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賢

《六因條辨》~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春溫條辨第二

春溫汗出,微惡寒,頭額痛,發熱口渴,脈弦長,此溫邪在氣。宜用杏仁、薄荷、連翹、葛根、大力、蔞皮、黑梔、桑葉、枇杷葉等味,輕苦微辛,以清氣分也。

凡溫症,猶傷寒初起,亦先傷陽經,而後傳變。然傷寒以六經見證為主,迨傳變,而後更分營衛、氣血,溫熱則以營衛氣血為主。勢已成,而後兼分六經見證,何也?傷寒先太陽,次陽明少陽,以次相傳而後入陰。溫熱,則太陽之後,便傳變無窮。若不先將營衛氣血,分晰辨明,則茫無畔岸,何可措手?故種福堂《溫熱論》云: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胞。

又云: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聆此以權衡營衛氣血,最為切要,乃既汗後,微惡寒,發熱額痛,口渴脈長。此邪在陽明之表,衛外之邪既散,氣分之熱未清,欲傳之象已著。故用葛根、薄荷、桑葉、大力、枇杷葉開泄透表,連翹、黑梔、蔞皮、杏仁宣清肺氣,使衛分氣分之邪兩解,不致傳入陽明之腑,而為斑黃狂妄也已。

白話文:

春天溫病,患者出汗,輕微惡寒,頭痛,發燒口渴,脈搏弦細而有力,這是溫邪停留在人體氣分(指人體的機能活動)。應該使用杏仁、薄荷、連翹、葛根、升麻(大力指升麻)、黃柏(蔞皮指黃柏)、梔子(黑梔指梔子)、桑葉、枇杷葉等藥物,這些藥味偏輕微苦辛,可以清泄體內積聚的邪氣。

所有溫病,就像傷寒初期一樣,都是先傷害陽經,然後再變化發展。但是傷寒主要依據六經辨證論治,等到病情發展變化,才區分營衛、氣血;而溫熱病則一開始就以營衛氣血的變化為主。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兼顧六經辨證。這是因為傷寒病的傳變順序是:先侵犯太陽經,然後是陽明、少陽,依次傳變,最後才入陰經。溫熱病則不同,太陽經受邪之後,病情傳變就無窮無盡。如果不先把營衛氣血的狀態仔細辨別清楚,就會茫然無措,不知道該如何治療。所以《溫熱論》中說:溫邪從上而下侵犯人體,首先侵犯肺經,然後逆傳到心包經。

書中還說:衛分受邪之後,就稱為氣分病變;營分受邪之後,就稱為血分病變。仔細體會這句話,就能夠權衡營衛氣血的狀況,這非常重要。比如說,患者出汗後,輕微惡寒,發熱頭痛,口渴,脈搏有力。這是邪氣停留在陽明經表證的表現。體表衛分之邪已經散去,但氣分之熱尚未清除,病情將要傳變的跡象已經顯現。因此,應該用葛根、薄荷、桑葉、升麻、枇杷葉等藥物疏通解表;用連翹、梔子、黃柏、杏仁等藥物宣通肺氣,使衛分和氣分之邪氣都能解除,這樣就不會傳入陽明經的腑分,而導致發斑、黃疸、神志狂妄等嚴重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