懷子也。)天有陰陽,人有夫妻。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三百六十五節。(平按:《靈樞》人下有「有」字。)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膕。

白話文:

天上有十個太陽,人有十個手指。一年有十二個月,人有十個腳趾,手指和腳趾的數量與日月星辰的運行相呼應。女人只有十個手指和兩個腳趾,因為要抱著孩子。天有陰陽,人有夫妻。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五個關節。地上有高山,人有肩膀和膝蓋。地上有深谷,人有腋窩和腿窩。

(戈麥反,曲腳也。)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地有云氣,人有衛氣。地有草蔖,(千古反,草名也,又死草也。平按:雲氣原抄云字下半不全,只餘上半雨字。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地氣上為云。此云地有云氣正合。袁刻因《靈樞》作泉脈,遂作泉氣,恐誤。

白話文:

(「戈麥」指彎曲腳。)大地上有十二條經脈水,人體也有十二條經脈。大地上有雲氣,人體也有衛氣。大地上有雜草,

蔖《靈樞》作蓂。)人有豪毛。天有晝晦,人有臥起。天有列星,人有齒牙。地有小山,人有小節。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幕筋。地有聚邑,人有䐃肉。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地有時不生草,人有母子。此人所以與天地相應者。(幕當為膜,亦幕覆也。膜筋,十二經筋及十二筋之外裹膜分肉者,名膜筋也。

人身上有二十六形,應天地之形也。平按:《靈樞》齒牙作牙齒,時上有四字。)

白話文:

《靈樞》中將蔖寫作蓂(一種植物)。人類有毛髮,就像天空中有晝夜之分;人類有睡眠和清醒,就像天空中有星星;地面有小山丘,人類身體也有細小的關節;地面有山石,人類身體也有突出的骨骼;地面有樹林,人類身體也有包裹肌肉的筋膜;地面有聚落,人類身體也有包裹肌肉的軟組織;一年有十二月,人類身體也有十二個關節。地面有時不長草,人類則有母子相承的關係。這些相似之處說明瞭人體與天地之間的相互應合。(「幕」應為「膜」,即覆蓋物。膜筋是指十二經筋和十二筋之外包裹肌肉的筋膜。)

人身有二十六個形體,應和天地之形。

※按:根據《靈樞》經文,牙齒又寫作「齒牙」,上面時常加註「四字」兩字。

2. 陰陽合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此之謂也,見《靈樞》卷七第四十一《陰陽系日月》篇。篇中間自在上者為陽至蒼色一段經文楊注原抄殘缺,平於日本仁和寺宮御藏本殘卷十三紙中檢出,證以《靈樞·陰陽系日月》篇經文,補入生於火故及有肝肝者之間,而此篇缺處復完,亦幸事也。

白話文:

按:這篇文章從篇首到這裡,在《靈樞》卷七的第四十一篇《陰陽系日月》中有記載。文章中間「在上者為陽至蒼色」,這一段經文在楊上善的註解中原本有殘缺,我從日本仁和寺宮收藏的殘卷十三紙中找到,對照《靈樞·陰陽系日月》篇的經文,補充到「生於火故」和「有肝肝者」之間,這樣一來,這篇文章的遺漏部分就得以補齊,也是一大幸事。

自此之謂也下黃帝曰至末,見《素問》卷二第六《陰陽離合論》,又見《靈樞》卷二第五《根結》篇,又見《甲乙經》卷二第五。

白話文:

這是「黃帝齋戒時說道:『等到最後,』」的出處。請參閱《素問》卷二第六《陰陽離合論》,又見《靈樞》卷二第五《根結》篇,又見《甲乙經》卷二第五。

黃帝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其合之於人奈何?岐伯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故天為陽,地為陰。(夫人身陰陽應有多種:自有背腹上下陰陽,有臟腑內外陰陽,有五臟雄雌陰陽,有身手足左右陰陽,有腰上下天地陰陽也。)足之十二脈,以應十二月,月生於水,故在下者為陰;(腰下為地,故兩足各有三陰三陽應十二月,故十二脈也。人身左右隨是一邊即有十二脈者,天地通取也。

白話文:

黃帝說:我聽說天是陽,地是陰,太陽是陽,月亮是陰,那麼它們和人體的關係是如何的呢?

