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上善

《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十五·診候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診候之二 (1)

1. 色脈診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失神者亡黃帝曰善,見《素問》卷四第十三《移精變氣論》篇。自黃帝曰余聞揆度奇恆至診要畢矣,見《素問》卷四第十五《玉版論要》篇,自診病之始至末,見《素問》卷三第十《五臟生成篇》,又見《甲乙經》卷六第九《五味所宜五臟生病大論》,又見《甲乙經》卷四第一下篇。

白話文:

說明:

這篇文章從「平按」開始到「失神者亡黃帝曰善」這段話,見於《素問》卷四第十三《移精變氣論》篇。從「黃帝曰餘聞揆度奇恆」到「診要畢矣」這段話,見於《素問》卷四第十五《玉版論要》篇。從「診病之始」到「末」這段話,見於《素問》卷三第十《五臟生成篇》,又見於《甲乙經》卷六第九《五味所宜五臟生病大論》,還見於《甲乙經》卷四第一下篇。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欲臨病人,觀死生,決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之光,可得聞乎?(聞決死生之要也。平按:《素問》無黃帝問於岐伯曰六字。注決字袁刻誤作次。)岐伯曰:色脈者,上帝之所貴也,先師之所傳也。上古之時,使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陰陽八風六合,不離其常,變化相移,以觀其妙,以知其要。(上帝,上古帝王者也。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我想親自診察病人,觀察患者生死,解除疑慮,探究其中的關鍵,就如同日月的光芒,可以聽我講解嗎?」岐伯回答:「觀察氣色和脈象,是上古帝王所推崇,先師所傳授的。在上古時期,派貸季理觀察氣色和脈象,並與天地萬物的神靈相通。結合金、木、水、火、土五行、四季、陰陽和八風六合等自然規律,遵循不變的原則,觀察它們的變化和轉換,從而體察其中的奧妙,掌握其中的關鍵。」

貸季,上古真者也。上帝使貸季調理人之色脈,令通神明,外合五行四時陰陽八風六合等物變化常道,深觀常道物理之妙,能知深妙色脈之用也。)

白話文:

貸季是上古時代一位真正的醫者。上帝派遣貸季整治人們的面色和脈象,使之與神明相通,與五行、四時、陰陽、八風、六合等外物變化規律相一致,深入觀察自然規律和物體原理的神奇,就能瞭解深奧微妙的面色和脈象的作用。

(平按:《素問》上古下無之時二字,貸上有僦字。六合,六字原缺,謹依《素問》補入。)欲知其要,則色脈是矣。(安生未病之要,無加色脈,故為要也。平按:注加字袁刻作如。)色以應日,脈以應月,帝求其要,則其要已。(形色外見為陽,故應日也。脈血內見為陰,故應月也。

白話文:

如果想了解養生的要點,觀察氣色和脈象就夠了。(平按:「素問」中沒有「上古下無」這四個字,只有「貸有」兩個字。「六合」這個詞原本缺失,謹慎根據《素問》補充進去。)要想知道要點,那麼氣色和脈象就是了。(安生未病時的關鍵是要知道氣色和脈象,所以稱為要點。平按:注釋中的「加」字,袁刻本寫作「如」。)氣色對應著太陽,脈象對應著月亮,君主尋找養生的要點,要點就已經很明顯了。(形色在外可以觀察到,所以對應陽氣,也就是太陽;脈血在內可以觀察到,所以對應陰氣,也就是月亮。)

日應三百六十日也,月應十二月也,故知色脈以為要也。平按:《素問》帝求作常求,要已作要也。)夫色脈之變化,以應四時之勝,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所以遠死而近生也,(四時和氣為勝,上代帝王,貴為帝道,用合神明,以寶於生,所以遠死長生久視也。平按:《素問》色下無脈字,之勝作之脈。

白話文:

一年有 360 天,一年有 12 個月,所以知道觀察氣色和脈搏是很重要的。平按:《素問》中「帝求作」應改為「要已作要」。

氣色和脈搏的變化,可以反映一年四季的變化,這是上天所重視的,因為它與神靈相符,所以可以讓人遠離死亡,接近長生。平按:《素問》中「色下無脈字」,「之勝」應改為「之脈」。

