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上善

《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十六·診候之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診候之三 (3)

1. 脈論

孟春始至黃帝燕坐臨觀八極始正風八之氣而問雷公曰陰陽之類經脈之道五中所主何臟最貴。(八極即八方也八方之風即八風也夫天為陽也地為陰也人為和陰而無其陽衰殺無已陽無其陰生長不止生長不止則傷於陰陰傷則陰災起矣衰殺不已則傷於陽陽傷則陽禍生矣故須聖人在人在天地間和陰陽氣令萬物生也和氣之也道謂先修身為德則陰陽氣和陰陽氣和則八節風調八節風調正則八虛風正於是疵癘不起嘉祥競集此不和所以然而然亦也故黃帝問身之經脈貴賤依之調攝修德於身以正八風之氣斯是廣成所問之道也。)雷公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脈之主時臣以其道最貴。

白話文:

春天的開始,黃帝端坐在殿上,關注八方,調正八方的風氣,並問雷公:「陰陽類別、經絡的規律,五臟之中,哪個最為重要?」(八方就是八個方向,八方的風就是八風。天為陽,地為陰,人為和陰。如果沒有陽氣滋養,身體就會衰弱而死亡;陽氣如果沒有陰氣滋潤,就會亢盛而損傷。所以要聖明地調和陰陽二氣,讓萬物生長。調和之氣的道理,就是要先修身養德,這樣陰陽二氣才會調和。陰陽二氣調和,八節的風氣就會調和。八節的風氣調正,八方之風就會順暢。這樣,瘟疫就不會發生,吉祥的徵兆就會接連出現。如果不調和,就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所以黃帝詢問五臟中的哪個最重要,就是依循這個道理進行調理,修養身體的德性,以調正八方的風氣,這也是廣成子向黃帝提出的問題。)雷公回答:「春天,甲乙木氣旺盛,屬於青色。它主司肝臟,管轄七十二天的運程,是經絡中最尊貴的。」

(雷公以肝主春甲乙萬物之始故五臟脈中謂肝藏脈為貴。)黃帝曰卻念上下經陰陽從容子所貴最其下也雷公致齋七日復侍坐。(三陰三陽五臟終始之惣此最為貴肝脈主時為下故雷公自以為未通致齋得詔之也。)黃帝曰三陽為經。(三陽足太陽也膀胱脈也足太陽從二目內眥上頂分為四道不項並正別脈上下六道以行於背與身為經也。以是諸陽之主故得惣名也。

白話文:

(雷公認為,肝臟主掌春天,是甲乙木之氣萬物生發的開始,因此在五臟脈絡中,肝藏脈是最重要的。)黃帝說,你再想想,在上下經中,陰陽從容,你所看重的卻是最下等的。雷公齋戒七天,再次侍坐。

(三陰三陽與五臟的終始變化,肝脈主時為最重要的,所以雷公自認尚未通達,才齋戒等待旨意。)黃帝說,三陽為經脈。

(三陽指足太陽膀胱脈。足太陽脈從兩眼的眼角內眥開始,向上行至頭頂,分為四道,沿著頸部與正中脈相並,分出上下六道,運行於背部和身體,形成經脈。由於它是諸陽脈之主,因此被總稱為經脈。)

)二陽為經。(二陽足陽明脈也以是二陽之惣故得名也足陽明脈胃者脈也為經絡海從鼻而起下咽分為四道並正別脈六道上下行腹綱維於身故曰為維也。)一陽遊部。(一陽足少陽膽脈者也足少陽脈以是少陽故曰一陽遊部有三部頭法於天以為上部腰下法地以為下部腰中法人以為中部此一少陽起目外眥絡頭分為四道下缺盆並正別脈上下主經營一節流氣三部故曰遊部也。)此知五臟終始。

白話文:

(二陽為經。二陽指足陽明經脈。因為它是二陽之總,所以得名。足陽明經脈屬於胃,是經絡中的大海,從鼻子開始,向下經過喉部,分為四道,連同六道正別脈,上下運行於腹部,貫穿於全身,所以稱為「維」。)

(一陽遊部。一陽指足少陽經脈,也就是膽經。足少陽經脈因為是少陽經,所以稱為「一陽遊部」。它有三個部分:頭部法於天,為上部;腰以下法於地,為下部;腰部法人,為中部。這條經脈從眼睛外角開始,絡於頭部,分為四道,向下進入尺澤穴,連同正別脈,上下運行,主導氣血運行,貫穿三部,所以稱為「遊部」。)

(由此,可以瞭解五種內在器官的終始規律。)

(此三陽脈起於五臟終於五臟故知此脈者知五臟終始之也。)三陽為表二陰為里一陰至絕作明晦卻具合以攻其理。(三陽太陽也太陽在外故也為表也二陰少陰也少陰居中故為里也一陰厥陰也厥陰脈至十二經脈絕環之終寸口人迎亦然故曰至絕如此三陽三陰之脈見於寸口人迎表裡作日夜之變卻審委具共相合會以政身之理之也。)雷公曰受業未能明也。

白話文:

(這三條陽脈從五臟開始,在五臟終止,所以瞭解這條經脈的人就能瞭解五臟的始終。)三條陽脈是表層脈絡,兩條陰脈是裡層脈絡。一條陰脈一直延伸到經脈終點,出現明暗變化,再迴轉與其他脈絡匯合,以攻擊病理。(三條陽脈即太陽脈,太陽脈在身體外側,所以是表層;兩條陰脈即少陰脈,少陰脈在身體中間,所以是裡層;一條陰脈即厥陰脈,厥陰脈在十二經脈終點,寸口脈和人迎脈也是如此,所以說「延伸到終點」。像這樣三條陽脈三條陰脈的脈象顯示在寸口脈和人迎脈上,明暗變化呈現出晝夜交替,仔細診察它們的全部變化並將它們結合起來,就能掌控身體的道理。)雷公說:學習醫術的人還沒有弄清楚。

(雷公自申不通之意。)黃帝曰所謂三陽者太陽為經三陽脈至手太陰而弦浮而不沉決以度察以心合之陰陽之論。(太陽惣於三陽之氣衛氣將來至手太陰寸口中見供太以長是太陽平也今至寸口弦浮不沉此為病也如此商量可決之以度數察之以心神也。)所謂二陽者陽明至手太陰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

白話文:

(雷公自己申明這一段的意思。)黃帝說:所謂的三陽,是指太陽經脈。三陽脈到手太陰時,會出現弦浮而不沉的脈象。用度數來判斷,用內心體會陰陽理論。(太陽經脈包含三陽之氣,衛氣運行到手太陰寸口處,會看到脈象長而有力。這是太陽經脈健康的表現。現在寸口處出現弦浮不沉脈象,說明有病。按照這樣的判斷依據,可以通過度數和內心體會來確定病情。)

所謂的二陽,是指陽明經脈。陽明經脈到手太陰時,會出現弦而沉急的脈象,而且不會發緊。如果出現這種脈象,病人會死亡。

(炅音桂兒也此經熱也陽明之氣惣於二陽也陽明脈至於寸口見時浮太而短是其陽明平也今至寸口弦而沉急不鼓是陰擊陽又為熱病熱至故為陽明太陽之病皆死也。)一陽者少陽也至手太陰上連人迎弦急懸不絕此少陽之病也專陰則死。(陽氣始生故曰少陽少陽脈至寸口乍疏乍數乍長乍短平也今見手太陰寸口並及喉側胃脈人迎二處之脈並弦急懸微不斷絕是為少陽之病也若弦急實專陰無陽懸而絕者死也。)三陰者此六經之所主也。

白話文:

