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十九·設方 (4)
卷第十九·設方 (4)
1. 知湯藥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四第十四《湯液醪醴論》篇。
白話文:
這篇文章從開頭到結尾,都可以在《素問》卷四第十四《湯液醪醴論》篇找到。
黃帝問岐伯曰:法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舍於皮膚。今良工皆稱曰病成,名曰逆,則針石不能治也,良藥不能及也,今良工皆持法守其數。親戚兄弟遠近,音聲日聞於耳,五色日見於目,而病不愈者,亦可謂不早乎?(精,謂有而不虛也。但有病在皮膚,微小精實不虛,若不療者,定成大病,故良工稱為病成。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說:「疾病的初期,非常微小精微,必定先發生在皮膚上。現在優秀的醫生都說,當疾病形成,稱為『逆症』,那麼針灸或藥物就無法治療了,良藥也無法奏效。現在優秀的醫生都堅持按照規則,遵守規律。親戚兄弟無論遠近,每天都聽到他們的聲音,每天都看到他們的臉色,但疾病依然無法痊癒,這難道不是因為沒有及早治療嗎?」(「精」是指雖然有病,但還沒發展成虛症。如果皮膚上出現了微小精實的不虛之症,如果不治療,一定會發展成大病,所以優秀的醫生會將這種狀態稱為「病成」。)
以其病者精志眷慕於親戚,耳目玩樂於聲色,日久病成,不可療也,由其不破於脆微也。平按:《素問》法病作夫病,必先舍作必先入結,持法作得其法,可謂作何暇,新校正云:「按別本暇作謂。」注有而不虛原抄作有而虛不,原校作不虛。精實不虛,虛字袁刻誤作無。)岐伯曰: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白話文:
因為這些病人過於思念親人,沉迷於聲色娛樂,時間久了就會形成疾病,難以治癒,因為他們沒有及時發現細微的病變。
註解如下:
- 《素問》:法病就是實際存在的疾病,結病就是指病變已經形成。
- 「持法」就是把握治療的方法,「可謂何暇」意思是說,如果有治療方法的話,哪有時間去思念親人。
- 「精實不虛」的意思是精氣實而不虛,袁刻本誤作「無」字。
岐伯說:疾病是根本,治療是標誌。如果根源和標誌都把握不好,邪氣就不會消除,這就是這個道理。
(若本無病,則亦無療方,故知有病為本,然後設工,是則以病為本,以工為末也。標,末也。風寒暑濕所生之病以為本也,工之所用針石湯藥以為標也。故病與工相契當者,無大而不愈;若工病不相符者,雖微而不遣,故曰不得,邪不服也。)黃帝問曰:其病有不從豪毛生,而五臟傷以竭,(有病不以風寒暑濕外邪襲於豪毛腠理入而為病而五臟傷竭,此為總言。平按:《素問》有上無病字,生而作而生,傷以竭作陽以竭也。
白話文:
如果沒有疾病,那麼也不需要治療方法。因此,要知道疾病是根本,然後才能建立療法。所以,是以疾病為根本,以療法為枝末。
枝末是指,由風寒暑濕引起的疾病,而療法所使用的針灸、藥石則為枝末。因此,當疾病和療法相互匹配時,再大的疾病都可以治癒;如果療法與疾病不符,即使是小病也無法治癒。所以說,如果療法不對症,邪氣就不會退散。
黃帝問道:有些疾病不是從皮膚產生,而是因為五臟受傷而衰竭,(總體而言,有些疾病不因風寒暑濕外邪侵襲皮膚和腠理而發病,而是導致五臟受損衰竭。)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太素》陽作傷,義亦通。」)津液虛廓,(腎傷竭也。廓,空也。平按:虛廓《素問》作充郭。廓袁刻誤作廊。)其魂魄獨,(心傷竭也。平按:其魂魄獨《素問》作其魄獨居。)孤精於內,氣耗於外,(雖有五臟之精,而外少吐納之氣。耗,少也,肺傷竭也。
白話文:
新校正說:「根據《全元起本》和《太素》,『傷』字應為『陽』字,義理也相通。」
津液空虛擴張(腎氣衰竭。擴,空也。平注:虛廓在《素問》中作充郭。廓在袁刻本中誤作廊。),魂魄孤獨(心氣衰竭。平註:其魂魄獨在《素問》中作其魄獨居。),精氣孤單於內,氣力耗散於外(雖然有五臟之精,但外氣不足以吐納。耗,少也。肺氣衰竭。),
)形別不與衣相保,(皮膚不仁,不與衣相近,脾傷竭也。保,近也。平按:形別不與衣相保《素問》作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亟急而動中,是氣巨於內,而形施於外,治之奈何?(此四候即是五臟傷竭,病生於內,故曰動中。亟,數也。是為五臟大氣數發,病生於內,病形施外,療之奈何也。
白話文:
身體皮膚不與衣服相親近,這是脾臟傷竭的徵兆。(「保」:接近)
這四種徵兆發作急促,是體內氣分過盛,外在症狀顯現。治療方法為何?
