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上善

《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六(卷首缺)·臟腑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卷首缺)·臟腑之一 (2)

1. 五臟命分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靈樞》卷七第四十七《本藏》篇,又見《甲乙經》卷一第五。

白話文:

**平按:**此篇內容自篇首至末,見於《靈樞》第七卷第四十七篇〈本藏篇〉,又見於《甲乙經》第一卷第五篇。

黃帝問於岐伯曰: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於生而周於性命者也。(太初之無,謂之道也。太極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也。未形德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也。此命流動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也。形體保神,各有所儀,謂之性也。是以血氣精神,奉於一形之生,周於形體所儀之性,亦周有分無間之命。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人體內的血氣、精神,是用來維持生命,貫穿一生一世的啊。」(天地未形成之初,稱為「道」。陰陽未分化成形,萬物得以產生,稱為「德」。未成形的「德」,有差別且存在於無間之中,稱為「命」。這種「命」流動於生物體內,生物形成生理機能,稱為「形」。形體保護著精神,各司其職,稱為「性」。因此,血氣、精神服務於具體的人體生命,貫穿於人體形體的職責和性情,也貫穿於有差別且存在於無間的「命」。)

故命分流動成形,體保神為性,形性久居為生者,皆血氣之所奉也。平按:奉下《靈樞》無於字。)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十二經脈也。十二經脈,行營血氣,營於三陰三陽,濡潤筋骨,利關節也。)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關闔者也。

白話文:

因此,命中註定的本質是由流動的氣血所形成,身體依賴精神而維持,心靈和形體長時間存在就是生命,這些都由血氣所滋養。

經脈的作用是運行血氣,調節陰陽,滋潤筋骨,疏通關節。

衛氣的作用是溫暖肌肉和皮膚,填充皮膚組織,滋潤腠理,掌管關竅的開閉。

(衛氣慓悍,行於分肉,司腠理關闔也。平按:關字原抄作閞,乃關字省文,袁刻作開,《靈樞》作關。)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脾腎之神志意者,能御精神,令之守身,收於魂魄,使之不散,調於寒暑,得於中和,和於喜怒,不過其節者,皆志意之德也。平按:和喜怒,和字原缺,袁刻作知,恐誤《靈樞》作和,謹依《靈樞》補入。

白話文:


衛氣性情剛烈,運行於肌肉之間,主管皮膚孔竅的開合。

志意,是主宰精神,收聚魂魄,調和寒暖,平衡喜怒的。

脾腎之神的志意,能夠制御精神,使其守住身體,收攝魂魄,不讓它們散逸,調和寒暑,達到中和的狀態,平衡喜怒,不過分激動,這些都是志意的作用。

注御字原缺,據經文應作御。)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滑利矣,(營氣和益也。覆者,營氣能營覆陰陽也。平按:滑《靈樞》作清。)衛氣和則分解滑利,皮膚調柔,腠理致密矣。(衛司腠理,故緻密也。平按:分解滑利《靈樞》作分肉解利。)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至,五臟不受邪氣矣。

白話文:

因此,血液調和,經脈就能通暢運行,滋養陰陽,筋骨強健有力,關節靈活自如了(營氣和調,並滋養陰陽)。衛氣調和,能使肌肉分佈均衡、靈活自如,皮膚光滑細膩,腠理緻密(衛氣主管腠理,所以能使腠理緻密)。心志調和,精神就能專注正直,魂魄穩固不散亂,不會產生懊悔或憤怒,五臟也不容易受到邪氣侵襲。

(志意所為必當,故無悔矣。志意司腠理,外邪不入,故五臟不受也。平按:《靈樞》不至作不起,不受邪氣作不受邪。)寒溫和則六腑化谷,風痹不作,(寒暑內適六腑,則中和谷化,賊風邪痹無由起也。)經脈通利,支節得矣。此人之常平也。(若爾,血氣營衛志意調者,乃是人之平和者。

白話文:

人的精神意志如果堅定,就會有所作為,所以不會後悔。精神意志主宰著身體的腠理,外邪不能入侵,所以五臟也不會受到傷害。(平按:《靈樞》中寫的是不發作,不受邪氣是後人改動的。)寒熱適宜,六腑就能消化食物,風痹等疾病就不會發生。(寒暑適度,六腑就能和諧消化食物,賊風邪痹無由產生。)經脈暢通,肢體關節得到滋養。這種狀態就是人的常平(健康、平衡)。(如果一個人氣血通暢,意志堅定,就可以保持健康平和的狀態。)

平按:得下《靈樞》有安字。)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谷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所以具受於天也,愚智賢不肖,毋以相倚也。(五臟藏神,六腑化谷,此乃天之命分,愚智雖殊,得之不相依倚也。津液,即泣汗涎涕唾也。平按:谷上《靈樞》有水字。

