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上善

《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十六·診候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診候之三 (1)

1. 虛實脈診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虛實。以決死生。願聞其情。岐伯曰。五實死。五虛死。(人之所病。五實具有者。不泄當死。所病五虛具有者。不下食當死也。)黃帝曰。何謂五實、五虛。岐伯曰。脈盛其皮熱。腹脹前後不通⿱免心瞀。此謂五實。(人迎脈口脈大洪盛一實也。皮膚溫熱。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我聽說過虛實(症狀)可以判斷生死,想請您說明其中的原理。」

岐伯回答:「五實俱全會導致死亡,五虛俱全也會導致死亡。(疾病中,如果出現五實症狀,如果不治療會導致死亡;出現五虛症狀,如果不進食也會導致死亡。)」

黃帝問:「什麼是五實、五虛?」

岐伯回答:「(五實是)脈搏強盛、皮膚發熱、肚子脹氣、前後排便不通、精神恍惚。(人迎脈和寸口脈都寬大洪盛、皮膚發熱、脈搏有力是五實之一。)」

陽盛二實也。心腹脹滿。三實也。大小便不通。四實也。悶瞀不醒。五實也。⿱免心音悶瞀木。候反䏨目也。)脈細。皮寒。氣少。泄注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人迎脈口脈少細一虛也。皮膚寒冷。陽虛。二虛也。心腹少氣。三虛也。大小便利。四虛也。飲食不下。

白話文:

五實(全部堵塞)

  • 陽氣過盛,身體出現堵塞現象(陰虛)。
  • 心腹脹滿(氣滯)。
  • 大小便不通(氣滯、血瘀)。
  • 昏沉木訥(血瘀)。
  • 眼睛閉合,昏迷不醒(血瘀)。

脈象: 細小,皮膚冰冷,氣息微弱,容易腹瀉,無法進食。

五虛(全部虛弱)

  • 人迎脈和脈口脈搏細小(氣血虛)。
  • 皮膚冰冷(陽虛)。
  • 心腹氣息微弱(氣虛)。
  • 大小便通暢(氣虛、血虛)。
  • 無法進食(氣血虛)。

五虛也。)黃帝曰。其時有生者。何也。岐伯曰。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漿是谷液。為粥止利具。有五虛。粥得入胃。即虛者可生也。)身汗得後利。則實可活。此其候也。(服藥發汗。或利得通。則實者可活也。)黃帝問岐伯曰。願聞虛實之要。(虛實是死生之本。

白話文:

黃帝問: 什麼時候會有生氣?

岐伯答: 當稀粥進入胃中,腹瀉停止時,身體虛弱的人就能夠活下來。(稀粥是用穀物液體製成的,可以止瀉。虛弱的人一旦能夠喝下稀粥,就能夠存活。)

黃帝問: 什麼時候會有實氣?

岐伯答: 當身體出汗後腹瀉得到緩解時,身體實熱的人就能夠活下來。(服藥發汗或腹瀉通暢,實熱的人就能夠活下來。)

黃帝問: 我希望聽到虛實的關鍵要點。(虛實是生死之本。)

故為要也。)岐伯對曰。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氣謂衛氣也。形身也。)谷盛氣盛。谷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食多入胃。曰谷盛也。胃氣多。曰氣盛也。)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脈謂。人迎寸口脈也。血謂。經絡血也。

白話文:

所以這是重要的原因。)岐伯回答說:元氣充足,身體就強健;元氣虛弱,身體就衰弱。這是正常的現象。與此相反的就是病症。(元氣是指人體的防衛之氣;身體是指肉體。)飲食充足,元氣就充足;飲食不足,元氣就虛弱。這是正常的現象。與此相反的就是病症。(食物大量進入胃中,稱為飲食充足;胃氣充足,稱為元氣充足。)脈象強實,氣血就充足;脈象虛弱,氣血就虛弱。這是正常的現象。與此相反的就是病症。(脈象是指寸口脈,人迎脈;氣血是指經絡中的氣血。)

)黃帝曰。如何而反。岐伯曰。氣虛身熱。此謂反。(衛氣虛者。陰乘必身冷。今氣虛。其身更熱。故為逆也。)谷入氣少。此謂反谷。不入氣多。此謂反。(食多入胃者。胃氣還多。食不入胃。胃氣還少。此為順也。食多入胃。胃氣反少。食不入胃。胃氣反多。此為逆也。

白話文:

黃帝問:什麼叫做氣虛身熱的「反」?