平按:《素問》亟作極,鉅作拒。注巨,大氣也,應作巨,袁刻作拒。)岐伯曰:卒治權衡,(卒,終也。權衡,臟腑陰陽二脈也。病從內起,終須調於臟腑陰陽二脈,使之和也。平按:《素問》作平治於權衡。)去宛陳,(宛陳,惡血聚也。有惡血聚,刺去也。)莖微動中四亟,(腎間動氣得和,則陰莖微動,四竭得生,故本標得,邪氣服。
白話文:
注釋:《素問》中「極」常寫作「極」,「巨」常寫作「巨」。「巨」指的是大氣,應寫作「巨」,而袁刻本寫作「拒」。岐伯說:最終應調整權衡(即調整內部的陰陽兩脈)。清除積聚的惡血(用針刺放出)。(當)陽氣在身體內部活動適中且平衡時(即陰陽平衡時),陰部會微微動,四肢也會得到滋養,邪氣會被抑制。
平按:《素問》莖作莝,新校正云:「《太素》莝作莖。」與此正同。動下無中字,亟作極。)濕衣繆處以復其形,(繆,異也。衣肉不相保附,故曰繆處。調之既得腎氣動已,則衣肉相得,故曰復其形也。平按:濕衣繆處《素問》作溫衣繆刺其處。)開鬼門,(五神通之者也。
白話文:
按照《素問》的記載,應為「莖作莝」,新校正本注釋:「《太素》中的莝字應改為莖字。」與此文記載一致。動字下方沒有「中」字,亟字應作「極」。
用濕衣服覆蓋異位之處以恢復其形狀。(繆,異也。皮肉不相連接附著,故稱異位之處。調治後得到腎氣滋養,皮肉相合,故稱恢復其形狀。
*打開鬼門。(鬼門指五神通行的道路。
)潔淨府,潔,清靜也。心之不濁亂。精以時,(命門所藏之精既多,以時而有。)服五湯,有五疏,修五臟,(五湯,五味湯也。藥有五味,以合五行,相剋相生,以為補瀉,五氣得有疏通,以修五臟也。平按:《素問》五湯作五陽,有五疏修五臟作已布疏滌五臟。)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
白話文:
(身體)清潔府腑,清潔就是清淨,心境不受混亂。精氣旺盛(命門中儲藏的精氣充足,按時生成)。服用了五味湯,有五種疏通作用,調養五臟(五味湯是用五味的藥材製成的。藥材有五味,對應五行,可以相互制約和促進,起到補益和瀉邪的作用。五臟有了疏通,才能調養好)。因此,精氣自然產生,身體自然強壯,骨肉相互依存,元氣就會平和。
黃帝曰:善哉。(腎間動氣,人之生命,故氣之和則精生,精生則形盛,形精既盛則骨肉相親,於是大氣平和,是為病形雖成,療之有驗。平按:注下精生,精字袁刻脫。)
白話文:
黃帝說:太好了。(腎臟運動所發出的氣促進生命,氣脈和調精才會產生,精產生了形體才會茁壯,形體健壯了骨肉會互相親近,於是大氣平和,即使已經形成了病形,調養治療也有療效。校注:注釋中的「精生」二字,袁刻本中缺失。)
2. 知官能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靈樞》卷十一第七十三《官能》篇,又見《甲乙經》卷五第四《針道》篇。
白話文:
此篇自篇首至末,見於《靈樞》卷第十一第七十三《官能》篇,又見於《甲乙經》卷第第五第四《針道》篇。
黃帝問岐伯曰:余聞九針於夫子,眾多矣不可勝數,余推而論之,以為一紀。余司誦之,子聽其理,非則語余,請受其道,令可久傳,後世無患,得其人乃傳,非其人勿言。(言道之博大,不可勝數,余學之於子,推尋窮問其理,十有二載。余今司而誦之,以示於子,其言有不當不可,余必當合理,余望傳乎所授之人,傳之後代,使久而利物也。平按:請受其道《靈樞》作請正其道。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我聽說有九種針灸法,數量繁多,多得無法一一記下。我仔細推敲討論,認為需要十二年的時間才能學完。我負責傳授理論,您聽後仔細推敲,有不合理的地方,一定要告訴我。請指導我學習這些針法,並將它長久流傳下去,讓後代子孫不會缺少這些知識。要把知識傳授給適合的人,不適合的人就不要告訴他。」(醫術知識浩瀚無邊,無法一一盡述。我向您學習,經過十二年的鑽研探討。現在我負責講授理論,請您聽後仔細推敲,如果有不合理的,一定要告訴我。我希望將醫術傳授給能夠繼承的人,讓它流傳後世,長久地造福世人。)