)上道以長,命曰聖王。(上帝理色脈,通神明,合於常道,長生久視者,稱曰聖王也。平按:上道《素問》作生道。)中古之治病,病至而治之湯液,十日以去八風五痹之病,(未病之病至已,方服湯液,以其病微,故十日病除也。平按:《素問》病字不重。)十日不已,治以草荄,草荄之枝,本末為眇,標本已得,邪氣乃服。

白話文:


遵循自然之道,長生不死,稱為聖王。(上帝順應陰陽脈絡,通曉神明,合乎常理,長生久視的人,稱之為聖王。)

在古時候,治療疾病的方法是,當疾病來臨時,使用湯液治療,十天之內便能消除八風五痹之病。(疾病在未發作前已經出現,才服用心湯液,因為病症輕微,所以十天就能痊癒。)如果十天之後還未痊癒,就使用草藥治療。草藥的枝葉等各部分都微小,一旦找到標本兼治之法,邪氣就會消散。

(荄,古來反,草根莖也。眇,亡紹反。藥草根莖,療病之要也。服湯液十日不已,可服藥草根莖枝葉,丸散醪醴,又得病本藥末,故邪氣皆伏也。平按:《素問》上荄字作蘇,為眇作為助。)暮代之治病也則不然,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順,病形已成,乃欲微針治其外,湯液治其內,(前云上古、中古,黃帝之時即以為暮代。下黃帝曰上古、中古、當今之時,即其信也。

白話文:

荄(音同「酥」),在古代讀音為「反」,指的是草的根莖。眇(音同「妙」),在古代讀音為「助」,指的是草藥的根莖。草藥的根莖是治療疾病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服用湯藥十天病情沒有好轉,就可以服用草藥的根莖、枝葉、丸劑、散劑或發酵酒,再服用針對疾病本質的藥末,這樣才能讓邪氣屈服。

我(平按)根據《素問》中的記載發現,荄字在上古時期讀作「蘇」,眇字讀作「助」。暮代治療疾病的方法卻不是這樣,他們不根據四時季節和日月陰陽,也不重視順應自然。等到疾病已經形成,纔想用針灸治療外在,用湯藥治療內在。(之前提到上古、中古,黃帝時代就被稱為暮代。下文黃帝稱上古、中古、當今,也印證了這一點。)

療病者,療已病之病也。暮代療病,與古不同,凡有五別:一則不知根尋四時之療,二則不知色脈法於日月之異,三則不審病之逆順,四則不知病成未成,五則不知所行療方。故欲以微針湯液,去其已成之病也。平按:《素問》暮代作暮世,逆順作逆從。)粗工凶凶,以為可攻,舊病未已,新病復起。

白話文:

治療疾病的人,是治療已經發生的疾病。現在治療疾病的方法與古代不同,主要有五點不同:

  1. 不知道根據根源尋找四季的治療方法。

  2. 不知道根據面色和脈象判斷晝夜的不同。

  3. 不辨別疾病的正逆和順逆。

  4. 不知道疾病是否已經形成。

  5. 不瞭解所用的治療方法。

因此,想用針灸和湯藥來治療已經形成的疾病,是不行的。

(補充說明:根據《素問》,「暮代」應為「暮世」,「逆順」應為「逆從」。)

技術粗糙的人,魯莽行事,認為可以攻治疾病,但舊病還沒去除,新病又會產生。

(凶,許容反,惡勇也。以微針小液,攻已成之病,更加他病,不工而勇於事,故曰凶也。平按:凶下原缺一字,應據《素問》仍作凶,袁刻不重。舊病《素問》作故病。)黃帝曰:願聞要道。岐伯曰:治之要極,無失脈色,用之不惑,治之大則。逆順倒行,標本不得,亡神失國。

白話文:

黃帝說:「我很想聽聽醫治疾病的要道。」岐伯說:「醫治疾病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能錯失脈象和面色,用藥不能迷惑,這就是醫治疾病的大原則。如果逆著病理順著病理亂用藥,本末倒置,就會導致精氣虧損,失去健康。」

去故就新,乃得真人。(言失知色脈,不知損益也。平按:逆順倒行《素問》作逆從到行。)黃帝曰:余聞其要於夫子,夫子言不離脈色,脈色此余之所知也。(平按:脈色二字《素問》作色脈,不重。)岐伯曰:治之極於一。黃帝曰:何謂一?岐伯曰:一者因得之。黃帝曰:奈何?岐伯曰:閉戶塞牖,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順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黃帝曰:善。