岐伯答:氣血虛弱而身體發熱,這就叫做「反」。(衛氣虛弱的人,常會因陰氣入侵而身體發冷。現在氣血虛弱,身體卻發熱,所以說是「反」。)

吃進的食物不多,而胃中的氣卻很少,這就叫做「反谷」。不吃東西,而胃中的氣卻很多,這也叫做「反」。 (食物多進胃,胃中之氣也會多。食物不進胃,胃中之氣也會少。這是正常的。食物多進胃,胃中之氣反而少。食物不進胃,胃中之氣反而多。這就叫做「反」。)

)脈盛血少。此謂反脈。少血多。此謂反。(寸口人迎脈盛。經絡血盛。寸口人迎脈少。經絡血少此為順也。寸口人迎脈盛。而血反少。寸口人迎脈少。而經絡血多此為逆也。)氣盛身寒者。病得之。傷寒氣虛。身熱者。得之傷暑。(衛氣盛者。其身當熱。今反身冷。此以傷寒所致也。

白話文:

)如果脈搏強勁,但氣血不足。這種情況稱為「反脈」。如果氣血不足,但脈搏強勁。這種情況也稱為「反」。(寸口脈人迎脈強勁,經絡中的氣血充足。寸口脈人迎脈虛弱,經絡中的氣血不足,這是正常的。寸口脈人迎脈強勁,但氣血卻不足。寸口脈人迎脈虛弱,但經絡中的氣血卻充足,這是反常的。)氣血旺盛,但身體卻寒冷。這是因為傷寒,氣血虛弱。身體發熱。這是因為傷暑。(衛氣旺盛的人,身體應該發熱。現在身體反而發冷,這是因為傷寒所致。

衛氣虛者。其身當冷今反熱者。此以傷熱所致也。)谷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居濕下也。(多食。當噫胃氣多也。而反少者。此為脫血。虛劣安臥處濕。濕傷脾氣。故少氣也)谷入少氣多者。邪在胃及與肺也。(食少當胃氣少也。而反多者。因胃及肺受於邪氣。以為呼吸故氣多也。

白話文:

虛弱的衛氣

如果衛氣虛弱,身體應該感到寒冷,但卻發熱,這是因為受了熱邪所致。

飲食過多而氣不足

飲食過量,會使氣虛,這是因為飲食過多損傷了氣血。如果長期居住在潮濕的地方,也會導致氣虛,這是因為潮濕會傷及脾氣。

飲食很少但是呼吸急促

如果飲食很少,胃氣應該不足,但卻呼吸急促,這是因為胃和肺受到了邪氣入侵,導致呼吸困難,氣息增多。

)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寸口人迎脈小。絡絡之血當少。今反多者。因傷熱飲。故經絡血盛也。)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此之謂也。(寸口人迎脈大。經脈之血應多。今反少者。因脈有邪氣。漿水之液。不得入脈。故血少也。)夫實者。氣入也。夫虛者。氣出也。

白話文:

**脈搏微弱,但血量很多:**這是飲酒過度導致的熱症。

脈搏強勁,但血量很少: 這是脈中有風邪,體液無法進入脈絡所致。

脈搏實: 表示氣血充盈。

脈搏虛: 表示氣血不足。

(以下方刺之法。邪氣入中。為實也。正氣出中為虛也。)地實者。熱也。地虛者。寒也。(地者行於補瀉。病之處者也。以手捫循其地。熱者所病。即實可行瀉也。其地冷者。所病即虛。宜行補也。)入實者。左手開針空。(左手以針刺入。於實行其瀉已可。徐出針用左手開其針空。

白話文:

針刺手法中,邪氣入侵體內稱為實證,正氣從體內流失稱為虛證。

體內熱,稱為實證。體內冷,稱為虛證。(體內指病痛部位,用手觸診病痛處。熱的部位,就是實證,可以進行瀉法。冷的部位,就是虛證,宜進行補法。)

針刺實證時,左手開針口。(左手持針扎入病症處,在實證中進行瀉法後,緩緩拔出針,同時左手打開針口。

令氣得出。以為瀉也。)入虛者。左手閉也。(右手刺入。於虛行其補已。可疾出針用。左手閉其針空。使氣不出。以為補也。)黃帝問曰。何謂虛實。岐伯答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風寒暑濕。客身盛滿為實。五臟精氣奪。失為虛也。)何謂重實曰。所謂重實者。

白話文:

出針

把針拔出來。這是瀉法的目的。

入虛

用左手按住針孔。把針刺進去,在虛空中進行補法。可以快速把針拔出來。用左手按住針孔,防止氣外泄。這是補法的目的。

虛實

黃帝問:什麼是虛實?

