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十二(卷首缺)·營衛氣 (3)
卷第十二(卷首缺)·營衛氣 (3)
1. 營五十周
平按:此篇自黃帝曰余願聞五十營至末,見《靈樞》卷四第十五《五十營》篇,又見《甲乙經》卷一第九《氣息周身五十營四時日分漏刻》篇。
黃帝曰:余願聞五十營。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此據大率言耳,其實弱三十六分。平按:《甲乙》無餘願聞三字。《靈樞》營下有奈何二字。)人氣行一周,(謂晝夜周。)一千八分。(其實千分耳,據三十六全數𪒟之,故𪒟八分也。宿各三十五分七分分之五,則千分也。
知必然者,下雲氣行一周,日行二十分,氣行再周,日行三十分,人晝夜五十周,故知一千分也。平按:千上《靈樞》、《甲乙》無一字。注日行三十分,當系四十分之誤,玩下經文自明。)日行二十八分,人經脈上下左右前後二十八脈,周身十六丈二尺,(日行二十分,人經脈一周,言八分者誤也,以上下文會之可知也。平按:日行二十八分,分字《靈樞》作宿,《甲乙》無此句。
)以應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以二十八脈氣之周身,上應二十八宿,漏水之數,晝夜之分,俱周遍。)故人一呼,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吸,脈亦再動,氣行三寸,呼吸定息,氣行六寸。(一息之間,日行未一分,故不言日行之數。)十息,氣行六尺,日行二分。
(一息六寸,十息故六尺也。二分,謂二十七分分之四分也。人氣十息,行亦未一分也。十三息半,則一分矣。平按:注四分,據下注十息得二十七分之二十,此四字恐系二十之誤。)二百七十息,氣行十六丈二尺,氣行交通於中,一周於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分。(十息六尺,故二百七十息,氣行一百六十二尺。
又日行二十分者,十息得二十七分之二十,百息得二百,二百息得四百,二百七十息得五百四十分,以二十七除之,則為二十分矣。平按:二十分《靈樞》作二十五分《甲乙》作二十分有奇。)五百四十息,氣行再周於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倍一周身之數。)
(平按:四十分《甲乙》作四十分有奇。)二千七百息,氣行十周於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十倍一周,故日行二百分也。宿各三十六分,故當五宿二十分也。由此言之,故知五十周以一千分為實也。平按:二十分《甲乙》作二百十分有奇。)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五十營於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盡,脈終矣。
(此人晝夜之息數,氣行二十八脈之一終,與宿漏相畢。平按:《甲乙經》注引王冰曰:此略而言之也,細言之,則常以一千周加一分又十分之六,乃奇分盡也。)所謂交通者,並行一數,(謂二手足脈氣並行,而以一數之,即氣行三寸者,兩氣各三寸也。而二氣之行,相交於中,故曰交通。
上有交通之文,故云所謂也。)故五十營備,得盡天地之壽矣,(壽,即終之義也。天地以二十八宿下水百刻為一終也。)氣凡行八百一十丈。(即二十八脈相續五十周之數也。平按:《靈樞》無氣字。)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想要了解人體氣的運行五十周的狀況。岐伯回答說:天空運行一週是二十八星宿,每個星宿有三十六分(這是大概的說法,實際上每個星宿可能不足三十六分)。人體氣的運行一周,需要一千零八分(實際上是需要一千分,因為是根據三十六分來計算的,所以多算了八分。每個星宿是三十五又七分之五分,加總起來就是一千分)。
了解這個基本概念後,接著說氣運行一周,相當於太陽走二十分;氣運行兩周,相當於太陽走三十分。人體氣在白天和夜晚運行五十周,所以知道它的一千分是由此得來的。太陽運行三十分,應該是四十分的錯誤,看下面的經文就會明白。太陽運行二十八分,人體的經脈上下左右前後共有二十八條,周身共長十六丈二尺(太陽走二十分,人體經脈運行一周,說八分是錯誤的,根據上下文就可以知道。)。
這對應著天空的二十八星宿,用漏水計時器計量,滴完一百刻,就表示白天和夜晚的時間結束了(用二十八條經脈的氣在周身運行,對應著二十八星宿,漏水計時器的刻度,白天和夜晚的區分,都是周而復始的)。所以人呼吸一次,脈搏跳動兩次,氣運行三寸;吸氣一次,脈搏也跳動兩次,氣也運行三寸;呼吸平穩,氣運行六寸(一息的時間,太陽還沒有走完一分,所以不說太陽運行的度數)。十次呼吸,氣運行六尺,相當於太陽運行兩分(一息六寸,十息就是六尺。兩分,是指二十七分中的四分。人體氣息十次,也還沒走完一分,十三又二分之一息,才走完一分)。
二百七十次呼吸,氣運行十六丈二尺,氣在體內運行交會,周身運行一周,漏水計時器滴下兩刻,相當於太陽運行二十分(十息六尺,所以二百七十息氣運行一百六十二尺。太陽運行二十分,是根據十息等於二十七分之二十,百息等於二百,二百息等於四百,二百七十息等於五百四十分,用二十七除以它,就等於二十分。)。五百四十次呼吸,氣在周身運行兩周,漏水計時器滴下四刻,相當於太陽運行四十分(是運行一周的兩倍)。