岐伯說:人的腰部以上是天,腰部以下是地,所以腰以上為陽,腰以下為陰。(人體中的陰陽對應有很多種:有脊背和腹部、上下之陰陽;有臟腑內外之陰陽;有五臟雄性和雌性之陰陽;有身、手、足左右之陰陽;還有腰部上下、天和地之陰陽。)

人的雙腳上各有十二條脈絡,它們對應著十二個月份。月亮生於水,所以位於下部的脈絡為陰。(腰部以下是地,所以兩隻腳各有三陰三陽,對應十二個月份,這就是十二條脈絡。一個人身體的兩邊各有三陰三陽,這是因為它們與天地相通的緣故。)

月為太陰之精,生水在地,故為陰也。平按:《靈樞》足上有故字,脈上有經字。)手之十指,以應十日,日生於火,故在上者為陽。(日為太陽之精,生火在天,故為陽也。平按:日生於火《靈樞》作日主火。)黃帝曰:合之於脈奈何?岐伯曰:寅者正月,生陽也,主左足之少陽;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陽。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陽;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陽。

白話文:

月亮是太陰之氣,生長於北方屬水,所以屬於陰性。手上的十根手指,對應著十天干,太陽屬火,生成於天空,所以位於上面的是陽性。黃帝問:那麼它們與經脈的關係是什麼?岐伯回答:寅月為正月,生髮陽氣,主導左足的少陽經;未月為六月,主導右足的少陽經。卯月為二月,主導左足的太陽經;午月為五月,主導右足的太陽經。

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陽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陽明。此兩陽合於前,故曰陽明。(從寅至未六辰為陽,從申至醜六辰為陰。十一月一陽生,十二月二陽生,正月三陽生。三陽已生,能令萬物生起,故曰生陽。生物陽氣,正月未大,故曰少陽;六月陽氣已少,故曰少陽。二月陽氣已大,故曰太陽;五月陽氣猶大,故曰太陽。

白話文:

辰月(三月)主管左腳陽明經;巳月(四月)主管右腳陽明經。這兩個陽氣經絡會合於前身,因此稱為陽明。(從寅時到未時這六個時辰為陽,從申時到醜時這六個時辰為陰。十一月時陽氣開始萌發,十二月時兩個陽氣萌發,正月時三個陽氣萌發。三個陽氣都已萌發,就能讓萬物生長起來,因此稱為生陽。生長陽氣,正月時陽氣還沒有很強,因此稱為少陽;六月時陽氣已經變弱,因此稱為少陽。二月時陽氣已經很強,因此稱為太陽;五月時陽氣仍然很強,因此稱為太陽。

三月四月二陽合明,故曰陽明也。平按:正月下《靈樞》有之字。)申者七月,生陰也,主右足之少陰;醜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陰。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陰;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陰。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陰;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陰。此兩陰交盡,故曰厥陰。(五月一陰生,六月二陰生,七月三陰生。

白話文:

三月和四月,大陽和少陽同時顯現,所以稱為陽明。

申月(七月),陰氣開始增長,主導右足的少陰經。

醜月(十二月),主導左足的少陰經。

酉月(八月),主導右足的太陰經。

子月(十一月),主導左足的太陰經。

戌月(九月),主導右足的厥陰經。

亥月(十月),主導左足的厥陰經。

這兩個陰經相接,所以稱為厥陰。

(五月開始生出一陰,六月生出二陰,七月生出三陰。)

三陰已生,能令萬物始衰,故曰生陰。生物七月陰氣尚少,故曰少陰;十二月陰氣已衰,故曰少陰。八月陰氣已大,故曰太陰;十一月陰氣猶大,故曰太陰。九月十月二陰交盡,故曰厥陰。厥,盡也。平按:七月下《靈樞》有之字。)甲主左手之少陽,己主右手之少陽。乙主左手之太陽,戊主右手之太陽。

白話文:

當三陰(少陰、太陰、厥陰)產生時,它們會讓萬物開始衰敗,因此稱為「生陰」。

生髮萬物的七月時,陰氣仍然較少,所以稱為「少陰」。十二月時,陰氣已經衰弱,所以也稱為「少陰」。八月時,陰氣已經很強盛,所以稱為「太陰」。十一月時,陰氣仍然很強盛,所以也稱為「太陰」。九月和十月時,太陰和少陰兩股陰氣交盡,所以稱為「厥陰」。「厥」表示「窮盡」。

請注意:七月下方的《靈樞經》中有「之」字。

甲對應左手之少陽,己對應右手之少陽。乙對應左手之太陽,戊對應右手之太陽。

景主左手之陽明,丁主右手之陽明。此兩火併合,故為陽明。(甲乙景丁戊己為手之陽也,庚辛壬癸為手之陰也。甲乙為少陽者,春氣浮於正月,故曰少陽;己為夏陽將衰,故曰少陽。甲在東方,故為左也;己在中宮,故為右也。乙戊為手太陽者,乙為二月,陽氣已大,故曰太陽;戊夏陽盛,故為太陽。