白話文:

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才能成為真正的醫生。(意思是不瞭解病情和脈象,就不知道如何損益調整。)黃帝說:我向老師請教它的要領,老師說不會離開脈象和麪色,脈象和麪色是我所瞭解的。(脈象和麪色兩個字在《素問》中寫作面色,不重複。)岐伯說:治療的最高境界在於一個原則。黃帝說:什麼一個原則?岐伯說:一個原則就是根據病情的變化而調整治療。黃帝說:怎麼做呢?岐伯說:閉門塞窗,對著病人,仔細詢問他的病情,順著他的意思提供合適的治療,得到神靈幫助的就會昌盛,失去神靈幫助的就會死亡。黃帝說:很好。

(一,得神也。得神,謂問病得其意也。得其意者,加之針藥,去死得生,故曰昌也。平按:《素問》順作從。)

白話文:

(一,得神就是得到病人的全部信息。得到病人的全部信息,就是指詢問病人的病情,並瞭解其意圖。瞭解了病人的意圖,再對其施用針灸和藥物治療,就可以使危重病人轉危為安,起死回生,所以稱為昌。平按:原《素問》文中「順」字應作「從」字。)

黃帝曰:余聞揆度奇恆,所指不同,用之奈何?岐伯曰: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奇恆者,言奇恆病。(切求其病,得其處,知其淺深,故曰揆度也。奇者,有病不得以四時死,故曰奇也。恆者,有病以四時死,不失其常,故曰恆也。平按:言奇恆病《素問》作言奇病也。

白話文:

**黃帝問:**我聽說依照病情狀況來判斷,各種病症的表現不同,那麼在治療時應該如何區分呢?

岐伯答: 「揆度」是指判斷疾病的輕重程度。「奇恆」是指罕見和難預測的疾病。(首先探索病症,找出病位,瞭解病情的輕重,因此稱為「揆度」。「奇」是指疾病不隨四季更替而死亡,因此稱為奇病。「恆」是指疾病隨著四季更替而死亡,不會偏離規律,因此稱為恆病。

備註: 《素問》中「奇恆病」一詞,在這裡被稱為「奇病」。

)請言道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數,理也。請言道其至理。其至理者,五色五脈之變,揆度奇恆之機,道在其一,謂之神轉。神轉者,神清鑑動之謂也。若鑑而不動,則不通物變,故失機。平按:請《素問》新校正云:全元起本作謂。

白話文:

請闡述醫道的最高境界,掌握五行脈象的變化,運用巧妙奇特的調理方法,醫道貫穿於一理之中,神識靈動不斷,一旦靈動停止,將錯失時機。(數,即規律。請闡述醫道中至高的規律。至高規律指五行五脈的變化,巧妙奇特的調理方法,醫道貫穿於一理之中,稱之為神轉。神轉指神識清明,感受靈動。如果感受而不靈動,便無法感應事物的變化,因此失去時機。另:據《素問》新校正,全元起的原著為「謂」字。)

回《素問》作回。)至數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生機。(神動物之理者,近於萬物機微之妙,故書玉版,命曰合於養生之機也。平按:生機《素問》作玉機。注養生,養字袁刻誤作義。)客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人之五時正王色上,相乘色見,名曰客色。

白話文:

回到《素問》中來說。對於數字的精髓,要追究到細微之處,寫在玉石板上,稱之為「合生機」。(神妙地抓住萬物運動的規律,接近了萬物機微的奧妙,因此寫在玉石板上,稱之為符合養生的規律。注:養生,養字袁刻本誤作義。)客觀表面現象表現在上下左右各個方位,各得其要。(人體五時對應的正王之色朝上,相乘之色顯現,稱為客色。

客色見面上下左右各當正色所乘要處者,有病也。平按:客色《素問》作容色,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容作客。)其色見淺者,湯液主治,十日已。其見深者,必齊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見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其色夭面兌,不為治。(五色各有二種:一者生色,赤如雞冠;二者死色,赤如衃血。

白話文:

當病人與醫師見面時,從上下左右各個角度觀察他的氣色而找到最重要的位置,如果有病的話,顏色就會顯現出來。

顏色較淡的,用湯液治療,十天就會好。顏色較深的,必須用針刺治療,二十一天就會好。顏色很深的,用酒治療,一百天就會好。顏色紅潤光澤,不用治療。

(五種顏色各分為兩種:一種是健康的顏色,例如紅色像雞冠;另一種是病變的顏色,例如紅色像血污。)

其赤色輕淺,不如雞冠,此有病也,其病最輕,故以湯液,十日得已。赤色復深,不如雞冠,其病次輕,故以湯液,二十一日方已。赤色大深,不如雞冠,其病將重,故以藥醪,百日方瘥。赤色如衃血,其病必死,面兌赤色,皆不可瘳也。兌,尖小,謂面瘦無肉也。平按:色夭上《素問》無其字,治上無為字。

白話文:

如果病人的面色較淺,不像雞冠紅,這是一種較輕的病症,只需服用湯藥,十天左右就能恢復。

如果病人的面色較深,但仍不如雞冠紅,病症比前者嚴重一點,需要服用湯藥二十一天左右才能痊癒。

如果病人的面色很深,幾乎像雞冠一樣紅,病症將非常嚴重,需要服用藥液百日左右才能康復。

如果病人的面色像噴射出來的血一樣鮮紅,這是必死之症。

如果病人的面色呈尖細的紅色,表示面部消瘦無肉,這也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病症。

注釋:

  • 「夭」字通「妖」,指顏色異常。
  • 「兌」指面部消瘦無肉。
  • 「治」字通「主」,指主治。

兌《素問》作脫。夭袁刻作赤。)百日盡已,然脈短氣絕死,病溫最甚死。(色大深者,療經百日,然脈短氣來絕者,亦死。病溫脈短氣絕,亦死也。平按:《素問》已下無然字,最作虛。)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為逆,下為順。女子右為逆,左為順;男子左為逆,右為順。

白話文:

出自《素問》的古文:兌(《素問》中寫作「脫」。夭袁刻本中寫作「赤」)。一百天內(症狀)已全部消失,但是(患者)脈搏微弱,呼吸停止而死亡。發熱症狀最嚴重時會死亡。(顏色很深的人)需要治療一百天,但是(患者)脈搏微弱,呼吸來得急促而停止的,也會死亡。發熱時(患者)脈搏微弱,呼吸停止,也會死亡。平按:《素問》中接下來沒有「然」字,最字寫作「虛」。

徵兆出現在上下左右的位置,都依照各自的要害部位。上為逆行,下為順行。女子右側為逆行,左側為順行;男子左側為逆行,右側為順行。

(要,色見生病之處,謂是色部上下左右也。上者部上,下者部下,左者部左,右者部右。凡相剋之色見者,見部上為逆,部下為順。見女子部右當要,故為逆也;見女子部左非其要,故為順也。見男子部左要處,故為逆也;見男子部右非其要處,故為順也。平按:順《素問》作從。

白話文:

觀察顏色變化所在的部位,我們稱之為「色部」,包括上下左右。上方為「上部」,下方為「下部」,左方為「左部」,右方為「右部」。

如果發現相互剋制的顏色出現在某個部位,針對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含義:

對於女子而言,顏色出現在右部為「逆」,因為右部不是要害部位。

對於女子而言,顏色出現在左部為「順」,因為左部為要害部位。

對於男子而言,顏色出現在左部為「逆」,因為左部為要害部位。

對於男子而言,顏色出現在右部為「順」,因為右部不是要害部位。

註:根據《素問》的記載,「順」應作「從」。

)易,重陽死,重陰死。陰陽反他,治在權衡相奪,奇恆事也。陰陽反他,揆度事也。(陰盛反陽為病,陽盛反陰為病,還用陰陽,權衡虛實,補瀉相奪,此為奇恆事也。直知陰陽反他,此為揆度事也。平按:《素問》揆度上無陰陽反他四字。)搏脈痹闢,寒熱之交。(脈動之時,二脈相搏附而動,不能相去者,此為痹闢之病,是寒熱之氣相交搏也。

白話文:

陰陽反轉,則病危重。陰陽反常,治療時權衡加減,虛實相奪,這是特殊情況的處理方法。認識到陰陽反常,這是判斷病情的方法。

脈搏附著不能離散,是寒熱交錯的表現。

平按:闢《素問》作躄。)脈孤為消,(陰陽之脈各獨見為孤,如足少陽脈氣獨見、無厥陰者,病為消癉也。平按:注消癉袁刻作消痹。)虛為泄,為奪血。(病泄利奪血者,其脈虛也。平按:虛為泄《素問》作氣虛泄。)孤為逆,虛為順。(陰陽各獨見,其時盛者,為逆;獨見虛者,氣易和,故為順也。

白話文:

本段內容取自《素問》。脈象單獨為消耗,(如果陰脈或陽脈單獨出現,則稱為孤,例如足少陽經氣單獨出現,而厥陰經氣沒有出現,則會導致消耗性疾病。)脈象虛弱為泄瀉,為奪血。(如果出現泄瀉或奪血的症狀,則脈象會虛弱。)孤脈為逆,虛脈為順。(如果陰陽脈象單獨出現,則當令的一方為逆;而單獨出現虛脈,則氣血容易調和,因此為順。)

)行奇恆之法,以太陰為始,行所不勝曰逆,逆則死,行所勝曰順,順則活。(太陰,肺手太陰脈,主氣者也。欲行補瀉權衡相奪之法,以太陰五行之氣以為始也。行五行氣於不勝,被他乘克,故為逆死也;行於所勝,能克於他,故為順也。假令肝病,以金療之,即行所不勝也;以土療之,即行所勝也。

白話文:

使用獨特而難以捉摸的方法,我們從太陰開始。執行那些自己無法克服的[操作]叫做逆,逆流而行會死亡;執行那些自己可以克服的[操作]叫做順,順應而行會生存。(太陰指的是肺手太陰經,主宰氣。想要執行權衡相奪的補瀉方法,必須以太陰五行之氣為開始。將五行之氣作用於無法克服的[情況],就會被它壓制,所以稱為逆而死亡;將五行之氣作用於可以克服的[情況],就能壓制它,所以稱為順。假設肝病,使用金元素來治療,那就是執行無法克服的[操作];使用土元素來治療,那就是執行可以克服的[操作]。

平按:《素問》太陰下無為字,順作從。)八風四時之勝,終而復始,(八風克勝,四時代勝,平為終始也。)逆行一過,不復數,診要畢矣。(八風四時,順行所勝也。若逆行一勝,為一過也。再過為死,故不數也。假令肝病,肺氣來乘為一過,再過即死也,故不至於數也。

此為診要理極,故為畢也。平按:《素問》數上有可字。注肺氣袁刻作肺脈。)

白話文:

按《素問》記載:「太陰無為。」此處的「順」應作「從」(遵循)。

八種風邪和四季的變化,不斷循環往複(八種風邪克勝相生,四季時序更替)。如果逆行一次,就屬於過度(八種風邪和四季時序順行相勝,如果逆行一次,就是過度)。此時診斷就已經結束(如果逆行超過一次,就可能導致死亡,所以不用多次診斷)。

比如肝病患者,如果肺氣來剋制肝氣,這就是一次過度,再過一次就會死亡,所以不用多次診斷。

診斷要領至為重要,故為終結。平按:《素問》「數」上應有「可」字。注:肺氣一詞原誤作肺脈。

診病之始,五決為紀,欲得其始,先建其母。所謂五決者,五脈也。(診五臟之脈,以知其病,故為其母。母,本也。平按:《素問》得作知。)是以頭痛癲疾,下虛上實,過在少陰、巨陽,甚則入腎。(腎脈足少陰為里,臟也;膀胱脈足太陽為表,腑也。少陰在舌本以下,太陽在頭,故為上也。

白話文:

在診斷疾病的初期,我們遵循「五決」的原則,而要了解疾病的根源,必須先確定它的「本」。所謂的「五決」指的是五種脈象。(診斷五臟的脈象,瞭解其病症,因此五臟脈象是疾病的本源。本,指根源)因此,當患者出現頭痛或癲癇等症狀,說明下焦虛弱,上焦實熱,病因在少陰和巨陽經脈,嚴重時會影響到腎臟。(腎經屬於足少陰,是裡臟;膀胱經屬於足太陽,是表腑。少陰經分佈在舌頭底部以下,太陽經分佈在頭部,所以稱之為上焦)