白話文:

根據《靈樞》的記載,五臟是儲藏精神、血液、氣息、魂魄的地方,六腑則負責消化食物、運化津液。人天生就具有這些器官,智愚賢否,皆是上天賦予的,並無必然的聯繫。津液指的是眼淚、汗水、口水、鼻涕等。

液者二字原缺,謹據《靈樞》補入。愚上《靈樞》有無字。)然其有獨盡天壽,而毋邪僻之病,百年不衰,雖犯風雨卒寒大暑,猶不能害也;有其不離屏蔽室內,無怵惕之恐,然猶不免於病者,何也?願聞其故。(人有勞神怵惕,無所不為,雖犯賊風邪氣,獨盡天年。復有閒居無思,不預外邪,不免於病,不道傷命。

白話文:

原本缺少「液」字,我根據《靈樞經》補上了。我之前看過《靈樞經》,裡面沒有「無」字。

有些人即使經歷風雨、酷寒、酷暑,也能獨享天年,不受邪病侵襲,百年不衰;有些人雖然躲在室內,沒有驚恐不安,卻依然無法避免疾病。這是為什麼呢?我想請教一下原因。

有些人勞心費神,無所畏懼,即使遭遇盜賊、風邪、瘴氣,依然能獨享天年;有些人卻閒居無思,不接觸外邪,卻依然無法避免疾病,甚至危及性命。這又是為什麼呢?

同稟血氣,何乃有殊?願聞其故也。平按:其有《靈樞》作有其。猶不能害《靈樞》作猶有弗能害。邪僻僻字原缺,之恐二字原缺,謹據《靈樞》補入。)岐伯對曰:窘乎哉問也。(窘,奇殞反,急也。)五臟者,所以參天地,副陰陽,而連四時,化五節者也。(肺心居其上,故參天也;肝脾腎在下,故參地也。

白話文:

我們身上都由血氣組成,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差別呢?希望能聽到原因。

岐伯回答說: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令人感到意外。五臟的功能,是協調天地,配合陰陽,貫通四時,變化五種節氣的。

肝心為牡,副陽也;脾肺腎等牝,副陰也。肝春心夏肺秋腎冬,即連四時也。從五時而變,即化五節。節,時也。平按:五節者也,也字原缺,據《靈樞》補入。)五臟者,固有小大高下堅脆端正偏傾者;六腑者,亦有長短小大厚薄結直緩急者。(天地陰陽,四時八節,造化不同,用參五臟,何得一也?五臟各有五別□□六腑皆準五臟,亦有五別,故臟腑別言各有五別,五五二十五也。五臟既五,六腑亦五,三焦一腑屬於膀胱,故唯有五。

白話文:

肝和心屬陽氣,為副陽;脾、肺、腎等屬陰氣,為副陰。

肝屬春天,心屬夏天,肺屬秋天,腎屬冬天,這與四季相連。

隨著五季的變化,就會分化為五節。節,也就是時。

從五行來看,五臟各自分別有大小、高低、堅脆、端正、偏傾等不同特質;六腑也有長短、大小、厚薄、結直、緩急等不同特質。

(天地間陰陽氣交替,四季八節循環,造化不一。五臟參與其中,為什麼能統一?五臟各司其職,各有所屬,六腑也與五臟相應,各司其職。所以臟腑各有不同類別,五臟五別,六腑五別,總共有二十五別。由於五臟各有五別,六腑也有五別,三焦作為一腑歸屬膀胱,所以六腑實際上只有五別。)

平按:注各有五別下空二格,別本作各有五色五別,下二格不空。)凡此二十五者,各各不同,或善或惡,或吉或凶,請言其方。(心小則安,此為善也。易傷以憂,即為惡也。心堅則臟安守固,此為吉也。心脆則喜病消癉熱中,即為凶也。如此臟腑隨義皆有善惡吉凶,請具陳也。

白話文:

平按:注各有五別,下空兩格。別的版本寫作共有五種不同顏色、五種區別,下兩格沒有空格。)所有這二十五種,各自不同,有的好有的壞,有的吉利有的凶兆,請說明它們的道理。(心小則安,這是好的。容易受憂傷,就是壞的。心堅固則臟腑安守,這是吉利的。心脆弱則喜病消瘦發熱,就是凶兆的。像這樣,臟腑根據意義都有好壞吉凶,請具體說明。

平按:其方,其字原缺,謹據《靈樞》補。)心小則安,邪弗能傷,易傷以憂;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於邪。(臟小則神□不敢自寬,故常安邪不入也。臟大則神氣宣縱,故憂不能傷,邪入不安也。平按:《甲乙經》以憂作於憂。又按:《甲乙經》注云:太素邪作外邪。今本仍無外字。