炅音桂兒也此經熱也陽明之氣惣於二陽也

炅音同「桂」,指發熱。此經指陽明經,體質熱盛。陽明之氣匯聚於手陽明和手少陽兩條經脈。

陽明脈至於寸口見時浮太而短是其陽明平也

陽明經脈到達寸口部位時,脈象浮大而短,表示陽明經氣平和。

今至寸口弦而沉急不鼓是陰擊陽又為熱病熱至故為陽明太陽之病皆死也

現在寸口部位脈象弦急、沉緊而且不鼓動,表示陰邪侵襲陽經。這種情況常常伴有發熱,熱盛則陽明經和太陽經皆受影響,若不治療會危及生命。

一陽者少陽也至手太陰上連人迎弦急懸不絕此少陽之病也專陰則死

一陽指少陽經。少陽經脈到達手太陰肺經上,與人迎穴位相連。脈象弦急、懸起且不斷絕,表示少陽經氣不足。若陰邪過盛則會導致少陽經氣完全受阻,危及生命。

陽氣始生故曰少陽少陽脈至寸口乍疏乍數乍長乍短平也今見手太陰寸口並及喉側胃脈人迎二處之脈並弦急懸微不斷絕是為少陽之病也若弦急實專陰無陽懸而絕者死也

少陽經氣初始生發,所以稱為少陽。少陽經脈到達寸口部位時,脈象忽疏忽數,忽長忽短,整體偏平。現在手太陰肺經寸口部位,以及喉嚨兩側的胃脈和人迎穴位的脈象皆弦急、懸起、微弱而不斷絕,表示少陽經氣不足。若脈象弦急、堅實,表示陰邪過盛,陽氣不足,脈象懸起而不斷絕則會危及生命。

三陰者此六經有所主也

三陰指太陰、少陰、厥陰三條經脈。三陰經脈各自支配著身體中相應的臟腑。

(三陰太陰也六經謂太陰少陰厥陰之脈手足兩葙合有六經脈也此六經脈惣以太陰為主太陰有二足太陰受於胃氣與五臟六腑以為資糧手太陰主五臟六腑之氣故曰六經所主也。)交於太陰伏鼓不浮上空志心。

白話文:

(三陰指太陰等六條經脈,太陰、少陰、厥陰三條陰經的脈絡,分佈在手足兩側,合計共有六條經脈。這六條經脈以太陰經為主。太陰經有兩條,足太陰經源於胃部的氣血,並滋養五臟六腑;手太陰經主導五臟六腑的氣血,因此三陰經等六條經脈都是由太陰經所主導的。)當三陰經與太陰經相連時,脈象會沉伏而不上浮,表明心神安寧。

(交會也三陰六經之脈脈皆會於手太陰寸口也肺氣手太陰脈寸口見時浮澀此為平也今見寸口伏鼓不浮是夫其常也腎脈足少陰貫脊屬骨絡膀胱從腎貫肝上鬲入肺中從肺出肺心肺氣下入腎志上入心神之空也。)二陰至脈其氣歸膀胱外連胃脾。(二陰少陰也少陰上入於肺下合膀胱之腑也外連脾胃者脾胃為臟腑之海主出津液以資少陰少陰在內外與脾胃臟腑相之者也。)一陰獨至絕氣浮不鼓勾而滑。

白話文:

人體的經脈交會在手太陰脈的寸口。當肺氣強時,手太陰脈的寸口會浮出,這時是正常的狀態。現在寸口凹陷腫脹,而不浮出,這是身體出現了問題。腎脈屬於足少陰脈,穿過脊椎,與骨頭相連,再經過膀胱,從腎臟貫穿肝臟,進入膈肌,從肺臟出來。肺氣從肺臟和心臟進入腎臟,而心神之氣從腎臟進入心臟。

少陰脈的二條陰陽經脈,其氣歸於膀胱,在體外與胃、脾相連。(按:少陰脈的二條陰陽經脈,即陰維脈和陽維脈,此二脈會於任督二脈合為一脈,匯於陰蹺穴。)(少陰脈為陰陽二脈,其氣從上至肺,下合膀胱之腑,在體外與脾、胃相連。脾、胃為臟腑之海,主要作用是分泌津液以供應少陰脈。少陰脈在內部,與脾、胃的臟腑相連。)

一陰脈單獨達到極點時會失去呼吸,浮而不脹,彎曲而滑動。

(一陰厥陰也厥陰之脈不兼餘脈故為獨也在寸口亦至絕雖浮動不鼓盛也勾實邪來乘也滑者氣盛而微熱之也。)此六脈者乍陽乍陰六屬相併繆通其五臟而合於陰陽。(五臟六腑三陰三陽氣之盛衰故見寸口則乍陰乍陽也繆牙也臟脈別走入腑腑脈別走入臟皆交相屬可通臟腑合陰陽之也。)先至為主後至為客。

白話文:

(一陰厥陰也) 厥陰脈不和其他脈絡相交會,所以是單獨存在的。在寸口處也會完全消失,即使浮動也不顯得強勁有力。這是邪氣來襲的徵兆。滑脈是氣血盛而略有熱象。

此六脈者乍陽乍陰 這六種脈象時而偏陽,時而偏陰,六種脈象互相交錯,又互相貫通。它們與五臟相應,並與陰陽之氣相合。

五臟六腑三陰三陽氣之盛衰故見寸口則乍陰乍陽也 五臟六腑中的三陰三陽之氣盛衰,所以從寸口脈象來看就會時而偏陰,時而偏陽。繆通就是交錯貫通的意思。臟腑的脈絡分別進入腑臟,而腑臟的脈絡又分別進入臟腑,它們相互貫通,可以溝通臟腑,調和陰陽之氣。

先至為主後至為客 先出現的脈象是主脈,後出現的脈象是客脈。

(陰陽之脈見寸口時先至為主後至為客也假令先得肝脈肝脈為主後有餘脈來乘即為客也。)雷公曰臣悉書嘗受傳經脈誦得從容之道以合從容之道以合從容不知次第陰陽不知雌雄。(三陰三陽經脈容從之道悉書以讀之未知陽造物次第及雄雌之別也從容審理也雷公自謂得審理之經行之合理身之理也。)黃帝曰三陽為父。

白話文:

在寸口診脈時,先出現的脈象為主,後出現的脈象為客。例如,先發現肝脈,肝脈為主脈,後有其他脈象出現,就為客脈。

雷公說:「我仔細研習過經典,學到了經脈的脈序,理解了從容之道。但是,我不明白脈序的先後順序,也無法分辨陰陽雌雄。」

(三陰三陽經脈的脈序非常重要,雷公承認自己還不清楚造化造物的次序和雌雄之分。從容審理指認真研究。)

黃帝說:「三陽脈屬於陽,為父脈。」

(三陽太陽也太陽陽脈在背管五臟六腑氣輸以生身尊比之於天故為父也。)二陽為衛。(二陽陽明也陽明脈在腹經絡於身故為衛。)一陽為紀。(一陽少陽也少陽之脈在身兩側經營百節綱紀於身故為紀者之。)三陰為母。(三陰太陰也太陰脈氣內資臟腑以生身尊比之內地故為母母也。

白話文:

三陽

  • 太陽:陽脈在背部,管理五臟六腑,輸氣以滋養身體。尊貴如天,因此比作父親。

二陽

  • 陽明:陽脈在腹中,經絡遍佈身體,因此負責保護身體。

一陽

  • 少陽:陽脈在身體兩側,貫穿各個關節,維繫身體的綱紀。

三陰

  • 太陰:陰脈的氣能滋養臟腑,產生身體。尊貴如大地,因此比作母親。

)二陰為雌。(二陰少陰也少陰既非其長又非其下在內居中故為雌也。)一陰獨使。(一陰厥陰也厥陰之脈唯一獨行故曰獨使也。)是二陽一陰陽明主病不脈一陰耎而動九竅皆沉。(耎當動義蠕動輕動二陽陽明也一陰厥陰也是陽明厥陰二脈至者即陽明為病以陽明不勝厥陰以厥陰蠕動勝陽故九竅沉塞不利也。)三陽一陰太陽勝一陰不能止內亂五臟外為驚駭。

