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因條辨》~ 卷上 (2)
卷上 (2)
1. 春溫條辨第三
春溫汗後,頭不痛,身熱不惡寒,舌漸黃,咳囔脅痛,脈弦數,此溫邪犯肺。宜用杏仁、象貝、沙參、桑葉、薄荷、蔞皮、連翹、兒苓、枇杷葉等味,輕揚宣肺也。
肺位最高,其象空虛,外徹衛表,內司氣化,溫邪初起,首先犯肺。肺主氣,其合皮毛,皮毛者即衛表也。故溫邪之始,亦有頭不痛,而僅見凜凜惡寒者。今汗後頭不痛,不惡寒,是皮毛表邪,已透己泄。而惟身熱舌黃,脈弦或數,是內熱未清,兼咳脅痛,邪尚在肺,若不宣泄,必致傳陷。
故用沙參、桑葉、杏仁、象貝、薄荷、連翹、兒苓、枇杷葉,取氣輕質薄之品,恰到肺位為度,非敢過清過表,而反致纏綿焉。
白話文:
春天溫病,發汗後頭痛消失,身體發熱但不惡寒,舌苔漸漸變黃,咳嗽並伴有胸脅疼痛,脈象弦數有力,這是溫邪入侵肺部。應該使用杏仁、象貝母、沙參、桑葉、薄荷、蔞麻皮、連翹、澤瀉、枇杷葉等藥材,輕輕地宣通肺氣。
肺臟位於人體最高處,如同空虛的器皿,外通衛氣,內主氣化,溫邪初起,首先侵犯肺臟。肺主呼吸,與皮膚毛髮相通,皮膚毛髮就是衛表。所以溫邪剛開始時,也可能沒有頭痛,只出現輕微的惡寒。現在發汗後頭痛消失,也沒有惡寒,說明表邪已經透出排出。但是只有身體發熱、舌苔發黃,脈象弦數,說明裡熱未清,加上咳嗽、胸脅疼痛,邪氣仍在肺部,如果不疏通宣泄,必然會導致病情向下傳變。
因此使用沙參、桑葉、杏仁、象貝母、薄荷、連翹、澤瀉、枇杷葉等藥材,這些藥物性質輕柔,正好作用於肺部,不會過度清熱解表,反而導致病情纏綿不愈。
2. 春溫條辨第四
春溫汗多,頭仍痛,而煩熱口渴,舌黃脈洪,此邪在陽明氣分。宜用白虎湯,加葛根、連翹、元參、杏仁等味,清氣化熱也。
前條汗後,頭額痛,發熱,脈弦長,乃陽明經病,自宜透表。今汗多,則表邪已解,反煩熱口渴,舌黃脈洪,則邪不在經,而傳及氣分,非表散所能退。故用白虎湯之石膏、知母、連翹、元參清肺胃,杏仁、葛根透經邪,甘草、粳米養胃津。特葛根為陽明經病主藥,石膏為陽明氣熱主藥,犀角為陽明血熱主藥,邪既在氣,仍兼經藥者,以冀由氣轉經,由經達表,仍從汗泄耳。
白話文:
春天溫病,病人出汗很多,頭痛仍然持續,並伴隨煩躁、發熱、口渴,舌頭黃苔,脈搏洪大有力,這是邪氣停留在陽明經的氣分。應該服用白虎湯,再加入葛根、連翹、元參、杏仁等藥材,以清泄體內鬱積的熱邪。
上一條提到,病人出汗後,額頭疼痛,發熱,脈象弦細而長,這是陽明經的病症,應該使用透表發汗的藥物。現在病人出汗很多,說明表邪已經解除了,反而出現煩躁、發熱、口渴、舌黃、脈洪的症狀,表示邪氣已經不在經絡,而是傳到了氣分,單純的發汗藥物已經無效了。所以要使用白虎湯中的石膏、知母、連翹、元參來清熱瀉肺胃之火,杏仁、葛根幫助疏通經絡中的邪氣,甘草、粳米滋養胃液。特別是葛根是治療陽明經病的主要藥物,石膏是治療陽明經氣分熱盛的主要藥物,犀角是治療陽明經血熱的主要藥物。既然邪氣在氣分,仍然配合一些針對經絡的藥物,希望藉由氣分轉入經絡,再由經絡達表,最終還是要靠出汗來排出邪氣。
3. 春溫條辨第五