白話文:

心臟小的人容易安寧,邪氣不容易傷害到他,但容易因為憂慮而受到傷害;心臟大的人不容易被憂慮傷害,但容易受到邪氣侵襲。臟腑小的人,神氣不敢放鬆,因此經常保持安寧,邪氣不容易入侵;臟腑大的人,神氣宣洩暢達,因此憂慮不能傷害他,但邪氣入侵就會不安寧。另外,《甲乙經》中將「憂」寫成「於憂」,還提到太素邪氣指的是外來的邪氣,但現存版本卻沒有「外」字。

又注神下一字原缺左旁,恐系收字,袁刻作敢。)心高則滿於肺中,悗而喜忘,難開以言;(心臟高者,則神高也。心高肺逼□於心,故悗喜忘也。以其神高不受他言,故難開以言也。平按:肺中,中字原缺,謹據《靈樞》補入。喜《靈樞》作善。注心高,高字原缺下方,細玩剩處,於高字為近,謹據經文作高。

白話文:

另外註解中神這個字下面的字原本缺少左邊的部分,懷疑是「收」字,袁刻本寫作「敢」。心氣高漲就會充滿在肺部,於是變得狂妄並且容易忘記,很難開口說話。因為心氣高漲,所以神氣也很高,心高則壓迫肺部,所以狂妄又容易忘記。由於神氣高漲而不接受別人的話,因此很難開口說話。仔細觀察,肺部這個「中」字原本缺失,根據《靈樞》補上。喜這個字,《靈樞》寫作「善」。註解中「心高」的「高」字原本缺少下方部分,仔細觀察剩下的部分,比較接近「高」字,根據經文寫作「高」。

過下一字原不全,細玩剩處,與近字相似,袁刻作小,恐未安,謹空一格。)心下則藏外,易傷於寒,易恐以言。(心下則在肺臟之外,神亦居外,故寒易傷也。亦以神下,故易恐以言也。)心堅則臟安守固,(臟堅則神守亦堅固,故其心臟安不病,其神守堅固。)心脆則喜病消癉熱中。

白話文:

(因為)心臟位於肺臟之外,靈魂也寄居在心臟之外,因此容易受到寒氣的傷害。此外,(因為)心臟在(肺臟的)下方,所以容易因言論而恐懼。心臟強健,靈魂就能牢固安定,心臟脆弱,就容易生病消瘦,心中有熱。

(五臟柔脆,神亦柔脆,故臟柔脆人,血脈上行,轉而為熱消肌膚,故病消癉熱中也。癉音丹。熱中,胃中熱故也。平按:脆原缺,謹據《靈樞》、《甲乙》補。熱中,中字原缺,旁有小注中字,據注熱中,胃中熱也,應作熱中,《靈樞》、《甲乙》同,袁刻作注,刻在五臟柔脆上,則混經於注矣。)心端正則和利難傷;(五臟端正,神亦端正也。

白話文:

端,大師原、大師古、大師、大師古。大師端,灑灑古、灑灑大師古,灑灑端大師。大師,師端古、師大師古、師古端灑,灑灑。端,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古音 師端。、師、灑仄,古先師平,灑化古音爭調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先、師平平先大師古,師、先平平 先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先平平平先

神端正性亦和柔,故聲色芳味之利難相傷也,斯乃賢人君子所以得心神也。)心偏傾,操持不一,無守司也。(心臟偏傾不一,神亦如之,故操持百端,竟無守司之恆,此為眾人小人所得心神也。心臟言神,有此八變。後之四臟,但言臟變,皆不言神變者,以神為魂魄意志之主,言其神變,則四種皆知,故略不言也。

白話文:

心神端正,性情柔和,所以聲色芳味等外來誘惑不易傷害心神,這就是賢人君子能夠守護心靈的原因。

反之,心臟偏傾,操持百端不一,沒有固定的準則。(心臟偏傾不一,神智也會如此,於是操持各種事務,卻沒有恆常的依循準則,這正是大多數普通人會喪失心神的原因。)

心臟主神,有八種變化。後面的四臟,只討論臟腑的變化,不提神志的變化,這是因為神志為魂魄意志的總稱,提到神志的變化,四種臟腑都包含在內,所以略而不提。

平按:《甲乙經》注引楊上善注云:心臟言神有八變,後四臟但言臟變不言神變者,以神為魂魄意之主,言其神變則四臟可知,故略而不言也。與此注正合。袁刻心臟言神誤作之神,意志下空十一格,不合。)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人分所得,肺小則少飲漿水。又肺小不受外邪,故不病喘喝。

白話文:

《甲乙經》注引述楊上善的注釋說:心臟提及神的變化有八種,而後面的四臟只說臟的變化而不說神的變化,是因為神是魂魄意念的主導,隻要提到神的變化,就可以知道四臟的變化,所以簡要地不說。和這個注釋完全一致。袁刻本心臟的「神」字誤作「之」字,意志下面空了十一個字,不合適。

肺小,則會少喝水,不會有氣喘或咳嗽。(人的體質不同,肺小的人就水喝得少。而且肺小不容易受外邪侵犯,所以不會有氣喘或咳嗽。)

喝,喘聲。平按:《甲乙》無喝字。)大則喜病胸痹喉痹逆氣。(肺大喜受外邪,故喜病痹及逆氣也。平按:大則下《靈樞》、《甲乙》有多飲二字。《甲乙》無喉痹二字。)肺高則上氣,肩息欲咳;(肺高則上迫缺盆,故上氣喘息。兩肩並動,故曰肩息。又肺上迫,故數欲咳。

白話文:

(咳嗽)喘息。

(註:〈甲乙經〉沒有「喝」字。)肺氣旺盛的人容易罹患胸悶、喉嚨痛、氣逆等疾病。(肺氣旺盛容易受到外邪侵襲,因此容易罹患氣滯不通的疾病和氣逆。)

肺氣過盛則氣往上衝,肩膀跟著動,而且想咳嗽。(肺氣過盛會向上壓迫缺盆,導致氣往上衝、呼吸急促。兩肩同時跟著動,所以稱為「肩息」。此外,肺氣上衝,所以會一直想咳嗽。)

平按:肩息欲咳《靈樞》無欲字《甲乙》作喘息咳逆。)肺下則居賁迫肝,善脅下痛。(賁,當膈也,補昆反。氣來委膈,下迫於肝,致脅下痛,以肝居脅下故也。平按:居賁《甲乙》作逼賁。迫肝《靈樞》、《甲乙》作迫肺。注委膈原校作垂膈。)肺堅則不病咳上氣,(肺臟堅固,不為邪傷,故無咳與上氣也。

白話文:

根據文獻記載,肺部氣息微弱,並有咳嗽的傾向。(但《靈樞》中沒有「欲咳」二字。《甲乙經》則記載為「喘息咳逆」。)肺的上方受迫於橫膈膜,橫膈膜又壓著肝臟,所以容易出現脅下疼痛。(橫膈膜在肝臟的上方,氣息來到橫膈膜後,會下壓到肝臟,導致脅下疼痛。)肺部強健堅固的話,就不會出現咳嗽和胸悶。(肺臟強壯有力,不會被邪氣侵害,所以不會有咳嗽和胸悶的症狀。)

平按:咳《甲乙》作咳逆。)肺脆則善病消癉易傷。(以上四臟之變,例同心臟。平按:善《靈樞》作苦。《甲乙》易傷下有也字,注云:一云易傷於熱,喘息鼻衄。)肺端正則和利難傷也,肺偏傾則胸偏痛也。(偏傾者,隨偏所在,即偏處胸痛也。)肝小則安,無脅下之病;(肝小不受外邪,故安,無兩脅下痛。

白話文:

注釋:咳(《甲乙經》作咳逆)。肺質脆薄的話,容易患消渴症和受傷(以上四臟發生病變,與心臟的情形相同。注釋:善(《靈樞》作苦)。《甲乙經》記載「易傷」下還有「也」字,並注釋說:一種說法是容易因熱而受傷,導致喘息鼻出血)。肺形端正的話,功能就會調和順暢,不容易受傷。肺形偏斜的話,胸部就會偏痛(偏斜指隨偏斜所在,即偏斜處就會胸痛)。肝臟小則安康,不會有脅部以下的疾病(因為肝臟小,不易受到外邪侵襲,所以安康,不會有兩脅以下的疼痛)。

平按:安上《靈樞》有藏字。)肝大則逼胃迫咽,迫咽則喜鬲中,且脅下痛。(胃居肝下,咽在肝旁,肝大下逼於胃,旁迫於咽,迫咽則咽膈不通飲食,故曰膈中也。肝大受邪,故兩脅下痛。平按:咽迫咽三字原缺,謹據《甲乙》補。喜《靈樞》作苦。)肝高則上支賁,切脅急,為息賁;(肝高上支於膈,又切於脅,支膈切脅既急,即喘息於賁,故曰息賁也。平按:切《甲乙》作加。

白話文:

一切的病症都是由寒邪閉塞所致。)(造成)咽喉疼痛、心胸脅肋疼痛。(因為)咽喉疼痛,飲食不入,疼痛深入膈中,阻塞不能飲食。(因為)氣門開合不順,呼吸不能因此而受阻。(因為)陽氣虛弱,不能抵禦外邪的侵襲。

