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二(卷末缺)·攝生之二 (4)
卷第二(卷末缺)·攝生之二 (4)
1. 壽限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故中年而壽盡矣,見《靈樞》卷八第五十四《天年》篇。自黃帝曰其氣盛衰至末,見《甲乙經》卷六第十二。自黃帝問於岐伯曰人年老而無子者至末,見《素問》卷一第一《上古天真論》。
白話文:
注:這段文字從篇首到「故中年而壽盡矣」,見於《靈樞》卷八第五十四篇《天年》。從「黃帝曰其氣盛衰」到最後,見於《甲乙經》卷六第十二篇。從「黃帝問於岐伯曰人年老而無子者」到最後,見於《素問》卷一第一篇《上古天真論》。
黃帝曰:人之夭壽各不同,或夭,或壽,或卒死,或病久,願聞其道。(問有四意:夭,壽,卒死,病久。平按:《靈樞》人之夭壽作人之壽夭,或夭或壽作或夭壽。)岐伯曰:(答中答其得壽,餘三略之。得壽有九:)五臟堅固,(謂五臟形,堅而不虛,固而不變,得壽一也。
白話文:
黃帝說:人的壽命長短不同,有的人夭折,有的人長壽,有的人突然死亡,有的人長期患病。我希望瞭解其中道理。
岐伯回答說:人的壽命長短有九個因素:
一、五臟堅固:是指五臟的形狀堅實而不虛,穩固而不變。
)血脈和調,(謂血常和,脈常調,得壽二也。)肌肉解利,(謂外肌肉肉,各有分利,得壽三。平按:註上肉字恐是內字之誤。)皮膚緻密,(致,大利反。謂皮腠閉密,肌膚致實,得壽四。)營衛之行,不失其常,(謂營衛氣,一日一夜,各循其道,行五十周,營衛其身,而無錯失,得壽五。)呼吸微徐,(謂吐納氣,微微不粗,徐徐不疾,得壽六。
白話文:
-
**血脈調和:**血氣運行正常,脈相平穩,可以長壽。
-
**肌肉靈活:**身體各部位的肌肉筋骨活動自如,可以長壽。
-
**皮膚緊緻:**皮膚毛孔細緻密閉,肌膚光滑緊實,可以長壽。
-
**營衛循環:**營氣和衛氣運行正常,一日一夜各循環五十週,保護身體健康,可以長壽。
-
**呼吸平穩:**吐納的氣息綿長緩慢,不急不粗,可以長壽。
)氣以度行,(呼吸定息,氣行六寸,以循度數,日夜百刻,得壽七。)六腑化谷,(胃受五穀,小腸盛受,大腸傳導,膽為中精決,三焦司決瀆,膀胱主津液,共化五穀,以奉生身,得壽八。)津液布揚,(所謂泣汗涎涕唾等,布揚諸竅,得壽九也。平按:注涎袁刻作液。
白話文:
-
**氣息有規律:**呼吸均勻緩慢,行氣六寸,按時呼吸,日夜一百次,可得七十年壽命。
-
**六腑消化食物:**胃部接受食物,小腸吸收,大腸傳導,膽汁幫助消化,三焦負責排泄,膀胱管理津液,共同消化食物並滋養身體,可得八十年壽命。
-
**津液滋養身體:**淚液、汗液、唾液等體液滋養各個部位,可得九十年壽命。
)各如其常,故能久長。(上之九種營身之事,各各無失,守常不已,故得壽命長生久視也。平按:久長《靈樞》作長久。)黃帝曰:人之壽百歲而死者,何以致之?(問其得壽所由。)岐伯曰:使道隧以長,(謂有四事得壽命長:使道謂是鼻空使氣之道,隧以長,出氣不壅,為壽一也。)基牆高以方,(鼻之明堂,牆基高大方正,為壽二也。
白話文:
)各方面都保持正常的狀態,所以才能長期健康。(上面提到的九種養生的方法,每一項都沒有失誤,始終保持正常的狀態,所以可以長壽。)黃帝說:人活到一百歲而死的,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詢問能夠長壽的原因。)岐伯說:讓鼻子的氣道暢通無阻,(表示有四件事能夠讓人長壽:道指鼻中的氣道,使之暢通,出氣不阻塞,可以長壽。)鼻腔寬敞四方方正,(鼻子的上顎,寬敞四方方正,可以長壽。)
)通調營衛,三部三里,(三部,謂三焦部也。三里,謂是膝下三里,胃脈者也。三焦三里,皆得通調,為壽三。)起骨高肉滿,百歲乃得終也。(起骨,謂是明堂之骨。明堂之骨,高大肉滿,則骨肉堅實,為壽四也。由是四事,遂得百歲終也。)黃帝曰:其不能終壽而死者,何如?(問其夭死。
白話文:
疏通氣血,調理三焦,補益胃氣,這三方面都做好了,可以得長壽。
頭骨高聳,肌肉豐滿,活到一百歲。頭骨高大,肌肉飽滿,說明骨骼和肌肉都很結實,也能長壽。
因為這四個方面做好了,所以可以活到一百歲。
黃帝問:如果不能長壽而早死的人是什麼原因呢?