)岐伯稽首再拜曰:請聽聖王之道。(道在岐伯,授之與帝,帝得之於神,故是聖王之道也。)黃帝曰:用針之理,必知形氣之所在;(帝誦岐伯所授針理章句,凡有四十七章。形之所在肥瘦,氣之所在虛實。一也。)左右上下;(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居其里,男女左右,陰陽上下,並得知之。二也。
白話文:
岐伯恭敬地拜了兩拜說:「請聽聖王之道。」(道源於岐伯,由岐伯傳授給黃帝,黃帝從神那裡得到道,因此稱為聖王之道。)黃帝說:「運用針灸的原理,必須知道各部位的形體和氣血狀況;」(黃帝誦讀岐伯傳授的針灸理法章節,共有四十七章。形體所在,肥瘦有別;氣血所在,虛實不同。這是第一點。)此外,還必須知道人體的左右上下;(肝臟位於左側,肺臟位於右側,心臟位於表層,腎臟位於內層,男女左右有別,陰陽上下不同,這些都必須瞭解。這是第二點。
)陰陽表裡;(五臟為陰居里,六腑為陽居表。三也。)血氣多少;(三陰三陽之脈,知其血氣之多少。四也。)行之逆順;(營氣順脈,衛氣逆行。五也。)出入之合;(血氣有出入合處。六也。誅伐有過,誅伐邪氣惡血。七也。平按:誅《靈樞》作謀。)知解結;(結謂病脈堅緊,破而平之。
白話文:
-
**陰陽表裡:**五臟屬陰,在裡面;六腑屬陽,在外側。
-
**血氣多少:**通過三陰三陽的脈象,可以瞭解血氣的盛衰。
-
**行之逆順:**營氣順著脈絡運行,衛氣逆向運行。
-
**出入之合:**血氣有出入的特定部位。
-
**誅伐有過:**清除過多的邪氣和惡血。
-
**平按:**解開脈絡的結實部位,使其通暢。
八也。)知補虛瀉實上下之氣;(能知補瀉上下之氣。九也。平按:《靈樞》之氣作氣門。)明於四海,審其所在;(髓、血、氣、谷四海,審知虛實所在。十也。平按:《靈樞》明下有通字。)審寒熱淋露;(因於露風,生於寒熱,故曰寒熱淋露。十一也。平按:《靈樞》寒上無審字。
白話文:
第八:懂得滋補不足,瀉掉虛實的氣往上、往下運行。
第九:通曉人體四個海(髓、血、氣、谷)的虛實所在。
第十:審斷寒熱淋露(因露風而生,因寒熱而起)。
)滎輸異處;(五行滎輸有異。十二也。平按:滎《靈樞》作以。)審於調氣;(審吐納導引以調氣。十三也。)明於經隧;(經,正經、奇經也。隧,諸絡也。故曰瀉其經隧,無傷其經,即其信也。十四也。)左右支絡,盡知其會;(支絡,小絡也。皆知小絡所歸,大絡會處。
白話文:
(一)各經的井穴、滎穴、輸穴、經穴在不同的位置(五行井榮輸穴不同,共有十二穴。平按:靈樞經中將滎字寫作以。)
(二)審察吐納導引的方法來調氣(審察吐納導引的方法來調理氣息,共有十三種。)
(三)明瞭經脈的走向和絡脈的分佈(經脈包括正經和奇經,絡脈就是諸絡脈。所以說瀉其經隧,無傷其經,驗證其準確性,共有十四種。)
(四)左右的分支絡脈,都要通曉其會聚處(分支絡脈就是小絡脈,都要知道大絡脈會聚的地方,共有十五種。)
十五也。平按:《靈樞》支作肢。)寒與熱爭,能合而調之;(陰陽之氣不和者,皆能和之。十六也。)虛與實鄰,和決而通之,(鄰,近也。虛實二氣不和,通之使平。十七也。平按:《靈樞》和作知。)左右不調,把而行之,明於逆順,乃知可治;(把,持也。人身左右脈不調者,可持左右寸口人迎,診而行之,了知氣之逆順,乃可療之。
白話文:
十五。註解:在《靈樞》經中,“支”與“肢”同義。寒氣與熱氣爭鬥時,能夠調和它們(對於陰陽之氣不協調的情況,他都能調和。十六。註解:虛弱與強實相鄰,調和分決它們,使之通暢(鄰近。虛實二氣不協調時,使之平衡。十七。註解:在《靈樞》經中,“和”與“知”同義。左右脈象不調時,把持著它們進行治療,明白氣的運行規律,就知道能不能治療(把持。人體左右脈象不調時,可以把持左右寸口脈與人迎脈,診斷後對症治療,瞭解氣的運行規律,就能治療。
十八也。平按:《靈樞》注云:「把一作犯。」注了字袁刻脫。)陰陽不奇,故知起時;(奇,分也。陰陽之脈相併,渾而不分,候之知其病起之時。十九也。)審於本末,察其寒熱,得邪所在,萬刺不殆,知官九針,刺道畢矣;(妙通標本,則知寒熱二邪所在,故無危殆,是為官主九針之道。二十也。
白話文:
十八、按《靈樞》注釋:「把」字寫作「犯」。
十九、陰陽之脈氣不分,所以知道疾病發作的時間。
二十、精通標本,觀察寒熱,找出邪氣所在,萬刺不會有差池,掌握官主九針的方法,刺道就完善了。
)明於五輸,徐疾所在;(明臟腑之經各有五輸,輸中補瀉徐疾所在,並須知之。二十一也。)屈伸出入,皆有條理;(行針之時,須屈須伸,針之入出條數,並具知之。二十二也。)言陰與陽,合於五行;(知分陰陽之氣,以為五行。二十三也。)五臟六腑,亦有所藏;(五臟藏五神,六腑藏五穀。
白話文:
-
**明於五輸,徐疾所在:**明白臟腑經絡的五輸,瞭解輸中補瀉的時機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數。(第21條)
-
**屈伸出入,皆有條理:**施針時,要懂得伸縮,針的進出數量,都應清楚掌握。(第22條)
-
**言陰與陽,合於五行:**懂得區分陰陽之氣,與五行相配。(第23條)
-
**五臟六腑,亦有所藏:**五臟藏五神,六腑藏五穀。
二十四也。)四時八風,盡有陰陽,各得其位,合於明堂,各處色部;(八風,八節之風也。四時八節之氣,各在陰陽之位,併合明堂,處於五行五色之部。明堂,鼻也。二十五也。)五臟六腑;(候五色之部,察知五臟六腑。二十六也。)察其所痛,左右上下;(察五色,知其痛在五臟六腑上下左右。
白話文:
(二十四日)四時八風都有陰陽之分,各佔其位,與明堂相合,位於五色部位。(八風指八節之風,四時八節之氣各自分佈在陰陽之位,共同與明堂相合,位於五行五色的部位。明堂指鼻子。)根據五色部門,可以瞭解五 肺六 肺的情況。(根據五色部位,瞭解五 肺六 肺的情況。)觀察其痛處,察覺病症。 (根據五色,瞭解疼痛位於哪個五 肺六 肺。)
二十七也。)知其寒溫,何經所在;(知十二經所起寒溫各有主。二十八也。)審尺之寒溫滑澀,知其所苦;(言能審候尺之皮膚。二十九也。平按:《靈樞》尺作皮膚二字。)鬲有上下,知氣所在;(谷入於胃,清氣上肺,故在鬲上;濁氣留入胃中,在於鬲下。三十也。平按:《靈樞》鬲作膈,知下有其字。
白話文:
(二十七)判別寒熱徵象,確定病邪所侵經絡。(十二經的寒熱各有其主。)
(二十八)審察寸口脈的寒熱、滑澀,以此判斷疾病的病位。(審察寸口脈的皮膚。)
(二十九)察看鬲的上下情況,判斷氣血的所在。(清氣上行,濁氣下沉,在鬲的上方和下方。)
《甲乙》作知其氣之所。)先得其道,希而疏之,稍深以留之,故能徐之;(為補之道,希疏深留,徐動其針。三十一也。平按:希《靈樞》作稀。《甲乙》作布而涿之,注云:「《太素》作希而疏之。」《靈樞》、《甲乙》徐下有入字。)大熱在上,推而下之,從下上者,引而去之,視前病者,常先取之;(視病熱之上下,瀉而去之。三十二也。
白話文:
《甲乙經》上說:知道病氣所在後,謹慎地稀疏留針。留針時逐漸加深針入,這樣才能緩慢施針。(針灸補益的方法是:稀疏、留針深入,緩慢捻動。這是第 31 條針灸法。平按:《靈樞》中「希」字寫作「稀」。《甲乙經》中「布」字寫作「希」,註釋中說:「《太素》中寫作『稀疏』。」《靈樞》和《甲乙經》中「徐」字後面有「入」字。)如果病熱在上面,就用針向下推壓,從下面往上提的,則引出病氣而去除它。在治療舊病時,常常先取這種方法。 (根據病熱所在的上或下,進行瀉法以去除病氣。這是第 32 條針灸法。)