白話文:

景穴主左手的外陽明脈,丁穴主右手的外陽明脈。這兩個穴位合併在一起,所以稱為陽明。(甲、乙、景、丁、戊、己這些穴位屬於手陽明經,而辛、壬、癸、辛、戊這些穴位則屬於手陽明經。)甲、乙屬於少陽經,因為春天的陽氣在上,升浮於正月,所以稱為少陽;戊穴屬於少陽經,因為夏天的陽氣逐漸衰弱,所以也稱為少陽。甲穴在東方,所以屬左手;戊穴在中間,所以屬右手。乙和辛穴屬於手太陽經,因為乙穴代表二月,陽氣已經很強大,所以稱為太陽;辛穴代表夏天,陽氣最盛,所以也稱為太陽。

乙在東方,戊在中宮,故有左右也。景丁為陽明者,景為五月,丁為六月,皆是南方火也,二火合明,故曰陽明也。平按:景《靈樞》作丙,唐人避太祖諱丙為景,猶諱淵為泉也。注夏陽將衰,夏衰二字因蟲蝕不全,玩其剩處,與夏衰二字相近,證以上注「陽氣已少,故曰少陽,陰氣已衰,故曰少陰」,於義亦合,謹擬作夏衰二字。)庚主右手之少陰,癸主左手之少陰。

白話文:

乙在東方,戊在中央,所以有左右之分。景丁屬於陽明,景指五月,丁指六月,都是南方之火,兩個火光合而發亮,因此稱為陽明。

庚主管右手之少陰,癸主管左手之少陰。(平按:景《靈樞》中為丙,唐代避太祖諱,改丙為景,猶如避淵為泉一樣。)夏陽將衰,此處的「夏衰」兩字因蟲蝕不全,但從剩餘部分及上下文文意推測,應為「夏衰」二字。與上文「陽氣已少,故曰少陽,陰氣已衰,故曰少陰」相符,特此擬補「夏衰」二字。

辛主右手之太陰,壬主左手之太陰。故足之陽者,陰中之少陽也,足之陰者,陰中之太陰也。(庚癸為少陰者,十二辰為地,十干為天,天中更有陰陽,故甲乙等六為陽,庚辛等四為陰。庚為七月申,陰氣未大,故曰少陰;癸為十二月醜,陰氣將終,故曰少陰。辛壬為太陰者,辛為八月酉,陰氣已大,故曰太陰;壬為十一月子,陰氣盛大,故曰太陰。

白話文:

辛金掌管右手的太陰經,壬水掌管左手的太陰經。所以足陽經是陰經中的少陽經,足陰經是陰經中的太陰經。(庚、癸屬於少陰,因為十二辰代表地,十干代表天,天中還有陰陽之分,甲、乙等六個為陽,庚、辛等四個為陰。庚為七月申月,陰氣還沒很重,所以稱為少陰;癸為十二月醜月,陰氣將要結束,所以稱為少陰。辛、壬屬於太陰,因為辛為八月酉月,陰氣已經很重,所以稱為太陰;壬為十一月子月,陰氣最盛,所以稱為太陰。)

心主厥陰之脈,非正心脈,於十干外,無所主也。足為陰也,足之有陽,陰中少也,足之有陰,陰中大也。平按:注八月下原缺一字,證以上注七月申,則此八月應是酉字,謹擬作酉。又注十干,干字原缺右方,疑是干字,謹擬作干。)手之陽者,陽中之太陽也;(手之六陽,乃是腰以上陽中之陽,故曰太陽。

白話文:

心臟主導厥陰經脈,但它與心經不同,在十天干中沒有相應的天干。腳部為陰性,但也有陽氣,它是陰中陽氣較弱的部分。腳部也有陰氣,它是陰中陰氣較強的部分。

手部的陽氣就是所有陽氣中的太陽之氣;(手部的六條陽經,是腰部以上陽氣中的陽氣,因此稱為太陽。)

)手之陰者,陽中之少陰也。(手之六陰,乃是腰以上陽中之陰,陽大陰少,故曰少陰。)腰以上者為陽,腰以下者為陰。(此上下陰陽也。)其於五臟也,心為陽中之太陽,肺為陽中之少陰,(以上上下陰陽,此為五臟陰陽。心肺居鬲以上為陽,肝脾腎居鬲以下為陰。故陽者呼,心與肺也;陰者吸,脾與腎也。

白話文:

手部的陰經,是陽經中的少陰經。(手部的六條陰經,是腰部以上的陽經中的陰經,陽經強大,陰經弱小,所以稱為少陰。)腰部以上的部位為陽,腰部以下的部位為陰。(這是上下的陰陽。)在五臟中,心為陽中的太陽經,肺為陽中的少陰經。(以上是上下的陰陽,這是五臟的陰陽。心和肺位於橫膈膜以上,為陽;肝、脾、腎位於橫膈膜以下,為陰。因此,陽經是呼氣,包括心和肺;陰經是吸氣,包括脾和腎。)

心肺俱陽,心以屬火,故為陽中太陽也;心肺俱陽,肺以屬金,故為陽中少陰也。平按:注陰者吸,者字原缺,據上文陽者呼,當是者字,謹擬作者。)肝為陰中之少陽,脾為陰中之至陰,腎為陰中之太陰。(三臟居鬲以下為陰,肝臟屬木,故為陰中少陽也。脾在鬲下屬土,耳以居下,故為陰中至陰。

白話文:

心肺都是陽性的,心屬火,所以是陽中之陽;肺也是陽性的,肺屬金,所以是陽中之少陰。

注意:注釋中「陰者吸」的「者」字原缺失,根據前面「陽者呼」的說法,應當是「者」字,在此提出一個推測。

肝是陰中之少陽,脾是陰中之至陰,腎是陰中之太陰。(三臟位於膈以下,屬陰。肝屬木,所以是陰中少陽。脾位於膈下,屬土,而且位置最低,所以是陰中至陰。)

腎下屬水,故為陰中之太陰也。平按:《素問·六節藏象論》謂肺為陽中之太陰,腎為陰中之少陰,肝為陽中之少陽。新校正引《太素》肺為陽中之少陰,腎為陰中之太陰,肝為陰中之少陽,以證《素問》王注之失,其說甚詳,檢《素問》卷三第九《六節藏象論》王注下新校正自知。

白話文:

腎屬水,所以是陰中的太陰。

註:傳統《素問·六節藏象論》記載肺是陽中的太陰,腎是陰中的少陰,肝是陽中的少陽。新的校正版本引用《太素》記載肺是陽中的少陰,腎是陰中的太陰,肝是陰中的少陽,用來證明《素問》王冰註解的錯誤。詳細的說明請參閱《素問》卷三第9《六節藏象論》王注下的新的校正版本。

)黃帝曰:以治之奈何?岐伯曰:正月二月三月,人氣在左,無刺左足之陽;(春之三月,人三陽氣在左足王處,故不可刺也。)四月五月六月,人氣在右,無刺右足之陽。(夏之三月,人三陽氣在右足王處,故不可刺也。)七月八月九月,人氣在右,無刺右足之陰;(秋之三月,人三陰氣在右足王處,故不可刺也。)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氣在左,無刺左足之陰。

白話文:

黃帝問:用什麼方法治療?

岐伯回答:

  • 正月、二月、三月:人體氣血在左邊,不要針灸左腳的陽經。
  • 四月、五月、六月:人體氣血在右邊,不要針灸右腳的陽經。
  • 七月、八月、九月:人體氣血在右邊,不要針灸右腳的陰經。
  •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體氣血在左邊,不要針灸左腳的陰經。

(冬之三月,人三陰氣在左足王處,故不可刺也。)黃帝曰:五行以東方為甲乙木主春,春者蒼色,蒼色有肝,肝者主足厥陰也。今乃以甲為左手少陽,不合於數何也?岐伯曰:此天地之陰陽也,非四時五行之以次行也。且夫陰陽之者,有名而無形,故數之可十,離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萬,此之謂也。

白話文:


冬天的三個月,人體的三陰之氣位於左腳的足王穴上,所以這個時候不能針灸足王穴。

黃帝說:五行中,東方屬甲乙木,主掌春天。春天的顏色是青色,青色屬肝臟,而肝臟主宰足厥陰經。現在卻把甲木屬左手少陽經,這不合乎規律。

岐伯說:這是天地間的陰陽規律,並不是四時五行按順序運行的緣故。陰陽之氣有名字,但沒有具體形狀,所以可以十倍、百倍、千倍地增長,擴展到無窮無盡,這就是陰陽的特性。

(五行次第陰陽,以甲為厥陰,上下天地陰陽,以甲為陽者,良以陰陽之道,無形無狀,裁成造化,理物無窮,可施名以名實,故數之可十,推之可萬也。平按:《靈樞》主春作王春,蒼色二字不重,有肝作主肝,主足厥陰作足厥陰,無主字。可十,十字原缺,原校補。推之,推字袁刻誤作椎,注同,謹更正。