岐伯答:邪氣旺盛,就是實。精氣不足,就是虛。風寒暑濕等外邪入侵體內,造成充盈滿盛,這就是實。五臟精氣被奪,造成虧虛,這就是虛。

重實

所謂重實,就是...

言大熱。病氣熱脈滿。是謂重實。(傷寒熱病。大熱曰實。經絡盛。滿故曰重實也。)問曰。經絡俱實。如何。何以治之。答曰。經絡皆實。是絡急而尺緩也。皆當俱治之。故曰滑。則順澀則逆。(脈寸口陽也。尺脈陰也。脈急寒多也。尺緩熱多也。寸口是陽。今反急寒尺地。

白話文:

如果病人出現高燒,病氣熾熱,脈象強勁充盈,這就是所謂的「重實」。 (傷寒熱病中,高燒稱為「實」,經絡充盈,脈象滿而有力,故稱為「重實」。) 你問:當經絡都充實的時候,應該如何治療呢?我回答:當經絡都充實時,表示陽脈緊而急,陰脈緩而弱,這兩種都要同時治療。 所以要使用「滑」法,使氣血順暢,不要用「澀」法,避免氣血逆流。(寸口脈屬於陽脈,尺脈屬於陰脈。脈象急則寒邪多,脈象緩則熱邪多。寸口是陽,現在卻出現陽脈急緊而寒,陰脈緩慢而熱,)

是陰冷反為熱。是為經絡皆實可俱。瀉之經絡雖實。脈滑氣盛為順。易已脈澀氣少為逆。難已也。)夫虛實者。皆從其物類。終始五臟骨肉滑利。可以長久。(萬物之類。虛實終始。皆滑利和調。物得久生也。是以五臟六腑筋脈骨肉柔弱滑利。可以長生。故曰。柔弱者生之徒者也。

白話文:

陰證反而化熱。那是因為經絡都實,可以同時調理。瀉下經絡雖然實,但脈搏滑利、氣勢旺盛,是順證,容易好。脈搏澀滯、氣勢不足,是逆證,難以好轉。虛證和實證都應該根據病理表現。臟腑、骨肉始終保持滑利,就可以長久健康。(萬事萬物,虛實交替,始終保持滑利調和,生命才能長久。所以五臟六腑、筋脈骨肉都保持柔軟滑利,就能長壽。因此說,柔軟的人是生命的同伴。)

)問曰。寒氣暴上脈滿。實如何。答曰。實如滑。則生實。如逆。則死矣。(雖實柔滑可生也。實而寒。溫澀死之徒也。)問曰。其形盡滿何如。答曰。舉形盡滿者。脈急大堅。尺滿而不應也。如是者。順則生。逆則死。(舉身滿悶曰。形盡滿也。寸口之脈。寒氣盛。堅然尺脈。

白話文:

病人問道:寒氣突然上涌,脈象滿,這代表什麼情況?醫生回答:如果脈象像滑動一樣,則患者可以活下來;如果脈象逆行,則患者就會死亡。(雖然脈象柔軟滑動可以活下來,但是如果脈象強勁而冰冷、沉滯澀滯,患者就會死亡。)

病人又問道:患者全身都脹滿,這代表什麼情況?醫生回答:全身都脹滿,脈象急促有力,而且尺脈滿而不應,這樣的患者,如果脈象順暢,則可以活下來;如果脈象逆行,則患者就會死亡。(全身脹滿悶塞,稱為「形盡滿」。寸口脈寒氣盛,堅硬如石,尺脈無應,則患者性命堪憂。)

不應其滿悶。然手足溫者。順療之易已。故生手足寒者。逆故死也。)問曰。何謂順則生。逆則死。答曰。所謂順者。手之溫也。所謂逆者。手足寒也。(寒氣滿身。手足冷者。陽氣盡。故死。手足溫者。陽氣在四體漸來。通陽氣和。則生。)問曰。乳子而病。熱脈懸小者。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身體虛弱,出現腹脹悶塞,卻手腳溫暖的症狀,這種情況如果順應著治療,很容易好轉。如果病人出現手腳冰冷的症狀,那是因為病情惡化而導致的,所以會死亡。

問:什麼叫順則生,逆則死?