平按:《靈樞》自黃帝曰其不能終壽而死者至故中年而壽盡矣一段,敘次在形骸獨居而終矣之後。)岐伯曰:其五臟皆不堅,(夭者亦四:五臟皆虛,易受邪傷,為夭一也。)使道不長,空外以張,喘息暴疾,(使道短促,鼻空又大,泄氣復多,為夭二也。平按:不長袁刻作不通,依原抄更正,《靈樞》亦作不長。
白話文:
原本《靈樞經》中記載,黃帝說「夭折的人不能終其天命而死」,到段落「所以到了中年就夭壽」為止,論述的次序是接在「形體單獨生存終其一生」之後。
岐伯說:「夭亡的人五臟都不堅實(夭折的人還有四種情況:五臟虛弱,容易受到邪氣侵害,這是夭折的第一種原因)。呼吸道短促,鼻孔又大,泄氣也多(呼吸道短促,鼻孔又大,導致泄氣太多,這是夭折的第二種原因)。
)又卑基牆,(鼻之明堂,基牆卑下,為夭三也。)薄脈少血,其肉不實,數中風,血氣不通,真邪相攻,亂而相引,(脈小血少,皮肉皆虛,多中外邪,血氣壅塞,真邪相攻,引亂真氣,為夭四。平按:《靈樞》不實作不石,中風作中風寒。)故中年而壽盡矣。黃帝曰:善。
(黃帝聞夭壽之所由,故贊述之也。平按:故中年而壽盡矣《靈樞》作故中壽而盡也。)
白話文:
而且,(鼻子)基部低矮。(鼻子的明堂,基部低矮,主夭折。薄脈少血,肌肉不堅實,經常中風,氣血不通暢,正邪相爭,互相牽引。(脈絡細小,血氣不足,皮肉都虛弱,容易感染外邪,氣血壅塞,正邪相互攻伐,引動真氣紊亂,主夭折。按:《靈樞經》中「不實」應作「不堅」,「中風」應作「中風寒」。)所以,中年就壽終正寢了。黃帝說:很好。
黃帝聽聞長壽的緣由,因此頌述而記錄下來。平時驗證:所以到了中年,壽命就盡了。《靈樞》中記載的版本是:所以到了中年壽命才盡。
黃帝曰:其氣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聞乎?(消息盈虛,物化之常,故人氣衰,時時改變,以至於死地,各不同形,故請陳之也。)岐伯曰: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
白話文:
黃帝問:「從人出生到死亡,氣血的盛衰變化,可以說明嗎?」(人的生命有盛衰盈虛,這是自然規律,所以人的氣血衰弱,隨時都在變化,以至於死亡的方式,各有不同。因此請說明一下。)岐伯回答:「人出生十年,五臟才開始定型,血氣已經通暢,氣血在下部,所以喜歡跑步。二十歲,血氣開始旺盛,肌肉正在發育,所以喜歡快走。三十歲,五臟完全定型,肌肉結實,血脈充盈,所以喜歡散步。
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髮鬢頒白,平盛不搖,故好坐。(血,營血也。氣,衛氣也。大盛,內盛也。始疏,外衰。平按:《甲乙經》人生作人年,始疏作始開,頹落作剝落,髮鬢作鬢髮。《靈樞》鬢作頗,頒作斑。又按:原抄平盛不搖,平字旁有丕彼悲反大也六字,疑平盛應作丕盛,別本作丕。
白話文:
四十歲時,五臟六腑和十二經脈都已發育完全而穩定,皮膚毛孔開始變得疏鬆,氣血衰退,頭髮變白,身體仍然健康強壯,不會輕易生病,所以這時的人喜歡坐著。
(血,指營血。氣,指衛氣。大盛,指內在充足。始疏,指外在衰退。根據《甲乙經》的記載,人生作人年時,始疏應為始開,頹落應為剝落,髮鬢應為鬢髮。《靈樞》中寫到,鬢作頗,頒作斑。另外,根據抄本,平盛不搖旁註明「丕彼悲反大」,因此平盛應為丕盛,另有版本寫作丕。)