白話文:

五行按照順序排列,陰陽相生相剋,以甲為厥陰。上下天地間的陰陽變化,以甲為陽。這是因為陰陽之道無形無狀,卻能創造萬物,運作無窮。因此可以給它取名,以名實相符。所以數字可以達到十,推演下去可以達到萬。

《靈樞》中提到春天以木氣為主,因此春天為王春,書中以「蒼色」二字代表木氣,而沒有重複使用「主」字,因此有「肝作主肝」,「主足厥陰作足厥陰」。

「可十」的「十」字原稿缺失,是後人補上的。

「推之」的「推」字,袁刻本誤作「椎」,註解一致,特此更正。

)黃帝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三百六十五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今聞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三陰三陽之數各三,不應天地日月陰陽二數何也?黃帝非不知之,欲因問廣衍陰陽變化無窮之數也。平按:《素問》黃帝下有問字,六十下無五字,今下無聞字。

白話文:

黃帝說:「我聽說天是陽性的,地是陰性的;太陽是陽性的,月亮是陰性的,三百六十五天組成一年,人體也應對應這個規律。現在我聽到三陰三陽的說法,但和陰陽的規律不相符,這是什麼原因呢?」(三陰三陽的數字各為三,與天地日月陰陽的二數不相符。黃帝並非不知道,而是想以此問題來探討和闡述陰陽變化的無窮道理。按:《素問》中黃帝的名字下面有「問」字,六十下面沒有「五」字,現在這個版本中沒有「聞」字。)

)岐伯曰:陰陽者,數之可十,離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也,然其要一也。(言陰陽之理,大而無外,細入無間,豪末之形,並陰陽雕刻,故其數者,不可勝數也。故陰中有陰,陽中有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然則混成,同為一氣,則要一也。平按:《素問》岐伯下有對字,離作推,散作數。

白話文:

岐伯說:陰陽的數目可以達到十,分開可以有百,散開可以有千,推演可以有萬,萬的數量大得不可勝數。然而,它們的根本只有一個。

這說明陰陽的道理,廣泛無邊,深入細微。即使微小的形體,也都有陰陽雕琢。因此,它的數目不可勝數。由於陰中有陰,陽中有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因此,混雜在一起,都屬於一氣,所以根本只有一個。

)天覆地載,萬物方生也。(二儀合氣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辨陰陽,所謂雄雌者也。人之與物,未生以前,合在陰中,未出地也。未生為陰,在陰之中,故為陰中之陰也。)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所生已生曰陽,初生未離於地,故曰陰中之陽也。

白話文:

天地交合,萬物才得以誕生。(這是陰陽二氣的結合。)尚未出生的,稱爲陰處,或稱作陰中之陰。(區分陰陽,就像雄性和雌性。在人或萬物誕生之前,都存在於陰中,還沒有出土。未出生狀態爲陰,處於陰中,所以是陰中之陰。)而已經出生的,稱爲陰中之陽。(出生後已生的稱爲陽,剛出生時尚未離開地面,所以稱爲陰中之陽。)

)陽予之正,陰為之主。(陽氣以為人物生正,陰氣以為人物養主也。)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則天地四塞。(一氣離為陰陽,以作生養之本,復分四時,遂為生長收藏之用,終而復始,如環無端,謂之常也。若失其常,四時之施,壅塞不行也。平按:注施袁刻作弛。

白話文:

陽氣是正氣,陰氣是主氣。(陽氣使人出生,陰氣使人成長。)所以,春天是生長,夏天是旺盛,秋天是收成,冬天是收藏。如果失去了正常,天地就會閉塞不通。(陰陽二氣合而為一,作為生養的根本,再分成四時,成為生長、收藏的用法,不斷循環,沒有終點,這就是正常。如果失去正常,四時的運行就會受阻,不通順。)

)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散也。(散,分也。陰陽之變,俱通內外,外物既爾,內身之變,亦可分為眾□□可勝數也。)黃帝曰:願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別為三陰三陽,推之可萬,故為離也。唯一陰一陽,故為合也。)岐伯曰:聖人南面而立,(古者聖人慾法天地人三才形象,處於明堂,南面而立,以取法焉也。

白話文:

陰陽變化,在人體內外也可以分為數種。(分,分割。陰陽變化,既包含內在和外在,外在世界如此,內在身體的變化也可以分割為眾多部分,難以勝數。)

