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二十一·九針之一 (2)
卷第二十一·九針之一 (2)
1. 諸原所生
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八十一難五臟皆以第三輸為原各二以為十原也又取手少陰經第三輸二為十二原六腑皆收井滎輸經四穴之後別立一原六腑各二為十二原然則五臟六腑合有二十四原原者臍下腎間動氣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為原三瞧行原氣經營五臟六腑故三瞧者原氣之別使也行氣故五臟第一輸故第三輸名原六腑以第四穴為原夫原氣者三瞧之尊號故三瞧行原氣止第四穴輸名為原也今五臟六腑有十二原者言五臟六腑各有十二原也合而言之亦有二十四原文言六腑有十二原者後人妄加二字耳。
白話文:
人體的五臟對應六腑,六腑分別有十二個「原穴」。
五臟的「原穴」共有十個,分別取自八十一難經中各臟腑的第三個輸穴,每個臟腑兩個,一共十個。此外,再取手少陰經的第三個輸穴兩個,加在一起就是十二個「原穴」。六腑的「原穴」共有十二個,每個腑臟取井穴、滎穴、輸穴和經穴之後,再另外取一個「原穴」,六腑各兩個,一共十二個。
因此,五臟六腑總共有二十四個「原穴」。「原穴」位於臍下腎間,能夠激發人體的元氣,是人體生命的源頭,也是十二經絡的根本。所以稱為「原穴」。
三焦循行元氣,遍佈五臟六腑,所以三焦是元氣的特別使者,運行元氣,因此五臟的第一個輸穴,故第三個輸穴稱為「原穴」。六腑以第四個穴位為「原穴」。
「原氣」是三焦的尊稱,所以三焦運行元氣時,只到第四個輸穴,輸穴名稱就稱為「原穴」。
現在五臟六腑有十二個「原穴」的說法,指的是五臟六腑各有十二個「原穴」。總括來說,也有二十四個「原穴」。原典中「六腑有十二原」的說法,是後人擅自加上「十二」兩個字的。
)十二原出於四關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常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臟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者也。(四關四肢也此中唯言五臟有十二原生病所由不言六腑十二原也五臟在內原在於外故五臟有腑皆從外入所以五臟皆稟十二原也以其三百六十五節交會穴中谷之氣味皆在中會也。)五臟有疾也應出於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
白話文:
十二原經絡起始於四肢關節。四肢關節主治五臟,五臟出現疾病,通常要從十二原經絡來治療。十二原經絡是五臟接收三百六十五種節氣氣味的途徑。
(四肢關節指的是四肢,這裡只提到五臟有十二原經絡,沒有提到六腑的十二原經絡。這是因為五臟在體內,原經絡在體外,所以五臟都有相應的原經絡。五臟都接收十二原經絡的氣味,因為三百六十五種節氣的氣味都匯聚在原經絡的中會穴中。)
五臟出現疾病,也應當從十二原經絡來尋找原因,而不同的原經絡對應不同的五臟。
(原之脈氣皆出其第三輸。)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明知十二原所出之處又知內應五臟則妙達五臟所生之害也。)陽中之少陰肺也其原出於大渕大渕二。(日夕少陰故曰陽中少陰也。)陽中之太陽心也其原出於大陵大陵二。(日中太陽故曰陽中太陽也。)陽中之少陽肝也其原出於太衝太衝二。
白話文:
(所有經絡的氣血都源於第三條經絡。)如果瞭解經絡的源頭,就能觀察其相應的臟腑,從而知道五臟的病症。(知道十二經絡的源頭,瞭解其與五臟的內在聯繫,就能深入理解五臟所生的各種病症。)
在陽經中,肺屬少陰,其源頭在手厥陰心包經的大渕穴。因為少陰經運行在傍晚時分,所以稱為「陽中少陰」。
在陽經中,心屬太陽,其源頭在手少陽三焦經的大陵穴。因為太陽經運行在正午時分,所以稱為「陽中太陽」。
在陽經中,肝屬少陽,其源頭在足厥陰肝經的太衝穴。
(日出初陽故曰陽中之少陽也。)陰中之太陰腎也其原出於太谿太谿二。(夜半重陰故曰太陰也。)陰中之至陰脾也其原出於太白太白二。(上為四臟陰之至極故曰至陰也。)膈之原出於鳩尾鳩尾一。(膈氣在於鳩尾之下故鳩尾為原也。)肓之原出於脖胦脖胦一。(肓謂下肓在臍一寸脖薖忽反胦於桑反謂胦臍也。
