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因條辨》~ 卷下 (17)
卷下 (17)
1. 陰症八難
夫寒中少陰,行其嚴令,埋沒微陽,肌膚凍裂,無汗而喪神守。急用附子乾薑,加蔥白以散寒,加豬膽汁引入陰分。然恐藥力不勝,熨蔥灼艾,內外協攻,乃足以破其堅凝,少緩須臾,必無及矣。此一難也。
少陰者腎臟也,凡寒中少陰,必由腎真大虛,陽無捍衛,猶城郭不堅,守護無備,賊必乘虛而入。故天地之陰霾晦塞,非離照當空,何能掃清氛霧。人或中之,先犯太陰,繼及少陰,又侵厥陰,遂致吐瀉肢冷,目陷直視,煩躁脈絕,肌肉頓癟,手足麻木,筋急拘變,甚而舌卷囊縮,三陰經之絕症,並現。於此用藥,最宜分別。
非藉附子、乾薑之辛雄性烈,何以驅逐陰氛,而挽復陽光,《內經》所謂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也。再加蔥白以通陽散寒,加豬膽汁引入陰分,恐熱性下咽,陰寒拒格,難以直入,或仍吐出也。若無膽汁,即以川連代之。則辛熱藥性,得以入陰回陽。如欲嘔吐,更用生薑汁蜆殼許調入藥內服之,最為捷妙。
倘少腹凝痛,亦是厥陰氣滯,外用蔥熨艾灸等法,立可見效。
若其人真陽素擾,腠理素疏,陰盛於內,逼其陽亡於外。魄汗淋漓,脊項強硬,此孤陽欲脫。用附子乾薑豬膽汁,即不可加蔥及熨灼。恐過於疏散,氣隨汗脫,而陽無由內返矣。宜撲止其汗,更加固護腠理,不爾,恐其陽復越。此二難也。
房欲不節者,真陽必擾,勞碌過度者,腠理必疏,陰寒一盛於內,逼其真陽越脫於外,以致大汗淋漓,喘逆煩躁,太陽之經氣,少陰之臟氣,皆欲懸絕。故脊項強硬,目竄直視,此時宜用附子、乾薑、豬膽汁,入陰回陽,而汗多陽越,即不可加蔥熨艾灼等法。夫蔥性主散,致恐氣隨汗脫。
所存一線微陽,無由內返,急宜撲止其汗,用牡蠣、五倍、麻黃根,碾細撲之,更加固護腠理。如黃耆、桂枝、五味、甘草等味,大封大固,使真陽不致外脫,猶回騎返幟,得安軍壘也。
前用附子乾薑,以勝陰復陽者,猶取飛騎突入重圍,搴旗樹幟,使既散之陽,望幟急趨,頃之復合耳。不知此義者,重增藥味,和合成湯,反牽制其雄烈之勢,而致迂緩無功。此三難也。
其次前藥中,即須加當歸、肉桂,兼理其營,以寒邪中入,必先傷營血故也,不爾藥偏於衛,勿及於營。與病卻不相當,邪不盡服,必非勝算。此四難也。
其次前藥中,即須加人參甘草,調元轉餉,收功幃幄。不爾附姜之猛直,將犯上無算矣。此五難也。
用前藥二三劑後,覺運動頗輕,神情頗悅,真陽來復之狀,始得顯著。更加黃耆、白朮、五味、白芍,大隊陰陽平補,不可歇手。蓋重陰見睨,浪子初歸,斯時搖搖靡定,不為善後,必墮前功。此六難也。
用郡隊之藥,以培陰護陽,其人即素有熱痰,已從陰邪而變寒。至此無形之陰寒雖散,而有形之寒痰阻塞竅隧者,無由遽轉為熱。蓋乾薑、附子固可勿施,牛黃、竹瀝斷不可用。若因其素有熱痰,而妄投寒劑,則陰復用事,陽即躁擾,必墮前功。此七難也。
白話文:
陰症八難
寒邪入侵少陰經(腎經),其寒邪之烈,將微弱的陽氣掩埋,導致皮膚凍裂,無汗且神志不清。需急用附子、乾薑散寒,並加入蔥白以助散寒,再加豬膽汁導入陰分(腎經)。但藥力恐不足,需同時用蔥白熨貼、艾灸,內外合力,才能破除寒邪的凝滯,稍緩片刻,病情才能好轉。這是第一個難點。