答:所謂順,就是手腳溫暖;所謂逆,就是手腳冰冷。

(如果寒氣充斥全身,手腳冰冷,那說明陽氣已經耗盡,所以會死亡。如果手腳溫暖,說明陽氣還在四肢漸漸迴轉,通調陽氣使之和順,那麼就能活命。)

問:如果嬰兒生病,脈象急促細小,而且發熱,怎麼辦?

何如。答曰。足溫則生。寒則死。(乳子病。熱脈應浮滑而反懸。小者足溫氣下。故生足寒氣不下。逆者而致死也。)問曰。乳子中風。病熱者喘鳴。肩息者何如。答曰。喘鳴肩息者。脈實大也。緩則生。急則死。(乳子中風。病熱氣多。血少得脈。緩熱宣泄。故生得急。為寒不泄。

白話文:

請問嬰兒中風發熱,脈象應浮滑而反倒沉緊,該怎麼辦?回答:腳溫暖則生,寒涼則死。(嬰兒生病,發熱時脈象應浮滑,但反倒沉緊。年紀小的嬰兒,腳溫暖氣血下行,所以能存活;腳寒冷氣血不下行,逆行而導致死亡。)

請問嬰兒中風,發熱喘鳴、肩部喘息的症狀如何?回答:喘鳴肩息的嬰兒,脈象實大。脈象緩和則生,脈象急促則死。(嬰兒中風,發熱氣血過多,血氣不足會出現沉緊脈象。脈象緩和則熱氣得以宣泄,所以能存活;脈象急促則寒氣不宣泄。)

故死也。)問曰。何謂重虛。答曰。脈氣虛。尺虛是謂重虛也。(寸口脈虛。尺地及脈不虛。故曰重虛也。)問曰。何以知之。答曰。所謂氣虛者。言無常也。尺虛者。行步恇然也。脈虛者。不象陰也。(恇𤺊方。反怯也。謂行步虛。怯然也。重虛者。何以知其候也。膻中氣虛。

白話文:

因此死亡是因為氣和血都虛弱所致。問:什麼叫做重虛?答:脈氣虛弱,尺脈虛弱,這就是所謂的重虛。(寸口脈虛弱,尺部以及脈位都不虛弱,所以稱為重虛。)問:如何得知?答:所謂氣虛是指沒有固定的表現。尺脈虛弱是指走路時虛軟無力。脈虛弱則不呈現陰脈的特徵。(恇然:讀音為ㄒㄩㄝˊ,意思是膽怯。形容走路虛弱、膽怯的樣子。)重虛的症狀如何得知呢?膻中(胸中)的氣虛弱。

不足令人無言志。定診得尺脈虛者。陰氣不足。腰腳有病。故行步不正也。診得寸口之脈虛。則手太陰肺虛。陰氣不足。故曰不象也。)問曰。如此者。何如答曰。滑則生。澀則死。(寸口雖不得太陰。和脈而得溫滑者。生寒澀者。死也。)問曰。腸澼便血何如。答曰。身熱則死。

白話文:

不足導致人喪失意志。診斷脈象虛弱的,是陰氣不足導致腰腳疼痛,所以走路不正常。診斷寸口脈虛,則手太陰肺虛,陰氣不足,所以說不正常。

問: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

答:脈象流利則生,澀滯則死。(寸口脈雖然不屬太陰,但脈和而溫滑的為生,寒澀的為死。)

問:腸澼便血的情況如何?

答:身體發熱則死。

寒則生。(血虛陽乘故死。血未甚虛。其身猶寒。所以得生也。)問曰。腸澼下白沫何如。答曰。脈沉則生。脈浮則死。(脈沉陰氣猶在。故生脈浮陰盡。陽乘故死也。)問曰。腸澼下膿血何如。答曰。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脈懸絕陽氣盡絕也。故死。滑大氣盛。猶溫也。

白話文:

寒則生

(血虛而陽氣旺盛,所以死亡。血未完全耗盡,身體仍寒,所以能活。)

問: 大腸下痢白色泡沫如何?

答: 脈搏沉實則可活;脈搏浮浮則死亡。(脈搏沉實表明陰氣尚存,所以能活;脈搏浮浮說明陰氣耗盡,陽氣旺盛,所以死亡。)

問: 大腸下痢膿血如何?