白話文:
太陽剛升起,陽氣最盛,所以叫做「陽中之少陽」。陰氣最盛時,就是太陰腎,其源頭在太谿穴。
半夜時分,陰氣極重,所以叫做「太陰」。陰氣最極致時,就是至陰脾,其源頭在太白穴。
膈膜的源頭在鳩尾穴。因為膈氣在鳩尾之下,所以鳩尾是它的源頭。
肓膜的源頭在脖胦穴。肓膜指的是臍下一寸的部位,脖胦音同「包桑」,指的是臍部。
)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者也脹取三陽飧泄取三陰。(脹取六腑三陽原也泄取五臟三陰原也之。)今夫五臟之有疾也譬猶刺。(客邪入身其猶刺也。)猶汗也。(五志藏神其猶汗也。)猶結也。(陰陽積聚其猶結也。)猶閉也。(血氣不流其猶閉也。
白話文:
上述的十二條原穴,主要治療五臟六腑的疾病。脹氣的話,取三陽經的原穴。腹瀉的話,取三陰經的原穴。(脹氣取六腑三陽原穴,腹瀉取五臟三陰原穴。)如今五臟出現疾病,就像是被針刺了一般(外邪入侵身體,就像被針刺一樣)。或者像出汗了(五臟藏神,就像出汗一樣)。或者像結塊了(陰陽積聚,就像結塊一樣)。或者像堵塞了(血氣不流通,就像堵塞一樣)。
)刺雖久猶可拔也汗雖久猶可雪也結雖久猶可解也閉雖久猶可決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說也夫善用針者其取疾也猶拔刺也猶雪汗也猶解結也猶決閉也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者未得其術也。(三陽不通其猶閉也不得其術者言上工所療皆愈也。)刺熱者如手探湯。(刺熱者決瀉熱氣不久停針徐引針使病氣疾出故如手探湯言其疾也。
白話文:
即使病痛時間長久,依然可以針灸拔除。即使汗水停留時間長久,依然可以發汗祛除。即使結塊時間長久,依然可以疏通化解。即使閉塞時間長久,依然可以疏通暢通。有些人說久病不可醫,這是錯誤的說法。擅長針灸的人治療疾病,就像拔刺、發汗、解結、疏通閉塞一樣。即使疾病時間長久,也能徹底治癒。說不能治癒的,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針灸治療熱證時,就像用手探滾燙的水。針灸治療熱證時,要把熱氣瀉出去,不能長時間停留。針灸時,緩緩拔出針,讓病氣快速排出,所以就像用手探湯一樣快。
)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刺寒者久留於針使溫氣集補故如人行遲若不行待氣故也。)陰有陽疾者取之下陵三里正往無殆氣下乃止不下復始。(諸腸以為陰陽有疾也。)疾高而內者取之陰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陽之陵泉。(所病在頭等為高根原在脾足太陰內者故取太陰第三輸陰陵泉也所病在頭為高其原在膽足少陽外故取足少陽第三輸陽陵泉也。)
白話文:
- 針刺寒症時,針留的時間要長一些,使溫熱之氣聚集後再拔針,就像人不願意動彈一樣。(這是因為針刺寒症時,需要長時間施針,讓溫熱之氣聚集,幫助身體恢復陽氣,所以感覺就像人不想動彈一樣。)
- 陰臟有陽症,取穴在下陵泉,針刺直下,直到有氣感傳導,症狀才停止。如果無效,則重新施針。(因為腸屬於陰臟,陽症表示有熱症,所以取穴在下陵泉,針刺直下,引導熱氣下降。)
- 病症高在上焦(頭部等),且病因在內部(脾胃等),取穴在陰陵泉。(因為病在頭部算高位,病根在脾胃屬於內部,所以取脾胃經的第三個穴位,即陰陵泉。)
- 病症高在上焦(頭部等),且病因在外(膽經等),取穴在陽陵泉。(因為病在頭部算高位,病根在膽經屬於外部,所以取膽經的第三個穴位,即陽陵泉。)
2. 九針所象
黃帝曰余聞九針於夫子眾多博大矣余猶不能寤敢問九針焉生何因有名。(九針法於三才故曰博大。)岐伯曰九針者天地之大數始於一而終於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四時五以法五音六以法六律七以法七星八以法八風九以法九野。(此言其博大也。)黃帝曰以針應九之數奈何岐伯曰夫聖人之起天地之數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鐘數焉以針應數。(黃鐘即起於一也之。