白話文:

少陰和厥陰是陰脈,所以稱為雌性。(少陰既不向上也不向下,在身體內部居中,因此被認為是雌性。)厥陰獨自行,所以稱為獨使。(厥陰的脈絡只有一條,獨自運行,所以說是獨使。)

陽明脈(陽脈之一)主導疾病,當厥陰脈(陰脈之一)蠕動,則九竅都會堵塞。(「蠕動」的意思是輕微地動,陽明和厥陰都是陽脈。)

當陽明脈勝過厥陰脈,則陽明脈不能停止內在的混亂,導致五臟受損,外在表現為驚恐害怕。

(三陽太陽也一陰厥陰也診得太陽厥陰之脈是為外陽勝陰陰氣內虛厥陰不能止陽則陽乘於內五臟氣亂外陽復發盛為驚駭之病之。)二陰一陽病在肺少陰沉勝肺傷脾故外傷四肢。(二陰少陰也一陽少陽也少陰氣盛少陽氣微少陰脈氣上乘於肺旁及於脾故使四肢不用也。)二陰二陽皆交至病在腎罵詈妄行癲疾為狂陰。

白話文:

有些狀況人會覺得虛弱 無力 ( 例如 貧血 ) 可能是(脾)氣虛 ( 只要平時多運動即可 ) , 也有可能是 (腎)氣虛 ( 用一些中藥材的食補會比較好 )

(二陰少陰也二陽陽明也陰陽明俱至交會則陰虛陽勝遂發為狂罵詈馳走若上實則為癲疾倒僕也。)二陰一陽病出於腎陽氣客遊於心管下空竅堤閉塞不通四肢別離。(二陰少陰也一陽少陽也診得少陰少陽二脈是為陰實為病故曰出腎也足少陽正別之脈上肝貫心故少陽客於心管之下陽實為病故心管下空竅皆悉堤障閉塞不通利也心管心系也心腑手太陽之脈絡心循咽抵胃胃主四肢故不通為四肢之病也手足各不用不相得故曰別離之也。)一陰一陽代絕此陰氣至心上下無常出入不知喉嗌乾燥病在土脾。

白話文:

(陰陽失衡)二陰(少陰)過虛,二陽(陽明)過盛。陰陽明同時到達交會點時,陰虛陽勝,就會發狂、辱駡、奔跑。如果邪氣上升,則會發作癲狂,倒地不起。

二陰一陽(病症)源於腎。陽氣入侵心管,下空竅(心繫)被堵塞,不通暢,導致四肢分離。

(少陰少陽二脈失衡)二陰(少陰),一陽(少陽)。從脈象上診斷,少陰、少陽兩脈失衡,陰實為病,所以說源於腎。足少陽脈是分支脈絡,上達肝臟,貫通心臟,所以少陽入侵心管,導致下空竅(心繫)被堵塞不通。心管就是心繫,心繫屬於手太陽經脈。心脈沿著咽喉通到胃,胃主四肢,所以不通暢就會引起四肢疾病。手足無法協調,相互分離,所以稱為「四肢分離」。

(陰陽交替失常)一陰一陽交替中斷,陰氣入侵心臟,上下出入無常,導致喉嚨乾燥。這種疾病源於脾土。

(一陰厥陰也一陽少陽也厥陰肝脈也少陽膽脈也少陽之脈上肝貫心診得二脈更代上絕陰脈盛時乘陽至心從心更代上下無常不可定其陽出陰入故曰出入不知也厥陰上抵少腹使胃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故其病喉嗌乾燥病在於脾脾胃同氣也厥陰之氣連土脾胃之也。)二陽三陰至陰皆在陰不過陽陽氣不能止陰陰陽並絕浮為血瘕沉為膿胕。

白話文:

(一陰)厥陰經脈屬陰,(一陽)少陽經脈屬陽。厥陰經脈肝脈,少陽經脈膽脈。少陽經脈上連肝,貫穿心臟。診斷時,如果發現這兩條經脈交替出現,而上焦陰脈盛行時,可能會影響陽氣上升到心臟,導致心臟功能異常。陰氣和陽氣交替不規律,因此無法確定陰陽平衡的狀態。所以說,陰陽交錯變化不定。

厥陰經脈向上抵達少腹,連接著胃,貫穿橫膈,分佈在脅肋,循行於喉嚨,因此其病症會導致喉嚨乾燥。這個疾病的根源在於脾臟,因為脾胃同屬土氣。厥陰經脈之氣連接脾胃,因此會影響到脾胃。

(二陽)太陽、少陽、(三陰)太陰、厥陰、少陰等經脈都屬於陰經,當陰氣盛極,就會產生陰邪,導致陽氣無法抑制陰氣,陰陽兩者都衰弱,浮在體表的表現為血瘀,沉在體內的表現為膿血。

(二陽陽明也三陰太陰也至陰脾也足陽明絡脾故與太陰皆在陰也其陰不能過入出土陽陽復不能過土陰是為陰陽隔絕陽脈獨浮故結為血瘕陰脈獨沉結以為膿胕扶反義當腐壞壞。)陰陽皆壯以下至陰。(太陰陽明皆盛以下入脾為病。)陰陽之解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診決死生之期遂次含歲年。

白話文:

第二個陽經是陽明經,第三個陰經是太陰經,最陰的脾臟屬於足陽明經的絡脈,所以與太陰經同屬陰經。

但是,太陰經的陰氣不能過於深入,導致陽明經的陽氣出土,而陽明經的陽氣也不能過於深入,導致太陰經的陰氣出現,這就是陰陽隔絕。

因為陽脈獨立浮在體表,所以會凝結為血瘀,而陰脈獨立沉於體內,則會凝結為膿腫。扶正的方法,反而是讓它們腐壞。壞了之後,才會好轉。

陰陽都強盛,則會影響到最陰的脾臟。(太陰經和陽明經都太旺盛,就會影響到脾臟,導致疾病。)

陰陽的消解,上合則明亮,下合則幽暗,以此診斷生死,預測年歲。

(如前經脈陰陽論解解道言其生也上合昭昭陽之明也語其死也下合冥冥陰之暗也如此許診決死生不失其候遂得次第各合日月歲年之期之也。)雷公曰請問短期黃帝不應雷公復問黃帝曰在經論中。(指在此經論短斯中者也。)雷公曰請問短期。(請問短期之論。)黃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土陽者至春正月脈有死徵皆歸出春。

白話文:

以前在經脈陰陽論中講解,人的生是由於符合陽明的特質,人的死是由於符合陰暗的特性。因此,診斷生死時,只要符合這些特質,就能準確判斷,不至於出錯。每一種特質,都對應著相應的時節,如年月日時。

雷公問道:「請問什麼是短壽的徵兆?」黃帝沒有回答。雷公又問了一遍。

黃帝說道:「在經論中已經說過短壽的徵兆了。(指《短斯》這篇經論。)」

雷公問道:「請問短壽的徵兆是什麼?」

黃帝答道:「冬天三個月出現的疾病,如果屬於陽氣旺盛的類型,到了春天的正月,脈象就會出現死亡徵兆,而且會在春天離開人世。」

(冬陰也時有病有陽氣來乘至正月少陽王時陰氣將盡故脈有死其徵死冬三月病皆歸出春春時出王萬物故曰出春也。)冬三月之病病在理已盡草與柳葉皆殺陰陽皆絕期在孟春。(理中也冬時陽氣在肉冬之陰氣為陽所傷已盡在草柳葉火時反而死若陰陽隔絕正月時死之者也。)春三月之病陽病日殺陰陽皆絕期在乾草。