春溫煩熱口渴,舌黃尖絳,昏譫脈洪,此陽明氣血燔蒸。宜用玉女煎,加連翹、元參、鮮石斛、鮮菖蒲、青竹葉等味,兩清氣血也。
上條煩熱口渴,舌黃脈洪,乃陽明氣熱,例宜清氣。此乃舌黃尖絳,神昏譫語,血分已熱,心營被灼,非兩清之,病必不解。故用玉女煎之石膏、知母以清氣,生地、元參以涼血,連翹、菖蒲、竹葉以清心營,甘草、粳米、石斛以養胃陰。庶不熱灼津傷,而成痙厥為要。
白話文:
春天溫病,患者煩躁發熱口渴,舌頭黃而尖紅,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脈搏洪大有力,這是陽明經氣血鬱積而導致的熱盛狀態。應該服用玉女煎,再加入連翹、玄參、鮮石斛、鮮菖蒲、青竹葉等藥物,以清解氣血中的熱邪。
上一條提到煩熱口渴、舌黃脈洪,是陽明經熱盛,一般需要清熱解表。但這一條症狀中,舌頭黃而尖紅,神志昏迷說胡話,說明血分已經熱盛,心臟經絡也被灼傷,單純清解氣分之熱不夠,病症一定好不了。因此,要使用玉女煎中的石膏、知母來清泄陽明經的熱氣,生地黃、玄參來涼血,連翹、菖蒲、竹葉清解心經的熱邪,甘草、粳米、石斛滋養胃陰。這樣才能避免熱邪灼傷津液,避免危及生命。
4. 春溫條辨第六
春溫熱不解,舌赤尖絳,神昏譫妄,口渴脈數,斑疹隱隱,此熱傳心營。宜用鮮生地、鮮石斛、鮮玉竹、元參心、連翹心、鮮菖蒲、竹葉。將延血分,故以生地、元參涼血,連翹、玉竹,清熱,菖蒲、竹葉清營,牛黃丸等味清營透邪也。
上條舌黃尖絳,譫語脈洪,乃氣熱傳營。此條舌赤尖絳,神昏脈數,熱已入營,牛黃丸,宣竅,不致入血成痙,便是回生之兆。
白話文:
春天溫病的熱症持續不退,舌頭紅而舌尖深紅,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口渴、脈搏快速,身上隱約出現斑疹,這是熱邪已經侵入心臟經絡。應該使用鮮生地黃、鮮石斛、鮮玉竹、元參的心(即去掉外皮)、連翹的心(即去掉外皮)、鮮菖蒲、竹葉。這些藥物能滋陰涼血,因此用生地黃、元參涼血,連翹、玉竹清熱,菖蒲、竹葉清心經之熱邪,配合牛黃丸等藥物來清熱解毒。
上一條提到舌頭黃而舌尖深紅,胡言亂語,脈搏有力,那是氣分之熱邪傳入營分。而這條提到舌頭紅而舌尖深紅,神志不清,脈搏快速,熱邪已經深入營分,使用牛黃丸可以開竅醒神,避免熱邪深入血分引起痙攣,這就是病人可以康復的徵兆。
5. 春溫條辨第七
春溫舌絳或黑,譫妄煩躁,神昏脈促,斑疹紫黑,此熱入血分。宜用犀角地黃湯,加元參心、連翹心、鮮石斛、鮮菖蒲、紫草、至寶丹等味,涼血清熱也。
上條神昏舌絳,斑疹脈數,熱在心營。此條舌絳焦黑,昏譫妄笑,脈促斑紫,熱傳血分。古稱斑色紫為胃熱,黑則胃爛。邪在心胞,則妄笑。心主血,心熱則血熱,血熱則斑黑。舌為心苗,心熱則舌焦。斯非大劑涼血破瘀,則斑疹難化。須藉犀角、生地、赤芍、丹皮涼血,元參、連翹、菖蒲、至寶清心。
倘得斑紅神爽,庶可望治,然亦九死一生之候。若見症如前,而或便閉腹硬,舌黑焦黃,可與涼膈散下之,俾大便一通,邪熱頓祛,則病勢霍然矣。
白話文:
春天溫病,舌頭顏色深紅或發黑,病人神志不清、煩躁不安,意識昏迷、脈搏快速,身上出現紫黑色斑疹,這是熱邪侵入血液的症狀。應該使用犀角地黃湯,再加入元參心、連翹心、鮮石斛、鮮菖蒲、紫草、至寶丹等藥物,以達到涼血清熱的效果。
上一條提到神志不清、舌頭深紅、身上出現斑疹、脈搏快速,是熱邪在心臟經絡的表現。這一條則舌頭顏色深紅焦黑,病人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甚至狂笑,脈搏快速,斑疹顏色紫黑,說明熱邪已經傳入血液。古代認為斑疹顏色紫是胃熱,黑色則代表胃部潰爛。邪氣入侵心臟,就會出現狂笑。心臟主導血液循環,心臟有熱就會導致血熱,血熱則會出現黑色斑疹。舌頭是心的苗芽,心臟有熱就會導致舌頭焦黑。這種情況,如果不是用大劑量的藥物涼血破瘀,斑疹很難消退。必須依靠犀角、生地、赤芍、丹皮來涼血,再用元參、連翹、菖蒲、至寶丹來清心。
如果斑疹顏色變紅,精神狀態變好,病情就有希望好轉,但仍然是九死一生。如果症狀和前面描述的一樣,但是又出現便秘、腹部堅硬、舌頭焦黑發黃的情況,可以配合涼膈散來通便,讓大便通暢,邪熱就能迅速消除,病情就會明顯好轉。
6. 春溫條辨第八
春溫煩熱消渴,神迷如寐,舌卷囊縮,肢逆昏厥,此熱陷厥陰,真陰欲涸。宜用犀角、羚角、生地、元參、連翹、天冬、麥冬、牡蠣、阿膠、鉤藤、鮮菖蒲等味,清絡熄風也。
按仲景《傷寒》厥陰條云:煩熱消渴,氣上撞心,飢不欲食。今兼神昏舌卷,津液消耗,且厥陰為至陰之臟,有入無出。仲景所謂,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厥少熱多。是為病解,厥多熱少,病漸入深,其肢冷昏厥,勢所必至。況厥陰肝脈,上循咽舌,下繞陰器,故為病必舌卷囊縮。
斯時邪深正竭,勉用犀角、羚角、生地、元參以清營絡,天冬、麥冬以壯水,阿膠、牡蠣以潛陽,鉤藤、菖蒲以熄風,俾陰充陽潛,熱退神清,始有生機,然亦百中圖一而已。
白話文:
春天的溫病,患者煩躁發熱,口渴,意識模糊昏睡,舌頭捲曲,嘴唇乾燥內縮,手腳冰冷昏厥,這是熱邪深入厥陰,導致體內真陰將要枯竭。應該用犀角、羚角、生地黃、玄參、連翹、天冬、麥冬、牡蠣、阿膠、鉤藤、鮮菖蒲等藥物,以清熱解毒,熄風止痙。
根據張仲景《傷寒論》中關於厥陰病的記載:患者煩躁發熱,口渴,氣往上衝擊心臟,感到飢餓卻不想吃東西。現在這個病人除了這些症狀,還出現意識昏迷、舌頭捲曲,體液大量流失的情況。而且厥陰是至陰之臟,如同單向閥門,只進不出。張仲景說,熱邪深入,厥陰病症就重;熱邪輕微,厥陰病症就輕;厥陰病輕微時,熱邪症狀較多;反之,厥陰病症嚴重時,熱邪症狀較少。當厥陰病症嚴重時,熱邪症狀較少,病情就會逐漸加重,手腳冰冷昏厥是必然的結果。況且厥陰經絡循行於肝臟,向上通達咽喉和舌頭,向下繞行至生殖器,所以此病必定出現舌頭捲曲,嘴唇乾燥內縮的症狀。
此時邪氣深入,正氣衰竭,只能盡力使用犀角、羚角、生地黃、玄參來清熱解毒,用天冬、麥冬滋陰補水,用阿膠、牡蠣潛陽斂陰,用鉤藤、菖蒲熄風止痙,使陰液充盈,陽氣潛藏,熱邪退去,神志清醒,才會有生的希望,但成功率也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