答: 脈搏細小、斷續則死亡;脈搏滑動有力則可活。(脈搏細小、斷續表明陽氣耗盡,所以死亡;脈搏滑動有力表明氣血旺盛,身體仍有溫度。)

故生也。)問曰。腸澼之病。身不熱。何如。答曰。身不熱。脈不懸絕。滑大皆曰生。懸澀皆曰死。以藏期之。(脈不懸絕。陰氣猶在。滑大是陽氣盛好。故生。其脈懸絕澀為寒。是為陽絕。以其臟之病。次傳為死期也。)問曰。癲疾何如。答曰。脈搏大。滑久自已。脈小堅急。

白話文:

因此生還的人通常會熱起來。)有人問:腸道有問題的病症,身體卻不發熱。這要如何判斷?答:身體不發熱,脈搏不中斷,且滑大,都表示會生還。脈搏中斷或澀,都表示會死亡。可以根據臟腑的病症時期來判斷。(脈搏不中斷,表示陰氣還在。脈搏滑大,表示陽氣旺盛。因此會生還。脈搏中斷、澀,表示寒氣入侵,陽氣已盡。根據臟腑的病症,依次推測死亡的可能性。)有人問:癲癇的病症如何?答:脈搏跳動有力,滑動時間長,自然會好。脈搏細小、急促,會導致癲癇發作。

死不治。(大者氣多。血少滑者。氣盛微熱。以其氣盛微熱故久。自瘥脈小氣血俱少。堅急為寒。是則陽虛陰乘故死之。)問曰。癲疾之脈虛實何如。答曰。虛則可治。實則死。(癲疾陽盛病也。故陽脈盛。而實者不離於死。陽虛陰和故可療也。)問曰。消癉虛實何如。答曰。

白話文:

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死。(脈實又氣多血少病。雖久可療其脈懸絕。血氣俱少。又脈堅病。久不可療當死。)問曰。虛實何如。答曰。氣虛者肺虛也。氣逆足寒。非其時則生。當其時則死。余藏皆如是也。(氣虛者肺氣虛也。脈虛故足寒。寒為氣逆也。秋時肺王肺氣虛者為死。

**脈象結實有力,即便患病時間長,也能治癒。脈象細小緊實,患病時間長,則難以治癒,甚至會死亡。** (脈象結實,但氣血不足,即便患病時間長,也能治癒。脈象若斷續若存,且氣血俱少,再加上脈象堅硬緊實,患病時間長,難以治癒,多會死亡。)

**問:脈象的虛實是如何判斷的?**

**答:脈象虛弱,多為肺氣虛弱。表現為氣息不順,手足冰冷。在不適宜的季節,會出現症狀;在適宜的季節,則會危及生命。其他臟器的虛弱表現,也與此類似。** (脈象虛弱,多為肺氣虛弱。脈象虛弱,故手足冰冷。手足冰冷,是氣息不順的表現。秋季是肺氣當令之時,肺氣虛弱,則會危及生命。)

白話文:

脈象結實有力,即使生病很久,也能治好。脈象細小緊實,生病久了,就難以治好,甚至會死。

問:脈象的虛實怎麼看?

答:脈象虛弱,大多是因為肺氣虛弱。表現為呼吸不順暢,手腳冰冷。在不適合的季節,會出現症狀;在適合的季節,就會有生命危險。其他臟腑虛弱的表現,也和這個類似。

余時肺氣虛不死。如有肝氣虛肝。氣逆者足逆冷。當春時肝氣王時虛者。為死非其時為生。如此餘臟以為例也。)問曰。脈實滿手足寒頭熱何如。答曰。春秋則生。冬夏則死。(下則陽虛陰盛。故手足冷也。上則陰虛陽盛。故頭熱也。春之時陽氣未大秋時。陰氣未盛。各處其和。

故病者。遇之得生夏日陽盛陰格則頭熱加病也。冬時陰盛陽閉手足冷者。益甚也。故病遇此時。即死也。)

白話文:

當時我因肺部感染導致呼吸不暢。如果遇到肝氣鬱積於肝臟,氣息倒流的人,腳部會冰冷。到了春天肝氣旺盛的時候,倒流的人會死去,不是在適當的季節死亡。我的病正是如此。

問:脈搏有力且充滿,手腳冰冷、頭部發熱,這是什麼情況?

答:如果是在春秋季節,則會存活;如果是在冬夏季節,則會死亡。

(下部表示陽氣微弱而陰氣旺盛,所以手腳冰冷。上部表示陰氣微弱而陽氣旺盛,所以頭部發熱。春天的陽氣還沒有很大,秋天的陰氣還沒有很盛,所以各自分配自己的調和之氣。)

故病者,遇到夏季陽氣旺盛而陰氣阻隔,就會頭痛加劇。冬季陰氣旺盛、陽氣閉藏,手腳冰冷的人,病情會更嚴重。所以,故病一旦遇上這兩種情況,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