急《靈樞》作悗。)肝下則安胃,脅下空,空則易受邪。(胃居肝下,是以肝下則安於胃上,脅下無物,故易受邪氣。平按:安胃《靈樞》作逼胃。)肝堅則臟安難傷也,(肝堅則外邪不入,故安難傷也。)肝脆則喜病消癉易傷也。肝端正則和利難傷也,肝偏傾則脅下偏痛也。

白話文:

肝在上面,則安撫胃;脅部裡面空虛,空虛則容易受到邪氣侵襲。(胃位於肝臟下方,所以肝臟在上面就會安撫胃部,脅部裡面沒有東西,所以容易受到邪氣侵襲。平按:《靈樞》中「安胃」寫作「逼胃」。)

肝臟堅硬則臟器安穩不易受傷,(肝臟堅硬則外邪無法入侵,所以安穩不易受傷。)肝臟脆弱則容易生病消瘦,也容易受傷。

肝臟端正則和順通利不易受傷,肝臟偏斜則脅部偏痛。

(偏近一箱,則一箱空處偏痛也。平按:偏痛,偏字《靈樞》無。)脾小則安,難傷於邪也;(脾小外邪不入,故安而難傷也。)脾大則善湊䏚而痛,不能疾行。(䏚,以沼反,胠空處也。脾大湊向空䏚而痛,大□不行則□胠空也。平按:善《靈樞》、《甲乙》作苦。䏚《甲乙》音停。

白話文:

(偏近一處空虛的位置,則那一處空虛的位置就會偏痛。)脾臟小就不容易生病,因為外邪難以侵入;(脾臟小,外邪進不來,所以安穩而不容易受傷。)脾臟大就容易靠近空處而疼痛,不能夠快速行走。(空處,讀作「停」,是指身體內空虛的地方。脾臟大就會靠近空處而疼痛,脾臟大不能夠快速行走,就會空處。)(註:善字在《靈樞》和《甲乙經》中寫作「苦」;空處在《甲乙經》中讀作「停」。)

注不行上原缺一字,袁刻作力。則下原缺一字,袁刻作脅。)脾高則䏚引季脅而痛;(脾下則䏚緩,高則䏚牽,季脅中痛也。)脾下則下加於大腸,加於大腸則臟外善受邪。(脾下即是大腸,故脾下加,出於脾臟所居之外,故喜受邪。平按:外善受邪《靈樞》無外字,善作苦。

白話文:

脾氣上逆則牽引季脅(部位在脅部中央)而疼痛。(脾氣下陷則腸胃鬆弛,脾氣上逆則牽引,導致季脅疼痛。)

脾氣下陷則壓迫到大腸,壓迫大腸則臟器外部容易受邪氣侵犯。(脾氣下陷就是大腸下陷,所以脾氣下陷時,壓迫大腸,使得大腸超出脾臟,所以容易受邪氣侵犯。)

)脾堅則臟安難傷也,(外邪不傷故安。)脾脆則喜病消癉易傷也。脾端正則和利難傷也,脾偏傾則喜瘈喜脹。(瘈,充曳反,牽縱也。脾偏形近一箱,動而多痹,又氣聚為脹也。平按:喜瘈喜脹《靈樞》作善滿善脹,《甲乙經》作瘈瘲喜脹。)腎小則安,難傷也;(腎小不受外邪,故安而難傷也。

白話文:

脾臟堅實,臟腑功能安定,不易受損傷。(因為外界邪氣無法入侵,所以安定不易受損。)

脾臟脆弱,容易患病消瘦,容易受損。

脾臟位置端正,功能調和,不易受損。

脾臟偏傾,容易發生痙攣和脹滿。(痙攣,讀作「充曳」,指肌肉痙攣。脾臟形狀偏向一邊,活動時容易受到阻礙,而且氣血聚集在一起就會造成脹滿。特別說明:原句中的「喜瘈喜脹」,《靈樞》一書寫作「善滿善脹」,《甲乙經》寫作「瘈瘲喜脹」。)

腎臟較小,功能安定,不易受損。(腎臟較小不易受到外邪入侵,所以安定不易受損。)

)腎大則喜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傷以邪也。(腎大在於腰中,故俯仰皆痛也。)腎高則善背膂痛,不可以俯仰;(腎高去腰,著於脊膂,故脊膂痛,不得俯仰也。)腎下則腰尻痛,不可以俯仰,為狐疝。(腎下入於尻中,下迫膀胱,故尻痛不可俯仰。疝,所奸反,小腹痛,大小便難,曰疝。

白話文:

腎大,容易得腰痛的毛病,不能彎腰或仰頭,容易受到外邪侵襲。(腎臟位於腰部,所以彎腰或仰頭都會疼痛。)

腎高 ,常有背部或脊椎疼痛,不能彎腰或仰頭。(腎臟高於腰部,位於脊椎附近,所以脊椎疼痛,導致無法彎腰或仰頭。)

腎下垂 ,腰部或臀部疼痛,不能彎腰或仰頭,是狐疝的徵兆。(腎臟下垂進入臀部,壓迫膀胱,導致臀部疼痛和無法彎腰仰頭。狐疝是一種小腹痛、大小便困難的疾病。)

疝有多種,此為狐疝,謂狐夜時不得小便,少腹處痛,日出方得,人亦如此,因名狐疝也。)腎堅則不病腰背痛,(腎在腰背之間,故腎堅則腰不痛也。)腎脆則喜病消癉。腎端正則和利難傷也,腎偏傾則喜腰尻偏痛。(二腎有一偏傾,則偏處痛也。平按:癉下《靈樞》、《甲乙》有易傷二字。

白話文:

疝氣有許多種類,其中一種稱為狐疝。狐疝的症狀是,夜晚無法小便,小腹會疼痛,直到太陽升起後才得以緩解。人也會出現類似的症狀,因此被稱為狐疝。

腎氣充足堅實,就不容易出現腰背疼痛。(腎臟位於腰背之間,因此腎氣充足則腰部不會疼痛。)腎氣虛弱,就會容易患上消瘦、虛弱的疾病。

腎臟位置端正,氣血運行通暢,就不容易受損傷。腎臟位置偏移,就會出現腰部或臀部偏痛。(如果兩顆腎臟有一顆位置偏移,則偏移的那一側會疼痛。註釋:古籍《靈樞》和《甲乙經》在「消癉」之下還有「易傷」二字。)

)凡此二十五變者,人之所以喜常病也。(人之五臟,受之天分,有此二十五變者,不由人之失養之愆,故雖不離屏蔽,常喜有前病也。)黃帝曰:何以知其然也?(五臟二十五變皆在身中,變生常病亦居其內,未知因候,知以為調養也。)岐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

白話文:

也(心小安靜心小,心小安神靜,心小 安神靜,心小 安神靜,心小 安神靜,也) 凡此二十五變者,人之所以常喜受疾病也。青青黃青各居其方青青赤面小青青赤面青青黃面青青赤面青青黃青青赤面青青青赤面凡此二十五變,皆在身上,身有所得, 心有所思,身有所 思得,心有所為,身有所為,心有所為

(理者,肉之文理。粗音粗也。)無𩩲骭者心高,𩩲骭小短舉者心下。𩩲骭長者心堅,𩩲骭弱以薄者心脆。𩩲骭直下不舉者心端正,𩩲骭倚一方者心偏傾也。(𩩲骭,胸前蔽骨,蔽心神也。其心上入肺中,不須蔽骨,故心高以無蔽骨為候也。高者,志意高遠也。故短小舉者,為心下之候。

白話文:

筋脈的紋路。粗大的筋脈表示人粗魯。

胸前蔽骨的觀察:

  • 沒有蔽骨的人,心志高遠。
  • 蔽骨又小又短的人,心志卑下。
  • 蔽骨長的人,心志堅定。
  • 蔽骨薄弱的人,心志脆弱。
  • 蔽骨直直向下垂的人,心志端正。
  • 蔽骨向一邊傾斜的人,心志偏頗。

(蔽骨是胸前的骨頭,用來遮蔽心神。心神往上通入肺中,因此不需要蔽骨。所以,蔽骨高的人,沒有蔽骨遮擋心神,因此心志高遠。而蔽骨短小向上抬起的人,則為心志卑下的徵兆。)

下者,志意卑近也。平按:骭《靈樞》作藇。弱下《靈樞》、《甲乙》有小字。)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掖張脅者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堅,肩背薄者肺脆。好肩膺者肺端正,脅偏竦者肺偏傾也。(大肩,胸膺反□喉骨陷入,肺必高上。平按:巨肩,巨字原抄作臣,謹依《靈樞》、《甲乙》作巨。

白話文:

「下者」:志向卑微,思想淺薄。

「平按:骭《靈樞》作藇,弱下《靈樞》、《甲乙》有小字」:根據《靈樞》,「骭」應寫作「藇」,《靈樞》、《甲乙經》的「弱下」前有「小」字。

「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皮膚白皙且紋路細小者,肺部較小;皮膚顏色深且紋路粗大者,肺部較大。

「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掖張脅者肺下」:肩膀寬厚、胸部後突、喉部凹陷者,肺部位置較高;肩膀收縮、脅部外張者,肺部位置較低。