二千七百次呼吸,氣在周身運行十周,漏水計時器滴下二十刻,相當於太陽運行五個星宿又二十分(是運行一周的十倍,所以太陽運行二百分。每個星宿是三十六分,所以相當於五個星宿又二十分。由此看來,就知道五十周應該以一千分為實)。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氣在周身運行五十周,漏水計時器滴完一百刻,相當於太陽運行二十八星宿,漏水計時器滴完水,脈搏也停止了。
這就是人白天黑夜呼吸的次數,氣運行完二十八條經脈的終點,與星宿和漏水計時器的終點一致。所說的交會,是指兩條經脈的氣並行,用一個數字來計算(指手和腳的經脈並行,氣運行三寸,是兩條氣各運行三寸,兩條氣的運行在中間交會,所以說是交會。)
所以,氣運行五十周完畢,就能達到自然終老的壽命(壽命,就是終點的意思。天地是以二十八星宿和漏水計時器滴完一百刻為一個終點)。氣總共運行了八百一十丈(就是二十八條經脈連續運行五十周的總長度)。
2. 衛五十周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靈樞》卷十一第七十六《衛氣行》篇,《甲乙經》同上。
黃帝問於伯高曰:願聞衛氣之行,出入之合何如?伯高答曰: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天周二十八宿而面有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卯為緯,虛張為經。(經云虛張為經者錯矣,南方七宿星為中也。平按:《甲乙》天周二十八宿而面有七星作「天一面七宿,周天」七字。
面有《靈樞》作一面。房卯,卯字《靈樞》、《甲乙》均作昴。)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尾為陰,(經云昴至尾為陰,便漏心宿也。平按:尾《靈樞》、《甲乙》均作心。)陽主晝,陰主夜。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於五臟。
(晝行手足三陽,終而復始,二十五周;夜行五臟,終而復始,二十五周也。平按:於五臟上《靈樞》、《甲乙》重周字。)是故平旦陰氣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循項下足太陽,循背下至小指之端;(行於五臟陰氣盡也。衛氣出目,循足太陽氣出於目也。小指之端,足小指外側端也。
)其散者,別於目銳眥,(平按:別於目銳眥《甲乙》作「分於目,別」。)下手太陽,下至小指之端外側;其散者,別目銳眥,下足少陽,注小指次指之間,以上循手少陽之分,(平按:分下《靈樞》、《甲乙》有側字。)下至小指次指之間;(平按:《靈樞》、《甲乙》無次指二字。
)別者,至耳前,合於頜脈,注足陽明,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間;其散者,從耳下,下手陽明大指之間,入掌中;(眥,才詣反,目崖,一曰目眶。散者,衛之悍氣,循足太陰脈而有餘別,故曰散者。別目銳眥,目外決眥也。目之銳眥,有手太陽,無足太陽,今言別者,足太陽脈繫於目系,其氣至於銳眥,故衛氣別目銳眥,下手太陽,至小指之端外側也。行此手足太陽,一刻時也。
衛之悍氣別者,循足少陽至小指次指之間,別者循手少陽至於小指次指之間,二刻時也。衛之悍氣別者,合於頜脈,謂足陽明也。入五指間者,謂足陽明絡,散入十指間,故刺瘧者,先刺足陽明十指間也。手陽明偏歷大絡斜肩髃上曲頰偏齒,其別者從齒入耳,故衛別於耳下,下手陽明至大指間。
入掌中者,手陽明脈不入掌中,而言入者,手陽明脈氣雖不至掌中,衛之悍氣循手陽明絡至掌中,三刻時也。平按:頜《靈樞》、《甲乙》作頷《說文》頜,頤也。《唐韻》音頷,亦通。)其至於足也,入足心,出內踝下,行陰分,復合於目,為一周。(衛之悍氣,晝日行手足三陽已,從於足心,循足少陰脈上,復合於目,以為行陽一周,如是晝日行二十五周也。
平按:此一段二十二字,袁刻混入注中,查《靈樞》、《甲乙》均有此文,應作大字為經,余小字為注。)是故日行一舍,人氣行一周於身與十分身之八;(以下俱言行陽二十五周,人氣行身一周,復行第二周內十分之中八分,即日行之一舍也。)日行二舍,人氣行三周於身與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氣行於身五周與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氣行於身七周與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氣行於身九周。
日行六舍,人氣行於身十周與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氣行於身十二周於身與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氣行二十五周於身有奇分十分身之四,(人氣晝日行陽,二十五周於身有奇分十分身之二,言四誤也。平按:身之四《靈樞》作二,楊注言四誤也。按上文日行七舍,人氣行身十二周與十分身之六,此十四合倍七舍,則十二周與十分身之六亦復倍之,當為二十五周與十分身之二。)陽盡而陰受氣矣。
其始入於陰,常從足少陰注於腎,腎注於心,(衛之陽氣,晝日行三陽二十五周已,至夜行於五臟二十五周。腎脈支者從肺出絡心,故衛氣循之注心者也。衛氣夜行五臟,皆從能克注於所克之臟以為次也。)心注於肺,(心脈直者手少陰復從心系卻上肺,故衛氣循心注肺者也。