)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喜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魄離故言喜誤。九十歲,腎氣焦,臟枯,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肝為木,心為火,脾為土,肺為金,腎為水,此為五行相生次第,故先肝衰次第至腎也。
白話文:
50 歲,肝氣開始衰弱,肝臟組織變薄,膽汁分泌減少,視力開始模糊。
60 歲,心氣開始衰弱,情緒容易喜憂悲,氣血衰退,因此容易嗜睡。
70 歲,脾氣虛弱,皮膚變得乾燥。
80 歲,肺氣衰弱,魂魄分離,魂魄分離所以言語容易出錯。
90 歲,腎氣枯竭,內臟衰弱,經脈空虛。
100 歲,五臟皆虛,神氣全無,只剩軀殼而最終死亡。(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這是五行相生順序,所以先肝衰再依序衰退至腎。)
至於百歲,五臟虛壞,五神皆去,枯骸獨居,稱為死也。平按:始減《靈樞》作始滅。喜憂悲《靈樞》作苦憂悲,《甲乙經》作乃善憂悲。又《甲乙經》惰作墮,皮膚枯作皮膚始枯故四肢不舉。魄離二字《靈樞》不重,《甲乙經》作魂離魄散。喜誤《靈樞》、《甲乙經》均作善誤。
臟枯《甲乙經》作臟萎枯,《靈樞》臟上有四字,下無枯字。又《甲乙經》百歲上有至字,終下有盡字。)
白話文:
當人活到一百歲,五臟虛弱衰敗,五神都離開了,只剩下枯骨獨存,這就是死亡。
根據古籍記載,原先「始減」應為「始滅」,「喜憂悲」應為「苦憂悲」或「乃善憂悲」,「惰」應為「墮」,「皮膚枯」應為「皮膚始枯」,因此四肢無法舉起。「魄離」兩字在《靈樞》中沒有重複出現,在《甲乙經》中則為「魂離魄散」。「喜誤」在《靈樞》和《甲乙經》中都寫作「善誤」。
《甲乙經》中寫作「臟萎枯」,而《靈樞》中則寫作「臟上有」,底下沒有「枯」字。此外,在《甲乙經》中,「百歲」前有「至」字,「終」後有「盡」字。
黃帝問於岐伯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材力,攝養之力也。天數,天命之數也。平按:《甲乙經》無此一段及下岐伯曰三字。)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更齒髮長。(腎主骨發,故腎氣盛,更齒髮長。平按:更齒《素問》、《甲乙經》均作齒更。)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伏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說:「人年紀大了卻沒有孩子,是因為身體機能衰竭了嗎?還是命運註定?」岐伯回答說:「女子七歲的時候,腎氣旺盛,所以骨骼和頭髮會發育。十四歲時,腎氣充足,任脈暢通,衝脈發達,月經來潮正常,所以能夠生育。」
(天癸,精氣也。任衝脈起於胞中下極者也,今天癸至,故任脈通也,伏沖之脈起於氣街,又天癸至,故衝脈盛也。二脈並營子胞,故月事來以有子也。平按:天癸《甲乙經》作天水,下同。伏沖《素問》作太衝,新校正云:《太素》作伏沖,下同。與此正合。)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白話文:
天癸,就是精氣。任脈和衝脈都起自胞宮,向下延伸。當天癸充盛的時候,任脈就會通暢。伏衝之脈起於氣街,當天癸充盛時,衝脈也會旺盛。這兩條脈絡共同滋養子宮,所以月經才會來潮,而有受孕的可能。
注釋:
- 天癸:《甲乙經》中稱為天水。
- 伏沖:《素問》中稱為太衝。
