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賢

《六因條辨》~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春溫條辨第八

春溫煩熱消渴,神迷如寐,舌卷囊縮,肢逆昏厥,此熱陷厥陰,真陰欲涸。宜用犀角、羚角、生地、元參、連翹、天冬、麥冬、牡蠣、阿膠、鉤藤、鮮菖蒲等味,清絡熄風也。

按仲景《傷寒》厥陰條云:煩熱消渴,氣上撞心,飢不欲食。今兼神昏舌卷,津液消耗,且厥陰為至陰之臟,有入無出。仲景所謂,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厥少熱多。是為病解,厥多熱少,病漸入深,其肢冷昏厥,勢所必至。況厥陰肝脈,上循咽舌,下繞陰器,故為病必舌卷囊縮。

斯時邪深正竭,勉用犀角、羚角、生地、元參以清營絡,天冬、麥冬以壯水,阿膠、牡蠣以潛陽,鉤藤、菖蒲以熄風,俾陰充陽潛,熱退神清,始有生機,然亦百中圖一而已。

白話文:

春天的溫病,患者煩躁發熱,口渴,意識模糊昏睡,舌頭捲曲,嘴唇乾燥內縮,手腳冰冷昏厥,這是熱邪深入厥陰,導致體內真陰將要枯竭。應該用犀角、羚角、生地黃、玄參、連翹、天冬、麥冬、牡蠣、阿膠、鉤藤、鮮菖蒲等藥物,以清熱解毒,熄風止痙。

根據張仲景《傷寒論》中關於厥陰病的記載:患者煩躁發熱,口渴,氣往上衝擊心臟,感到飢餓卻不想吃東西。現在這個病人除了這些症狀,還出現意識昏迷、舌頭捲曲,體液大量流失的情況。而且厥陰是至陰之臟,如同單向閥門,只進不出。張仲景說,熱邪深入,厥陰病症就重;熱邪輕微,厥陰病症就輕;厥陰病輕微時,熱邪症狀較多;反之,厥陰病症嚴重時,熱邪症狀較少。當厥陰病症嚴重時,熱邪症狀較少,病情就會逐漸加重,手腳冰冷昏厥是必然的結果。況且厥陰經絡循行於肝臟,向上通達咽喉和舌頭,向下繞行至生殖器,所以此病必定出現舌頭捲曲,嘴唇乾燥內縮的症狀。

此時邪氣深入,正氣衰竭,只能盡力使用犀角、羚角、生地黃、玄參來清熱解毒,用天冬、麥冬滋陰補水,用阿膠、牡蠣潛陽斂陰,用鉤藤、菖蒲熄風止痙,使陰液充盈,陽氣潛藏,熱邪退去,神志清醒,才會有生的希望,但成功率也微乎其微。