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因條辨》~ 卷上 (3)
卷上 (3)
1. 春溫條辨第九
春溫舌黑神昏,煩躁咬牙,手足振顫,時或抽搐,此熱極風生,已成痙厥。宜用東洋參、鮮生地、元參心、連翹心、鮮石斛、羚角、鉤藤、石決明、白芍、鮮菖蒲等味,扶正熄風也。
神昏舌黑,煩躁不安,陽津陰液俱耗。陰虧則陽乏交戀少陽木火,變為壯火,化出內風,肆橫旋擾,內逼神明,外竄經脈。故手足振動,抽搐咬牙。然此亦有虛實之分,其虛者,陰陽風動,熱走胃絡,固宜清之補之。其實者,熱結在腑,腸胃擁塞,便閉口噤,又宜攻之疏之。
其間虛實,大相徑庭,若勿辨明,貽害無窮。茲云:手足振顫,咬牙切齒,一似齧物,兼之神昏舌黑,虛象昭然。故用生地、元參、連翹、石斛、白芍以養陰清熱,羚角、石決明、鉤藤、菖蒲以清絡熄風,東洋參以扶補正氣,庶幾可保萬一焉。
白話文:
春溫症患者舌頭發黑、神志昏迷,煩躁不安、咬牙,手腳顫抖,有時還會抽搐,這是因為病情嚴重,導致熱極生風,已經出現痙攣抽搐的症狀。應該使用東洋參、鮮生地、元參心、連翹心、鮮石斛、羚羊角、鉤藤、石決明、白芍、鮮菖蒲等藥材,來扶正祛風。
神志昏迷、舌頭發黑,煩躁不安,說明患者的陽氣津液都已經耗損殆盡。陰液虧虛就會導致陽氣不足,少陽經的木火之氣交錯失調,變成旺盛的火氣,化生為內風,在體內肆虐,擾亂神志,並沿著經脈外竄。所以才會出現手腳顫抖、抽搐、咬牙的症狀。但是這種情況也有虛實之分,虛證是陰陽失調,風邪內動,熱邪侵入胃絡,應該既要清熱又要滋補。實證是熱邪積聚在腑臟,腸胃阻塞不通,大便秘結,口不能張,則應該攻下通利。
虛實之間差別很大,如果不仔細辨別,後果不堪設想。這裡所說的:手腳顫抖,咬牙切齒,好像在咬東西一樣,再加上神志昏迷、舌頭發黑,這些都是虛證的明顯表現。因此,應該使用生地、元參、連翹、石斛、白芍來滋陰清熱;用羚羊角、石決明、鉤藤、菖蒲來清熱熄風;用東洋參來扶持正氣,這樣才能稍微保住性命。
2. 春溫條辨第十
春溫熱渴不已,舌光色絳,心悸神迷,此熱傷胃陰。宜用復脈湯,去薑桂,加地骨皮、鮮石斛、牡蠣、白芍等味,甘涼養陰也。
舌絳而光,是無苔也。煩熱消渴,胃津涸也。更兼心悸神迷,營液亦耗。若不養陰,必致痙厥。非藉復脈之生地、鮮斛、麥冬、甘草以養胃陰,阿膠、牡蠣、白芍以滋肝陰,則恐陽動風生,難免昏痙之變。
白話文:
春天溫病,患者持續發熱口渴,舌頭光滑紅絳,心悸神志恍惚,這是熱邪傷了胃陰。應該使用復脈湯,去掉生薑和桂枝,加入生地黃、鮮石斛、牡蠣、白芍等藥物,以甘涼之品滋養陰液。
舌頭紅絳而光滑,表示沒有舌苔。煩躁發熱,口渴不止,是胃液枯竭的表現。更兼有心悸神志恍惚,說明體內的津液也已經耗損。如果不滋養陰液,必然會導致痙攣抽搐。必須依靠復脈湯中的生地黃、鮮石斛、麥冬、甘草來滋養胃陰,再用阿膠、牡蠣、白芍來滋養肝陰,否則陽氣亢盛,風邪容易乘虛而入,就會導致昏迷痙攣等危急情況。
3. 春溫條辨第十一
春溫經旬不解,舌乾紫晦,煩熱消渴,神迷脈數,此肝腎陰傷。宜用人參固本湯,加阿膠、牡蠣、鮮石斛、鮮菖蒲、廣鬱金等味,涼肝滋腎也。
