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紹虞

《素問經注節解》~ 外篇 (84)

回本書目錄

外篇 (84)

1. 六微旨大論

」)所謂六四,天之數也。(「卯次於寅,故曰六四。此一紀之全數也。」)

次戊辰歲,初之氣,復始於一刻。常如是無已,周而復始。(「以上丁卯年六之氣,終於水下百刻,是子醜寅卯四年氣數至此已盡,所謂一紀。故戊辰年則氣復始於一刻,而辰巳午未四年又為一紀,申酉戌亥四年又為一紀,此所以常如是無已,周而復始也。」)

帝曰:願問其歲候何如?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日行一周,天氣始於一刻。(按:張景岳曰:「歲候者,通歲之大候,此承上文而復總其氣數之始也。一周者,一周於天,謂甲子一年為歲之首也。」)日行再周,天氣始於二十六刻。(「乙丑歲也。」)日行三周,天氣始於五十一刻。

(「丙寅歲也。」)日行四周,天氣始於七十六刻。(「丁卯歲也。」)日行五周,天氣復始於一刻。(「戊辰歲也。」)所謂一紀也。(「如前四年是也,一紀盡而復始於一刻矣。紀者,如天元紀大論所謂終地紀者,即此紀字之義。」)是故寅午戌歲氣會同,卯未亥歲氣會同,辰申子歲氣會同,巳酉醜歲氣會同,終而復始。(陰陽法以是為三合者,緣其氣會同也。

不爾,則各在一方,義無由合。)

帝曰:願聞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本謂天六氣,寒暑燥濕風火也,三陰三陽由是生化,故云本,所謂六元者也。位謂金木火土水君火也。天地之氣,上下相交,人之所處者也。按:張景岳曰:「言天者求之本,謂求六氣之盛衰,而上可知也。

言地者求之位,謂求六步之終始,而下可知也。人在天地之中,故求之氣交,而安危可知也。」)帝曰:何謂氣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自天之下,地之上,則二氣交合之分也。人居地上,是以生化變易,皆在氣交之中也。)故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此之謂也。

(按:張景岳曰:「樞,樞機也,居陰陽升降之中,是謂天樞,故天樞之義,當以中字為解。中之上天氣主之,中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即中之位也。而形氣之相感,上下之相臨,皆中宮應之而為之市,故人氣從之,萬物由之,變化於茲乎見矣。」謹按王注以天樞為當齊兩旁穴,謂正當身之半,三分折之,上分應天,下分應地,中分應氣交,理誠是也。然以人氣從之二句觀之,則樞之為義,似不單指穴言。

夫樞者,戶牖之所恃以開閤者也。人居天地之中,樞為上下之界,蓋一身之綱維,三才之關鍵:故推崇之曰天樞也。張景岳又言天樞更不單指人身,兼取卦象為喻,且引至真要大論云,初氣終三氣,天氣主之,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此即上下卦之義。然則三氣四氣則一歲之氣交也,自四月中至八月中,計四個月,一百二十日之間,而歲之旱潦豐儉,物之生長成收,皆系乎此,故曰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也。景岳之論,則更合氣運而為言,頗與人氣從之二句甚親切也。

白話文:

所謂的「六四」,是天的數目。(「卯在寅之後,所以說是六四,這是一整個循環的完整數目。」)

接著到戊辰年,初之氣,又從一刻開始。總是這樣沒有停止,循環往復。(「前面丁卯年六之氣,結束於水下百刻,這是子醜寅卯四年氣數到此結束,所謂一個循環。所以戊辰年氣又從一刻開始,而辰巳午未四年又是一個循環,申酉戌亥四年又是一個循環,這就是為什麼總是這樣沒有停止,循環往復的原因。」)

黃帝問道:想知道一年的氣候狀況如何?岐伯說:您問的真是太詳細了!太陽運行一周,天氣從一刻開始。(按:張景岳說:「歲候,是指整年的大氣候,這是承接上文,再次總結氣數的開始。一周,是指太陽在天上運行一周,也就是甲子年為一年的開始。」)太陽運行兩周,天氣從二十六刻開始。(「也就是乙丑年。」)太陽運行三周,天氣從五十一刻開始。(「也就是丙寅年。」)太陽運行四周,天氣從七十六刻開始。(「也就是丁卯年。」)太陽運行五周,天氣又從一刻開始。(「也就是戊辰年。」)這就是所謂的一個循環。(「就像前面四年一樣,一個循環結束又從一刻開始。循環的意義,就像《天元紀大論》所說的終止地紀,就是這個『紀』字的意思。」)所以寅午戌年這三年的氣是相同的,卯未亥年這三年的氣是相同的,辰申子年這三年的氣是相同的,巳酉醜年這三年的氣是相同的,結束之後又重新開始。(陰陽學說認為這是三合,是因為這三年的氣相同。否則,它們各在一方,就沒有道理可以相合。)

黃帝說:想知道它們的用途。岐伯說:談論天,是要探求它的根本;談論地,是要探求它的位置;談論人,是要探求天地之氣的交合。(根本是指天的六氣,寒、暑、燥、濕、風、火,三陰三陽由此產生變化,所以說是根本,也就是所謂的六元。位置是指金、木、火、土、水和君火。天地之氣上下相交,是人所處的環境。按:張景岳說:「談論天,是要探求六氣的盛衰,從而可以知道上面的情況。談論地,是要探求六步的開始和結束,從而可以知道下面的情況。人處在天地之間,所以要探求氣的交合,從而可以知道安危。」)黃帝說:什麼是氣交?岐伯說:上下的位置,氣交的中心,是人所居住的地方。(從天之下,地之上,是二氣交合的地方。人住在地上,所以生長變化,都在氣交之中。)所以說:天樞的上面,由天氣主導;天樞的下面,由地氣主導;氣交的地方,人氣跟隨,萬物由此而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按:張景岳說:「樞,是樞機,處在陰陽升降的中間,這就是所謂的天樞。所以天樞的意義,應當用『中』字來解釋。中的上面由天氣主導,中的下面由地氣主導,氣交的位置就是中。形與氣相互感應,上下相互影響,都是由中宮來主導的,所以人氣跟隨,萬物由此而生,變化由此而顯現。」我認為王冰的註解,天樞是指人體肚臍兩旁的穴位,正當身體的中間,將身體分成三份,上面一份應對天,下面一份應對地,中間一份應對氣交,這個道理確實是這樣。但是從「人氣跟隨」這兩句話來看,樞的意義,似乎不僅僅是指穴位而言。樞,是門窗依靠來開關的東西。人居住在天地之間,樞是上下的界限,是身體的綱領,是天、地、人三才的關鍵,所以推崇它為天樞。張景岳又說天樞不僅是指人體,還借用卦象來比喻,並且引用《至真要大論》說,初氣到三氣結束,由天氣主導;四氣到終氣結束,由地氣主導,這就是上下卦的意義。這樣看來,三氣和四氣就是一年的氣交。從四月中到八月中,共四個月,一百二十天之間,一年的旱澇豐收,萬物的生長收成,都和這段時間有關,所以說氣交的地方,人氣跟隨,萬物由此而生。景岳的論述,更符合氣運的變化,和人氣跟隨這兩句話更為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