白話文:

冬天陰氣盛極,有時也會因陽氣上來而生病。到了正月,少陽屬王,陰氣將盡,所以脈象會死絕。冬天三個月裡的病,徵兆都會顯現在春天,因為春天陽氣旺盛,萬物復甦,所以說「出春」。

冬天三月裡的病,病理已盡,草和柳葉都枯萎了,陰陽隔絕。如果在這段時間死亡,病因多半在孟春(正月的季節)。

春天三月裡的病,陽氣日益消退,陰陽隔絕。如果在這段時間死亡,病因多半在乾草(正月的季節)。

(春為陽也春陽氣王今陽病者是陽衰故死也若陰陽隔絕不相得者至土季秋金氣王時被克而死之也。)夏三月之病病至陰不過十日陰陽交期在溓水。(夏陽也至陰脾也夏陽脾病為陽所優故不過脾之成數十日而死若陰陽交擊期在溓水廉檢反水靜也七月水生時之也。)秋三月之病三陽俱起不治自已陰陽交合者立立不能坐坐不得起三陽獨至期在石水。

白話文:

春天屬陽,陽氣最旺盛。如果春天患病而死亡的人,是因為陽氣衰弱。如果陰陽隔絕,不相交合,那麼到了秋天土季,金氣旺盛,就會被剋制而死亡。

夏天三個月,如果得了病,病情最重也不會超過十天。因爲陰陽相交的交期在雨水節氣。(夏天屬陽,最陰的臟腑是脾。夏天陽氣旺盛,脾臟生病,被陽氣所勝,所以不會超過脾臟的正常壽命十天而死亡。如果陰陽交擊,交期在雨水節氣,廉貞星反照,水位平靜。七月是水生長的時候。)

秋天三個月,如果得了病,三陽(少陽、陽明、太陽)同時發作,不能自愈。陰陽交合,站也站不穩,坐也坐不起,只有三陽獨發,交期在白露節氣。

(三陽太陽陽明少陽也秋三月病診得三陽之脈同時而起是陽向衰少陰雖病不療自已若陰陽交事一上下故立不能坐不能起也若三陽之脈各別獨至者陽不勝陰故至十月水凍時死也寒甚水凍如石故曰石水也。)二陰獨至期在盛水也。(二陰少陰也少陰獨至則陰不勝陽故至春月水解水盛時死之也。

白話文:

(三陽:太陽、陽明、少陽。秋天三月出現疾病,診斷發現三陽之脈同時浮現,表示陽氣衰弱。少陰雖然生病了,但只要不治療,身體就會自行痊癒。如果陰陽互相交互影響,導致一方上升一方下降,患者就會站不起來,坐也不行。如果三陽之脈分別單獨出現,說明陽氣無法勝過陰氣,到了十月水結冰的時候,患者就會死亡。天氣寒冷,水結冰像石頭一樣堅硬,所以稱之為「石水」。)

二陰獨至,預計出現在水量充沛的時期。(二陰:少陰。少陰獨至,說明陰氣無法勝過陽氣,所以到了春天水解凍,水勢旺盛時,患者就會死去。

)黃帝坐明堂召雷公問曰子知醫之道乎誦而頗能別別而未能明明而未能章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主。(明堂天子所居室也習道有五一誦二解三別四明五章子能誦之未能解別且可行之士群僚不可之進尊貴。)星與日月光以章經術後世益明上通神農若著至教擬於二皇。(樹立也雷公所願立天之道以章經術益明後代上通神農至教擬於古之伏羲神農二皇大道也疑當為擬者也。)黃帝曰善無失此陰陽表裡上下雌雄輸應也。

白話文:

黃帝在明堂召見雷公說:「你懂得醫學之道嗎?」雷公回答:「我已經背誦了,也能夠區別一些,但還不能完全明白,更不能夠闡述清楚。這樣的能力足夠治療一般的臣子,但還不足以醫治諸侯和君主。」(明堂是天子居住的宮室。學習醫術有五個階段:一、背誦;二、理解;三、區別;四、明白;五、闡述。雷公只能背誦,還不能理解和區別,只能夠治療普通的臣子,不能夠治療地位尊貴的人。)

星、日月、光線,這些都是用來闡述經絡和術數的方法,後世醫學家會越來越清楚。這些醫學知識可以追溯到神農時代,就像雷公所希望的建立天之道一樣,用以闡述經絡和術數,讓後代醫學家更明白,並像神農和伏羲這樣的大帝一樣,掌握醫學的精髓。(建立:指雷公所希望建立的天之道。神農、伏羲:古代傳說中的帝王,被認為是醫學的始祖。擬:疑當為「擬」,意為相似。)

黃帝說:「很好,沒有什麼遺漏。這體現了陰陽表裡、上下、雌雄之間的相生相應。」

(試令至誠。)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言其所教合道行之長生久視也。)以教眾庶亦不疑殆醫道論篇可傳後世可以為寶。(誠令至傳寶也。)雷公曰請受道諷誦用解黃帝曰子不聞陰陽傳乎曰不知曰夫三陽太陽為葉上下無常合而病至偏周陰陽。(三陽太陽也諸陽之行從頭至足若上下行不能依度數合而為病則內傷五臟外害六腑無所不周也。)雷公問曰三陽莫當請聞其解。

白話文:

(請務必誠信。)而能知曉上天文象、下通地理、中曉人事,就能長生久視。(這說明他所教導的符合道法,可以讓人長生久視。)用此教導眾人,他們也不會懷疑,所以《醫道論》篇可以傳留後世,成為寶貴之物。(誠信從頭到尾都是寶貴的。)雷公說:請接受教導,並詢問理解的方法。黃帝說:你沒聽說過陰陽相對應嗎?雷公說:不知道。黃帝說:那三陽太陽就如同樹木的葉子,上下沒有固定的規律,如果不能適當地調節,就會生病,內傷五臟,外傷六腑,無處不受到損害。雷公問:三陽是什麼,請告知我,以便我理解。

(莫當言其力太。)黃帝曰三陽獨至者是三陽並至並至如風雨上為癲疾下為漏病亦無期內無正不正中經紀診無上下以書別。(三陽獨至謂太陽獨至也太陽獨至即太陽陽明少陽並於太陽以太陽為首而至故曰並至也陽氣好升上走於頭如風雨暴疾上盛下虛上盛故為癲疾下虛發為漏病漏病謂膀胱漏泄大小便數不禁守也。

白話文:

不要認為它的力量太強。(黃帝說)只有三陽獨至才稱作三陽並至。並至就像風雨一樣,在上面表現為癲癇,在下面表現為漏尿病,而且沒有規律。內部沒有正氣也沒有邪氣,脈象平淡,診脈時無法區分上下,只能根據書籍來區分。(三陽獨至指的是太陽經獨至。太陽經獨至就是太陽陽明少陽三陽經同時到達太陽經,以太陽經為主導,所以稱作並至。陽氣喜歡向上運走,所以會侵襲頭部,就像風雨一樣突然發病,上部盛下面虛。上部盛所以表現為癲癇,下面虛所以發作為漏尿病。漏尿病指的是膀胱漏尿,大小便經常不受控制。)