)大寒在外,留而補之,入於中者,從合瀉之;(寒在皮膚,留針使針下熱,寒入骨髓,亦可留針使熱,瀉出寒熱氣。三十三也。)針所不為,火之所宜;(脈之陷下,是灸所宜,不可針也。三十四也。平按:火《靈樞》、《甲乙》作灸。)上氣不足,推而揚之,下氣不足,積而從之;(上氣不足,謂膻中氣少,可推補令盛。
白話文:
當寒氣存在於體表,可以留針並施以熱力,寒氣侵入體內時,則要通過針刺的方式疏通排出;
針灸無法治療的情況,應通過艾灸來治療(如脈絡深陷,適合艾灸而不是針灸);
當氣血上行不足時,要通過向上推按來幫助向上運氣;當氣血下行不足時,要通過向下按壓來幫助向下運氣;
揚,盛也。下氣不足,謂腎間動氣少者,可補氣聚。積,聚也。從,順也。三十五也。)陰陽皆虛,火自當之,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過於膝,下陵三里,陰絡所過,得之留止,寒入於中,推而行之,經陷下,火即當之;(火氣強盛,能補二虛。三十六。平按:經陷下火即當之《靈樞》作經陷下者火則當之,《甲乙》作經陷下者即火當之。
白話文:
揚,意為上升。下氣不足,指的是腎臟中的動氣不足,此時應該補充氣血。積,意為積聚。從,意為順從。三十五。)陰陽兩虛,火氣自然會當令,四肢厥冷且寒氣重,骨頭瘦削且凹陷,寒氣超過膝蓋,向下蔓延三里,這是陰絡經過的地方,寒氣在此停留,進入身體內部,推動寒氣運行,經脈凹陷,此時火氣應當當令。(火氣旺盛,可以補充陰陽兩虛。三十六。平按:經脈凹陷,火氣應當當令,《靈樞》中寫作經脈凹陷,火氣就應當當令,《甲乙》中寫作經脈凹陷,火氣就當令。
)結絡堅緊,火之所治;(絡脈結而堅緊,血寒,故火攻療。三十七也。平按:《靈樞》緊作下,火之所治作火所治之。注攻字袁刻脫。)不知所苦,兩蹺之下,男陽女陰,良工所禁,針論畢矣;(有病不知所痛,可取陰陽二蹺之下。二蹺之下,男可取陰,女可取陽,是療不知所痛之病。
白話文:
古文:
結絡堅緊,火之所治;
經絡結聚堅緊,需要用火攻法來治療。
古文:
不知所苦,兩蹺之下,男陽女陰,良工所禁,針論畢矣;
如果不知道哪個部位疼痛,可以在兩蹺穴(男取陰蹺,女取陽蹺)下取穴。這是治療不知哪部位疼痛的針灸療法。
男陽女陰,二蹺之脈,不可取之。三十八也。平按:男陽女陰《靈樞》作男陰女陽。)用針之服,必有法則,上視天光,下司八正,以闢奇邪;(服,學習也。學用針法,須上法日月星辰之光,下司八節正風之氣,以除奇邪。三十九也。)而觀百姓,審於虛實,無犯其邪,是天之露,遇歲之虛,救而弗勝,反受其殃,故曰必知天忌,乃言針意;(而令百姓不犯虛實二邪歲露之忌,可謂得針之旨耳。天露者,歲之八正虛邪風雨也。
白話文:
男性為陽,女性為陰,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這兩條經絡,不能針刺。
使用針灸時,必須遵循法則,向上觀測天光,向下掌握八正之氣,以避開邪氣;
觀察百姓,辨別虛實,不觸犯邪氣,就像天上的露水,遇到一年的虛邪之氣,即使想要拯救,也無法戰勝,反而會受到傷害。因此,必須瞭解天的忌諱,才能談論針灸的意義。
四十也。平按:《靈樞》是天之露,天上有得字,弗勝作不勝。)法於往古,驗於來今,觀於⿰火⿱龷早冥,通於無窮,粗之所不見,良工之所貴,莫知其形,若神彷彿;(法於往古聖人所行,逆取將來得失之驗,亦檢當今是非之狀,又觀⿰火⿱龷早冥微妙之道,故得通於無窮之理,所得皆當,不似粗工以意,唯矚其形,不見於道,有同良才神使,獨鑑其所貴,彷彿於真。四十一也。