黃帝說:我想聽聽三陰三陽的離合變化。(將陰陽各分為三,由此可以推演萬物,故稱離。只有一個陰和一個陽,故稱合。)

岐伯說:聖人面向南方站立(古人聖人想要效法天地人三才的形象,在明堂中面向南方站立,以取法天地人三才)。

)前曰廣明,後曰太衝,太衝之地,名曰少陰,(聖人中身以上,陽明為表在前,故曰廣明。太陰為里在後,故廣明下名曰太陰。衝脈在太陰之下,故稱後曰太衝。太衝脈下,次有少陰,故曰少陰為地,以腎最居下故也。)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即足太陽,是腎之腑膀胱脈也。

白話文:

古文:前曰廣明,後曰太衝,太衝之地,名曰少陰,(聖人中身以上,陽明為表在前,故曰廣明。太陰為裏在後,故廣明下名曰太陰。衝脈在太陰之下,故稱後曰太衝。太衝脈下,次有少陰,故曰少陰為地,以腎最居下故也。)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即足太陽,是腎之腑膀胱脈也。

身體前側稱為陽明,後側稱為太衝。在太衝部位下方的稱為少陰,(聖人的身體,從上到下,陽明在表層且在前,所以稱為廣明。太陰在裡層且在後,所以廣明下方稱為太陰。衝脈在太陰下方,所以稱為太衝。太衝脈下方,緊接著是少陰,所以說少陰是部位,因為腎臟位於最下方。)在少陰的上方,稱為太陽,(太陽指足太陽,是腎臟的腑臟膀胱的脈絡。)

臟陰在內,腑陽居外,故為上者也。)太陽根於至陰,結於命門,(至陰,是腎少陰脈也,是陰之極,陽生之處,故曰至陰。太陽接至陰而起,故曰根於至陰。上行絡項,聚於目也。結,聚也。平按:《素問》根下有起字。)名曰陰中之陽。(少陰水中而有此陽氣,故曰陰中之陽也。

白話文:

臟腑的陰氣在內,陽氣在外,所以臟腑是屬於上部的。太陽經的根源在至陰,聚集在命門。(至陰指的是腎經的少陰脈,是陰氣的極點,陽氣生長的地方,所以稱為至陰。太陽經從至陰開始,所以說根源在至陰。然後向上行經脖子,聚集在眼睛。結,就是聚集的意思。)這就是陰氣中的陽氣。(少陰經在水中,卻有陽氣,所以稱為陰氣中的陽氣。)

)中身而上,名曰廣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身中表之上,名曰廣明。脾臟足太陰脈,從足至舌下,太陰脈在廣明裡,故為下也。廣明為表,故為上也。)太陰之前,名曰陽明,陽明根起於厲兌,結於顙大,(陽明脾腑之脈,在太陰表前,從足指厲兌,上行聚於顙上額顱。顙,額也,蘇蕩反。

白話文:

廣明位於身體內部,位於上方。廣明下方,稱為太陰。(廣明在體表的上方,脾臟屬於足太陰脈,從足部到舌頭下方。太陰脈位於廣明內部,所以稱為下方。廣明位於體表,所以稱為上方。)太陰之前,稱為陽明。陽明脾腑之脈,位於太陰體表之前,從足趾的厲兌穴開始,向上匯聚於額頭上方。(顙,額頭,讀音:蘇蕩)

平按:結於顙大,《素問》無此句,《靈樞》作「結於顙大,顙大者鉗耳也」,《甲乙經》作「結於頏顙,頏顙者鉗大,鉗大者耳也」。原抄本作顙大,又本書卷十《經脈根結》亦作顙大,袁刻作顙上。)名曰陰中之陽。(人腹為陰,陽明從太陰而起,行於腹陰,上至於顙,故為陰中陽。

白話文:

註解:

嵌結於額頭上的腫塊。

《素問》沒有提到這句話。

《靈樞》寫作:「嵌結於額頭,額頭腫大的話,就是鉗耳(耳垂腫大)。」

《甲乙經》寫作:「嵌結於額頭,額頭腫大的話,就是鉗大(臉頰腫大),鉗大就是耳垂腫大。」

原本的抄本寫作「額頭」,書中卷十《經脈根結》也寫作「額頭」,袁刻本寫作「額頭上方」。這種腫塊稱為「陰中的陽」。(人體腹部是陰,陽明經脈從太陰經脈產生,在腹部陰處運行,最後到達額頭,所以稱為「陰中的陽」。)