白話文:
黃帝說:「我聽說你的九針法很豐富博大,我仍然不能理解。請問九針法是如何產生,為什麼會有這些名稱?」(九針法根據三才(天、地、人)而來,所以博大。)
岐伯回答:「九針法是天地的大法則,從一到九,所以說一象徵天,二象徵地,三象徵人,四象徵四季,五象徵五音,六象徵六律,七象徵七星,八象徵八風,九象徵九野(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中)。」(這說明瞭九針法的博大。)
黃帝問:「根據九針法,針灸如何與這九個數字相應?」
岐伯說:「聖人制定了天地的法則,一而化九,所以建立了九野。九而化九,九九八十一,這就是黃鐘(音律中的第一個音)的數字。針灸就是根據這些數字來應對的。」(黃鐘就是從一衍生出來的。)
)一者天也天陽也五臟之應天者肺也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人之陽也故為之治針必以大其頭而銳其末令無得深入而陽氣出二者地也地者土也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故為之治針必筒其身而員其末令無傷肉分傷則氣竭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脈也故為之治針必大其身而員其末令可以按脈勿陷以致其氣令邪氣獨出四者時也時者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痼病者也故為之治針必筒其身而鋒其末令可以瀉熱出血而痼病竭。
白話文:
一者,天部
天為陽性,五臟中與天相應的是肺。肺是五臟六腑的保護層,皮膚是肺的表徵,代表人體的陽氣。因此,治療肺部的針灸必須針頭粗大,針尾銳利,以避免深入傷及陽氣。
二者,地部
地為土性,人體中與地相應的是肉體。因此,治療地部的針灸必須針身細長,針尾圓鈍,以避免傷及肉體。如果傷及肉體,氣血就會枯竭。
三者,人部
人體的構成要素是血脈。因此,治療人部的針灸必須針身粗大,針尾圓鈍,可以沿著脈絡按壓,避免深入傷及氣血,讓邪氣自行排出。
四者,時部
時部是指四季八風侵犯經絡所導致的慢性疾病。因此,治療時部的針灸必須針身細長,針尾鋒利,可以瀉熱放血,使慢性疾病得以痊癒。
(以下言九針有法象也此一名鑱針卒銳之者令其易入大其頭使不得深也二者員針員其末如雞卵也三者鍉針員其末者末如黍粟之銳也四者鋒針筒其身如筒之員也鋒其末者針末三隅利也。)五者音也音者冬夏分分於子午陰與陽別寒與熱爭兩氣相薄合為癰膿者也故為之治針必令末如劍鋒可以取大膿。(名曰䤵針。
白話文:
古人認為九種針具各有其特色:
-
**鑱針:**針尖銳,有利於刺入,針頭大,防止刺得太深。
-
**員針:**針尖圓潤,像雞蛋一樣。
-
**鍉針:**針尖像小米或穀子一樣小而尖銳。
-
**鋒針:**針身中空,像竹筒一樣,針尖三面鋒利。
-
**音針:**針尖像劍鋒銳利,用於刺排較大的膿液。
)六者律也律者調陰陽四時而合十二經脈虛邪客於經絡而為暴痹者故為之治針必令尖如耗且員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名曰員利針也耗毛也毛形且員且銳中身微大也。)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竅邪客於經而為痛痹舍於經絡者也故為之治針令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氣因之真邪俱往出針而養者也。(「況羽反」即移反喙詡穢反口嘴也名曰豪針也養者久留也。
白話文:
六種針具
針灸有六種常見的針具,它們的作用在於調節陰陽、四季,並與十二經脈相協調。如果邪氣入侵經絡,導致暴痹,就需要使用這些針具治療。
- 耗毛針:針尖像耗毛一樣銳利,身中部稍大,用於疏通暴氣。
七種針法
針灸也有七種針法,用於治療邪氣入侵經絡引起的疼痛和麻痹。
- 蚊虻喙針:針尖像蚊虻的喙一樣尖細,施針時動作輕柔、緩慢,並長時間停留在穴位上,讓正氣得以疏通,驅逐邪氣。