白話文:
到了 40 歲。
根據《靈樞經》的說法,「露」是天上的液體。天上是有「得」字的,與「不勝」這個字的意思相通。如果能夠從古人的經驗中吸取教訓,並用於預測未來的得失,還能審視當下的是非對錯,並觀察微妙難懂的道,這樣就能通曉無形的道理。凡是淺顯的道理普羅大眾都能看懂,但高明的道理卻只有神明才能看透。如果有人能夠效仿古聖賢的作為,逆向推測出未來得失的徵兆,並以此來檢驗當下的是非,又能觀察到微妙難懂的道,就能通曉無形的道理,所得出的結論必定正確,不會像淺陋之人憑意氣用事,只看到表面的現象,而無法明道,這就像有神靈相助一樣,只有神明才能獨自明辨其珍貴之處。
)邪氣之中人也,洫泝動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見於色,不知於身,若無若亡若存,在形無形,莫知其精;(洫,謂溝渠,即腠理也。泝,謂水之逆流,即邪氣入腠理也。八正虛邪氣入腠理時振寒起於豪毛動形者也。正邪者,因身形飢用力,汗出腠理開,逢虛風中人,微而難知,莫見其精。
白話文:
病邪侵犯人的時候,溝渠(即肌膚紋理)逆流而動,造成寒毛豎起。正氣和邪氣交爭時,情況很微小,最初會表現在臉色上,但身體還沒有感覺,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有形又好像無形,難以察知其本質。
四十二也。平按:《靈樞》洫泝作灑淅,不知於身作不知於其身,若無上有若有二字,其精作其情。)是故上工之取氣也,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敗其形;(邪氣初客,未病之病,名曰萌芽,上工知之。其病成形,下工知之。四十三也。)是故工之用針也,知氣之所在,而守其門戶;(謂知邪氣,處氣處於皮膚脈肉筋骨所在,守其空穴門戶療之。四十四也。
白話文:
四十歲左右的年紀。注釋:《靈樞》一書中的「洫泝」作「灑淅」,不知是指身體還是不知是指身體以外的地方。應該是「不知於其身」後面加「若無」和「有」兩字,其精華(氣血津液)作其情志(不良情緒)。所以,高明的醫生調養氣血,都是在病症萌芽階段,而庸醫則等到病症形成後才治療,因循守舊,只治其表,不治其根。邪氣剛剛侵入,尚未發病,就稱之為「萌芽」。高明的醫生能知道這種情況,而庸醫則要等到病症形成後才能知道。
所以,高明的醫生使用針灸,知道邪氣所在,並守住疏通氣血的要道。這就叫做知道邪氣的位置,守住要道進行治療。
)明於調氣補瀉所在,除疾之意,所取之處;(明於調氣補瀉處所,是處可補,是處可瀉,不妄為之。四十五也。)瀉必用員,切而傳之,(平按:員《甲乙》作方,注云:《太素》作員。切而傳之《靈樞》、《甲乙》作切而轉之。)其氣乃行,疾入徐出,邪氣乃出,伸而迎之,搖大其穴,氣出乃疾,補必用方,(平按:方《甲乙》作員,注云:《太素》作方。
白話文:
明白氣血的調養和補瀉,去除疾病的意圖,以及取穴的地方;瀉時一定要用圓形針具,輕輕地刺入並轉動,這樣氣血才能運行,病邪慢慢排除,邪氣就會出來,伸出手輕輕迎著針具,輕輕搖動穴位,這樣氣血就會很快地排出。補時一定要用方形針具,
)外引其皮,令當其門,左引其樞,右推其膚,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解,欲微以留,氣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門,真氣乃存;(員謂之規,法天而動,瀉氣者也。方謂之矩,法地而靜,補氣者也。樞,謂針動也。瀉必用方,補必用員,彼出《素問》,此是《九卷》方圓之法,神明之中,調氣變不同故爾。四十六也。