)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少陽根起於竅陰,結於窗籠,名曰陰中之少陽。(厥陰之脈,起於足大趾藂毛之上,循陰股上注於肺,陰藏行內也。少陽肝腑之脈,起足竅陰,上聚於耳,為表陽腑也。以少陽屬木,故為陰中少陽也。平按:《素問》無結於窗籠四字。)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關,陽明為闔,少陽為樞。

白話文:

藏於陰經中的陽氣,稱為少陽。少陽的根源來自於藏陰經,終結於窓闕。藏陰經脈,起於足大拇指的毛際,循著陰股向上注入肺部,屬於陰性的內藏經脈。少陽肝膽之脈,起於足厥陰,向上匯聚於耳,屬於表陽的陽經。由於少陽屬木,故稱之為陰中少陽。

因此,三陽經的相離相合關係是:太陽經為關門,陽明經為口門,少陽經為窗闕。

(三陽離合為關闔樞以營於身也。夫為門者具有三義:一者門關,主禁者也。膀胱足太陽脈主禁津液及於毛孔,故為關也。二者門闔,謂是門扉,主關閉也。胃足陽明脈令真氣止息,復無留滯,故名為闔也。三者門樞,主轉動者也。膽足少陽脈主筋,綱維諸骨,令其轉動,故為樞也。

白話文:

太陽、陽明和少陽三條經絡的離散、聚合而產生開合樞紐的作用,用於運行全身。開合樞紐就如同門戶,有三個作用:

一、門關:主要是管理和禁止。膀胱經屬於足太陽經絡,主要負責禁止津液通過毛孔排出,所以稱為「關」。

二、門闔:是指門扉,主要負責關閉。胃經屬於足陽明經絡,它能夠讓真氣停止運行,不留滯於體內,所以稱為「闔」。

三、門樞:主要是負責轉動。膽經屬於足少陽經絡,它能夠管理筋脈,維繫骨骼,讓筋脈和骨骼運動轉動,所以稱為「樞」。

平按:太陽為關,關字《甲乙經》、《素問》、《靈樞》均作開。日本抄本均作閞,乃關字省文。玩楊注門有三義,一者門關,主禁者也。主禁之義,關字為長,若開字則說不去矣。

白話文:

平按:太陽經稱為「關」,「關」字在《甲乙經》、《素問》、《靈樞》中都作「開」。日本的抄本都作「閞」,是「關」字的簡寫。考查楊上善的註解,有三個意思,其一是門關,意指負責把守的。負責把守的意思,「關」字更為妥當;如果作「開」字,這個說法就說不通了。

再考《靈樞·根結》篇及《甲乙經·經脈根結》篇於太陽為開之上,均有「不知根結,五臟六腑折關敗樞開闔而走」之文,本書卷十《經脈根結》與《靈樞》、《甲乙》同,則是前以關樞闔三者並舉,後復以為關為闔為樞分析言之,足證明後之為關關字即前之折關關字無疑矣。下太陰為關與此同義,不再舉。

白話文:

再考《靈樞經·根結篇》和《甲乙經·經脈根結篇》,在太陽經開竅之上,都有「不知根結,五臟六腑折斷關節,損壞樞紐,開闔失常而運行」的文字。本經卷十《經脈根結篇》與《靈樞經》、《甲乙經》相同,只是前面將關、樞、闔三個概念並列,後面又分別分析為關、為闔、為樞。這足以證明後面的「關」字,無疑就是前面的「折關」字。下面,關於太陰經為關,也是與此相同的道理,不再贅述。

再按嘉祐本《素問》新校正云:「《九墟》太陽為關。」作關。)三經者,不得相失,搏而勿傳,命曰一陽。(惟有太陽關者,則真氣行止留滯、骨搖動也。惟有陽明闔者,則肉節敗、骨動搖也。惟有少陽樞者,則真氣行止留滯、肉節內敗也。相得各守所司,同為一陽之道也。

白話文:

根據《嘉祐本<素問>新校正》的說法:「《九墟》中,太陽經稱為關。」這三條經絡不能相離,它們相互搏擊而不相傳遞,稱之為一陽。

(具體來說,只有太陽經的關脈發作,才會出現真氣運行受阻、骨頭搖動的症狀。只有陽明經的闔脈發作,才會導致肌肉關節衰敗、骨頭搖動的症狀。只有少陽經的樞脈發作,才會出現真氣運行受阻、肌肉關節內部衰敗的症狀。三條經絡各司其職,共同遵循一陽的之道。)