上條舌絳神迷,熱渴不已,胃津營液俱耗,宜用甘寒。此條舌乾紫晦,神迷脈數,是肝腎陰傷。宜與鹹寒,故用二冬、二地以壯水,阿膠、牡蠣以柔肝,甘草、石斛以養胃,菖蒲、鬱金以宣竅,毋使陽升陽動,而變痙厥焉。
白話文:
春溫病持續十多天未癒,舌頭乾燥呈現紫暗色,煩躁發熱口渴,神志不清,脈搏快速,這是肝腎陰液受損。應該服用人參固本湯,再加入阿膠、牡蠣、鮮石斛、鮮菖蒲、廣鬱金等藥材,以達到滋陰清肝腎的效果。
上一條提到舌頭紅絳,神志不清,持續發熱口渴,是胃的津液和營血都耗損了,因此宜用甘寒藥物治療。而這一條則舌頭乾燥呈現紫暗色,神志不清,脈搏快速,這是肝腎陰液受損。因此應該用鹹寒藥物治療,所以使用麥冬、生地黃來滋補腎陰,阿膠、牡蠣來柔肝,甘草、石斛來養胃,菖蒲、鬱金來疏通經絡,避免陽氣亢盛而導致痙攣抽搐。
4. 春溫條辨第十二
春溫面晦肢冷,心腹熱甚,舌卷囊縮,神迷如寐,默不思飲,此邪伏厥陰。宜用吳又可三甲散,加柴胡梢、殭蠶、川芎、桃仁、丹皮、鬱金、鮮菖蒲等味,升泄陰邪也。
邪伏厥陰,漫無泄越,氣血沉混,陽反如陰,所以面反青晦,肢反逆冷,心腹反熱,舌卷囊縮。此邪深入絡,清濁混淆,以致清陽矇蔽,如醉如癡,機竅不靈,默默如寐,與飲則飲,不與亦不思,一如脫症也。斯時權衡,既非清涼可解,又非溫燥所宜。
惟仿吳氏三甲散法,用醋炒鱉甲、土炒山甲、酒浸地鱉蟲以搜剔厥陰隱伏之邪,更兼柴胡、川芎、殭蠶以升發少陽清陽之氣,桃仁、丹皮以破血,鬱金、菖蒲以清心,服後苟得肢溫面赤,語出思食,反覺煩擾欠安,則邪得升泄之意,而病有轉化之機矣。
白話文:
春溫病症,患者臉色暗淡、四肢冰冷,但心腹部卻感到非常熱,舌頭捲縮,神志不清,昏昏欲睡,也不想喝水,這是邪氣侵入厥陰經脈所致。應該服用吳又可的「三甲散」,再加入柴胡梢、殭蠶、川芎、桃仁、丹皮、鬱金、鮮菖蒲等藥材,以提升陽氣,排出陰邪。
邪氣滯留在厥陰經,無法自行排出,氣血運行混亂,陽氣反而像陰氣一樣,所以臉色發青暗淡,四肢冰冷,但心腹部卻發熱,舌頭捲縮。邪氣深入經絡,清濁之氣混雜不清,導致陽氣被蒙蔽,患者像喝醉酒一樣神志不清,反應遲鈍,昏昏沉睡,即使給水也不想喝,就像脫症一樣危急。此時,治療不能單純使用清熱或溫熱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參考吳又可的「三甲散」的藥方,使用醋炒鱉甲、土炒山甲、酒浸地鱉蟲,來搜剔隱藏在厥陰經的邪氣;再配合柴胡、川芎、殭蠶,來升發少陽和清陽之氣;用桃仁、丹皮破血;用鬱金、菖蒲清心。服用藥物後,如果四肢溫暖,臉色紅潤,能說話,想吃東西,反而感覺煩躁不安,就表示邪氣已經被排出,病情開始好轉了。
5. 春溫條辨第十三
春溫頭痛,發熱惡寒,煩躁神昏,舌白尖赤,此邪著表裡。宜用杏仁、薄荷、蔞皮、連翹、橘紅、羚角、淡豉、桑葉、鬱金、菖蒲等味,表裡兩解也。
凡頭痛發熱,無汗惡寒,乃溫邪初襲肺衛之間,而兼煩躁神昏,舌白尖赤,則有已犯心營之界矣。若僅與開泄,則表邪雖解,而營熱難清。故用杏仁、薄荷、桑葉、淡豉以疏衛,連翹、羚角、蔞皮、鬱金、菖蒲以清營,此為泄衛透營之法,俾表裡之邪有兩解,而無傳陷也。