少陰虛,太陽實,故為頭痛癲疾也。此之二脈盛則入臟也。平按:少陰上《素問》、《甲乙》有足字。巨陽《甲乙》作太陽。注少陰虛,陰字袁刻作陽。)徇蒙招尤,目⿰扁虛耳聾,下實上虛,過在少陽、厥陰,甚則入肝。(徇蒙,謂眩冒也。招尤,謂目招搖、頭動戰尤也。

白話文:

少陽虛弱,太陽盛實,因此會導致頭痛和癲癇。這兩條經脈旺盛就會進入內臟。

如果少陽虛弱,則會出現眩暈、雙眼失焦、耳鳴等症狀,這是因為下部實熱,上部虛寒,過度消耗少陽和厥陰的緣故。嚴重時,這種病理會進入肝臟。

尤音宥。過者,少陽脈虛,厥陰實也。平按:⿰扁虛未詳,《素問》作冥,《甲乙》作瞑,恐系瞑字傳寫之訛。少陽上《素問》、《甲乙》有足字。又《素問》新校正云:「王注徇蒙,言目暴疾而不明,義未甚顯。徇蒙者,謂目瞼瞤動疾數而蒙暗也。」)腹滿䐜脹,支鬲胠,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

白話文:

尤音宥。過者是指少陽脈虛弱,而厥陰則是實的。平按的時候,扁虛的情況尚未詳盡,《素問》中的用詞是冥,《甲乙》則寫作瞑,可能是瞑字傳寫錯誤。少陽在《素問》和《甲乙》中有足字的描述。此外,《素問》新校正中提到:「王注徇蒙,說明眼睛受到病影響而看不清楚,其道理還不太明顯。徇蒙是指眼瞼在快速顫動而使視線模糊。」腹部感到飽脹不適,胸脇部有悶痛,下肢感到冰冷而上半身感到眩暈,這些症狀出現在足太陰和陽明部位。

(脾臟胃腑二經病也。平按:支鬲胠《甲乙》作支滿胠脅,《素問》作支鬲胠脅。䐜袁刻作瞋。)咳嗽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肺臟大腸腑二經病。平按:厥《甲乙》作病,注云:《素問》作厥。)心煩頭痛,病在鬲中,過在手巨陽、少陰。(手太陽上頭,故頭痛也。

白話文:

這些都是脾臟、胃部這兩條經絡的疾病。

症狀詳解:

  • 咳嗽氣喘,疼痛在胸中,影響手部陽明和太陰經絡。(這是肺臟和大腸這兩條經絡的疾病。)
  • 心煩頭痛,疼痛在膈膜中,影響手部巨陽和少陰經絡。(手太陽經絡連接頭部,所以會頭痛。)

心臟小腸腑二經病也。後之三脈皆有入臟,略而不言也。平按:此一段《甲乙》作「胸中痛支滿腰脊相引而痛,過在手少陰太陽。」注引《素問》與本書同。)夫脈之小大滑澀浮沉,可以指別也;(寸口六脈之形,指下得之,故曰指別。)五臟之象,可以類推;(皮肉筋脈骨等,五臟外形,故為象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心臟和小腸經絡的疾病。後面提到的三條脈絡都進入臟腑,這裡簡略地沒有提及。

平時按壓:這段內容在《甲乙》中記載為「胸部疼痛,延伸至腰部、背部,並伴隨疼痛,病變在手少陰太陽經絡」。註解引用《素問》的內容與本書相同。

脈搏的大小、滑澀、浮沉,可以通過手指觸診來辨別;(寸口六脈的狀態,可以用手指觸摸出來,因此稱為指別。)五臟的病象,可以根據脈象推測;(皮膚、肌肉、筋脈、骨骼等,是五臟在外形的表現,因此稱為病象。)

五脈為五象之類,推脈可以知也。平按:注五象袁刻作五臟。)上醫相音,可以意識;五色微診,可以目察。能合脈色,可以萬全。(耳聽五音,目察五色,以合於脈,用此三種候人病者,所為皆當,故得萬全也。平按:上醫《素問》作五臟。)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之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曰心痹,(心脈手少陰屬火色赤,故曰赤脈。赤脈,夏脈。

白話文:

五種脈象是五臟的表徵,透過觸診脈搏可以瞭解五臟的狀況。(平按:注:古籍中「五象」記載為「五臟」)