)雷公曰臣治疏踘脫意而已黃帝曰三陽者至陽也積並則為驚病起而如風至如礔礪九竅皆塞陽氣傍洫干嗌喉塞。(太陰之極以為至陰太陽之極以為至陽也太陽與陽明少陽為惣若別用則無病若並聚惣用則陽氣盛故為驚也驚狂起速故如風也病作甚重如礔礪也陽氣熱盛傍洫上下則九竅不通嗌乾喉塞也洫溢也。)並於陰則上下無常薄為腸澼。

白話文:

雷公說:「我治療這種病,只是讓它舒緩一下而已。」黃帝說:「三陽(太陽、陽明、少陽)是至陽之氣。這些陽氣如果聚集在一起,就會導致驚病。這種病發作起來像風一樣迅速,像巨石一樣沉重,九竅堵塞,陽氣在身體裡亂串,導致咽喉腫痛乾渴。」

如果陽氣與陰氣相聚,就會上下不規律地遊走,導致腸道功能紊亂。

(陰謂脾腎陽盛並於脾腎則腸胃中氣上下無常若盛氣停薄腸胃之中發為腸澼腸澼下利膿血是傷寒熱者也。)此謂二陽直心坐不得起臥者身全二陽之病也。(二陽陽明也陽明正別之脈屬胃散脾上通於心故曰直心陽明脈胃也脾胃生病四肢不用坐臥身重即陽明之病也。)且以知天下可以別陰陽應四時合之五行。

白話文:

如果陰氣(脾腎)旺盛,而且聚集在脾腎中,那麼腸胃中的氣就忽上忽下,不能正常運作。如果旺盛的氣停留在腸胃之中,就會引起腸炎,排出的糞便中帶有膿血,這是傷寒的徵兆。

這被稱為「二陽直心」,是指患者因病而不能坐臥。這是全身二陽(即陽明經)的病症。(陽明即大腸經,其支脈屬胃,散於脾,上通於心,所以稱為「直心」。大腸和小腸的血脈都屬陽明經,所以腸胃生病時,患者四肢不能動,坐臥困難,這正是陽明經的病症。)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現象來區分陰陽,並根據四季和五行來相應診治。

(上雷公請願受樹天度四時陰陽今已為子具言之耳也。)黃帝燕坐召雷公而問之曰汝受術誦書善能覽觀雜學及於比類通合道理為余言子所長。(帝令雷公言己所長。)五臟六腑膽胃大腸脾胞腦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從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過失也子務明之不以十全即不能知為世所怨。

白話文:

(雷公上天祈求,得到樹天的幫助,掌握四季陰陽變化,現在已經完全告知你了。)黃帝閒坐時召見雷公,問他:「你精通醫術,通曉各種學問,並且能夠綜合貫通,說說你最擅長的方面。」(黃帝命雷公說明自己的專長。)五臟六腑、膽、胃、大腸、脾、膀胱、腦髓、涕唾、哭泣、悲哀,這些與水運行的部位,皆是人體生命所產生之事項。管理這些事務時,如有過失,你務必要弄清楚,若不能十全十美,就會招致世人的怨恨。

(脾胃糟粕入於小腸小腸盛受即是脾之胞也並腦髓此眾人有為六腑並泣唾泣諸津液等眾人莫不以此為生也其理生失者子乃欲明理生之術使病者十全而不能明必為天下人所怨也。)雷公曰臣請誦脈經上下篇甚眾多別異比類由未能以十全也安足以別明之。(臣之所誦脈經比類甚眾多療疾病猶未能病十全十又安能調人未病之病以為開明乎也。

白話文:

脾胃裡沒有消化的食物殘渣會進入小腸,小腸能容納這些殘渣,所以脾臟是它的胞衣。同時,腦髓和六腑,還有眼淚、唾液等津液,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養分,失去這些養分,人就可能會生病。所以,明白養生之道的,就會讓病人恢復健康。但是,如果你不能明白養生之術,就會受到世人的指責。

雷公說:我請您誦讀《脈經》,上下篇有很多內容,需要分類比較,但我目前還不能達到十全十美的程度,又怎麼能分辨清楚呢?(我誦讀了大量的《脈經》,對於治療疾病來說,我還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又怎麼能幫助人們預防疾病,達到開明的境界呢?)

)黃帝曰子試別通五臟之過六腑之所不知針石之敗毒藥所宜湯液滋味具言其狀悉言以對請問不知。(誠至審也過不知五臟之失也五臟六腑針石毒藥湯液滋味子所不通者可具言其狀當悉為言對子所不知也。)雷公問曰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重體煩悗當投毒藥刺灸𥦖石湯液或已或不已請聞其解。

白話文:

黃帝對雷公說:你來分別闡述一下五臟的過失、六腑的功能、針石的毒性、藥物的作用、湯液的風味,詳細地描述它們的狀況,並回答我所不知道的(問題)。

雷公問道:肝虛、腎虛、脾虛都會讓人身體沉重、煩躁不安。請問應該使用毒藥、針灸、艾灸、石藥、湯液等治療方法嗎?有時有效,有時無效,請說明其中的道理。

(此三陰藏其脈從足上行太陰少陰上至於口厥陰上至頭頂所以此三陰脈虛多參居為病故令體重煩悗療之有瘥請聞其解也悗音悶也。)黃帝曰公何年之長而問之少也余真問以自謬也吾問子窈冥子言上下篇以對何也。(子之年長所問須高今問卑少是所怪也余真問子脈之浮沉窈冥之道子以上下篇中三臟虛理以答余者未為當之也。)夫脾虛浮似肺腎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腎此皆工之所時亂也然恐從容得也。

白話文:

這三條陰經,脈絡從腳上行,太陰少陰往上至口,厥陰向上至頭頂。所以這三條陰經脈虛,常常導致心情憂鬱煩悶,因此讓人身體沉重、精神不振。治療的方法有治癒的效果,請聽我解釋其中的道理。

黃帝說:你年紀這麼大了,為什麼問這麼幼稚的問題呢?我其實是故意問你這個問題,想要讓你指正我的錯誤。我問你關於陰陽的淺深變化,你卻用三臟虛理的上中下篇來回答我,這並不是恰當的解釋。

脾虛時脈搏浮似肺或腎,腎虛時脈搏小浮似脾或肝,肝氣急躁時脈搏沉散似腎。這些都是醫生們常常搞錯的。不過,仔細分辨的話,還是可以正確診斷的。

(言四臟之脈浮沉相似難以別知名曰窈冥肺脈浮虛如毛脾之病脈浮虛相似腎脈雖沉血氣少時虛浮似脾肝脈弦急沉散似腎脈沉此皆工人時而不知唯有從容安審得之名曰窈冥也。)若夫三髒土木水參居此童子之所知也問之何也。(土脾木肝水腎三氣參居受邪令人體重者此乃初學未足深也。

白話文:

(對於四條脈浮沉相似、難以區別的脈象,稱之為「耽冥」。肺脈浮起如毛,而病脈也浮起相似。脾脈雖沉,但是血氣虛弱時也會浮起,類似於肝脈。肝脈弦急,沉而散開,類似於脾脈沉。這些都是有經驗的中醫也難以辨別的,只有從容不迫地仔細診斷才能分辨,稱之為「耽冥」。)

如果身體裡的三種氣(木、土、水)同時存在,那麼這個人就是個童子(未成年人)。為什麼呢?(土屬脾,木屬肝,水屬腎,三氣同時存在,受邪氣侵襲會使人身體沉重。這只是一個初學者的淺見,不能深入探究。)

)雷公曰於此有人頭痛筋攣骨重怯然少氣噫噦腹滿時驚不嗜臥此何臟之發也。(舉此八病問所生處。)脈浮而弦切之石堅不知其解問以三臟以知比類。(問三臟之脈浮弦石等比類同異也。)黃帝曰夫之從容之謂。(三臟之脈安審知之故曰從容也。)夫年長則求之其腑。(五十以上曰長如前三臟脈病有年五十以上者療在六腑以其年長血氣在於六腑之中故求之腑也。)年少則求之於經。

白話文:

雷公說:生病的有這樣症狀:頭痛、渾身長痛、骨頭沉重、怯懦、乏力、打嗝、腹脹、時常驚恐、不喜歡睡覺。這些是哪個臟腑出了問題?