少陰經屬腎臟,寒邪入侵少陰經,必然是腎臟的真陽之氣大虛,陽氣不足以抵禦外邪,如同城郭不堅,防禦空虛,敵人必然乘虛而入。如同天地陰霾晦暗,非得太陽的光輝才能驅散陰霾。人若中寒,先犯太陰經,繼而少陰經,再侵犯厥陰經,最終導致嘔吐、腹瀉、肢體冰冷、眼窩深陷、眼神呆滯、煩躁不安、脈搏微弱甚至消失、肌肉萎縮、手足麻木、筋攣抽搐,嚴重者甚至舌頭捲縮,這是三陰經的危急症狀,同時出現。此時用藥,需謹慎區分。
非藉助附子、乾薑辛溫猛烈的藥性,如何驅逐陰寒,恢復陽氣?《內經》所言「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正是此理。再加蔥白通陽散寒,豬膽汁導入陰分,但擔心藥物過於溫熱,陰寒拒絕接受,難以進入陰分,甚至被吐出來。若無豬膽汁,可用川連代替。這樣辛熱的藥性才能進入陰分,回補陽氣。若仍想嘔吐,可用生薑汁與少量蜆殼調入藥中服用,效果最佳。
如果少腹部凝滯疼痛,這是厥陰經氣滯的表現,外用蔥白熨貼、艾灸等方法,立刻就能見效。
如果病人本身真陽虛弱,腠理疏鬆,陰寒盛於內,逼迫陽氣外泄,導致汗出如漿,脊背強硬,這是陽氣將要脫離的危象。此時使用附子、乾薑、豬膽汁,就不能再加蔥白以及熨貼、艾灸。因為過於疏散,會導致陽氣隨汗液流失,陽氣無法回歸。應該止住汗液,加強肌膚的保護,否則陽氣可能繼續外泄。這是第二、三個難點。
房事過度或勞碌過度,都會導致真陽虛弱,腠理疏鬆,陰寒盛於內,逼迫真陽外泄,導致大汗淋漓、呼吸困難、煩躁不安,太陽經的陽氣,少陰經的臟腑之氣,都將衰竭。因此脊背強硬,眼球突出,直視前方。此時應使用附子、乾薑、豬膽汁,入陰回陽。但汗多陽虛,就不能再用蔥白、熨貼、艾灸等方法。因為蔥性疏散,恐怕陽氣會隨著汗液流失,僅存的一絲陽氣,無法回歸。應當立即止汗,用牡蠣、五倍子、麻黃根研磨成粉末外敷,加強肌膚的保護。再用黃耆、桂枝、五味子、甘草等藥,大補元氣,鞏固陽氣,防止陽氣外泄,如同回軍駐紮,安定軍營。
先前用附子、乾薑來克服陰寒,恢復陽氣,如同騎兵衝入重圍,插旗幟以號召散落的士兵,使散失的陽氣,看到旗幟迅速歸隊。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就盲目增加藥物,混合成湯劑,反而會牽制藥物的猛烈藥性,導致治療緩慢無效。這是第四個難點。
此外,之前的藥物中,應該加入當歸、肉桂,同時調理營氣,因為寒邪入侵,必然先傷及營血。如果不這樣做,藥物只作用於衛氣,而不能作用於營氣,與疾病不相匹配,邪氣不能被完全清除,就無法取得勝利。這是第五個難點。
此外,之前的藥物中,應該加入人參、甘草,調和元氣,如同後勤保障,才能取得勝利。如果不這樣做,附子、乾薑的猛烈藥性,會傷及正氣。這是第六個難點。
服用上述藥物二三劑後,如果感覺活動輕鬆,精神舒暢,真陽恢復的跡象開始明顯。此時應該再加入黃耆、白朮、五味子、白芍,全面調補陰陽,不可鬆懈。因為陰寒重症剛剛有所好轉,如同浪子初歸,此時還不穩定,如果不善後,之前的努力都會白費。這是第七個難點。
使用上述藥物來滋補陰氣,保護陽氣,如果病人本身有熱痰,已經從陰邪轉化為寒邪。此時無形的陰寒雖然消散,但有形的寒痰阻塞經絡,無法立即轉化為熱性。因此,乾薑、附子可以暫時不用,牛黃、竹瀝更不能使用。如果病人本身有熱痰,而錯誤地使用寒涼藥物,則陰寒會再次作祟,陽氣會更加躁動,之前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這是第八個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