(真牙,後牙也。長極,身長也。)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身之筋骨體發,無不盛極。)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惰。(陽明脈起於面,行於頭,故陽明衰,面與發始焦落。平按:始焦《甲乙經》作皆焦,惰作白,《素問》作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白。
白話文:
真牙就是後面的牙齒。牙齒長到極限,身體也長到極限。四十七歲,筋骨堅固,頭髮長到極限,身體強壯。身體的筋骨、毛髮,無一不處於最旺盛的狀態。五十七歲,陽明經脈開始衰弱,臉色開始發黃,頭髮開始變得稀疏。陽明經脈起源於面部,經過頭部,所以陽明經脈衰弱,就會導致臉色和頭髮變得枯黃。六十七歲,三陽經脈從頭部開始衰弱,臉色變得完全發黃,頭髮變白。
(三陽,太陽、少陽、陽明也。三陽脈俱在頭,故三陽衰,面焦發白。平按:發白《素問》作發始白。《甲乙經》無此一段。)七七,任脈虛,伏沖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任沖二脈氣血俱少,精氣盡,子門閉,子宮壞,故無子。平按:伏沖衰少《素問》、《甲乙經》作太衝脈衰少。
白話文:
三陽經,包括太陽經、少陽經、陽明經。這三條陽經都經過頭部,所以當三陽氣衰時,面色會發黑發白。
七七四十歲時,任脈氣血虛弱,衝脈氣血衰少,天癸(腎精)枯竭,月經不通,所以身體衰敗,不能生育。
(任脈和衝脈的氣血都很虛弱,精氣耗盡,子宮閉合,子宮萎縮,所以不能生育。)
)丈夫年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五八,腎氣衰,發惰齒藁。六八,陽氣衰於上,面焦,鬢髮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
白話文:
-
男子八歲時,腎氣旺盛,頭髮生長,乳牙脫落。
-
十六歲時,腎氣旺盛,男子體內出現天癸,精氣充盈,陰陽調和,所以能生育。
-
二十八歲時,腎氣達到頂峯,筋骨強健,所以恆牙長全,長到極致。
-
三十八歲時,筋骨強壯,肌肉豐滿。
-
四十八歲時,腎氣開始衰退,頭髮變白,牙齒變弱。
-
五十八歲時,陽氣在上方衰退,面部發黑,鬢髮開始泛白。
-
六十八歲時,肝氣衰落,筋骨不能活動,天癸枯竭,精氣減少,腎臟衰弱,身體達到極點。
八八,則齒髮去。(齒藁者,骨先衰,肉不附,故令齒枯也。平按:寫《甲乙經》作瀉,下同。肌肉滿《素問》、《甲乙經》均作肌肉滿壯。陽氣衰於上《素問》作陽氣衰竭於上。腎臟衰《甲乙經》作腎氣衰。)腎者生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瀉。今五臟皆衰,(平按:《素問》、《甲乙經》生水均作主水,乃瀉均作乃能瀉。
白話文:
當年齡達到八十八歲時,牙齒和頭髮就會脫落。(牙齒脫落是因為骨骼衰老導致牙齦萎縮,因此牙齒就枯萎了。注:甲乙經中寫作「瀉」,以下同。肌肉飽滿。陽氣在上面衰竭。腎臟主水,接受五臟六腑的精華而儲藏,因此五臟強盛才能瀉。現在五臟都衰老了,
以下據《素問·上古天真論》及《甲乙經·形氣盛衰大論》補入。)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白話文:
(補充自《素問·上古天真論》及《甲乙經·形氣盛衰大論》)筋骨鬆弛無力,精氣枯竭,所以頭髮鬢角變白,身體沉重,走路不穩,而且沒有生育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