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八(卷首缺)·經脈之一 (3)
卷第八(卷首缺)·經脈之一 (3)
1. 陽明脈解
平按:此篇見《素問》卷八第三十《陽明脈解》篇,又見《甲乙經》卷七第二。
黃帝問於岐伯曰: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者,願聞其故。岐伯對曰:陽明者胃之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十二經脈而別解陽明者,胃受水穀以資臟腑,其氣強大,氣和為益之大,受邪為病之甚,故別解之。平按:《素問》、《甲乙經》黃帝問下無於岐伯三字,陽明之脈作足陽明之脈。
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者《甲乙經》作欲獨閉戶牖而處。)黃帝曰:善。其惡火何也?岐伯曰:陽明主肉,其血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其惡人何也?岐伯曰:陽明厥則喘如悗,悗則惡人。(悗,武盤反,此經中為悶字。平按:主肉《甲乙經》作主肌肉。其血盛《素問》作其脈血氣盛,《甲乙經》作其血氣盛。
則喘如悗悗則惡人《素問》作則喘而悗悗則惡人,《甲乙經》作則喘悶悶則惡人。又惡人下《甲乙經》有「陰陽相薄,陽盡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處」十六字,注云:按陰陽相搏至此,本《素問·脈解》篇,士安移續於此。)黃帝曰:善。或喘而死者,或喘生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
(連臟病深故死,連經病淺故生。)黃帝曰:善。陽明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逾垣上屋,所上,非其素時所能也,病反能何也?岐伯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邪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其棄衣何也?岐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而走。其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陽盛則使人不欲食,故妄言。
(素,先也。其人非是先有此能,因陽明病故也。手足陽明之脈盛實,好為登陟。以其熱悶,所以棄衣也。平按:所上《素問》作所上之處,《甲乙經》無此句。病反能何也袁刻作病反何能也。罵詈上《素問》有妄言二字。陽盛下《素問》作「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甲乙經》作「故妄言罵詈不避親疏」。)
白話文:
這篇是關於陽明經脈疾病的解釋。
黃帝問岐伯說:「陽明經脈發生疾病時,會厭惡他人和火,聽到木頭的聲音會感到驚恐。即使敲鐘打鼓也不會受到影響,唯獨聽到木頭聲會驚恐,我想知道這是什麼原因?」
岐伯回答說:「陽明經脈是胃的經脈,胃在五行中屬土,所以聽到木頭聲音會感到驚恐,是因為土怕木的緣故。(十二經脈中特別解釋陽明經脈的原因,是因為胃接受水穀以滋養五臟六腑,它的氣很強大,氣平和則對身體有極大益處,但如果受邪氣侵襲,病情也會非常嚴重,所以特別加以解釋。)
黃帝問:「那為什麼會厭惡火呢?」
岐伯回答:「陽明經脈主肌肉,它的氣血旺盛,如果被邪氣侵入就會發熱,發熱嚴重就會厭惡火。那為什麼會厭惡人呢?」
岐伯回答:「陽明經脈氣血逆亂時,會出現像氣喘般呼吸困難,呼吸困難就會厭惡人。」(這裡的「悗」同「悶」字。)
黃帝又問:「為什麼有人呼吸困難後會死亡,有人卻能活下來呢?」
岐伯回答:「如果邪氣逆亂而傷及內臟就會死亡,如果只傷及經絡就能活下來。」(傷及內臟病情較深所以會死,傷及經絡病情較淺所以能活。)
黃帝問:「陽明經脈病情嚴重時,會出現脫掉衣服奔跑、爬到高處唱歌,甚至會好幾天不吃飯,翻牆上屋頂等行為,這些都不是他平常能做到的,為什麼生病後反而能做到呢?」
岐伯回答:「四肢是諸陽經的根本,邪氣旺盛就會導致四肢功能增強,功能增強就能爬到高處。那為什麼會脫掉衣服呢?」
岐伯回答:「是因為身體發熱嚴重,所以才會脫掉衣服奔跑。那為什麼會不分親疏地罵人唱歌呢?」
岐伯回答:「陽氣過盛就會使人不想吃飯,所以會胡言亂語。」(這人並不是本來就有這些能力,是因為得了陽明經脈的病才這樣的。手足陽明經脈的氣血旺盛充實,喜歡攀登高處。因為身體悶熱,所以才會脫衣服。陽氣過盛就會使人胡言亂語、罵人、不分親疏、不吃飯,不想吃飯就會亂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