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十六·診候之三 (3)
卷第十六·診候之三 (3)
1. 虛實脈診
故生也。問曰:腸澼之病,身不熱,何如?答曰:身不熱,脈不懸絕,滑大皆曰生;懸澀皆曰死。以藏期之。(脈不懸絕,陰氣猶在;滑大是陽氣盛好,故生。其脈懸絕澀為寒,是為陽絕,以其臟之病,次傳為死期也。)
問曰:癲疾何如?答曰:脈搏大,滑久自已;脈小堅急,死不治。(大者氣多,血少;滑者,氣盛微熱,以其氣盛微熱故久自瘥。脈小氣血俱少,堅急為寒,是則陽虛陰乘故死之。)
問曰:癲疾之脈虛實何如?答曰:虛則可治,實則死。(癲疾陽盛病也,故陽脈盛;而實者不離於死,陽虛陰和故可療也。)
問曰:消癉虛實何如?答曰: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死。(脈實又氣多血少病,雖久可療;其脈懸絕,血氣俱少,又脈堅病,久不可療,當死。)
問曰:虛實何如?答曰:氣虛者肺虛也。氣逆足寒,非其時則生,當其時則死。余藏皆如是也。(氣虛者肺氣虛也;脈虛故足寒,寒為氣逆也。秋時肺王,肺氣虛者為死;余時肺氣虛不死。如有肝氣虛,肝氣逆者足逆冷,當春時肝氣王時虛者為死,非其時為生。如此餘臟以為例也。)
問曰:脈實滿手足寒頭熱何如?答曰:春秋則生,冬夏則死。(下則陽虛陰盛,故手足冷也;上則陰虛陽盛,故頭熱也。春之時陽氣未大,秋時陰氣未盛,各處其和,故病者遇之得生。夏日陽盛陰格則頭熱加病也;冬時陰盛陽閉,手足冷者益甚也。故病遇此時,即死也。)
白話文:
[虛實脈診]
(所以說,人之所以能活下來。)有人問:「患有痢疾,身體不發熱,情況如何?」回答說:「身體不發熱,但脈象沒有懸絕斷續,而是滑大有力,都表示可以存活;如果脈象懸澀,就表示會死亡。這要根據病症對應的臟腑來判斷。(脈象沒有懸絕斷續,表示陰氣還存在;脈象滑大,表示陽氣旺盛,所以能活。如果脈象懸絕澀滯,表示寒氣太重,是陽氣衰竭的表現,要根據它影響的臟腑,預測死亡的期限。)
有人問:「癲癇病的情況如何?」回答說:「脈搏大而滑利,病久了自然會好;如果脈搏細小、堅硬急促,就會死亡,無法醫治。(脈搏大表示氣多血少,滑利表示氣盛而且略有熱象,由於氣盛略熱,所以病久了會自己痊癒;脈象細小表示氣血都虛少,堅硬急促表示寒氣太重,這是陽氣虛弱,陰氣乘虛而入,所以會死亡。)
有人問:「癲癇的脈象虛實如何?」回答說:「虛弱的可以治療,脈象實大的就會死亡。(癲癇是陽氣亢盛的疾病,所以陽脈通常旺盛。脈象實大,表示陽氣過盛,離死不遠。如果陽氣虛弱,陰氣平和,就可以治療。)
有人問:「消渴病的脈象虛實如何?」回答說:「脈象實大,病久了還可以治療;脈象懸浮細小而且堅硬,病久了就無法醫治,會死亡。(脈象實大表示氣多血少,這種情況即使病久了,還可以治療;脈象懸浮斷續表示氣血都虛少,而且脈象堅硬,表示病情久了無法治療,會死亡。)
有人問:「虛實的情況如何?」回答說:「氣虛是肺氣虛弱的表現,會出現氣逆和腳冷的症狀,如果不是在秋天,還可以活命;如果在秋天就會死亡,其他臟腑的情況也類似。(氣虛是肺氣虛弱的表現,脈象也會虛弱,所以會腳冷,寒氣重導致氣逆。秋天是肺氣旺盛的季節,此時肺氣虛弱就會死亡,如果在其他季節,肺氣虛弱不會死亡。如果肝氣虛弱,肝氣上逆,會出現腳冷,如果在春天肝氣旺盛的季節,肝氣虛弱就會死亡,如果不是在春天,就不會死亡。其他臟腑的情況也是這樣。)
有人問:「脈象實滿,但手腳冰冷,頭部發熱,情況如何?」回答說:「如果是春秋兩季,還可以活命;如果是冬夏季節,就會死亡。(下部陽氣虛弱,陰氣旺盛,所以手腳會冰冷。上部陰氣虛弱,陽氣旺盛,所以頭部會發熱。春季時,陽氣還沒有完全升發,秋季時,陰氣還沒有完全收斂,陰陽之間還處於相對平和的狀態,所以有這種情況的病人還能活。夏季時,陽氣過盛,陰氣被壓制,頭部發熱會加重病情。冬季時,陰氣過盛,陽氣閉塞,手腳冰冷會更加嚴重。所以病人在這些季節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