對醫術高超的醫生來說,聽聲音可以瞭解病人的病情;觀看皮膚顏色變化也能診斷疾病。如果能綜合脈象和麪色,就能達到治病於未然的境界。(通過聽取五音和觀察五色,再與脈象相結合,這樣檢查病人的病情就能做到全面準確,所以能夠治病於未然。平按:古籍中「上醫」記載為「五臟」)

當出現脈搏赤紅、喘氣、脈搏堅硬時,診斷為心臟有積氣,進食後會加重病情,這種病症稱為心絞痛。(心臟脈絡位於手少陰經,屬火,脈象顏色為赤,所以稱為赤脈。赤脈是夏季常見的脈象。)

夏脈如鉤,其氣來盛去衰,以為平好。今動如人喘又堅,故有積氣在胸中,滿悶妨食,名曰心痹。積者陰氣,聚者陽氣;積者五臟所生,聚者六腑所成;積者其始有常處,聚者發無根本、無所留止也。平按:診之《素問》、《甲乙》作診曰。)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

白話文:

現代

夏天的脈象如果像魚鉤一樣,氣勢一開始旺盛,後來衰弱,一般被認為是正常的健康脈象。現在脈象跳動得很厲害,就像人喘氣那樣,而且還很硬,說明胸中有氣血積聚,導致胸悶,影響食慾,這就是所謂的「心痹」。「積」是指陰氣,「聚」是指陽氣;「積」是由五臟所產生,「聚」是由六腑所形成;「積」一開始都有一定的部位,而「聚」則發作不定,沒有根基也無法停留。

按照《素問》和《甲乙經》的說法,診斷心痹的方法是:是由於外來的疾病或思慮過度,導致心氣虛弱,進而招致邪氣入侵。

(得之急疾思慮外事,勞傷心虛,邪氣因襲,不從內傳,以為痹也。平按:注心虛,心字原缺,謹依經文作心。)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胸中,喘而虛,名曰肺痹,寒熱,(肺脈手太陰屬金也,色白,故曰白脈。白脈,秋脈。秋脈如浮,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以為平好。

白話文:

由於憂慮外事,導致心虛,邪氣趁虛而入,不去侵襲身體內部,而以為這是痹證。

《平脈》中記載:脈色發白,喘息伴隨浮脈,說明上虛下實,出現驚悸,胸中有積氣,喘息而脈虛,稱為肺痹,兼有寒熱症狀。

(肺經手太陰屬金,脈色為白色,所以稱為白脈。白脈屬於秋天脈象。秋天脈象浮起,其氣息輕快空虛,來得急去得散,認為這是正常的脈象。)

今雖得浮,然動如人喘,即知肺氣並心,心實故驚,肺虛故有積氣在於胸中,出氣多噓,名曰肺。亦以肺虛,故病寒熱也。平按:驚有,有字《甲乙》作為。)得之醉而使內。(以因酒醉力意入房,喘呼傷肺之所致也。)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女子同法,(脾脈足太陰屬土色黃,故曰黃脈。

白話文:

雖然現在有浮脈,但像人喘氣一樣動,所以知道肺氣和心氣都有問題。心氣實所以會驚悸,肺氣虛所以胸中有積氣,呼氣多且長,稱為肺積。也因為肺氣虛,所以會發燒發冷。

平時按診:有驚悸的症狀。(有字《甲乙》本作。)是因醉酒後用力行房,喘息過度傷及肺部所致。

黃脈出現,又大又虛,表示腹中有積氣和厥氣,稱為厥疝。女性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診斷。(脾脈足太陰屬土,顏色為黃,所以稱為黃脈。)

黃脈好者,代而不見;惡者,見時脈大而虛,即知積氣在於腹中,腹中厥氣,名曰厥疝,男女同病。平按:黃脈一段《素問》在青脈一段下。注同病,袁刻同誤作內。)得之疾使四肢汗出當風。(脾主四肢,急促用力,四肢汗出,受風所致。)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肝脈足厥陰屬木色青,故曰青脈。青脈,春脈。

白話文:

黃脈

  • 好脈: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消失。
  • 壞脈:出現時,脈搏又大又虛,表明腹中有積氣。這種腹中積氣,稱之為厥疝,男女都可能患上。青脈
  • 青脈出現時,脈搏細長且兩側跳動,表明心下支胠有積氣,稱之為肝痹。