雷公提出這八種症狀,請教它們的來源。

黃帝說:脈象浮起而緊實,按上去像石頭一樣硬。不知道原因是什麼?需要比較三臟之脈,看看它們之間的異同。

黃帝問:三臟的脈象浮、緊、硬等,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

黃帝說:要從容不迫地辨別這是哪一個臟腑的問題。

如果病人年紀大,就從六腑中找原因。因為人年過五十,血氣就會偏向六腑,所以治療要針對六腑。

如果病人年紀小,就從經絡中找原因。

(男子十六以上女子四十以上血氣在五臟之中故求之臟也。)今子所言皆夫八風菀熟五臟消鑠傳邪相受。(八風八邪虛邪風也八邪虛風菀熟次傳入於臟令五臟消也鑠式藥反銷也菀熟言蓄積故為病也。)夫浮而弦者腎不足也。(腎脈沉石今反弦浮故腎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腎氣內著也。

白話文:

(男子十六歲以上,女子四十歲以上,氣血運行於五臟之中,所以要從臟腑中找病因。)您現在所說的症狀,都是因為八風蘊積,五臟受損,邪氣相互傳染所致。(八風八邪指虛邪風氣,八邪虛風蘊積後傳入臟腑,導致五臟受損消蝕,鑠同「爍」,本義為金屬熔化。菀熟指積蓄,故而致病。)浮而弦的脈象表示腎氣不足。(腎脈沉穩,而今反倒浮弦,說明腎氣不足。)沉而石的脈象表示腎氣內盛。

(腎脈微石是其平也今沉而復石是腎真脈無有胃氣內著骨髓也。)怯然少氣是水道不得形氣索。(怯心不足也腎氣虛故腎間動氣微弱致使膀胱水道不得通利也腎間動氣乃是身形性命之氣真氣不足動形取氣故曰形氣乘也。)咳嗽煩悗是腎氣之逆。(水道不利氣循腎脈上入心肺故咳嗽煩悗是腎氣之逆也。

白話文:

腎脈中出現細微結石是正常的。如果結石加重,則說明腎臟脈絡中沒有胃氣進入骨髓。

感到怯懦和氣短,是因為水液通道無法得到氣血滋養。怯懦是心氣不足,腎氣虛弱導致腎間的動氣微弱,使得膀胱水液通道無法通暢。腎間的動氣是維持身體和生命活動的真氣,真氣不足時,無法引動形體取得氣血,因此稱為「形氣索取」。

咳嗽煩躁不安,是腎氣上逆造成的。水液通道不通暢,氣血循著腎脈上行進入心肺,所以咳嗽煩躁不安是腎氣上逆所致。

)一人之氣病在一臟也若言三臟俱行不在法也。(此為一人之氣病在腎臟非一人病在腎脾脈肝三臟者也。)雷公曰於此有人四肢懈惰喘咳血泄愚人診之以為傷肺切脈浮大而緊愚不敢治粗工下𥦖病愈多出血止身輕此何物也子所能治知亦眾多與此病失矣。(懈惰喘咳泄血而脈當沉細今反洪大而緊愚人雖謂以為肺傷疑不敢療也有粗工不量所以直下𥦖石出血病瘥眾多然於大病不當而出血即能除瘥其義何也。)黃帝曰譬以鴻飛亦神於天夫聖人治病修法守度授物比類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經。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的氣病只在一個臟腑,卻說有三臟同病,這是不合規矩的。(意思是,這個人的氣病只在腎臟,而不是同時病在腎、脾、肺三臟。)

雷公說,有一個人四肢無力、喘咳、吐血、洩瀉,愚昧的醫生診斷說是肺傷,切脈浮大而緊。我不敢治療。粗心的醫生直接用瀉藥來治療,結果病好了,出血也止了,身體變輕快了。這是為什麼呢?你所能治療的疾病很多,但這個病例卻診斷錯誤了。(這個病人喘咳洩血,脈象應該是沉細纔是,現在卻是脈象洪大而緊。愚昧的醫生雖然說是肺傷,但懷疑不敢醫治。有一些粗心的醫生不考慮這麼多,直接用瀉藥,導致出血,但病情卻好了很多。這個道理是什麼呢?)

黃帝說,就像大雁自由飛翔,在空中自在遨遊。聖人治療疾病,遵循規律,遵守準則,類比推斷,靈活應變。如果不拘泥於經絡理論,從上到下全面考慮,何必一定要遵循經絡規律呢?

(鳥行無章故鴻飛而得沖天聖人不守於經適變而有所當故粗工於經雖有所失於病遇所當斯亦不足以為怪也。)今夫脈浮大虛者是脾氣之外絕去胃外歸陽明也夫二火不勝三水是脈亂而無常也。(以其脾病其氣不行於胃故脈浮大也脾氣去胃外乘陽明也二火者二陽即陽明也三水者三陰即太陰也今太陽病氣外乘陽明即二火不勝三水也陽明不勝太陰故脈亂無常之也。)四肢懈惰此脾精之出行。

白話文:

鳥兒飛翔沒有定規,所以大鳥展翅就能飛上九天。聖人也不固守經文,而是根據情況變化而有所依據,因此雖然可能在經文上有所失誤,但是遇到實際情況時也能適當地處理,這也不算奇怪。

現在如果脈象浮大而空洞,這是因為脾氣已經衰敗,離開了胃部,歸屬於陽明 經絡了。太陽、少陽這兩火不敵太陰、少陰、 絕陰這三水,所以脈象混亂而不穩定。之所以會出現浮大脈象,是因爲脾氣離開了胃部,而陽明經絡氣盛所致。太陽病邪氣外侵,犯及陽明經絡,就是兩火不勝三水;陽明經絡氣血虛弱,不能制約太陰經絡,所以脈象混亂無常。

四肢疲軟無力,這是脾氣精氣外出的表現。

(脾之精氣出散故出行也出散不營也故四肢懈惰也。)喘咳者是水氣並陽明也。(太陽三水並陽明也手陽明絡肺故喘也。)血泄者脈忽血無所行也。(陽明血脈盛急不行故嘔血也。)若夫以為傷肺者由以狂也不引比類是知不明也夫傷肺者脾氣不守胃氣不輕精氣不為使真臟壞決脈旁絕五臟滿泄不衄則嘔此二者不相類譬如天之無形地之無理白與黑相遠矣是吾失過以子知之故不告子明引比類從容是以名曰診經是謂至道。

白話文:

脾臟精氣散發,因此四肢倦怠無力。喘咳是水氣入侵陽明經,陽明經屬手部,與肺絡相通,所以會喘。血便的產生是因為脈絡不通,導致血液無法正常運行。陽明經血脈飽滿,阻塞不通,所以會嘔血。

有些人認為肺傷會導致瘋狂,這是因為他們沒有類比比較。其實肺傷是由於脾氣不固,胃氣不輕,精氣無法發揮作用,導致臟腑受損,脈絡受阻,五臟失血,不流鼻血而嘔血。這兩種情況根本不同,就像天無形,地無理,黑與白相去甚遠。

我之過失,使你不能明辨。因此不告訴你答案,而是提供類比讓你自行推論,從中領悟辨證的法則。這就是《診經》,是醫學的至高準則。

(輕清也不清胃氣獨也是傷肺泄血與脾虛泄血其理不同以為同者是失也謂子知之不告子者吾之過也如能明引比類安審得之是謂診經道也。)問曰人之居處動靜勇怯脈亦為之變乎曰凡人之驚恐志勞動靜皆以為變。(言勇怯之人非直動靜有驚恐志勞其脈亦有喘數也。)是以夜行則喘喘出於腎。

白話文:

(雖然輕微的清氣也清不掉胃氣,而獨自強烈的清氣也會損傷肺臟,導致出血與脾虛導致出血的原因不同,如果認為它們相同,那就是錯誤的。如果你知道而不告訴我,那是我的過錯。如果你能理解病症並進行類推比較,正確地找出病症,這就是診斷病情的正確方法。)

有人問:人的居住環境、動作、情緒、膽量,脈象也會因此而發生變化嗎?

