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上善

《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十四(卷首缺)·診候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卷首缺)·診候之一 (3)

1. 真臟脈形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六第十九《玉機真臟論》篇,又見《甲乙經》卷八第一《五臟傳病發寒熱》篇。

白話文:

說明:本條文從開頭到結尾,見於《素問》第6卷第19篇《玉機真臟論》,也見於《甲乙經》第8卷第1篇《五臟傳病發寒熱》。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臟見,乃予之期日。(骨為身干,人之將死,肉不附骨,遂至大骨亦無潤澤,故曰枯槁,即骨先死也。身之小肉皆脫,乃至大肉亦陷,即肉先死也。肺氣虛少,邪氣盈胸,故喘息不安也。喘息氣急,肩膺皆動,故曰動形也。

白話文:

骨骼非常瘦弱,肌肉嚴重萎縮,胸部氣息沉悶,呼吸不暢,氣息一動全身抽搐,預計半年內死亡,真實的臟器狀況,已經超過我給定的期限了(骨骼是身體的支撐,人將死去時,肌肉不貼附骨骼,導致大型骨骼也失去光澤,因此稱為「枯槁」,也就是骨頭先死亡了。身上所有小肌肉都脫落,甚至連大塊肌肉都萎縮了,表示肌肉已經先死亡了。肺部氣息虛弱,邪氣充滿胸腔,所以呼吸急促不安。喘息氣息急促,肩膀和胸部都抽動,因此稱為「動形」。)

肺病次傳,至肺再傷,故六月死也,此乃不至七傳者也。有前病狀,真臟未見,期六月死。真臟脈見,即與死期,不至六月也。古本有作正臟,當是秦皇名正,故改為真耳,真、正義同也。平按:真臟下《素問》有脈字。)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真臟見,乃予之期日。(內痛,謂是心內痛也。

白話文:

肺病傳染後,會再次損傷肺部,因此在六月去世,這是指沒有傳染到七次的情況。如果出現前面症狀,但真臟未發現異常,預計會在六月去世。一旦真臟脈象出現異常,就能確定去世日期,不會超過六月。古籍中寫作「正臟」,應該是秦始皇名諱「正」的緣故,所以更改為「真」,「真」和「正」的意思相同。平按:《素問》中「真臟」下方有「脈」字。大骨枯瘦,肌肉萎縮,胸中氣息滿盈,呼吸困難,內部疼痛蔓延到肩頸,預計會在一個月去世。如果真臟出現異常,就可以確定去世日期。(內痛,是指心臟疼痛。

心府手太陽脈從肩絡心,故內痛引肩項也。心不受痛,受病不離一月,故一月死。真臟脈見,即不至一月,可即與死期也。平按:真臟下《甲乙》有脈字。)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䐃,真臟見,十月之內死。(此內痛,即脾胃痛也。

白話文:

手太陽小腸經的經絡從肩部連接到心臟,所以心臟痛會導致肩頸痠痛。

心臟不能忍受疼痛,如果患病超過一個月,就會死亡。如果真臟的脈搏顯現,甚至不到一個月,就會立即死去。

註解:真臟之下,《甲乙經》中還有「脈」字。

大骨消瘦,肌肉塌陷,胸腔積滿氣體,呼吸困難,心臟疼痛會引發肩頸痠痛,身體發熱,皮膚破損糜爛,真臟顯現,將在十個月內死亡。(這裡所說的內痛,就是脾胃痛。)

手少陽脈偏應三焦,脾胃即中焦也,上出缺盆上項,故脾胃中痛引肩項也。脾主身肉,故脾胃病,身熱脫肉破䐃者也。䐃,其溳反。前之病狀,真臟未見,十月以上而死。真臟脈見,十月內死,良以脾胃受於穀氣,故至十月而死也。平按:《甲乙》身熱作痛熱,真臟下有脈字。

白話文:

手少陽經與三焦相呼應,脾胃就是中焦。脾胃經脈從缺盆穴上走至頸項,因此脾胃中的疼痛會引發肩膀和頸項疼痛。脾主宰肌肉,所以脾胃有病,就會發熱、肌肉萎縮、皮膚破裂。

這些症狀出現之前,實際的臟腑病變還看不出來,十個月以上才會死亡。如果臟腑經脈的病變症狀已經出現,則十個月內就會死亡。這是因為脾胃依賴穀氣而生存,所以十個月後就會死亡。

《甲乙經》中記載:身熱作痛,稱之為「痛熱」。「真臟」下面有一個「脈」字。

注溳袁刻誤作涓。已上袁刻作以上。)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隨內消,動作益衰,真臟未見,期一歲死,見其真臟,乃予之期日。(腎腑足太陽脈,循肩髆內,故腎病,肩隨內藏消瘦也。又兩肩垂下,曰隨。腎間動氣,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之原,故腎病,動運皆衰也。腎間動氣強大,故真臟脈未見者,腎氣未是甚衰,所以期至一年。

白話文:

骨頭很瘦弱,肌肉凹陷,肩膀向內凹陷消失,動作也越來越衰弱,看不見真臟脈象,預計一年內會死亡。如果看到了真臟脈象,那就再給他一段時間。(腎經足太陽經脈,循行在肩膀和後腦內側,所以腎病時,肩膀會向內凹陷瘦削。另外,兩肩下垂就叫做「隨」。腎臟內部的氣,是五臟六腑和十二經脈的根本,所以腎病時,動作也會變得衰弱。腎臟內的氣強大,所以真臟脈象看不見,表示腎氣還不是非常衰弱,因此預計死亡時間在一年的期限內。)

腎氣衰甚,真臟即見,故與之死日之期也。平按:《素問》肩隨作肩髓,未見作來見,新校正云:當作未字之誤。期日袁刻作日期。注動運袁刻作運動。)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肉痛中不便,肩項身熱,破䐃脫肉,目匡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真臟脈見,少陽脈絕,兩目精壞,目不見人,原氣皆盡,故即立死。

白話文:

腎氣衰竭嚴重,真正的臟腑就會顯現出來,這意味著死亡的日子就要到了。

大骨枯瘦,肌肉凹陷,胸腔內氣體充盈,肌肉疼痛難受,肩頸身體發熱,皮膚破裂肌肉脫落,眼眶深陷,真正的臟腑顯露,雙眼無法看人,立即可死。那些還能看到人的,會在無法抵抗的時刻死去。(真正的臟腑脈象顯露,少陽脈氣斷絕,雙眼精氣衰敗,視力喪失,原氣完全耗盡,所以很快就會死亡。)

真脈雖見,目猶見人,得至土時而死也。平按:肉痛《素問》、《甲乙》作腹內痛。注土時未詳,《素問》王注謂「不勝之時,謂於庚辛之月」,以金剋木也。)急虛身卒至,五臟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闢於隨溺,不可為期。四時虛邪,名曰經虛。八風從其虛之鄉來,令人暴病卒死,名急虛身。

白話文:


即使把脈時發現病情,病人還意識清醒,但到了土氣盛行的季節就會死亡。【按:古籍中「肉痛」應為「腹內痛」。「土時」具體指哪一段時間不詳,《素問》王注認為:「不勝之時,謂於庚辛之月」,因為金剋木。

如果突然出現虛弱無力的症狀,五臟機能衰竭,脈道閉塞,氣血無法運行,就好比溺水一樣,無法救治。

一年中,四季虛弱的邪氣,稱為「經虛」。如果八種風邪趁虛而入,就會讓人突然發病,很快死亡。這種情況稱為「急虛身」。

闢於隨溺(闢,卑至反,除也)謂不得隨意溺也。如此急虛之病,亦有生者,故不可與為死期也。平按:身下《素問》有中字,《甲乙》身上有中字。闢於隨溺《素問》作譬於墮溺,《甲乙》作譬之墮溺。其脈絕不來,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臟雖不見,猶死也。(中於急虛,其脈絕而不來,有來一息脈五六至,不待肉脫及真臟見,必當有死也。

白話文:

指的是不能隨意小便。像這種急虛的病,也有人能活過來,所以不能斷定他們一定會死。

書中記載,在《素問》裡,有「中」字,《甲乙》裡也有「中」字。「闢於隨溺」在《素問》中寫作「譬於墮溺」,《甲乙》中寫作「譬之墮溺」。脈搏完全消失,就像人一分鐘呼吸五、六次一樣,身體沒有腐爛,內臟雖然看不見,但還是死了。(對於急虛的病症,如果脈搏消失,即使有一分鐘呼吸五、六次,不用等身體腐爛和內臟顯露,就一定會死。)

平按:若下《甲乙》無人字。《素問》新校正云:「按人一息脈五六至,何得為死?必息字誤,當作呼乃是。」平按:一息五六至,乃連上文脈絕不來而言,以脈絕不來,或來而一息五六至,復絕不來,此即經所謂不滿十動而一代者,五臟無氣,予之短期,故真臟雖不見猶死。)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凊凊然,如按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

白話文:

注:如果去掉《甲乙經》中的“人”字。《素問》新校正本說:“按人一息脈搏跳動五六次,怎麼會是死了呢?肯定‘息’字寫錯了,應該寫作‘呼’。”注:一息脈搏跳動五六次,是緊接著上文的“脈絕不來”來說的,因為脈搏絕了不來,或來了之後每分鐘跳動五六次,又絕了不來,這就是經文中所說的“不滿十次跳動而跳一次”,五臟沒有氣,生命很短暫,所以儘管真臟沒亮出來,但已經死了。)真肝脈搏跳動,內外都很急促,像是沿著刀刃刮過去一樣泠泠作響,又像是按著瑟弦,顏色青白而沒有光澤,毛髮脫落就死了。

(凊,寒也。如以衣帶盛繩,引帶不引繩,即外急也;引繩不引帶,即內急也。繩帶俱引,即內外急也。今真肝脈見,中外皆急,如人以手猶摩刀刃,中外堅急,令人灑淅寒也。又如以手按瑟弦,急不調耎者,此無胃氣,即真肝脈也。青為肝色,白為肺色,是肺乘肝也,故青不澤也。

白話文:

寒,就是發冷。好像用布帶盛一根繩子,拉扯布帶而不動繩子,就是外寒;拉扯繩子而不動布帶,就是裡寒;布帶和繩子都拉扯,就是內外兼寒。現在真肝脈顯現,內外都發緊,就像人用手撫摸刀刃一樣,內外都很緊張,讓人感到發冷。又好像用手按撥瑟弦,彈奏不協調,這就是沒有胃氣,是真肝脈的表現。藍青色是肝的顏色,白色是肺的顏色,現在是肺氣侵犯肝臟,所以肝色顯得暗淡。

肺主於氣,氣為身本,身之氣衰,即皮毛不榮,故毛折當死也。平按:《素問》、《甲乙》凊凊作責責。注猶摩,猶字恐系循字傳寫之誤。)真心脈至,堅而揣,如循薏⿰虫忽累累然,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薏,於極反。⿰虫忽,義當苡,即十珠也。堅而揣者,譬人以手循摩薏苡之珠累累然,堅鉤無胃氣之柔,即真心脈也。

白話文:

肺主呼吸,呼吸是身體的根本。如果身體的氣衰弱了,皮膚和毛髮就會失去光澤。所以毛髮脫落就會死亡。

《素問》和《甲乙經》中記載「責責」,注釋中解釋為「撫摸」。注釋中「猶」字可能因傳抄錯誤,應該是「循」字。

當真心的脈搏觸診起來堅硬有力,就像撫摸薏苡珠一樣堅硬連續。脈搏的顏色呈暗紅色且沒有光澤,毛髮脫落就會死亡。(薏,音同「於」,「極」的反義詞。疾蟲忽,應當是「苡」,也就是薏苡珠。堅硬有力是指像用手撫摸薏苡珠一樣堅硬有力,沒有胃氣的柔弱,也就是真心的脈象。)