白話文:
春天溫病頭痛,發燒怕冷,煩躁昏沉,舌苔白而舌尖紅,這是邪氣侵犯了肌表和裡層。應該使用杏仁、薄荷、蔞皮、連翹、橘紅、羚羊角、淡豆豉、桑葉、鬱金、菖蒲等藥物,以同時治療肌表和裡層的病邪。
凡是頭痛發燒、不出汗且怕冷,這是溫邪剛開始侵犯肺衛之間,又伴隨煩躁昏沉、舌苔白而舌尖紅,則已經侵犯到心臟與血液循環系統了。如果只用發散的藥物,雖然表邪能解除,但裡面的熱邪難以清除。所以要用杏仁、薄荷、桑葉、淡豆豉疏通衛氣,用連翹、羚羊角、蔞皮、鬱金、菖蒲清熱解毒,這就是疏通衛氣並透達營血的方法,使表裡邪氣都能解除,避免病情加重惡化。
6. 春溫條辨第十四
春溫惡寒發熱,頭痛身疼,而忽大汗不止,或吐或瀉,肢冷脈微,神昏煩躁,此陽證變陰。宜用十四味大建中湯,陰陽兩顧也。
頭痛身疼,發熱惡寒,本系表證,因服升散太過,或被覆強逼。而忽大汗不止,或大吐大瀉,遂致肢冷脈微,神昏煩躁,乃表邪盡泄,陽氣隨脫,反為陰症。非用十四味大建中湯之陰陽並補,則危在頃刻矣。是非溫症正病,乃因病致變之險候也。
白話文:
春天溫病,症狀是畏寒發熱、頭痛身痛,卻突然大量出汗不止,或者嘔吐或者腹瀉,手腳冰冷、脈搏微弱、神志不清、煩躁不安,這是陽證轉變成陰證。應該服用十四味大建中湯,這是兼顧陰陽的治療方法。
頭痛身痛、發熱畏寒,原本是表裡同病,因為服用發散風寒的藥物過度,或者保暖過度,導致突然大量出汗不止,或者嚴重嘔吐腹瀉,進而出現手腳冰冷、脈搏微弱、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等症狀,這是因為表邪被完全驅散,陽氣也隨之耗損,反而變成陰虛的症狀。如果不服用十四味大建中湯來同時補益陰陽,就會危及生命。這不是溫病的本症,而是病情變化過程中產生的危急徵兆。
7. 春溫條辨第十五
春溫頭痛發熱,心煩多嘔,咳逆胸悶,將發痧疹。宜用薄荷、大力、杏仁、連翹、淡豉、黑梔、枳殼、桔梗、生薑、竹茹等味,清泄肺胃也。
頭痛發熱,邪初在表,心煩咳嘔,胸悶不舒,則涉及肺胃矣。夫肺熱則化疹,胃熱則化斑,若不開泄,勢必入營。故用薄荷、大力、淡豉、杏仁疏泄表邪,連翹、黑梔清泄內熱;枳殼、桔梗開提胸膈;生薑、竹茹和胃理痰,使膈上之痰,俱得宣化,則肺胃之氣熱自清,而邪無留停之患,若此用法,庶無偏弊焉。
白話文:
春天溫病頭痛發燒,心煩意亂,頻頻嘔吐,咳嗽氣逆,胸悶,將要發出疹子。應該用薄荷、大青葉、杏仁、連翹、淡豆豉、黑梔子、枳殼、桔梗、生薑、竹茹等藥材,來清泄肺胃的熱邪。
頭痛發燒,邪氣剛開始在體表,心煩、咳嗽、嘔吐、胸悶不舒服,就表示邪氣已經侵犯到肺胃了。肺熱會化成疹子,胃熱會化成斑點,如果不疏通泄熱,邪氣一定會深入血脈。所以用薄荷、大青葉、淡豆豉、杏仁疏通解表;連翹、黑梔子清泄裡面的熱邪;枳殼、桔梗開通胸膈;生薑、竹茹和胃理氣化痰,讓胸膈上的痰都能夠宣洩化解,這樣肺胃的熱邪自然消除,邪氣就不會停留在體內了。用這種方法,就不會有偏頗的壞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