(答道:凡是人的驚恐、意志疲勞、動靜,都會導致脈象的變化。)(鄭注:勇猛和膽怯的人,不僅在動作上或有驚恐、意志疲勞,其脈象也會出現急促的變化。)因此,夜間行走則會氣喘,這是腎臟的原因。

(夜陰也腎亦陰也夜行志勞陰並破脈喘出腎也。)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邪之氣之先病於肺又因墜墮恐怖有喘者是肺賊邪乘肝肝病為喘之也。)淫氣客於脾有所驚駭喘出於肺(淫邪之氣先客於脾,又因有所驚駭脈有喘者,是脾虛邪乘肺,肺病為喘也。)淫氣傷於心度水趺僕喘出於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已怯者則著而為病。

白話文:

(夜晚屬陰,腎也屬陰。夜晚活動勞累,陰氣就會受損,導致腎脈氣喘。)

淫邪之氣先侵犯肺部,出現墜墮恐怖的症狀,導致氣喘,是由於肝病引起的。

淫邪之氣先侵犯脾臟,又因受驚駭而脈有喘息,是由於脾虛導致邪氣侵犯肺部,肺病引起的氣喘。

淫邪之氣損傷心臟,導致水腫和跌僕,氣喘是由於腎和骨受傷所致。此時,勇猛的人氣血運行暢通,而虛弱的人則會因氣喘而發病。

(腎主水及與骨也淫邪先傷於心又因度水趺僕心悕腎氣盛為賊邪乘心故心病為喘也當爾心病因驚失水僕時勇者壯氣助心正氣得行病得除已怯者因驚失神故曰病而喘之也。)故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者以為診法。(診病之道先觀人之五事得其病情者以為診法也。

白話文:

腎臟掌管水液和骨骼。邪氣首先傷及心臟,又因為渡水而跌倒,所以心氣衰弱,邪氣乘虛而入,佔據了心臟,導致心臟疾病,出現喘息。

此時心臟疾病是因為驚恐而失去水火之氣,跌倒的時候,有勇氣的人會激發正氣,幫助心氣運轉,疾病就能痊癒;而膽怯的人因為驚恐而失去精神,所以會出現心臟疾病和喘息。

因此,診斷疾病的方法是觀察病人的勇氣和膽怯,以及骨肉皮膚的情況,瞭解病人的狀況,作為診斷依據。(診斷疾病的方法首先觀察病人的五件事,獲得病情資訊,作為診斷依據。)

)故飽甚則汗出於胃。(汗陰液也人動有所過陽盛反衰所以陰液出也傷飽氣盛反衰故汗出胃也。)驚而奪精汗出於心。(驚怖傷神反衰故汗出心也。)持重遠行汗出於腎。(持重氣盛傷志反衰故汗出腎者也。)疾走恐懼汗出於肝。(疾走恐懼氣盛傷魂反衰故汗出肝也。)搖體勞苦汗出於脾。

白話文:

  1. **過度飲食:**吃得過飽,會導致胃部出汗。(因為汗水是身體的陰液,人在活動過度時,陽氣旺盛,陰液就會流失。過度飲食會讓氣血旺盛,陰液不足,所以會從胃部出汗。)

  2. **驚嚇:**受到驚嚇,會導致心臟出汗。(因為驚嚇會損傷心神,陽氣不足,所以會從心臟出汗。)

  3. **負重遠行:**負重遠行,會導致腎臟出汗。(因為負重會讓氣血旺盛,損傷志氣,陽氣不足,所以會從腎臟出汗。)

  4. **疾走恐懼:**疾走恐懼,會導致肝臟出汗。(因為疾走恐懼會讓氣血旺盛,損傷魂魄,陽氣不足,所以會從肝臟出汗。)

  5. **過度勞累:**過度勞累,會導致脾臟出汗。(因為過度勞累會讓氣血旺盛,損傷脾氣,陽氣不足,所以會從脾臟出汗。)

(脾主體內故搖動形體勞苦氣盛反衰汗出於脾也。)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過用此為常。(人於四時飲食勞佚不能自節以生諸病斯乃愚人起過之常也。)食氣入於胃散精於肝淫氣筋。(食氣入胃胃之血氣之精散入五臟而獨言肝以肝為木東方春氣為物之先故也淫溢氣為筋者也。)食入於胃濁氣歸心。

白話文:

脾臟主管身體,所以當身體搖晃或勞累時,脾臟就會耗費氣血,導致出汗,這是脾臟的正常反應。

因此,一年四季,氣候變化時,身體容易出現健康問題,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普通人不能合理節制飲食和勞逸,因此會導致各種疾病產生,這也是人體正常反應的結果。

食物進入胃後,其中的精氣會散佈於肝臟,肝臟的氣血會轉化為筋。

食物進入胃後,其中的濁氣會聚集於心臟。

(胃氣分二清者為氣濁者為血心主於血故濁歸於心也。)淫精於脈脈氣留經。(心之精甚停留十二大經中也。)經氣歸於肺。(肺以主氣故二經脈之氣皆歸於肺也故肺主氣也。)肺朝百脈。(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五大絡等絡脈皆集肺脈兩手太陰寸口而朝之。)輸精於皮毛。(肺氣行於孫絡通輸精氣至皮毛中也。

白話文:

胃氣有清濁之分,濁氣為血。心主血,所以濁氣歸於心。

淫邪之氣侵入脈絡,脈氣滯留在經絡之中。(心之精氣聚集在十二條大經之中。)

經絡之氣歸於肺。(肺主氣,所以兩條經脈之氣都歸於肺,故肺主氣。)

肺統領全身所有脈絡。(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五大絡等脈絡都匯聚到肺脈,也就是兩手寸口脈上,向肺朝拜。)

肺將精氣輸送到皮毛。(肺氣流經細小脈絡,將精氣輸送至皮毛。)

)毛脈合精行氣於腑。(毛脈即孫脈也謂孫絡者即精氣和合行於六腑皆肺氣也。)腑精神留於四臟。(六腑貯於水谷水穀之氣化為精神留在四臟之中亦肺氣之所行者也。)氣歸於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權衡謂陰陽也以其陰陽之平平於氣口之脈成九分為寸候五臟六腑之脈以決死生也。

白話文:

毛細血管與精氣結合,運行氣血於六腑。(毛細血管也是孫脈,孫絡是指精氣在六腑中結合運行,這些精氣都是肺氣。)腑中精氣儲存於四臟。(六腑儲存水谷,水谷之氣轉化為精氣儲存在四臟中,這也是肺氣運行的地方。)氣血匯集於權衡,以平衡氣息。脈搏於氣口處形成寸脈,可用於判斷生死。(權衡指陰陽,陰陽平衡時氣口脈搏形成九分為寸,可以根據五臟六腑的脈象來判斷生死。