赤為心色,黑為腎色,是腎乘心也,故赤不澤也。平按:揣《素問》作搏。《甲乙》堅作緊,揣作搏。薏⿰虫忽《素問》作薏苡,《甲乙》作薏苡子。)真肺脈至,大而虛,如毛羽中人膚然,其色赤白不澤,毛折乃死。(其真肺脈,如毛羽擲來,中人皮膚,大而浮虛者,毛無胃氣,即真肺脈也。

白話文:

紅色代表心,黑色代表腎。如果腎臟控制了心臟,那麼紅色就會失去光澤。

平按:

推測《素問》中「揣」字應為「搏」字。《甲乙經》中「堅」字應為「緊」字,「揣」字應為「搏」字。

薏苡種子的正脈搏動特徵是:脈搏大而虛浮,就像羽毛灑在皮膚上一樣;脈搏的顏色是赤白色,且沒有光澤;如果脈搏變得枯竭,人就會死亡。

(真實的肺脈搏動特徵:就像羽毛飛來,落到皮膚上一樣,脈搏大而浮虛;沒有胃氣支撐的毛髮,就是真實的肺脈搏動。)

赤為心色,白為肺色,是心乘肺也,故曰不澤也。平按:《素問》、《甲乙》如下有以字,膚下無然其二字。)真腎色至,揣而絕,如循彈石辟辟然,其色黃黑不澤,毛折乃死。(揣,初委反,動也。其真腎脈至,如石彈指闢打指者,營無胃氣,即真腎脈也。黃為脾色,黑為腎色,是脾乘腎,故黑不澤也。

白話文:

紅色是心的顏色,白色是肺的顏色,這是心臟控制肺臟的體現,所以肺的顏色才會不光澤。

真正的腎臟的脈象(有的版本提到「以」字),按壓下去時會突然斷絕,就像按壓彈珠一樣發出的彈跳聲,其顏色是黃色或黑色,而且不光澤,毛髮掉落則死亡。(「揣」讀作「委」,是按壓的意思。真正的腎臟脈象就像彈指在石彈上發出的聲音,沒有胃氣的滋養,就是真正的腎臟脈象。黃色是脾臟的顏色,黑色是腎臟的顏色,這是脾臟控制腎臟的體現,所以腎臟的顏色才會發黑而不光澤。)

平按:《素問》、《甲乙》揣作搏,循作指。《甲乙》此段在真脾脈一段下。注黃為脾色,袁刻為作色。)真脾脈至,弱而乍疏乍數然,其色青黃不澤,毛折乃死。(真脾脈至,乍疏乍數也。疏,謂動稀也。數,謂連動。此無胃氣,即真脾脈也。青為肝色,黃為脾色,是肝乘脾,故黃不澤也。

白話文:

《素問》、《甲乙經》中說「揣」是「搏」,「循」是「指」。《甲乙經》的這段話在「真脾脈」一段的下面。注釋中提到黃色是脾的顏色,袁刻本中寫的是「作色」。

真脾脈到來時,表現為脈象虛弱,時而稀疏時而頻數,脈色青黃且沒有光澤,頭髮斷裂後人就會死亡。(真脾脈到來時,表現為脈象忽稀忽數。疏,指脈動稀少。數,指脈動連續。這裡沒有胃氣,所以是真脾脈。青色是肝的顏色,黃色是脾的顏色,這是肝侵犯脾,所以黃色沒有光澤。)

平按:色上《素問》、《甲乙》無然其二字。)諸真臟見者,皆死不治。(臟脈獨見,以無胃氣,死故不療也。平按:《素問》、《甲乙》臟下有脈字。又按《素問》此節下,新校正引楊注甚詳。)

白話文:

平心而論,上文《素問》、《甲乙》中並沒有「然」這個字。所有能看到真氣的臟器,都是不治之症。臟脈獨見,是因為沒有胃氣,所以人會死亡,也不值得治療。平心而論,《素問》、《甲乙》中臟器下面有「脈」字。再者,根據《素問》這段文字後面的部分,新校正引楊注解釋得非常詳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