)八者風也風者人之股肱八節也八正之虛風八風傷人內舍於骨解腰脊節腠之間為深痹者也故為之治針必長其身鋒其末可以取深邪遠痹。(名曰長針鋒利也。)九者野也野者人之節解皮膜之間也淫邪流洫於身如風水之狀而留不能過於機關大節者也故為之治針令尖如梃其鋒微員以取大氣之不能過於關節者也。(名曰大針也大節十二大節也梃當為窱小破竹也。
白話文:
八種病症是風邪引起的。風邪侵襲人體的肌骨關節、八條經絡,以及八個正經的虛弱部位。這八種風邪傷人,會深入骨骼之間,導致腰脊椎節和皮膚縫隙之間的疼痛,這稱之為「深痹」。因此,治療這種病症要用長針,末端鋒利,可以刺入深層病竈,祛除遠端的痹痛。(這種針法稱為「長針鋒利」。)
九種病症是野邪引起的。野邪侵襲人體的關節之間和皮肉之間,就像水流在溝渠中一樣,停留而不暢通,不能流過機關和主要關節。因此,治療這種病症要用尖銳如竹尖的針,針尖微圓,可以疏通不能流過關節的大氣。(這種針法稱為「大針」,「大節」是指人體的十二個主要關節,「梃」是指小竹片。)
)黃帝曰針之長短有法乎岐伯曰一曰鑱針者取法於布針去木半寸卒銳之長一寸六分主熱在頭身也二曰員針取法於絮針筒其身而卵其鋒長一寸六分主治分間氣三曰鍉針取法於黍粟之銳長三寸半主按脈取氣令邪出四曰鋒針取法於絮針筒其身鋒其末長一寸六分主癰熱出血五曰䤵針取法於劍鋒廣二分半長四寸主大癰膿兩熱爭也六曰員利針取法於耗微大其末反小其本令可深內也長一寸六分主取癰暴痹者七曰豪針取法於豪毛長一寸六分主寒痛痹在絡者也八曰長針取法於綦針長七寸主取深邪遠痹者九曰大針取法於鋒針其針微員長四寸主取大氣不出關節者針形畢矣此九針小大長短之法也。(此言九針之狀並言所療之病鑱仕咸反鍉釘奚反針形也䤵披眉反綦奇眉反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針灸的長短有規律嗎?"
岐伯回答:"有九種針,長短用法各不相同:
-
鑱針:仿照布針,去除木柄半英寸,針尖鋒利,長度一英寸六分,用於治療頭身熱症。
-
員針:仿照絮針,針身圓柱形,針尖卵形,長度一英寸六分,用於治療分間氣。
-
鍉針:仿照黍粟的尖銳,長度三英寸半,用於按脈取氣,令邪氣排出。
-
鋒針:仿照絮針,針身圓柱形,針尖鋒利,長度一英寸六分,用於治療癰疽出血。
-
䤵針:仿照劍鋒,寬度二英寸半,長度四英寸,用於治療大癰膿熱。
-
員利針:仿照耗針,針尖大,針柄小,以便深刺,長度一英寸六分,用於治療癰疽暴痹。
-
豪針:仿照豪毛,長度一英寸六分,用於治療寒痛痹絡。
-
長針:仿照綦針,長度七英寸,用於治療深層邪氣遠絡痹症。
-
大針:仿照鋒針,針身微圓,長度四英寸,用於治療關節大氣不出。
以上是九針的形狀和治療用途。
)凡針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鑱針二曰員針三曰鍉針四曰鋒針五曰䤵針六曰員利針七曰豪針八曰長針九曰大針鑱針者頭大末銳主瀉陽氣員針者鋒如卵形揩摩分間令不得傷肌以瀉分氣鍉針者鋒如黍粟之銳主按脈勿陷以致其氣鋒針者刃參隅。(參音三也。)以發痼疾䤵針者末如劍鋒以取大膿員利針者尖如耗且員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豪針者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養以取痛痹長針者鋒利身博。(音團)可以取遠痹大針尖如梃其鋒微員以瀉機關之水九針畢。
(此言九針用法。)
白話文:
所有的針都有不同的名稱和形狀:
-
**鑱針:**針頭大,針尖小,主治陽氣虛弱。
-
**員針:**針頭如雞蛋形狀,可以摩擦肌膚表面,不傷肌肉,主治氣血不和。
-
**鍉針:**針頭如豬牙形狀,主治按壓脈搏,不要太深,以通達氣血。
-
**盒針:**針頭尖細,主治發洩疾病。
-
**䤵針:**針尖如麥穗,主治取血。
-
**員利針:**針尖尖細,但針身較大,主治發散陽氣。
-
**豪針:**針尖尖細,進針徐緩,留針時間長,主治滋養身體,緩解疼痛。
-
**長針:**針身長而粗,可以治療遠處的疾病。
-
**大針:**針尖尖,針身粗,主治疏通水濕。
以上介紹了九種針的用途。
此言九針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