白話文:
從外面拉它的皮,讓它正對著門;從左側拉它的樞紐,從右側推它的皮毛;輕輕旋轉並緩慢推它,一定要端正,安靜,堅定心志,不鬆懈;想要緩慢地留住它,氣往下沉而迅速地把它推出來,推它的皮,蓋住它的外門,真氣才能保存住。
(員形像圓規,效法天而運動,用於瀉氣。方形像直角尺,效法地而靜止,用於補氣。樞紐,指針的運動。瀉氣時一定使用方形,補氣時一定使用圓形,這來自《素問》,這是《九卷》中的方圓法則,神妙之中,調氣的作用不同,所以如此。四十六。)
)用針之要,無忘養神。(用針之道,下以療病,上以養神。其養神者,長生久視,此大聖之大意。四十七也。以上四十七章,內經之大總,黃帝受之於岐伯,故誦之以閱所聞也。平按:養神《靈樞》作其神。注閱袁刻作明,按《說文》閱,察也。《博雅》云:閱,數也。又《前漢書·文帝紀》閱天下之義理多矣。
注:閱,猶更歷也。亦通。)
白話文:
運用針灸技術的要訣,不可忘記修養精神。(針灸不僅用於治療疾病,更用於修養精神。修養精神的目的是長生久視,這是聖人偉大的志向。以上四十七章,是《內經》的總綱,黃帝從岐伯那裡學到的,所以背誦下來以複習所聽到的內容。平註:『靈樞』中『養神』作『其神』。袁刻本的『閱』字注釋為『明』,但根據《說文解字》,『閱』字的意思是察看。根據《博雅》,『閱』字的意思是計算。另外,《漢書·文帝紀》中提到「閱天下之義理多矣」,表示研究討論天下的道理。
閱,猶更歷也。(更歷,猶更閱也。亦通。)
雷公問於黃帝曰:《針論》曰:得其人乃傳,非其人勿言。何以知其可傳?黃帝曰: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雷公曰:願聞官能奈何?(人受命於天,各不同性,性既不同,其所能亦異,量能用人,則所為必當,故因問答,以通斯德者也。平按:注德字袁刻作道。
白話文:
雷公問黃帝說:《針灸論》記載:遇到合適的人才傳授,不是合適的人就不要傳授。怎麼知道他是否合適呢?黃帝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能力,根據他的能力任用,因此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雷公說:請告訴我官吏的能力如何?(人接受天命的安排,各人稟賦不同,稟賦不同,能力也不同,根據能力任用,那麼所做的一切一定合適,因此通過問答的方式,來通曉這種道理。平按:袁刻版的註解把「德」字寫成了「道」字。)
)黃帝曰:明目者,可使視也。(人之所能,凡有八種。視面部五行變色,知其善惡,此為第一明人也。平按:《靈樞》也作色。)聰耳者,可使聽音。(聽病人五音,即知其吉凶,此為第二聰聽人也。)接疾辭給者,可使傳論而語餘人;(其知接疾,其辨敏給,此可為物說道以悟人,此第三智辨人也。平按:《靈樞》接疾辭給者作捷疾辭語者,可使傳論而語餘人作可使傳論語。
白話文:
黃帝說:通曉明目的人,可以幫助人們恢復視力。(人的能力,總共有八種。觀察面部五行的顏色變化,就能知道疾病的好壞,這是第一類明眼的人。平按:《靈樞》中把「面部五行變色」寫作「色」。)聽力敏銳的人,可以幫助人們判斷聲音。(聽病人發出的五種聲音,就可以知道吉凶禍福,這是第二類聰聽的人。)反應靈敏、口齒伶俐的人,可以幫助傳達訊息和與他人交談。(他能敏捷地應對疾病,思路清晰、說話流利,可以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他人,這是第三類智辨的人。平按:《靈樞》中把「接疾辭給者」寫作「捷疾辭語者」,把「可使傳論而語餘人」寫作「可使傳論語」。)