)肺注於肝,肝脈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故衛氣循肺注肝者也。肝注於脾,(肝脈挾胃,胃脈絡脾,故得肝脈注於脾也。)脾復注於腎為一周。(脾脈足太陰從下入少腹,氣生於腎,故衛氣循之注腎者也。)是故夜行一舍,人氣行於陰臟一周與十分藏之八,亦如陽之行二十五周而復合於目。
(前行陽中,日行一舍,人氣行身一周,復行後周十分身之八分;此夜行一舍,人氣行陰臟一周,復行後周十分藏之八,與前行陽二十五周數同,亦有二十五周。合五十周,復合於目,終而復始也。平按:陰臟《甲乙》作身,注:「一云陰臟。」合於目《甲乙》作會於目。
)陰陽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二與十分藏之二,(行陽奇分十分身之二,行陰奇分亦有十分藏之二,其數同也。平按:兩二字《甲乙》均作四,注云:「亦作二。」)是故人之所以臥起之時有早晏者,奇分不盡故也。
黃帝曰:衛氣之在於身也,上下往來不以期,候氣而刺之奈何?(平按:不以期《甲乙》作「無已,其」。)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長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後常以平旦為紀,以夜盡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毋已,日入而止,隨日之長短,各以為紀而刺之。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百病不治。
故曰:刺實者,刺其來也;刺虛者,刺其去也。此言氣存亡之時,以候實虛而刺之。(刺實等,衛氣來而實者,可刺而瀉之;衛氣去而虛者,可刺而補之。平按:自謹候其時至以候實虛而刺之數句,《甲乙》編次在後。)是故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補瀉之道,必須候於邪氣所在刺之。
)病在三陽,必候其氣之加在於陽分而刺之;病在於三陰,必候其氣之加在於陰分而刺之。(病在手足三陽刺之,可以用療陽病之道也;病在三陰刺之,可以取療陰病之道也。平按:加在於陽分與加在於陰分,《靈樞》無兩加字、兩分字。《甲乙》刺之下有「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百病不除」十六字。
)水下一刻,人氣在太陽;(在太陽者,在手足太陽也。)水下二刻,人氣在少陽;(在少陽者,謂是手足少陽。)水下三刻,人氣在陽明;(在陽明,謂是手足陽明也。)水下四刻,人氣在陰分。水下五刻,人氣在太陽;水下六刻,人氣在少陽;水下七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八刻,人氣在陰分。
水下九刻,人氣在太陽;水下十刻,人氣在少陽;水下十一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十二刻,人氣在陰分。水下十三刻,人氣在太陽;水下十四刻,人氣在少陽;水下十五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十六刻,人氣在陰分。水下十七刻,人氣在太陽;水下十八刻,人氣在少陽;水下十九刻,人氣在陽明;水下二十刻,人氣在陰分。
水下二十一刻,人氣在太陽;水下二十二刻,人氣在少陽;水下二十三刻,人氣在陽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氣在陰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氣在太陽,此半日之度也。從房至畢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回行一舍,水下三刻與七分刻之二。(回行一舍,水下三刻與七分刻之四,言七分刻之二者錯矣。
置五十刻,以十四舍除之,得三刻十四分之八,法實俱半之,得七分之四也。平按:《甲乙》「日行半度,回行一舍」八字,作「從昴至心亦十四度,水下五十刻,終日之度也。日行一舍者」二十三字,七分刻之二作十分刻之四,注云:「《素問》十作七。」又《靈樞》刻之二作刻之四。
)大要曰常以日之加於宿上也,人氣在太陽。(衛氣行三陽上於目者,從足心循足少陰脈上至目,以為一刻。若至於夜,便入腎,常從腎注於肺,晝夜行臟二十五周,明至於目,合五十周,終而復始,以此為淮,不煩註解也。平按:《甲乙》無曰字,之加作加之,氣上有「則知」二字。
註上至目及至於目,兩目字原本均作日。平按:上注「衛氣循少陰脈上,復合於目,以為行陽一周」,又本篇經文「人氣行於陰臟,亦如陽之行二十五周而復合於目」,據此則日字當系目字傳寫之誤。)是故日行一舍,人氣行三陽與陰分,常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紛紛𤽉𤽉,終而復始,一日一夜,下水百刻而盡矣。(紛,孚云反,亂也。
𤽉,普患反。謂衛氣行身不息,紛紛𤽉𤽉,無有窮期也。平按:𤽉𤽉原抄作昐昐,查昐,方文切,日光也。𤽉,普巴切,謂雜亂紛紜也,與注無有窮期之義近。《靈樞》、《甲乙》均作𤽉𤽉,注均云:普巴切。擬作𤽉𤽉。又《甲乙》盡矣下有「故曰刺實者刺其來,刺虛者刺其去,此言氣之存亡之時,以候虛實而刺之也」三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