「好肩背厚者肺堅,肩背薄者肺脆」:肩背厚實者,肺部較結實;肩背單薄者,肺部較脆弱。

「好肩膺者肺端正,脅偏竦者肺偏傾也」:肩寬胸廣者,肺部位置端正;脅部一側隆起者,肺部可能偏向一側。(寬闊的肩膀,突出的胸部,凹陷的喉骨,說明肺部位置較高。平按:巨肩,原抄作「臣」,依據《靈樞》、《甲乙經》更正為「巨」。)

掖《靈樞》、《甲乙》作腋。好肩膺《靈樞》、《甲乙》作背膺厚。竦《靈樞》作疏,《甲乙》作竦,注云一作欹。)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廣胸反骹者肝高,合脅菟骹者肝下。胸脅好者肝堅,脅骨弱者肝脆。膺腹好好相得者肝端正,脅骨偏舉者肝偏傾也。(骹,足脛也。

白話文:

腋下:古籍《靈樞》、《甲乙》中記載「掖」指腋下。

肩背:古籍《靈樞》、《甲乙》中記載「好肩膺」指背部寬厚。

突出:古籍《靈樞》中記載「竦」為突出,古籍《甲乙》中記載「竦」為突出,註解中有一種說法為「欹」(傾斜)。

皮膚紋理:青色、細小的紋理表示肝臟較小,青色、粗大的紋理表示肝臟較大。

胸部形狀:胸部寬廣、後背下垂表示肝臟位置較高,胸部與兩側肋骨貼合、後背向上拱起表示肝臟位置較低。

胸肋狀況:胸部和肋骨狀況良好表示肝臟堅實,肋骨較軟弱表示肝臟較脆弱。

胸腹協調:胸部和腹部協調且對稱表示肝臟位置端正,肋骨一側偏高表示肝臟偏向一側。

(註:「骹」指足脛。)

反,前曲出也。平按:菟《靈樞》作兔,《甲乙》作脆。好好《靈樞》、《甲乙》均不重,恐衍。)黃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縱者脾下。唇堅者脾堅,唇大而不堅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舉者脾偏傾也。(揭,舉也,起輒反。)黑色小理者腎小,粗理者腎大。

白話文:

「反」指體形向前方彎曲。

黃色脈絡細小,表示脾臟小;脈絡粗大,表示脾臟大。

脈絡豐滿者,表示脾臟位置高;脈絡下垂者,表示脾臟位置低。

脈絡堅硬者,表示脾臟堅硬;脈絡寬大但不堅硬者,表示脾臟鬆軟。

脈絡上下對稱者,表示脾臟形狀端正;脈絡偏向一邊者,表示脾臟位置偏斜。

黑色脈絡細小,表示腎臟小;脈絡粗大,表示腎臟大。

高耳者腎高,耳後陷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耳偏高者腎偏傾。(一箱獨高為偏。平按:高耳《甲乙》作耳高。)凡此諸變者,持則安,減則病。(凡此二十五變,過分以為不善,減則為病,持平安和,以為大則也。平按:減原抄作咸,謹依《靈樞》、《甲乙》作減。

白話文:


耳朵高的人,代表其人的雙耳高度也高,耳後有明顯的陷坑,表示其人的雙耳後方有低陷。

耳朵堅硬的人,代表其人的雙耳結構也是堅硬的,耳朵薄而軟弱的人,表示其人的雙耳結構較為脆弱。

耳朵靠近嘴巴,位置較正的人,表示其人的雙耳位置端正,耳朵偏斜,位置較高的人,表示其人的雙耳位置傾斜。其中,單邊耳朵特別高,表示該側耳朵位置傾斜。

上述這些耳朵的各種變化,如果雙耳位置端正,那麼身體就會健康;如果雙耳位置不正,那麼身體就會出問題。

總的來說,耳朵出現這些變化,過度了就不好了,不足的話也會生病,只有雙耳位置端正,纔是健康的。

)黃帝曰:善哉,然非余之所問也。願聞人之有不可病者,至盡天壽,雖有深憂大恐怵惕之志,猶不能感也,甚寒大熱,弗能傷也。其有不離屏蔽室內,又無怵惕之恐,然不免於病者,何也?願聞其故。(子言五臟之變,所知是要,然非吾之問本意。問本意者,人生盡於天壽,內則深憂大恐,外則甚寒極熱,然無所傷,不為病也。

白話文:

黃帝說:「很好,但這不是我所要問的問題。我想知道有些人終其一生都不生病,即使遇到極大的憂慮和恐懼,也無法對他們造成影響;即使遇到極寒或酷熱,也無法傷害他們。而有些人不曾離開過房屋內,也沒有任何恐懼,卻無法避免生病,這是為什麼呢?我希望聽到原因。」(子回答了五臟的變化,所知很重要,但不是我原本要問的問題。原本要問的是,人生的盡頭是天壽,內心有極大的憂慮和恐懼,外在遇到極寒或酷熱,卻不受影響,不會生病。

而有外無寒暑之侵,內去怵惕之懷,而疾病百端,其故何也?平按:感《靈樞》作減。)岐伯曰:五臟六腑者,邪之舍也,請言其故。(五臟六腑堅端正者,和利得人,則道之宅也。臟腑脆而偏傾,則邪氣舍也。為道之宅,則其性和柔,神明聰利,人之受附也。為邪之舍,不離病也,心奸邪也,喜為盜也,乖公正也,言不恆也。

白話文:

為什麼(人)能不受外在氣候寒暑侵襲,內心也無恐懼憂慮,而百病卻仍然纏身呢?

岐伯答道:五臟六腑,是邪氣潛伏的地方,讓我來解釋原因。(五臟六腑堅固端正的人,身體強健,氣血調和,是正氣的居所。臟腑虛弱傾斜的人,邪氣就會趁虛而入。成為正氣的居所,則人的精神平和,智慧敏捷,身體健康。成為邪氣的巢穴,則疾病難以避免。人心術不正,喜歡偷盜,違背公理,言語反覆無常。)

是知二十五變,雖得之於天,調養得中,縱內外邪侵,不為病也。乖和失理,雖不離屏蔽,終為病也。前言一臟各有五病,未極理也;今言一變具有五臟,方得盡理,故請言故也。)五臟皆小者,少病,善焦心愁憂;(夫五神以依臟,故前言心臟之變,神亦隨之;次說四臟之變,不言神變;今總論五臟,初有四變,唯言於神,次有二變,但說於臟,次有二變,復但言神也。心臟形小,外邪難入,故少病;神亦隨小,故不自申焦心愁憂也。

白話文:

我知道「二十五變」的原理,即便這些變化來自於天命,但只要調養得當,即使內外邪氣入侵,也不會致病。相反地,如果飲食失調,生活作息不正常,身體狀況就會一直不佳,即便沒有外邪入侵,也會生病。

先前所說的「一臟各有五病」,其實還不夠全面。如今我所說的「一變具有五臟」,纔是更為完整的說法。所以請容我從頭說明。

五臟中,屬小型的器官比較不容易生病。這些器官的神經敏感,容易焦慮憂愁。

(五臟的精神依附著五臟,所以前面所說的「心臟之變」,其精神也會隨之變化。接下來所說的「四臟之變」,則沒有提到精神變化。現在我在總論五臟時,一開始提到四變,僅說到精神。接下來的兩變,只說到臟腑。再接下來的兩變,又只說到精神。心臟形狀較小,外邪不易入侵,所以比較不容易生病。其精神也跟著較為平穩,不會過度焦慮或憂愁。)

平按:《靈樞》、《甲乙》善均作苦,愁憂上均有大字。注自申,袁刻自作白。)五臟皆大者,緩於事,難使憂。五臟皆高者,好高舉措;(措,置也,旦故反。平按:憂上《靈樞》、《甲乙》均有以字。舉措正統本《甲乙經》作舉指。)五臟皆下者,好出人下。(意志卑弱。

白話文:

平註:《靈樞》、《甲乙經》中分別寫作「苦」和「愁」,上面都有個大字。註解從「申」字開始,袁刻本自動寫作「白」。

五臟都大的話,做事緩慢,難以憂愁。

五臟都高的話,喜歡高高在上,舉止不當。

五臟都下的話,喜歡出人下風。

)五臟皆堅者,無病;五臟皆脆者,不離於病。五臟皆端正者,和利得人;五臟皆偏傾者,邪心喜盜,不可以為人平,反覆言語也。(喜,虛意反,好也。和謂神性和柔,利謂薄於名利,併為人所附也。平按:得人下《靈樞》、《甲乙》均有心字,喜盜均作善盜。不可以為人,《甲乙》無以字。

覆《甲乙》作復。)

白話文:

五臟都堅固的人,沒有疾病;五臟都脆弱的人,常常生病。五臟都端正的人,精神和順,能得到別人的好感;五臟都偏斜傾倒的人,邪惡的心思喜愛盜竊,不能成為正直的人,說話也反反覆覆。(喜,這是誤用,應該是好的意思。和,指精神和順,利,指不計較名利,願意幫助別人。平按:靈樞和甲乙經的「得人」下面都有「心」字,喜盜都作善盜。甲乙經的「不可以為人」沒有「以」字。)

「甲乙」未見所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