)飲食入於胃遊洫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脾肺。(溝洫通水處也深八尺曰洫四尺曰溝飲食入胃津液遊於肺中比之遊洫精氣上輸與脾脾受氣已上輸與肺有字為洫與溢同從胃流氣入脾非散溢也。)肺調水道下輸膀胱。(肺以主氣通津液濁者下行輸與膀胱為溲也。)水精四布水精血氣也肺行血氣布於四臟也。

白話文:

飲食進入胃部後,津液在肺部流動就像溝洫通水一樣,精氣上輸於脾,脾將氣輸送到肺(「洫」字與「溢」同義,指從胃流入脾的氣不是散溢的)。肺部調節水液,向下輸送到膀胱(肺主氣,能通利津液,將濁液向下輸送到膀胱形成尿液)。水精四處分佈,所指為血氣,肺能運行血氣,佈散於各個臟腑。

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動靜揆度此以為常。(四臟經脈並肺臟經以為五經也五臟經並行於氣以外合四時之氣內應五臟陰陽動靜以應法度也揆應度應法度之也。)太陽藏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餘也表裡當俱瀉取下輸。

白話文:

五臟經脈的運行與四季和五臟的陰陽動靜相合,這是一種正常狀態。(五臟經脈包括肺經,所以稱為五經。五臟經脈的運行遵循氣的流動,外部符合四季之氣,內部與五臟的陰陽動靜相應,以法度為準則。揆度的意思是應對法度。)如果太陽經單獨發病,出現喘息、虛弱、氣逆等症狀,這是因為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此時,應同時治療表裡,瀉下不通的氣。

(太陽足太陽即三陽也藏足少陰二陰者一腑藏腎與膀胱脈獨至時厥而復喘虛而氣逆虛者是陰氣不足厥而喘者陽氣有餘也少陰不足微不足也太陽有餘有餘太也故微瀉少陰使其不盛甚瀉太陽使其平也所以表裡俱取下輸下謂是足少陰及足太陽下五輸也。)陽明臟獨至是陽氣重並也當瀉陽補陰取下輸。

白話文:

太陽足太陽經和三陽經是一體的。足少陰和二陰經是一體的。一臟一腑,腎臟和膀胱經脈獨特,隨時出現虛寒而後喘息,虛弱而氣逆。虛弱是因為陰氣不足;虛寒喘息是因為陽氣過盛。少陰不足是輕微不足。太陽經陽氣過盛是嚴重過盛。所以,要輕輕瀉少陰經,使它不過盛;大力瀉太陽經,使它平和。這樣,表裡就能同時得到調理,下輸也就是指足少陰和足太陽五個腧穴。

陽明經臟腑獨特,這是陽氣過度集中。應該瀉陽補陰,調理下輸,也就是足少陰和足太陽五個腧穴。

(陽明足陽明也即二陽也藏足太陰三陰者也此一腑藏脾與胃脈獨至寸口陽明為首兼太陰而至寸口者即陽氣重並於陰故瀉足陽明補足太陰也皆取下之五輸也。)少陽獨至是厥氣也喬前卒大取下輸少陽陽獨至者一陽之過。(足少陽即一陽也少陽獨至即是厥逆氣至也少陽與厥逆氣至是少陽盛而為過其絡卒太在足外踝之上三寸喬脈付陽穴前以筋骨之間為下輸也。)太陰藏傳者用省真五脈氣少胃氣不平三陰也宜治下輸補陽瀉陰。

白話文:

(足陽明經,即二陽經,主藏足太陰經,即三陰經。其中脾胃兩腑的脈絡,獨自到達寸口脈,而陽明經為首,兼帶太陰經而到達寸口脈。這是因為陽氣強盛,並附於陰氣上,所以瀉足陽明經可以補足太陰經,這些都屬於取下肢五輸穴的方法。)少陽經獨自到達(寸口脈),這是厥氣(虛寒之氣)。喬脈曲前沿著下輸穴到達少陽經,陽氣獨自到達,乃一陽之過(陽氣過盛)。(足少陽經即一陽,少陽經獨自到達,即厥逆之氣到達。少陽經與厥逆之氣到達,說明少陽經強盛而過度,其絡脈急迫,位於足外踝之上三寸,喬脈在陽穴之前,以筋骨之間為下輸穴。)太陰經藏傳者使用省真五脈,如果脈氣少,胃氣不平和,三陰經虛弱,應當治療下輸穴,補陽瀉陰。

(太陰足太陰也即三陰也臟謂脾臟也傳輸聚不營五即用省少也真五臟脈少於胃氣故曰不本故太陰脈即是三陰者也如此即陰盛陽虛所以須補陽瀉陰取下五輸之也。)一陰獨嘯獨嘯少陰之厥也陽並於上血脈爭張陰氣歸於腎宜治經絡瀉陽補陰。(足少陽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所以陽盛耳鳴故曰一陰獨嘯也腎主於耳腎脈少陰也陽盛耳鳴即知少陰厥逆陽盛於上陰氣歸下宜瀉陽補陰經之脈之也。)二陰至厥陰之治也真虛悁心厥氣留薄發為白汗調食和藥治在下輸。

白話文:

脾臟是足太陰經,同時也是三陰經之一。脾臟的血管較胃少,所以說「不本」。因此,足太陰經就是三陰經。由於陰盛陽虛,所以需要補陽洩陰,引流下焦的五輸。

一陰獨嘯:

是指少陰厥逆。陽氣上盛,導致血脈爭張,陰氣歸於腎臟。此時宜治療經絡,洩陽補陰。

足少陽:

從耳後進入耳中,穿出耳前。因此陽盛時容易耳鳴,故稱「一陰獨嘯」。腎臟主耳,腎脈是少陰經。陽盛耳鳴說明少陰厥逆,陽盛於上,陰氣迴流。此時宜洩陽補陰,治療經脈。

二陰至:

是指厥陰經的治療。真氣虛弱,心悸氣短,發作時冒白汗。此時宜調理飲食,服用補藥,治療下焦的輸脈。

(二陰少陰也真實也少陰之脈虛厥陰脈實虛者悁心故厥氣停薄於心發為白汗心液也如此可調於食可和於藥可行針石於下五輸別療之也悁居玄反色忿之也。)太陽藏何象三陽而浮。(太陽三陽也故脈象三陽之脈浮者是也。)少陽藏何象一陽滑而不實。(滑者陽氣盛微熱不實虛也。

白話文:


二陰少陰

真實的存在著,少陰之脈脈象緊實。陰脈實而滿,遮掩著心氣運行,導致心氣停滯不暢,發為白汗,這是心液在體表蒸發的表現。可以通過飲食調理、藥物治療、針灸或石藥下行五輸別治的方法來治療。緊實的脈象表現為玄反的顏色。

太陽藏

代表什麼?三陽而浮。因為太陽就是三陽,所以脈象表現為三陽之脈浮於體表。

少陽藏

代表什麼?一陽滑而虛。滑表示陽氣雖盛但微熱,虛表示脈象不實滿。

)陽明藏何象象心之太浮也。(象心脈太而浮也太者多少氣之也。)太陰藏搏言其伏鼓也。(太陰之脈聚伏鼓動也。)二陰搏至腎沉不浮。(少陰之脈聚至沉於骨邊不浮也。)

白話文:

(陽明之藏)何以呈象(如心)之脈象太浮?(象心脈太而浮,是氣多之故。)(太陰之藏)稱為搏言其(太陰之脈)隱伏鼓動。(太陰之脈聚伏鼓動。)(少陰、厥陰二陰之脈)聚至腎部沉潛不浮。(少陰之脈聚至沉於骨邊不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