註釋:

  • 「青脈一段」在《素問》中,位於「青脈一段」之後。
  • 「同病」,應為「同」,並非「內」。
  • 厥疝:一種由於腹中積氣引起的疾病。
  • 肝痹:一種由於肝臟積氣引起的疾病。

春脈如弦,氣來濡弱軟虛而滑,端直以長,以為平好。今青脈至,長而左右彈,即知有積氣在心下,支胠而妨,名曰肝痹。平按:《甲乙》左上有弦字。注妨下袁刻有食字。)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得之因於寒濕,足冷而上,以成其病,與疝病同。足厥陰脈從足循少腹上頭,故腰足頭痛。

白話文:

春季脈象像琴絃一樣,氣息虛弱細軟無力但順滑,脈線筆直且長,認為是正常的。如今青筋出現,脈線細長且左右彈動,這表示心下有積氣,堵塞阻礙,稱為「肝痹」。按:《甲乙經》的左上方有「弦」字的記載。注:袁氏刻本「妨」字下方有「食」字。患病原因是寒濕,治療方法與疝氣相同,症狀會出現腰痛、足清(足部發冷)以及頭痛。(發病原因是寒濕,足部受寒並向上蔓延,從而導致發病,與疝氣的病因相同。足厥陰脈從足部沿小腹向上行至頭部,所以會出現腰部、足部以及頭痛的症狀。)

平按:《甲乙》注云:一本雲頭脈緊。)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腹中與陰,名曰腎痹,(腎脈足少陰屬水色黑,故曰黑脈。黑脈,冬脈。冬脈如營,其氣來沉而搏,以為平好。今黑脈至,上堅而大,即知有積氣在腹中及陰中,名曰腎痹。平按:腹中《素問》作小腹,《甲乙》作少腹。

白話文:

平按:宋朝王光祖《註解甲乙經》中說:另有一本書上說「頭脈緊」。)黑脈到來時,脈絡上面堅實且大,說明腹中和陰中積蓄了氣體,這種情況稱為腎痹。(腎經的脈絡是足少陰,五行屬水,所以脈象呈現黑色,因此稱為黑脈。黑脈,屬於冬脈。冬脈就像營脈一樣,脈氣沉著有力,所以認為是正常的脈象。現在黑脈到來,脈象上面堅實且大,就可以知道腹中和陰中積蓄了氣體,這種情況稱為腎痹。平按:腹中,《素問》中寫作「小腹」,《註解甲乙經》中寫作「少腹」。

)得之沐浴清水而臥。(得之因以冷水沐發及洗浴而臥也。)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相前五色異脈,先相於面五色者,見面得黃色,目之四色見於面者,以土為本,故皆生。平按:注以土為本,袁刻土作上。)面青目赤,(肝病心乘,名曰實邪。

白話文:

(患者)症狀是由於洗澡後濕著身體睡造成的。(這是因為用冷水洗頭髮和洗澡後立即躺下所致。)凡是出現五種奇異脈象的,比如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這些人都不會死。(根據前面五種異脈互相影響的情況,先觀察面部五色,看到面部呈現黃色,眼睛呈現其他四種顏色,以黃土之色為根本,所以都能生還。)面青目赤,(這是肝病帶動心病,叫做實邪。

)面赤目白,(心病肺乘,名曰微邪。)面青目黑,(肝病腎乘,名曰虛邪。)面黑目白,(腎病肺乘,亦曰虛邪。)面赤目青者,(心病肝乘,名曰虛邪。平按:《素問》無者字。)皆死。(此之五色,皆為他克,不得其時,不療皆死。但色難知,且依一義如此也。平按:《素問》死字下有也字。

白話文:

臉色發紅,眼白泛白,是心臟病導致肺部失衡,稱為微邪。

臉色發青,眼珠發黑,是肝臟病導致腎臟失衡,稱為虛邪。

臉色發黑,眼白泛白,是腎臟病導致肺部失衡,也稱為虛邪。

臉色發紅,眼珠發青,是心臟病導致肝臟失衡,稱為虛邪。

以上五種面色,都是因臟腑相克失衡,錯亂了時令,不治療都會導致死亡。不過面色難以準確判斷,只是按照一種原則來推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