)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針艾,理血氣而調諸逆順,察陰陽而兼諸方。(神清性明,故安靜也。動合所宜,明手巧者妙察機微,故審諦也。此為第四靜慧人也。平按:《靈樞》安靜上有徐而二字。)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身則緩節柔筋,心則和性調順,此為第五調柔人也。
白話文:
- 安靜手巧而心審諦的人:
他們可以施針灸,疏通氣血,調和身體的陰陽失衡,並且兼顧各種治療方法。(因為神志清明,性情明達,所以安靜;動作符合需要,反應敏捷,所以手巧;心中細緻審慎,所以審諦。這是第四種靜慧之人。)
- 緩節柔筋而心和調的人:
他們可以帶領人們導引行氣。(身體動作緩慢節奏,筋骨柔軟靈活,心性溫和調順,這是第五種調柔之人。)
調柔之人,導引則筋骨易柔,行氣則其氣易和也。)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祝病。(心嫉毒,言好輕人,有此二惡,物所畏之,故可使之唾祝,此為第六口苦人也。平按:《靈樞》祝作咒。)爪苦手毒,為事善傷者,可使按積抑痹。(爪手苦毒,近物易傷,此為第七苦手人也。
白話文:
性格溫和的人,通過導引術可以輕鬆地讓筋骨變得柔軟,通過行氣術可以輕鬆地讓氣息變得和順。
性格急躁、言語輕浮的人,可以用唾液塗抹患處並祈禱治病。(心懷嫉妒和毒念,喜歡輕視別人,這兩種惡習會讓人畏懼,所以可以用他們的唾液祈禱治病,這就是所謂的「口苦之人」。註釋:《靈樞》中「祝」字作「咒」。)
喜歡用手抓人、性格惡毒的人,做事很容易傷人,可以用按壓穴位的方法來治療他們的積聚和痹症。(喜歡用手抓人、性格惡毒,接近事物時容易受傷,這就是所謂的「苦手之人」。)
)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章;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師無名。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傳,此之謂。(各用其能,以有所當,故曰得人。如不得人,道不可傳也。平按:《靈樞》章作彰,謂下有也字。)手毒者,可使試按龜,置龜於器之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甘手者,復生如故。
白話文:
(不同的技術)各有其用處,才能順利運作,展現出效果;只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才能成功,否則老師的名聲也會受損。因此,只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才能傳授技術,不適合的人不要傳授,這就是這個道理。(每項技術都有其應用的對象和用途,所以要找合適的人選。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技術就無法傳承下去。)善於下毒的人,可以試試按壓烏,把烏放在容器底下,然後在上面按壓,五十天後烏就會死亡;善於解毒的人,則能讓烏死而復生。
(毒手按器而龜可死,甘手按之而龜可生,但可適能而用之,不可知其所以然也。此為第八甘手人也。平按:《靈樞》器下無之字,如故下有也字。)
白話文:
惡毒的手按壓烏龜,烏龜會死;善良的手按壓烏龜,烏龜會活。只要根據情況適當地使用,不必明白其中的道理。這就是第八種善良的人。
平按: 《靈樞》中「按器」下面沒有「之」字,而「如」字下面有「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