搏,相得也。傳,失所守也。平按:傳《素問》作浮。)願聞三陰。岐伯曰:外者為陽,內者為陰,然則中為陰,其衝在下者,名曰太陰,太陰根起隱白,結於太倉,名曰陰中之陰。(沖在太陰之下,少陰脈上。足太陰脈從隱白而出,聚於太倉,上至舌本。是脾陰之脈,行於腹陰,故曰陰中之陰也。

白話文:

**搏:**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傳: 失去應有的位置和守衛。(註:宋代《素問》作「浮」)

現在的問題: 請您講講三陰(經脈)。

岐伯回答: 外側的經脈為陽,內側的經脈為陰。按照這個原理,中間的經脈應該是陰經。其中位於下方的經脈,稱為太陰經。太陰經的根源起於隱白穴,向上匯聚於太倉穴,稱為「陰中之陰」。(衝脈位於太陰經之下,少陰脈之上。足太陰脾經從隱白穴發出,匯聚於太倉穴,再向上至舌本。這是脾臟的陰經,運行於腹腔內側,所以稱為「陰中之陰」)

平按:《素問》隱上有於字,隱白下無結於太倉四字。)太陰之後,名曰少陰,少陰根起於湧泉,結於廉泉,名曰少陰。(腎脈足少陰從足小指之下,入湧泉,上行聚於廉泉,至於舌本也。平按:《素問》無結於廉泉四字,名曰少陰作名曰陰中之少陰。)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厥陰根起於大敦,結於玉英,(肝脈足厥陰在少陰前,起於大指藂毛之上,入大敦,聚於玉英,上頭與督脈會於巔,注於肺中也。平按:《素問》無結於玉英四字。

白話文:

更正:在《素問》中,隱上沒有「於」字,隱白下也沒有「結於太倉」四字。在太陰之後,稱為少陰,少陰之根源起於湧泉,止於廉泉,稱為少陰。(腎經足少陰從腳小指下方進入湧泉,向上至廉泉結合,終結於舌根。更正:在《素問》中,沒有「結於廉泉」四字,而將「名曰少陰」寫作「名曰陰中之少陰」。)在少陰之前,稱為厥陰,厥陰之根源起於大敦,止於玉英。(肝經足厥陰位於少陰之前,起於大拇指指甲之上,進入大敦,結合於玉英,向上與督脈會合於百會穴並注入肺中。更正:在《素問》中,沒有「結於玉英」四字。)

)陰之絕陽,名曰陰之絕陰。(無陽之陰,是陰必絕,故曰陰之絕陰。)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關,厥陰為闔,少陰為樞。(三陽為外門,三陰為內門。內門亦有三者:一者門關,主禁者也。脾臟足太陰脈主禁水穀之氣,輸納於中不失,故為關也。二者門闔,主開閉者也。

白話文:

陰的極陽,叫做陰的極陰。(沒有陽的陰,是陰必定絕滅,所以叫做陰的極陰。)所以三陰的開閉配合,太陰做關門,厥陰做合門,少陰做樞紐。(三陽是外門,三陰是內門。內門也有三者:一是門關,守門的人。脾臟足太陰脈負責守護水穀之氣,在體內輸送儲存不流失,所以叫做關。二是門闔,負責開關的人。

肝臟足厥陰脈主守神氣出入通塞悲樂,故為闔也。三者門樞,主動轉也。腎臟足少陰脈主行津液,通諸經脈,故為樞者也。)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陰。(三陰經脈也。三陰之脈,搏聚而不偏沉,故得三陰同一用也。)陰陽鍾鍾也,傳為一周,(鍾鍾,行不止住兒。

白話文:

肝臟是足厥陰經脈所主,它控制著神氣的出入暢通和情緒的悲喜,因此稱為「闔臟」。三焦是三條陽經的匯集處,負責轉動氣機。腎臟是足少陰經脈所主,它負責運行津液,貫通於各條經脈,因此稱為「樞臟」。

三條經絡互相依存,不能脫節。它們交錯而不偏沉,稱為「一陰」(指三條陰經)。陰陽交合交替,循環不止。

營衛行三陰三陽之氣,相注不已,傳行周旋,一日一夜五十周也。平按:《素問》鍾鍾作⿱山⿲彳黑攵⿱山⿲彳黑攵,傳字上無也字,有積字。)氣里形表而相成者也。(五臟之氣在裡,內營形也;六腑之氣在表,外成形者也。平按:而相成者也《素問》作而為相成也。)

白話文:

人體的營氣和衛氣循環在三陰三陽經脈中,彼此連接不斷,運轉一週需要一天一夜50次。營氣和衛氣在體內外互相作用而形成人體。五臟之氣在內部,維持身體的運作;六腑之氣在外表,構成身體的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