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十六·診候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診候之三 (1)

1. 卷第十六·診候之三

2. 虛實脈診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虛實,以決死生,願聞其情。」

岐伯曰:「五實死,五虛死。(人之所病,五實具有者,不泄當死;所病五虛具有者,不下食當死也。)」

黃帝曰:「何謂五實、五虛?」

岐伯曰:「脈盛,其皮熱,腹脹,前後不通,⿱免心瞀,此謂五實。(人迎脈口脈大洪盛,一實也;皮膚溫熱,陽盛,二實也;心腹脹滿,三實也;大小便不通,四實也;悶瞀不醒,五實也。⿱免心音悶瞀木,候反䏨目也。)」

脈細,皮寒,氣少,泄注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人迎脈口脈少細,一虛也;皮膚寒冷,陽虛,二虛也;心腹少氣,三虛也;大小便利,四虛也;飲食不下,五虛也。)

黃帝曰:「其時有生者,何也?」

岐伯曰:「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漿是谷液,為粥止利具;有五虛,粥得入胃,即虛者可生也。)」

身汗得後利,則實可活,此其候也。(服藥發汗,或利得通,則實者可活也。)

黃帝問岐伯曰:「願聞虛實之要。(虛實是死生之本,故為要也。)」

岐伯對曰:「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氣謂衛氣也,形身也。)」

谷盛氣盛,谷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食多入胃,曰谷盛也;胃氣多,曰氣盛也。)

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脈謂人迎寸口脈也;血謂經絡血也。)

黃帝曰:「如何而反?」

岐伯曰:「氣虛身熱,此謂反。(衛氣虛者,陰乘必身冷;今氣虛,其身更熱,故為逆也。)」

谷入氣少,此謂反;谷不入氣多,此謂反。(食多入胃者,胃氣還多;食不入胃,胃氣還少,此為順也。食多入胃,胃氣反少;食不入胃,胃氣反多,此為逆也。)

脈盛血少,此謂反;脈少血多,此謂反。(寸口人迎脈盛,經絡血盛;寸口人迎脈少,經络血少,此為順也。寸口人迎脈盛而血反少;寸口人迎脈少而經絡血多,此為逆也。)

氣盛身寒者,病得之傷寒;氣虛身熱者,得之傷暑。(衛氣盛者,其身當熱,今反身冷,此以傷寒所致也;衛氣虛者,其身當冷,今反熱者,此以傷熱所致也。)

谷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居濕下也。(多食,當噫胃氣多也;而反少者,此為脫血。虛劣安臥處濕,濕傷脾氣,故少氣也。)

谷入少氣多者,邪在胃及與肺也。(食少當胃氣少也;而反多者,因胃及肺受於邪氣,以為呼吸故氣多也。)

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寸口人迎脈小,絡絡之血當少;今反多者,因傷熱飲,故經絡血盛也。)

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此之謂也。(寸口人迎脈大,經脈之血應多;今反少者,因脈有邪氣,漿水之液不得入脈,故血少也。)

夫實者,氣入也;夫虛者,氣出也。(以下方刺之法,邪氣入中為實也;正氣出中為虛也。)

地實者,熱也;地虛者,寒也。(地者,行於補瀉,病之處者也。以手扪循其地,熱者所病即實,可行瀉也;其地冷者,所病即虛,宜行補也。)

入實者,左手開針空。(左手以針刺入,於實行其瀉已可;徐出針,用左手開其針空。)

白話文:

虛實脈診

黃帝向岐伯請教說:我聽說診斷虛實可以判斷生死,希望能詳細了解。岐伯回答:五種實證都會導致死亡,五種虛證也會導致死亡。(人如果患有五種實證,不瀉掉就會死;如果患有五種虛證,不吃東西就會死。)

黃帝問:什麼是五種實證和五種虛證?岐伯回答:脈象盛大,皮膚發熱,腹部脹滿,大小便不通,神志昏迷,這就是五種實證。(人迎脈和寸口脈洪大有力是實證之一;皮膚溫熱是實證之二;心腹脹滿是實證之三;大小便不通是實證之四;昏迷不醒是實證之五。)脈象細弱,皮膚冰冷,氣息微弱,經常腹瀉,飲食不進,這就是五種虛證。(人迎脈和寸口脈細弱是虛證之一;皮膚冰冷,陽氣虛弱是虛證之二;心腹氣虛是虛證之三;大小便頻數是虛證之四;飲食不下是虛證之五。)

黃帝問:那為什麼有些時候病人還能活下來呢?岐伯回答:如果能喝下米粥,腹瀉停止,虛證病人就能活。(米粥能補充津液,止瀉,如果患有五種虛證,米粥能進入胃中,就能活。)如果出汗後,大小便通暢,實證病人就能活。(服用藥物後出汗,或通大小便,實證病人就能活。)

黃帝問岐伯:我想了解虛實的關鍵所在。岐伯回答:氣實則形實,氣虛則形虛,這是常理,反之則為病。(氣指衛氣,形指身體。)谷氣充足則氣盛,谷氣不足則氣虛,這是常理,反之則為病。(吃得多胃氣就盛,吃得少胃氣就虛。)脈實則血實,脈虛則血虛,這是常理,反之則為病。(脈指人迎脈和寸口脈,血指經絡中的血液。)

黃帝問:什麼情況算是反常?岐伯回答:氣虛而身熱,就是反常。(衛氣虛弱,陰寒之邪乘虛而入,應該身體冰冷,如今氣虛卻身體發熱,所以是反常。)飲食充足卻氣少,就是反常;飲食不足卻氣多,也是反常。(吃得多胃氣應該多,吃得少胃氣應該少,這是正常的。吃得多胃氣卻少,吃得少胃氣卻多,就是反常。)脈盛而血少,就是反常;脈弱而血多,也是反常。(寸口脈和人迎脈盛大,經絡血也應該多;寸口脈和人迎脈弱小,經絡血也應該少,這是正常的。寸口脈和人迎脈盛大而血少,寸口脈和人迎脈弱小而血多,就是反常。)氣盛而身寒,是因傷寒;氣虛而身熱,是因傷暑。(衛氣盛大,身體應該發熱,如今卻發冷,這是因為傷寒。衛氣虛弱,身體應該發冷,如今卻發熱,這是因為傷暑。)飲食充足而氣少,是因失血,或久居潮濕之地。(吃得多,胃氣應該多,如今卻少,這是因為失血,或久臥潮濕之地,濕邪傷脾,導致氣虛。)飲食不足而氣多,是因邪氣侵犯胃肺。(吃得少,胃氣應該少,如今卻多,這是因為胃肺受邪,呼吸急促,所以氣多。)脈小而血多,是因飲用熱性之物。(寸口脈和人迎脈細弱,經絡之血應該少,如今卻多,是因為飲用熱性之物,所以經絡血多。)脈大而血少,是因脈中有風邪,津液不能進入。(寸口脈和人迎脈洪大,經絡之血應該多,如今卻少,是因為脈中有邪氣,津液不能進入經絡,所以血少。)實證是邪氣入侵,虛證是正氣外泄。(以下省略針灸方法的描述,因為過於簡略,難以準確翻譯。)實證部位感覺發熱,虛證部位感覺冰冷。(實證部位用瀉法,虛證部位用補法。)治療實證,用左手持針,針刺後留針孔。(用左手持針刺入實證部位瀉氣,拔針後,用左手輕按針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